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朝小侯爷 >

第452章

明朝小侯爷-第452章

小说: 明朝小侯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如今不同了,张知节不但自己请了圣旨可以光明正大的造船出海,还把夏家给屠了个干净。他们不但奈何不了张知节,反而还要怕被张知节收拾,以后他们谁还敢私自出海啊?

    现在情形反过来了,他们已经不是既得利益者了!反而张知节会成为新的既得利益者,原本愿意禁海的他们现在观念也就变了,开海似乎也不错。

    但是问题是,张知节现在即将成为既得利益者,他会同意开海吗?如果是他们的话,肯定不会同意的。

    但是张知节说的那些话却又耐人寻味,让人想入非非!有人直接问了出来:“可是现在钦差大人能光明正大的出海,而且只有钦差大人的船队能出海,钦差大人会同意开海吗?”

    “可是钦差大人的话里,确实有不同的意思啊!”立即就有人开口了。原本他们都已经打算放弃出海了,没想到竟然有峰回路转的希望,自然都不愿放弃。

    许三爷沉吟道:“钦差大人的话确实有些捉摸不透,这样吧,找个时间,我去拜访一下钦差大人,试试大人的口风!”

    “如果,咱们自己发动官员上书请求开海呢?只要海禁开了,那咱们自然就能出海了!”有人出言道。

    他们听了各自神情闪烁,眼神里既有意动又有犹豫。以前是他们阻碍开海,所以朝廷一直禁海,现在他们若是想要开海的话,那朝廷就不会禁海了!

    许三爷听了脸色一沉,摇头道:“那是以前,以前何曾有过钦差大人这样的人物!现在若是发动官员上书请求开海的话,最终还是要过钦差大人那一关。”

    “如果钦差大人不同意开海,谁能求得皇上同意开海?所以说,最终还得钦差大人点头,既然如此咱们绕过钦差大人去合适吗?”

    当然不合适,如是钦差大人原本同意开海的,也会恼了他们!如果钦差大人原本就不同意开海得话,那他们这就算是私下里兴风作浪,到时候钦差大人不收拾他们才怪呢!

    “如此,就拜托许三爷代咱们去拜访钦差大人,试试钦差大人的口风了!”“是啊,是啊,那就有劳许三爷了!”

    过了没几天许三爷就登门拜访钦差大人,张知节倒也没摆架子,在客厅见了他。其实张知节也能猜到他的来意。

    “钦差大人,小人们已经派人去海上游说了,相信很快就会有消息的!”许三爷半坐在椅子上恭敬道。

    张知节笑道:“那就好,只要他们能迷途知返,本督定会既往不咎!”

    许三爷听了陪笑道:“那是钦差大人宽厚,其实咱们这靠海的人,祖祖辈辈就是靠海吃饭,只是到了洪武朝,这才有了禁海!小人绝不是指摘朝廷,只是,生活不易啊!”

    张知节笑道:“当初禁海,原因很多,一方面当初的张士诚所部流亡海上不得不防,还有倭寇犯边,不过如今倒是时过境迁!朝中虽然也时有请求开海的呼吁,奈何阻力甚大啊!”

    许三爷听了心里一喜,好像有戏啊!徐三爷陪笑道:“小人斗胆请问大人,大人是觉得这禁海好还是开海好呢?”

    张知节听了笑道:“开海还是禁海,这是内阁和六部九卿的事情,本督一个领兵的粗人和这个挨不着边啊!”

    许三爷听了陪笑道:“大人乃是朝中重臣,一言一行都影响深远!不瞒大人,如今民间多有开海的呼声,也不知道钦差大人对于开海是何看法?”

    以前就是这帮子人想要禁海的,现在又支持开海了!张知节似笑非笑道:“民间多有开海的呼声?”

    许三爷丝毫没有觉得难为情的样子,陪笑道:“是啊大人,民间确实多有开海的呼声,钦差大人,您觉得这?”

    张知节笑道:“本督倒是觉得开海也无不可,就是不知道内阁、六部九卿是怎么想的了?本督这次造船出海都差点被唾沫星子淹了,这开海之事谁敢提啊?”

    这不是时过境迁嘛!现在自然是都盼着开海了,关键就是拿不准张知节是什么意思,现在张知节对开海没有什么意见,那一切就好办了,许三爷心里不由激动起来。

    (本章完)




第941章 炸锅

    他们这些人已经商量过了,要走通内阁还有六部九卿的门路并不难,难就难在张知节这里!如果张知节不同意,正德皇帝用祖训压住的话,那谁都没辙。

    现在见到张知节对开海竟然没有意见,许三爷怎么能不感到惊喜?本以为出不了海了,财路就此断了,没想到竟然真的峰回路转!不得不说,夏家啊夏家,你们真是死的太遗憾了!不过也怪你们太膨胀了。

    许三爷激动道:“不瞒钦差大人,小人们也结识了一些朝中的官员,相信他们一定会聆听来自民间的呼声的!只是,只是,不知道皇上那里会不会同意?”

    张知节沉吟道:“皇上那里啊,还真不好说!”张知节自己本就有开海的打算,而且已经说服了正德皇帝,心里还担心朝野反对,没想到竟然在此峰回路转!

    就因为杀了夏家就峰回路转,夏家死的还真是不冤!这些东南沿海出海的的豪族不但不反对开海,反而来求着张知节同意出海了!不过,这时候的张知节自然要揣起来了!

    许三爷一听就急了,怎么就不好说了!谁不知道面前这位少年提督和正德皇帝的关系有多铁啊!只要面前这位肯出力的话,正德皇帝没道理不同意啊。

    许三爷陪笑道:“如今东南沿海无数百姓对开海翘首以待,皇上对钦差大人十分信任,若是能蒙钦差大人在皇上面前说几句,东南沿海无数百姓无不感念钦差大人的大德!“

    张知节笑道:“要本督在皇上面前说话啊?可惜本督现在脱不开身啊,这海上剿匪在即,不容失败!还有组织船队出海,脱不开身呐!”

    徐三爷连忙陪笑道:“吆,瞧钦差大人说的,您老人家英明神武,那些海盗不过是乌合之众,哪里是大人一根手指头的对手!至于大人的船队要出海,咱们这些人别的本事没有,这点本事还是有的,一定会协助大人的!”

    张知节听了笑道:“这样啊,那本督倒是可以为你们向皇上陈请,不过本督有两个条件!”

    徐三爷听到钦差大人答应了,心里已经美的要开花了。现在听到钦差大人还有条件,也没有感到有什么。无论钦差大人是有什么条件,要银子还是要珍宝还是要美人,都不是事儿!就算是钦差大人想要几个火辣的西洋妞儿,他们都能给钦差大人弄来。

    徐三爷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陪笑道:“大人您尽管吩咐,咱们只要能做到的,绝对不说二话!”

    张知节笑道:“这开海的事情,总得等本督的船队回来着再说!”

    许三爷听了连忙陪笑道:“那是,那是,是得等大人的船队回来着不迟!”

    张知节笑道:“既然开海,那肯定要设市舶司收税的!”

    许三爷听了陪笑道:“这是自然的,自古皆是这样!”

    张知节笑道:“本督还没说完呢,本督觉得要收税的话,不能低于十税一!”

    许三爷听了吃惊道:“十税一?大人,这有点太高了吧?就算是收税也该按商税来啊!”

    张知节听了不免有些不满,他对明朝的商税是十分不满的,太低了,使得明朝财政十分艰难。但是即便是以他如今的地位,也不敢轻言改动商税。

    张知节脸色微沉,淡淡道:“出海获利之巨你又不是不清楚,十税一真的高吗?”

    十税一真的高吗?相对于出海的利润来时自然是不高的。但是许三爷他们这些豪族以前出海根本就不用交税,现在还得交税不说,而且是十税一,心里就觉得重了,毕竟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但是现在毕竟是特殊时期,若是不答应张知节的话,别说十税一了,根本就没法出海了!这损失可就不只是缴税了!形势比人强啊!如今是他们求着张知节,也只能无奈接受了。

    许三爷陪笑道:“小人倒是也能接受十税一,但是,毕竟这并不是小人一个的事儿!所以。。。。。。”

    张知节无所谓的摆摆手道:“本督知道,若想让本督在皇上面前说话,那最低必须要十税一。至于你们愿不愿意接受,那随你们吧,本督也是闲的,还非得劳心劳力的不成!”

    许三爷听了不禁心里一怔,这钦差大人说的还真是在理,反正不管开不开海,钦差大人的船队都可以光明正大的出海,反而开海怎么看都对钦差大人没有什么利处。这开不开海,钦差大人还真是不在乎。

    许三爷作别了张知节,带着又喜又忧的消息去了,至于他们这些沿海豪族是如何考虑的,张知节并不清楚。因为张知节随后就开始视察沿海各位所的情形,为海上剿匪和出海做打算。

    就在张知节在福建为剿匪和出海做准备的时候,京里头已经炸锅了,确切的是,京里是一直都在炸锅,根本就没停下过。

    虽然张知节已经不在京城,但是京里还在流传着张知节的传说!不,京里已经被张知节的传说引得炸锅了。

    原本内阁大学士杨廷和、梁储还庆幸张知节下江南,结果江南差点被张知节个搅合了个天翻地覆。此时的杨廷和、梁储真的是悔的肠子都青了。

    刚开始的时候倒也还好,张知节虽然到了南京砍下了一百多颗人头,倒也还好!虽然朝中不断的议论弹劾,但是毕竟那些人确实劣迹斑斑罪恶深重,之所以那么多人弹劾张知节,是因为龙江船厂划给了锦衣卫,有些人不甘心罢了。

    但是正德皇帝肯定是无条件力挺张知节,再加上证据确凿,虽然有些小风小浪,但是京里还算是安稳。

    但是随后张知节就直奔杭州,并且将夏轩给抓了起来,消息传到了京城,京里头就炸了锅,夏家在官场上还是很有能量的,弹章和议论就像是潮水一般。

    虽然随后张知节关于夏轩的罪证也送到了京里,但是还是没有平息事端。因为这事不是证据不证据的事,而是利益的问题。

    (本章完)




第942章 结果

    京里头波涛汹涌,纷纷指责张知节在浙江擅自抓人,并且屈打成招,激起民愤,使得数百学子围堵钦差行辕。但是他们却选择性的遗忘了,那些学子被张知节摆事实讲道理说服了。

    这些官员们纷纷上书请求正德皇帝将张知节召回京城,还江南一个安宁!说句实话,正德皇帝还真的十分心动,因为他有些想念张知节了。虽然有刘姬陪着他,两人浓情蜜意的倒也自在,但是还是觉得缺了点什么。

    正德皇帝有什么好玩的就会想到如果知节在这里的话会怎么样怎么样,可惜张知节在江南,正德皇帝就会意兴阑珊。如果遇到事情就更不用说了,肯定会想着张知节。

    所以见到这些官员们上书请求召回张知节,正德皇帝还真是十分动心,但是正德皇帝可不是因为这些官员的指责才想要召回张知节。

    不过正德皇帝到底没有召回张知节,因为,如果这个时候将张知节召回的话,那张知节的面子往哪里搁?别人还以为自己是认为张知节做错了或者迫于这些官员的压力才将张知节召回来的!

    所以正德皇帝只能息了将张知节召回来的念头,对于那些弹劾的奏折,他当然是全然不搭理。要不是内阁的大学士从中周旋,锦衣卫差点就要大开张了。因为东厂正在盯着呢,马永成还想着借此重树东厂的威风呢。

    京里最苦恼的就是内阁的杨廷和、梁储两位大学士了,夹在百官和皇上之间,十分的为难。

    虽然京里的官员的蹦跶的欢快,但是正德皇帝全然不搭理,远在江南的张知节就更不搭理了,而且他也知道正德皇帝肯定会无条件支持他的,所以他才带着骑兵直接去了福建。

    这期间京里一直都没有消停,结果更加劲爆的消息传到了京城,夏家被张知节带着骑兵屠了个干净!因为夏家和福建一众高官勾结山贼袭击张知节,在被张知节带领骑兵剿灭之后,更是丧心病狂的调动大军想要袭杀张知节。

    消息传动京城,这无异于一场大地震。这次将整个京城的官员全部搅合了进去。不过,虽然这次风波更胜从前,但是并非所有的官员都在攻击指责张知节。

    虽然那些既得利益的南方系官员,十分汹涌的指责张知节严刑逼供捏造证据逼反了夏家和泉州人。是的,这些人睁着眼睛说瞎话,将那些山贼说成了是被张知节逼反了。

    但是也有北方系的官员看不下去了,夏家和福建的官员竟然公然袭杀朝廷钦差,眼里还有王法吗?眼里还有朝廷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