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朝小侯爷 >

第215章

明朝小侯爷-第215章

小说: 明朝小侯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席间张永宣读了正德皇帝封赏的旨意,让张知节和将领们懵逼的是,竟然没有张知节的封赏。

    张知节跪在那里一直听完了,都还没回过神来,怎么把他给漏了?原本喜庆的气氛瞬间一滞,跪着的将领们也都懵逼了,他们不由想起了一路上提督大人愁眉苦脸的样子,难道真的发生了什么大事?

    看到大殿里的气氛有些不对,正德皇帝心里有些着恼,都怪大臣们多事,好好的一个庆功宴都变了味。

    正德皇帝笑着打破安静道:“张知节率军平定地方,不负朕望,功勋卓著,封赏稍后再定!”

    看正德皇帝的样子是真的很高兴,张知节也就放下心来,他知道关于自己的封赏,皇上和群臣颇有争议,但是他也没有想到竟然一直到了今天还没有定下来!

    张知节转瞬就想明白了,他倒是无所谓,最关键的世袭已经到手了,至于其他的他还真不在乎!

    虽然大殿里十分热闹,但是张知节的心思已经飞远了,一去就是几个月,他还真是想家了!庆功宴散了之后,张知节就想飞快的溜回家,但是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正德皇帝不出意料的将张知节留下了。

    “本来呢,朕是想着厚厚的重赏你的,这些老顽固们,一个个的就是不同意,就跟要拿刀子割他们肉似的!”正德皇帝气呼呼道。

    “臣也不过是微末之功,臣年轻的很,哪里当得起皇上的重赏,大臣们说的也有道理!”张知节谦虚道。

    “怎么能叫微末之功?他们举荐的那些文臣,不都是毫无建树吗?你做了他们做不到的事,朕重赏于你也是应当的!你别说,遇袭的事可把朕吓了一跳!”正德皇帝感觉一时间有说完的话。

    提起葫芦沟之事,即使过去了这么久了,张知节还是十分后怕,摸了摸后背后怕道:“没想到贼军那么狡诈,若不是托皇上洪福,差点就栽在那了!”

    张永在一边笑道:“皇上收到了消息后,担心的几夜都没有睡好!”

    张知节感动道:“是臣无能,让皇上忧心了!”

    正德皇帝摆手道:“不说这个!那什么刘六不是被你活捉了吗?”

    “是的,皇上,已经被收押到了北镇抚司!”张知节回道。

    “哼,朕定将他千刀万剐,好好给你出一出气!”正德皇帝冷哼道。

    出不出气的倒也没什么,刘六都已经被废了,张知节的气也出的差不多了。不过刘六犯下了累累罪行,千刀万剐也不算冤枉了他!

    正德皇帝发完恨,拉着张知节道:“来,坐下,给朕讲讲你征战的事,虽然有捷报在,但是太简略了!”

    正德皇帝本就是个军事迷,对行军打仗十分感兴趣,自然想和张知节好好探讨一番,张知节听了不由苦笑,这要是和皇上说起来,就是说到明天这个时候也说不完啊!

    他出征在外几个月可是十分想家,张知节只能打起精神来准备说,这个时候张永笑道:“皇上,小侯爷出征在外几个月,又曾受过重伤,估计侯府担心的紧,阖府都在盼着呢!皇上要听也不急于一时啊!”

    张永真是说到了张知节的心坎里去了,只是张知节却不能这么说,连忙笑道:“回家急什么?皇上既然想听,臣讲一讲也无妨!”

    正德皇帝听了恍然大悟道:“罢了,罢了!朕要是再留你,寿宁侯夫人和大表嫂还不知道怎么埋怨朕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




第443章 终于回家了

    听了正德皇帝的话,张知节的嘴瞬间咧到腮帮子了,但是还是摆手道:“皇上说笑了,臣还想着再陪皇上说说话呢!”

    看到张知节听到自己说了放他回家的话,嘴都要咧到腮帮子后面了,还要努力装一下,不由哭笑不得,关键你装的像也行啊!

    正德皇帝没好气摆摆手道:“行了,行了,朕放你三天假吧!再啰嗦,朕留你在宫里待上个十天半个月!”

    张知节本来还准备再装一下的,听了正德皇帝的话吓了一跳,赶紧告退然后一溜烟就不见了!正德皇帝目瞪口呆的看着,呆了呆站起来跺了跺脚气结道:“朕现在觉得大学士拟的赏赐有点多了!”

    自从捷报送往京城,侯府就已经掐着日子数着大军何时班师回朝了!张知节在葫芦沟遇袭受伤的消息传到侯府,侯府就进入了漫长的寒冬。一直到张知节率领大军彻底剿灭了流贼,捷报传到京城,侯府这才进入了温暖的春天。

    如今张知节终于回京了!侯府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张知节带着亲卫来到侯府的时候,侯府外面已经聚集了一大群人了,都在翘首期盼。

    此刻见了到几十骑如飞而来,当即骚动了起来。等到了侯府门前,张知节抬眼看着朱漆的大门,还有“寿宁侯府”的门匾,只觉得十分亲切!

    这一次率军在外征战,更是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张知节才明白过来,原来不知不觉间,他的心里已经真的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了!

    门房小厮们牵马的作揖的道喜的,十分热闹,张知节将马鞭扔给了小厮,笑着对白玉兰他们吩咐道:“这几个月兄弟们都辛苦了,给弟兄们放个假,封赏让宋存盯着点,过几天我请兄弟们喝酒!”

    一大群人簇拥着张知节进了侯府,人越来愈多,大家都来新鲜他这个新鲜出炉的得胜大将军。

    一直到了二门处,众人这才散了,张知节整了整衣裳,这才迈步进了二门,果不其然,太太已经带着徐佳颖还有乌泱泱的丫鬟婆子等着了!

    自从得知张知节入了京,太太和徐佳颖就眼巴巴的等着,如今终于将张知节等来了。见到张知节进入了眼帘,看着熟悉的面孔已经变得又黑又瘦,太太的眼睛一下子就红了。

    张知节快步上前跪下磕头道:“娘,孩儿回来了!”

    太太眼泪汪汪的赶紧将张知节拉了起来,眼泪忍不住就啪嗒啪嗒下来了,哭道:“我的儿,怎么就瘦成这样了!”

    军中吃的不怎么样,还骑马打仗风吹日晒的,张知节是真的变得又黑又瘦!此时的张知节不由有些羡慕王守仁,这厮本来就黑瘦黑瘦的,根本就看不出有什么变化来!

    张知节赶紧捶了捶自己的胸膛,安安慰太太道:“娘,虽然瘦了点,但是结实着呢!”

    太太听了拧着张知节的胳膊道:“你还结实着你!你还说你,出征在外你不小心一点!伤好了没有?”

    张知节连忙哄道:“好了!好了!老早就好了!有御医跟着呢!其实箭入肉不深,只是带了点毒,解了毒就好了!早就好了!”

    一边哄着太太,张知节抬眼看了看后面的徐佳颖,徐佳颖早就泪眼朦胧哭花了脸。

    看到太太的眼泪没有止下的意思,张知节连忙岔开道:“娘,我爹呢,爹没在家吗?”

    太太哼道:“你爹个老固执,还在大厅里呢,也不知道出来看看自己的儿子!”

    旁边的彩霞赶紧劝道:“太太,二爷一路回京疲惫的很,您可不能把他就晾在了这里!”

    “哦,对对对,我已经让厨房做了你最爱吃的,你瞧瞧你都瘦成这个样子了,可要好好补一补才成!”

    自古以来都讲究父严母慈,就张知节这么一个崽儿,寿宁侯虽然没对张知节多严厉,但还是顾忌做父亲的威严,没有出去接着儿子,但是此刻在大厅里也已经坐不住了!

    这都多久了怎么还没有来?寿宁侯在大厅里转着圈儿,正要沉不住气去看看的时候,外面终于传来了一阵喧闹声,寿宁侯收起了焦急之色,重新回到了太师椅上坐下,端起了茶淡定的喝了一口,连茶水已经凉了都没有发觉!

    张知节进了大厅,见到端坐在太师椅上的老爷,赶紧正了正衣裳上前跪下磕头道:“爹,孩儿回来了!”

    寿宁侯放下茶,抬手道:“起来吧,一路上可顺当?”

    “十分顺当,这些日子劳烦家里担心了!”张知节恭声道。

    寿宁侯点头道:“平安回来就好,你娘和你媳妇担心天天睡不好吃不好,你既回来了就多尽尽心!”

    张知节躬身听了一番,最后太太看不下去了,这才打发张知节回去梳洗,自己则招呼着厨房准备。

    带着自己的丫鬟们回到了熟悉的院子,张知节在自己熟悉的软塌上一趟,感觉浑身都轻松了好多。

    一别几个月,徐佳颖给张知节奉上茶,红着眼睛站在那里,心里有很多话,却又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张知节喝了口热茶,笑道:“那些日子担心坏了吧?”

    依雪嘟嘴道:“我的爷哎,岂止是担心坏了,奶奶连续几天整夜整夜的睡不着!”

    张知节拉着徐佳颖的手笑道:“一时大意了,以后不会了!”

    “伤好了吗?”徐佳颖关心道。

    “早好了,随军带着太医呢,这点小伤还不是手到擒来!这几个月,家里还好吧?”张知节笑道。

    “二爷,二爷这次打了大胜仗,皇上肯定会赏二爷个大官做吧?二爷,皇上都赏了什么?”依雪八卦道。

    依雪这一问,顿时把一众丫鬟们的八卦之心都点燃了,香芋、翠墨一个个的都两眼放光的看着张知节。二爷打了大胜仗,平定了叛乱,皇上本就和二爷亲厚,这次二爷立了大功,皇上怎么也得重赏才是。

    看到丫鬟们八卦的样子,张知节也有点不好意思,摸了摸鼻子,笑道:“什么都没赏!”

    嘎,什么都没赏?丫鬟们听了有点懵,还以为自己听错了,这怎么可能什么都没赏呢?二爷这次可是打了大胜仗立了大功啊!

    记住手机版网址:m。




第444章 报恩

    听了张知节的话,连徐佳颖也有些惊愕,竟然什么都没有封赏!但是旋即她就明白了,肯定是有什么原因耽误了,要不然不可能不封赏的!

    香芋惊讶道:“二爷,不都是班师回朝,然后上金銮殿受封吗?”

    张知节点头道:“对啊,今天随我出征的将领们都受到了封赏!”

    依雪有些无语道:“皇上不会是把二爷给忘了吧?”

    徐佳颖听了瞪了依雪一眼道:“胡说八道!二爷还没入京的时候,朝廷关于二爷的封赏就吵来吵去的,不会是还没定下来吧?”

    张知节点头苦笑道:“是啊,还没定下来!皇上一意重赏,群臣都反对,两位大学士拟的章程,皇上又不同意,正僵着呢!”

    徐佳颖有些无语,这太荒唐了吧?这都班师回朝了,竟然赏赐还没定下来!

    不过,徐佳颖也知道,世袭的事情是一定板上钉钉了!毕竟张知节确确实实是平定了叛乱,为朝廷立下了大功,再加上宫里有人,这事太后娘娘可是极为上心!张知节又是皇上心腹,所以百官也知趣,根本就没在这个上面做什么文章。

    所以宫里的太后娘娘早就传出口信了,虽然旨意还没有下来,但是已经是板上钉钉了,就等着别的赏赐定下里,一起下达旨意。这让她和太太都欣喜异常,至于别的赏赐,徐佳颖还真不太关注。

    正说着,有小丫鬟来回,热水已经备好了。徐佳颖亲自带着丫鬟们伺候张知节沐浴更衣,其实她是不放心张知节身上的伤。

    沐浴之后神清气爽的张知节这才在徐佳颖和丫鬟的簇拥下回到上房,进门之后,太太就向跟在张知节身后的徐佳颖投去了问询的目光。徐佳颖见状微微点头,太太这才真的放下心来。

    吃惯了军中的伙食,再吃回家里名厨做的珍馐美味,那感觉简直就想把舌头吞下去。看到张知节吃的这么香甜,太太心里忍不住又心疼起来,可见自己儿子是真的吃了不少苦头!

    用过了饭,张知节就陪着太太说起了这几个月的一些趣事,一直到了华灯初上这才在太太的催促下回房休息了!

    都说小别胜新婚,这一别几个月,又是新婚不久,一夜几经风雨自不足为外人道。

    张知节刚刚班师回朝,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没有人来打扰他。不过,不过张知节下午的时候还是出门了。

    带着侍卫,身着常服悄悄离开了侯府,马车在热闹的大街上行过,张知节撩着帘子看着外面熟悉的街道,熟悉的景象,觉得十分亲切。

    最终马车在沈府面前停了下来,张知节入京的第一件事就是来见沈氏,救命之恩不敢或忘啊!

    沈家张知节曾经来过,当时沈氏被东厂带走了,张知节强闯东厂将沈氏救了出来,后来亲自将沈氏送了回来。沈家的下人也都还记得这个年轻的权臣。

    沈氏和紫烟也极为关注张知节的动向,大军的捷报在京里传的沸沸扬扬,她们自然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