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朝小侯爷 >

第562章

明朝小侯爷-第562章

小说: 明朝小侯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领大军取得了如此酣畅淋漓的一场大胜。

    一切简直就像是做梦一般,竟然斩首四千骑,已经多少年没有出现过如此大胜了!姜怀信强抑制住心中的激动,问道:“我军折损如何?”

    在姜怀信想来,朵颜三卫的数百骑兵冲入了阵中,虽然最终被杀死了,但是肯定给大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也许杀伤了四五千火枪兵!即便如此也是一场大胜,野外对战草原骑兵一比一的战损已经了不起的大捷了!

    廖三听了激动道:“总督大人的火枪兵只折损了上千人,田将军带领骑兵追击也只折损了数十人。”

    蒋怀信闻言彻底呆了,仅仅折损了上千人就斩杀了四千草原骑兵,这样太逆天了吧?大厅里更加寂静了,他们突然发现,对于总督大人真的不应该以常理揣测。

    (本章完)




第1172章 燧发枪

    永宁大捷的消息在宣府传的沸沸扬扬,现在将士们再提起总督大人语气中都带着一股发自心底的敬意。能够带领大军野战击溃朵颜三卫的万余骑兵,这是极为了不起的。

    这位总督大人虽然年轻权重,却绝不是什么无知权贵,真的是一位名将。不过将士们对于永宁大捷到底杀了多少鞑子还是争议不断。

    有的人深信大军在永宁城下杀了数千鞑子,有的人则表示那只是以讹传讹不足为信。不过总督大人带领大军在永宁城下大败朵颜三卫,将朵颜三卫侵边的骑兵赶回了草原,这是无须置疑的。

    就在宣府城中议论纷纷的时候,张知节的大军在永宁休整之后已经开始回转宣府了。因为永宁城城小粮微最后还得从宣府调粮,况且朵颜三卫的骑兵已经退却了,就没有必要继续留在永宁城了。

    而且张知节曾经带着一万支燧发枪来到宣府,只是当时因为急于奔赴永宁,所有还没来得及处置按一万支燧发枪。如今张知节带领的燧发枪火枪兵在永宁之战中大放异彩,正好到了使用他们的时候了。

    大军浩浩荡荡的开回了宣府,早有斥候来到了宣府,姜怀信、王崇也都知道了总督大人将会带领大军回返,消息已经在城中流传。

    城墙上的守军见到大军之后瞬间激动了起来,姜怀信和王崇带领文武将官出城迎接。

    “恭迎总督大人凯旋而归!”一众将官齐声行礼道。

    “免礼,免礼。都是将士们用命。”张知节笑着下马道。

    “总督大人于永宁城下斩首四千,重创朵颜三卫,实乃不世奇功!”姜怀信激动道。

    张知节笑着摆手道:“算不上不世奇功,打败了朵颜三卫而已,鞑靼才是真正的老虎,秋防才刚刚开始,不能大意!”

    和大家想象中的志得意满不同,他们并没有从总督大人的脸上看出任何得意的表情,总督大人反而显得十分谦逊和平静,甚至比他们还要平静。

    姜怀信和王崇心里不禁暗暗佩服,总督大人如此年轻却有这么大的气度,就是他们自己扪心自问,都不见得能有这个气度。

    大军入城,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火枪兵,火枪兵在这次大战中大放异彩,所以城墙上的将士都眼巴巴的瞅着火枪兵,瞅着他们背着的火枪。

    听说那种火枪叫燧发枪,十分的厉害,还能和长枪一样用。不过这些城墙上的将士看了之后觉得很是诧异,这种火枪看起来十分奇特倒真像是新式火枪,只是并没有见到刀尖啊!

    大军入城之后,众将齐聚总兵府中又是一番庆贺,庆贺过后,王崇这才有些艳羡道:“总督大人,听说这次神机营动用的是一种新式的火器,既能当火枪用,还能当长枪用,不知可是真的?”

    张知节笑道:“是有这种新式的火器,叫燧发枪,比火绳枪还好射的远威力大,填装也更简单,也能近战,不过还是无法和长枪比!”

    田世元笑道:“这种新式火枪就是总督大人发明的,十分的厉害,既能远程射击,还能近程拒马,一器两用,端是厉害!”

    众将也都明白这种既能远程射击还能近程拒马的武器有多么重大的意义,不过他们心里艳羡不已的同时有些疑惑,因为没看到那种新式火器有刀尖。

    张知节见到他们都是一脸好奇和艳羡的眼神,笑道:“想必你们对这种火器也好奇的紧,本督就带你们去看看这种新式的火器。”

    到了校场,张知节吩咐调来了一队火枪兵,众将有些好奇的打量着这些火枪兵手中的火枪。张知节笑着接过了一支火枪,然后由接过了挂在腰间的刺刀。

    张知节抽出刺刀,众将方才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莫非这刀尖竟然是能够拆卸的?

    张知节举了举手中的刺刀笑道:“说是刀尖,但是为了承担骑兵冲击的力道做的狭而厚,主要作战方式就是刺,所以本督就称为刺刀!战时可以装在卡座,平时可以取下来。”

    说罢张知节演示了一番,十分简单就将刺刀卡在了卡座上,不过取下来的时候就要麻烦一些,不过这并不打紧,取刺刀的时候说明战事已经结束了,不用争分夺秒了。

    经过张知节的这一番演示,众将忍不住都赞叹起来,姜怀信赞道:“都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真是巧夺天工的设想,既能取下来防止误伤,又能装上去御敌。”

    王崇沉吟道:“大人,这种卡座和刺刀能支撑的住骑兵的冲击吗?”

    张知节笑道:“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的卡座,可是颇费了一番功夫!在京里试验的时候就能承受的住骑兵的冲击力道,而在永宁城下也印证了。”

    这些将领都是边军的老人了,自然都是识货的,纷纷赞叹起来。张知节接下来又演示了这种燧发枪的使用,这些将领们才发现,原来这种新式的火枪果然不用点火。

    射的更远,威力更大,填装更简单,最重要的时候还能装上刺刀近战,这简直是最理想的兵器。所有的将领望着燧发枪的目光十分火热。

    眼看京营已经装备了这么多燧发枪了,也该轮到他们边军了吧?想到总督大人手中还掌着军器局,王崇终究压不住心中的渴望,在众将的期盼中厚着脸皮开口道:“总督大人,咱们宣府每年都要经受鞑子的侵边,秋防一直都十分紧张,将士们十分不易啊!”

    张知节似笑非笑道:“军中汉子性格爽直有话就直说,别吞吞吐吐的!”

    王崇脸色微红,涎着脸笑道:“总督大人,您看是不是也给咱们宣府装配燧发枪,咱们也好跟着大人打鞑子!”其余的将领听了全都点头如捣蒜,一脸期待之色的看着张知节。

    张知节笑道:“这样啊,其实这次本督总督宣府大同军务,不只带了两万京营将士,还带了一万支燧发枪!”

    (本章完)




第1173章 大宁

    包括王崇在内的众将对这一万支燧发枪都充满了热情,燧发枪名声也在宣府城中迅速传播开来,引起了城内守军的艳羡。

    关于永宁之战的内情早就已经在城内传开了,燧发枪大发神威,两度击溃了朵颜三卫的冲锋,最终将朵颜三卫打的狼狈而逃。如今城里的将士们已经没有人质疑斩首四千的战绩了,谁若不信的话可以去数首级!

    所以最近关于这燧发枪传的就神乎其神,现在很多人看到火枪兵背着燧发枪走过去,就眼巴巴的看着人家背上的燧发枪和腰间的刺刀,艳羡的很。

    不只是城内的将士们艳羡,其他七路的守将也一样艳羡,如今朵颜三卫已经被赶回了草原,秋防也暂时没有那么紧张了,所以七路的镇守参将不约而同的留下副将镇守,自己却带着亲兵跑来了宣府。

    永宁大捷的消息他们早就就知道了,也听说了神乎其神的燧发枪,生怕落于人后,所以都火急火燎的来了。

    美其名曰前来拜见总督大人,其实内心对燧发枪都火热着呢!不过他们终究会空欢喜一场,因为张知节有自己的打算。

    虽然燧发枪比之火绳枪要先进,但是若只是用于镇守城池的话,其实先进的有限,因为燧发枪最大的闪光点就是提高了明军近战的实力。

    而且燧发枪要想发挥他应有的效用必须要集中起来使用。所以张知节并没有将燧发枪分发到各路的心思,而是准备从宣城和各路抽掉一万精兵装配燧发枪。

    对于总督大人的决断,将领们还是信服的。不要以为有了燧发枪就能轻而易举的大败朵颜三卫的骑兵,他们也不会因为燧发枪就忽视了总督大人的能力。

    战场上如何因地制宜的摆阵才能发挥出燧发枪的最大的威力,如何临阵调度,这都是关系着战斗成败的很大因素。

    而且对于总督大人的练兵他们也是十分敬佩的,骑兵冲锋的气势压迫能轻易的击溃人的意志,要在骑兵的冲锋下保持阵型的稳固并不容易。

    更何况在骑兵冲入了阵中大军的阵型竟然都没有骚动溃散,即便是边军的精锐之师也不见得能做到,反正他们自己是没有任何信心的。

    捷报送往京师之后,张知节就开始在宣府热火朝天的练兵,如今张知节这个总督彻底在宣府树立了威信,所谓令行禁止莫不如是。

    宣府热火朝天喜气洋洋,但是大宁城就不是这样的情景了。大宁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是边塞巨镇,曾是宁王藩地如今已经弃与朵颜三卫。

    把儿孙一路溃逃回到了大宁城,虽然心里既不情愿回到大宁,但是大宁就在那里。把儿孙回头看看垂头丧气损兵折将的大军,心里头就一阵恐慌。

    前往大明掠边的大军回来了,但是不同往年欢天喜地的景象,人们都十分的惊愕和悲伤。没有大包小包的物资财货,反而折损了那么多人马。

    怎么会这样?大军此去大明掠边人们只是猜测获得财货多少,却从未有人会猜到会是这样一个结局。因为大明已经不是永乐年间的大明了,大明已经没落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掠夺而别无他法。

    可是为什么这一次会损兵折将呢?这些人怎么也想不明白。就是花当也想不明白,自从他派儿子带兵掠边之后,他并没有担忧。但是却突然听到儿子大败而回的消息。

    花当闻言大惊失色,待见到大军损失如此惨重之后,顿时感到一阵阵晕厥,急怒攻心道:“孽子!我要杀了你!”当下就拔刀就要向把儿孙劈去。

    把儿孙满脸涨红,一脸的羞愧之色甚至连躲都没有躲!这一路上他确实觉得羞愧难言,无法面对部落里的父老。

    不过花当的盛怒之举还是被身边的人拦下了,面对众人的劝说,花当怒声道:“都别拦我,我要杀了这个孽子!万无一失的领兵掠边都能给部落带来如此惨重的损失,如此无能之人,还要他何用!”

    虽然花当如此说,但是把儿孙毕竟是都督最看重的儿子,众人不能眼睁睁看着花当盛怒之下杀了把儿孙。

    花当重重的哼了一声,骂道:“蠢货,就是头猪领着骑兵掠边也不至于经历如此惨败!你给我好好说清楚到底都干了什么?”

    众人回到了大帐,花当在主位上坐下了,怒道:“把儿孙,你个蠢货不会是带着大军攻打宣府城了吧?”

    把儿孙闻言辩解道:“阿爸,我就是再蠢也不会带兵攻打宣府城!”

    花当听了颔首,他最怕的就是把儿孙初次领兵心高气傲,不知天高地厚的带兵攻打宣府城。虽然他们草原骑兵来去如风,常常侵边,但是要说攻下大明的城池,那是不可能的。

    花当脸色阴沉道:“那你倒是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四千骑兵是怎么损失的?”

    把儿孙顿时一五一十的说了起来,大帐里的人都聚精会神的听着,听到后来的大帐里的人脸色俱都变了,但是也并没有出言打断。

    一直到把儿孙说完了,大帐里仍然一片寂静,花当脸色阴沉道:“把儿孙,你不会是出言哄骗吧?如是敢虚言哄骗,即便你是我儿子,我也要砍了你!”

    把儿孙沉声道:“我怎么敢哄骗阿爸?并无一句假话,随行的那么多人,阿爸尽可问去!”

    此时的大帐内还有随把儿孙一同出战的千夫长,也有些羞惭的出言肯定了把儿孙的叙述。

    但是花当的脸色更加阴沉了,把儿孙此次带领大军侵边有什么错漏吗?没有!虽然把儿孙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但是也没有什么错漏。

    但是他们却损失了四千骑兵,花当的心中简直在滴血,皱眉道:“真是奇怪,明军一向是躲在城池中当缩头乌龟,怎么会突然敢于出城野战?”

    其实更让花当感到难以置信的是,明军不但敢出城野战,而且竟然战力如此之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