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

第247章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247章

小说: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秦军制造老子这么大的伤亡,再傻的人也知道,秦军是决计不会轻饶了自己的!秦军若是会接受自己的投降,早就在韩军人数锐减到一万以下就出来招揽了!也许在洛阳守将秦国劝降的使者枭首然后把首级挂在西城门的那一刻,也许是从秦军七名校尉战死洛阳的那一刻起,这片战场上的韩、秦两军就已然没有了和解的可能!摆在两军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就是你死,要么就是我亡,没有别的出路。

秦军以为洛阳守军这么卖命,是因为困守在洛阳的韩王、赵王许下了丰厚的赏赐,实际上却是不然。因为,秦军的最终目标,韩王、赵王压根就没有在洛阳城中。虽然三万参加会盟的韩、赵联军在洛阳城寸步不移。但谁规定了,三万韩、赵联军在洛阳,就一定意味着韩王、赵王也在此处呢?!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秦国的局势,那就是成也魏国,败也魏国!秦国之所以可以奇袭洛阳。一路连克渑池、新城、河南大小十数座城邑,仰仗的是魏国的纵容。没有魏国的借道,秦国这个胆大到极限的计划就不可能进行到这一步!离成功只差一步!

秦国之所以功亏一篑,没能把韩王、赵王围困在洛阳,也是因为魏国!如果不是魏国上大夫段干崇酒后失言,韩国怎么也想不到。魏国居然暗中和秦国勾结到了一起。秦国丞相魏冉是访问了大梁,但问题!

魏咎自然没有勾结秦国,他原本就是奉了魏王的命令,开关放秦军通过。只是,来自大梁的“使者”显然不愿意给他辩解的机会。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使者”真真切切是魏王派出的使者,只不过,魏王给他的命令是协助魏咎防守函谷关,而不是诛杀魏咎。所以,虎符是真的,通关文牒却是捏造的。使者是真的,军队却是韩军伪装的。

当“使者”家人的性命掌握在韩军手中的时候。当韩国的细作成功地打进魏国王宫并窃取了虎符、印玺,一切事情都有了解释。

按照魏王的命令,河东调集了六万大军南下。其中,有一万是前来增援函谷关的。剩下的五万则是负责牵制三川郡的韩军。可惜,这个消息迅速被韩国潜伏在大梁的细作掌握。前去新郑示警的韩国细作几乎是和魏王的使者在同一时间出发,结果,自然是新郑率先做出了反应。韩国干脆将计就计,在渡口悄悄设伏。率先渡河的一万魏军中伏。猝不及防之下,伤亡惨重。韩国摆出堂堂之兵。扼守住了河水(黄河)渡口,阻挡了魏军南下的道路。

趁着这个时间。韩国不惜损失了一个潜藏很深的棋子,成功窃取了虎符,并伪造了通关文牒和魏王的诏书。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一万韩军乔装成魏军,裹挟着真正的魏王使者扣关。一面是忠君是大义,另一面则是家人是至亲是韩国许下的高官厚禄,意志力原本就不坚定的魏王使者最终倒向了韩国。

三川郡的兵力半数用来防守河水渡口、袭击函谷关,半数则是调往洛阳。洛阳的战事远没有结束,虽然如今的洛阳城韩、赵联军只有不到一万的兵力,但却成功地把十万秦军牢牢地吸引在洛阳城下。说错了,十万秦军眼下只剩下五万,应该是五万秦军。

秦军的伤亡越大,秦军主将麃公越是相信韩王、赵王就在洛阳城当中。否则,韩、赵联军又何必死守洛阳不退呢?!唯一让麃公有些疑惑的,就是韩国的援军迟迟没有越过河水前来增援。虽然河对岸的军队人影憧憧,但就是不敢渡河作战。似乎在在顾忌伤亡,或者担心失败。不知不觉间,秦军攻城已经进入第八天了,但韩国的增援速度比意料当中的要慢的多!这让麃公一方面疑惑,一方面庆幸!

在麃公看来,出现这种情况无非两种可能,一方面是随着韩王被围,韩国彻底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地步,群臣们争执不断,不能下果断的命令。另一方面则是新郑发生了内乱,或者其他原因导致了指挥不灵,各个地方的援军各自为战。

麃公的猜测直到方才才有了明确的判断,那就是新郑确实发生了动乱。消息来源于魏国的使者,使者声称魏国出兵十万包围了新郑,如今韩国一片动乱,诸郡县各自为战,互不服气。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人心不安,哪有一支军队肯渡河来救驾呢?!

事情的发展显然出乎了麃公的预料,麃公没想到,魏国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居然出兵了。原本是作壁上观的魏国这次显然是看中了巨大的利益,想要趁机瓜分。这对秦国是好事,也是坏事。好处很明显,正是因为魏国大军的出动,切断了新郑和外界的联系,导致了韩国人心浮动,原本陆陆续续到齐的韩国援军彻底失去了统一的指挥,给攻打洛阳不利的秦军更充分的时间。坏处也是自然,如果魏国可以胁迫韩国提前答应割让土地,那秦国也不敢保证,魏国会不会反戈一击。毕竟,韩国的地盘够大,好处够多,是秦、魏两国一起瓜分还是魏国自己独吞,这里面的差别可是大多了!一旦魏国生出异志,这十万秦军(眼下只有五万)深入中原,和关中远隔数百里,很明显的孤军一支,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未完待续)

ps:来不及写了,刚回来,一个小时内修改完。

第四十二章灭国之危

退守野王不过是见招拆招的保守之策,韩国自然可以令秦、魏两国无功而返,但韩国的损失可就大了。韩王可以想象,直奔洛阳的十万秦军扑了个空后,一定会转而经略三川,乃至于颍川郡。一场波及韩国腹心之地的动荡不可避免!国人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自信心甚至会毁于一旦。韩国是可以把秦军赶出去,但代价可能要超乎所有人的想象。韩国损失一旦大了,赵国依附韩国的念头就会动摇。而这,是韩王不可能接受的。

所以韩王说服了赵王,把赵王带来的一万大军留在洛阳城,当然,韩王麾下的两万韩军也滞留在洛阳,营造出韩、赵两国对秦军的突袭毫不知情的假象。如此,十万秦军一定会信以为真,认为韩王、赵王就在洛阳城当中,继而猛攻洛阳不止。

韩、赵两国这个时候则暗中集结大军,一举敲掉魏国这个秦国的盟友。同时,韩国三川郡、南阳郡的大军北上,负责切断秦军的退路,并阻挡河东的魏军南下,防止他们插手中原的战事。

考虑到韩、赵两国的兵力有限,赵国的半数兵力被牵扯在太原郡和北方边疆,韩国的半数兵力调到了汉中、太原,两国的兵力略微显得有些不足。所以,韩王又提出了一个折中的主意,那就是把楚国拉拢过来,一起攻打魏国。这个时候,恰好楚国的左徒黄歇前来洛阳,游说韩王、赵王,促成韩、赵、楚结盟一事。韩王、赵王相视一笑,当即约定了三国一起出兵,攻打大梁。

黄歇还以为自己的游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根本没有一刻钟的停留。直接派人八百里加急飞报郢都,自己则前往巨阳,持节下令征召大军。为了保证行动的隐秘性,韩王甚至同意楚军借道汝南郡,从召陵渡过颍水,偷袭长平。继而沿着鸿沟北上,直奔大梁。因为时间短促,楚国只来得及征召十万大军,对外号称二十万大军,就匆忙北上。楚国大军携带的粮草,甚至只够半个月的用度。

但这丝毫不影响楚军高昂的士气,绕过了魏军精心布置的防线,楚军一路势如破竹,日行百里。中间根本就没有遭到魏军有效的抵抗。虽然时不时有小股军队在后面骚扰,但领军的楚将景阳根本毫不理会,甚至不愿意分兵围剿。原因就在于,第二波楚军很快就可以征召起来,韩国又表示会提供粮草,景阳才不会担心后路被断。魏军之所以昼夜不停的骚扰,不过是想迟滞楚军的速度,为大梁留下充分的准备时间。深谙兵法的景阳自然不会上当。

景阳自从兵败鱼复后。就被楚王以养伤的名义雪藏,这也是楚王对景阳的爱护。所以。景阳身体痊愈之后,一旦有了直捣大梁的机会,楚王第一个想起的就是声威最响的景阳。在这种情况下,景阳又怎么会辜负楚王的一番美意呢?!

当魏国失去了先机又自以为一切都在自己掌握之中的时候,魏国就悲剧了。韩国为了引诱魏国主动撕下面皮,露出虚伪的本来面目。甚至放弃了四五千边境上的戍卒,为的就是抢占一个大义的名分。所以,晋鄙可以兵不血刃地通过边境,直达新郑城下。

新郑外松内紧的守备迷惑了晋鄙,如果晋鄙仔细想想。自然可以看到其中的破绽。毕竟,韩王真的被围困在洛阳的话,新郑又怎么可能不如临大敌呢?!新郑居然还像往常一样热闹!事物反常,必有妖孽!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晋鄙只认为这个一个以最小的代价拿下新郑的绝佳机会,所以毫不犹豫地出动了前军一万五千精锐,可这一万步卒、五千骑兵落入了韩军精心设下的埋伏,全军覆灭,血淋淋的事实彻底浇醒了急功近利的晋鄙。

可惜,这个时候一切为时已晚。十万韩军从四面八方赶来,城中的三万韩军鱼贯而出,魏军无心恋战,登时大败。逃跑的晋鄙又一次忽视了,这十万韩军来得太突然。十万秦军正在猛攻的洛阳,距离新郑还不到四百里,韩军主力这个时候不去优先“招待”秦军,怎么会拿魏军开刀?!

但已经成为惊弓之鸟的魏军哪里有时间去细想这些事情,所以,在发现新郑北面和西面的旗帜林立,人影憧憧,喧嚣尘上的时候,下意识地就想逃回大梁。撤退的途中,魏军连续遭到几次截杀,但身后的杀喊声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吓破胆的魏军往往都是夺路而逃。等魏军发现追兵已经不在的时候,晋鄙终于可以靠着个人的威望集结起来大军,可这个时候,原本出发时尚有的十万大军,居然堪堪只剩下五万人。真正战死可能不到三万,剩下的两万要么被俘虏,要么失踪。

士气低落到极点的魏军兵无战意,将无战心,晋鄙也知道,如果这个时候再逼迫他们掉头攻打新郑,甚至会引起一场哗变!所以,晋鄙也只好一方面派人飞报大梁,告知魏王自己惨败的消息,另一方面则是原地约束住军队,整顿军心。

这次大败,晋鄙输的很是冤枉。自己的一举一动似乎都在韩国的掌控之中,晋鄙到现在都不知道,韩国到底动用了多少兵力来攻打自己。莫非秦军已经兵败了?这不可能啊!十万秦军绝不是一个小数目。韩国想要毫无悬念的战胜,至少也要动用十五万以上的大军。这么大规模的军队征召,需要的时间可不是一点半点。击溃自己的韩军就好像是韩国早就准备好了,就好像是凭空多出来的一样,晋鄙百思不得其解。

在晋鄙看来,就算韩国在韩王被围困在洛阳后,反应迅速,可以调动的也不过是三川、颍川、南阳、汝南、上党五郡的兵马,五郡的人口有五十万户,但考虑到秦军在武关、太原郡发动的攻势,各地需要留守的军队。韩国实际上征召的大军绝对不会超过二十万。这二十万韩军又要对付十万秦军精锐,又要和六万南下的河东魏军纠缠,还要抵挡己方的十万大军,怎么看都不够用!可韩国偏偏对自己动用了超过一半的精锐,这怎么可能?!

答案很简单,韩国确实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征召精锐。所以。韩国效仿秦国,也是征召了三川郡的举之兵,勉强凑齐了老弱占据七成以上的十万大军。就是这十万外强中干的大军,硬是吓跑了胆寒超过八万的魏军精锐。

魏国,大梁。

接到晋鄙兵败的消息,魏王捶胸顿足,有愤怒晋鄙的大意,有懊恼自己的识人不明。自己的大军明明是中原最精锐的士卒,晋鄙这个号称魏国国之名将的人。统领十万大军,居然才进入韩国三天就败退了回来,丢失了一半的大军!这怎么让魏王不恼火!

眼下,楚军的兵锋距离大梁不过百里的距离,大梁一日三惊。在魏王看来,楚军后方的那些魏国官吏都是饭桶,居然迟滞不了楚军一点推进的速度!周遭城邑的援军源源不断地往大梁集合,加上大梁本身的军力。整个大梁已经拥有超过四万大军,大梁又是固若金汤。魏王自然不担心凭借楚国的“二十万”大军就可以攻克大梁!因为魏军斥候已经探明了来犯的楚军的虚实,这号称二十万的楚军,最多也就十二万!可问题是,魏王一心想要光复魏国的霸业,被南方的楚国包围了大梁,魏王的面子可就丢大了。

这个时候。晋鄙偏偏派人告诉魏王自己兵败,损兵一半,在韩、魏边境上整顿大军,魏王心里好不痛快!几乎有把晋鄙枭首示众的冲动!

好在,丞相、信陵君魏无忌及时劝阻了魏王。献言道:“晋将军之所以战败,非战之罪!而是韩国早有准备!换成别人,说不定已经全军覆没!如今,大梁危急,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