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朝小侯爷 >

第372章

明朝小侯爷-第372章

小说: 明朝小侯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送来了拜帖呢?

    这里面一定有原因!但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徐佳颍也想不明白,可是张知节并没有继续解释下去的意思,徐佳颍也知趣的没有再问下去。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知道什么时候可以问,什么时候不可以问。

    张知节虽然没有解释什么,还是叹息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啊!”这一声叹息让徐佳颍心里一跳,能让张知节说出这样的话,那风一定不是小风!毕竟以张知节如今的地位,小风小浪的根本就不放在眼里。

    正在这时,娟儿急匆匆的进来了,急声道:“二爷,刚刚瑞根来信儿,说是府上来了位公公传了口谕,皇上召见您呢!”

    原本就被张知节的一番话惊的心里一跳的徐佳颍听了忍不住脸色微变,张知节倒是没有什么感觉,对于皇上传旨让自己入宫,他也并不感到意外,自己都躲在府里三天了!

    张知节伸了个懒腰,这才站起来笑道:“更衣吧!”

    娟儿赶紧去里屋准备朝服去了,张知节这才注意到徐佳颍的脸色有些不好,心里立即明白了几分,笑道:“你别多想!根本就没什么事儿!”

    徐佳颍听了欲言又止,刚才张知节坐在那里沉思了那么久,怎么可能像是一点事儿没有的样子。

    张知节笑道:“最近京里肯定会起波澜,一是呢,因为宁王、兴王谋逆之事,京里怕是有不少人家要倒霉了!这事儿呢,跟咱家关系,咱们也不掺和!”

    这个徐佳颍心里明白,虽说府上也收过宁王的大礼,但是并没有帮过宁王什么,况且张知节还是平乱的功臣,怎么也不会牵连到府上的!

    “再有就是彭泽兵败自杀一事了,这事难免在朝廷中会再起波澜,不过那也是他们文官的事儿!”张知节笑着安慰道。

    这么一说,徐佳颍心里也放心多了,笑道:“二爷才歇了三天,皇上回宫也才三天,也不知道歇过来了没,怎么又召二爷入宫了?”

    张知节一边又娟儿伺候着更衣,一边笑道:“估计是因为封赏的事儿吧!王守仁班师已经过了这么久了,皇上这才回京,估计内阁早就将封赏合计的差不多了,这事儿不宜再拖!”

    娟儿闻言瞬间眼睛就亮了,她早就听说了,这次出征平乱二爷是首功,三败宁王一举将宁王生擒了!

    “二爷这才可是立了大功呢!皇上这次的封赏一定会很重的!”娟儿笑的眼睛都迷了起来。

    张知节笑了笑没说话,徐佳颍脸色一正道:“这种事儿可不能乱说,尤其不能说给外人听!知道吗?”

    在徐佳颍的心里对于这次的封赏倒是没有什么期待,张知节这么年轻就已经身居高位、手握大权,她已经很知足了!

    (本章完)




第772章 封赏镇国公

    其实张知节猜的没有错,正德皇帝召张知节入宫就是为了封赏的事情!今天李东阳和杨廷两位大学士将此次出征的封赏合计了出来送到了御前!

    正德皇帝打开两位大学士呈上的奏折,看的第一眼就皱起了眉头,下面的李东阳和杨廷和早有心理准备,心里头还是一跳,作为此次出征最大的功臣,第一条封赏就是张知节的!

    但是关于张知节的封赏,两位大学士真的是头疼了很久,哪怕现在也十分头疼!现在看到正德皇帝皱眉,两人心里明白,肯定正德皇帝心里又不乐意了!

    这他们也有心理准备,这次对于张知节的封赏并不重,主要是张知节真的太年轻了,还没到二十岁!府上也因功赐了金书铁券了,上次的赏赐真有些重了!但是无奈太后压着,皇上也坚持,最终他们才妥协了!

    所以两位大学士已经做好据理力争的准备了,但是正德皇帝的话出乎了他们的预料!甚至说,是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正德皇帝皱眉道:“此次平乱之功,怎么是知节居首?虽说知节也有大功,但是朕觉得比起一人还是稍逊一些的!”

    三战定乾坤,一举擒宁王!张知节首功没毛病啊!虽然两位大学士想要压一压张知节的封赏,但是还不至于颠倒黑白,否认张知节的功劳!

    但是正德皇帝的这话却把两位大学士给弄懵了,按照常理来讲的话,就算不是张知节的首功,正德皇帝都会说成是张知节的首功,怎么现在成了这样?明明是张知节的首功,正德皇帝却给否决了?难道那天庆功宴的时候张知节偷偷溜了,让正德皇帝心里不爽了?

    李东阳沉声道:“皇上,虽然王守仁和伍文定也有大功,但是臣等认为他们比起来张知节来还是要逊色的!”在李东阳想来,轮功劳就只有张知节和伍文定、王守仁最为突出了,既然皇上认为张知节不是首功,那只有可能是伍文定或者王守仁了!

    正德皇帝听了摇头道“这是当然了,这不是明摆着的吗?”

    李东阳和杨廷和听完之后就懵了,这是怎么回事啊?既然皇上也认为王守仁和伍文定的功劳不如张知节,那除了他们俩,别人的功劳更不如张知节啊!难道还有什么战报是他们不知道的吗?

    李东阳和杨廷和面面相觑,杨廷和无奈问道:“皇上,请恕臣等愚钝,实在是想不出来谁的功劳还要比张知节的功劳还要大?”

    正德皇帝有些无奈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

    李东阳愣了愣道:“皇上,指的是皇上?”

    “对啊!难道朕的功劳不大吗?”正德皇帝问道。

    “皇上御驾亲征一举荡平了宁王叛乱,自然是功高至伟!”杨廷和反应过来立即回道。

    正德皇帝满意的点头,随即问道:“既然朕是首功,那为什么这上面没有朕的封赏?”

    即便是李东阳和杨廷和再沉稳不惊听到这话也立即懵逼了!哪有做皇帝的还要封赏的?!你都是皇帝了,已经天下老大了,只有你封赏别人的份了,你还要什么封赏啊?谁能封赏你啊?

    “皇上,自然是功高至伟,可是您可是皇上啊,岂能与臣子混为一谈!当年太宗皇帝数次远征大漠,功高至伟不也没有什么封赏吗?皇上,没有这种先例啊!”李东阳回过神来,苦口婆心道。

    “怎么没有先例了?朕就是先例!知节曾经说过,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朕就做第一个走路的人!”正德皇帝坚定道。

    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杨廷和沉声道:“皇上,您已经是天下至尊,富有四海,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也没有什么能封赏的啊?”

    两位大学士都是纳了闷了,你都是皇帝了,还有什么好封赏的?

    “那不行!既然朕是首功,自然要封赏!要不这样吧,就封赏朱寿为镇国公吧!”正德皇帝摇头道。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李东阳也知道正德皇帝私下里常常称自己为朱寿,还给自己封了什么镇国公、威武大将军之类的,他们也都当正德皇帝的玩笑之举。

    但是现在可不同了,这封赏的旨意可是要传示天下的,加上封朱寿为镇国公,这算什么事儿啊?!这岂不是要闹笑话吗?

    “皇上,这万万不妥啊!”李东阳沉声道,“这根本就不合规矩,皇上乃是天子,怎么能封镇国公呢?这不是自降身份吗?这亘古未有啊!”

    “怎么就不行了?!朕明明立下了功劳,怎么就没有封赏了?朕说有封赏就是有封赏!”正德皇帝斩钉截铁道。

    虽说他金口玉言说自己是镇国公就是镇国公,刘姬知道自己是皇帝之后也没拿以前的事儿当回事儿,但是正德皇帝还是想着要将镇国公的身份明示天下!

    面对正德皇帝的胡闹,李东阳仍待再劝,这个时候的杨廷和突然拉了一把李东阳,将正在酝酿着要继续进谏的李东阳给打断了。

    杨廷和笑道:“皇上所言也有道理,既然如此,那臣等就将皇上的意思加上吧!”

    李东阳没有想到杨廷和竟然痛快的答应了。其实从这里就能看出来,李东阳和杨廷和的不同来了!杨廷和比之李东阳要更活泛,因为杨廷和已经看明白了!

    正德皇帝这是铁了心要封赏自己,他们很难拗得过正德皇帝!而且,杨廷和虽然也觉得此举有些胡闹,其实却跟本就没什么影响!你说封正德皇帝个镇国公,能对朝廷、对天下有什么影响?

    根本就毫无影响!既然如此,那何必要和正德皇帝一直争执下去呢?相反,若是这个国公不是封赏的正德皇帝,而是封赏给了张知节呢?

    这可是杨廷和绝对不愿意看到的!所以相较而言,还是封赏给正德皇帝省事,虽然胡闹了一些,却根本就没什么影响!

    (本章完)




第773章 以退为进

    最重要的是,如果让正德皇帝顺利的通过了,那接下来关于张知节的封赏就要容易的多了!既然正德皇帝自己都承认了张知节不是首功,首功是正德皇帝自己,封赏了国公,那张知节的封赏也就不应该太隆重了!

    见到杨廷和已经答应了,李东阳也没有再反对,正德皇帝心里十分欣喜,本以为还要唇枪舌剑一番,没想到杨廷和这次竟然这么痛快!这让正德皇帝有些满意。

    不过当正德皇帝的目光重新汇聚到奏折上,他的眉头又皱了起来,这上面的关于张知节的封赏也不多啊!这次出征,张知节可是着实立了大功了的,这一点他心里很清楚!其实他心里想着是给寿宁侯升国公的!

    但是看看这奏折上写的,里面最隆重的赏赐也不过是加太保!正德皇帝看了觉得有些轻了!

    其实真要想想并不算轻了,上次平掉霸州之乱,侯府直接被赐了金书铁券,这已经超出封赏的规格了!

    这次李东阳和杨廷和十分头疼的想了半天,不得不给了这个封赏,其实他们心里是很郁闷的,三公啊,这可是多少文官一生的梦想!就这样张知节以不足二十的弱龄就得到了,更加让人头疼的是,皇上还会觉得封赏的太轻了!

    现在见到正德皇帝皱起了眉头,李东阳已经沉下心来将刚刚正德皇帝的胡闹放到了一边,做好了据理力争得到准备了!

    这时杨廷和心思一转,决定先下手为强,笑道:“皇上可是觉得关于张知节的封赏有些不妥?”

    嘿,今天的杨廷和竟然开窍了,不但痛快的答应了关于镇国公的封赏,竟然还主动承认了对张知节的封赏不妥!这下可是太省心了!正德皇帝有些满意的点头,刚准备说关于张知节的封赏太轻了,还要再合计合计的时候!

    杨廷和先行一步开口道:“臣等也觉得关于张知节的封赏不妥,是臣等欠考虑了,没有考虑到皇上才是此次平乱的首功,所以将张知节列为了首功,这赏赐确实有些过于隆重了!”

    李东阳听了心里忍不住为杨廷和的机智暗赞,这一招先声夺人确实十分高明。

    正德皇帝听了之后一呆,这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样啊,他是觉得张知节的封赏太轻了,可不是觉得张知节的封赏太重了!而且,其实他心里也明白,这次平乱的首功其实就是张知节!

    但是偏偏现在被杨廷和这么一说,还真挺难反驳的!正德皇帝自己都说了首功就是自己,现在总不可能反悔打自己的脸吧?

    “额,虽然朕是首功,但是张知节论功也只是稍逊于朕罢了,他的封赏可以仿效于朕的封赏!”正德皇帝摆手道。

    仿效正德皇帝的封赏?意思就是给寿宁侯晋封国公呗?开什么玩笑?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皇上,这怎么可能?平一省之乱晋封国公都不可能,更何况还晋封两个国公!皇上,这会引起朝野议论纷纷的!皇上,这是害了张知节,别人会在身后如何议论他?”李东阳沉声道。

    “额!这有什么好议论的?张知节确实有大功啊!”其实说到这里正德皇帝也有点底气不足了,本来他心里就清楚,将寿宁侯晋封为世袭国公就很困难,更何况是多出了自己这个变数!

    “皇上,此举万万不可啊!臣等也知道皇上对张知节的爱护之心,但是此举对于张张知节来说真的是并非好事!况且他还这么年轻,不宜拔苗助长啊!”杨廷和紧跟着苦口婆心的劝道。

    正德皇帝也明白这不可行了,无奈道:“可是,此次平乱知节确实是有大功啊,这样赏赐确实是低了一些,朕不能怠慢了朕的功臣!”

    其实李东阳和杨廷和心里也都明白,虽然正德皇帝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平乱首功,他们嘴里也口口声声的承认是正德皇帝的首功,但是他们心里其实就跟明镜似的,此次平乱就是张知节的首功!

    但是这个封赏真的不轻了,李东阳沉声劝道:“皇上,如果觉得封赏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