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血-第1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夷欣然领命。
何越一边坐等机会。一边在南凉等地开设工厂。加强与西凉地贸易往来。再次巡视各处边境。尤其是湘州更是重点。
半年之后。刘义隆遣使辽东终于获得成功。拓跋焘危机再起。首先是北燕从高句丽借兵两万人。进驻北平郡震动渔阳上谷两郡。之后库莫奚跟契丹要求拓跋焘发放自己地军队。并且要拓跋焘给予赔偿。柔然地军队也要拓跋焘给予一部分地粮草食用。
长孙嵩将各处的要求一一回禀拓跋焘之后,道:“陛下,刘义隆派遣使臣出使辽东,许以重利,辽东各国纷纷有背反之心,再加上柔然十万大军屯驻盛乐,据称这几天柔然人与库莫奚契丹军内一些将领频频往来,似乎有密谋。”
崔浩不等拓跋焘说话,上前道:“陛下,臣已经派人前往漠北跟高车可汗阿伏至罗联络,得他应允,共同对付柔然人,据称高车已经南下进攻柔
庭,数日之内应该有消息传回。”
拓跋焘大喜道:“好,平城现在有多少军队?”
长孙嵩心里一惊,没有想到拓跋焘连这样的大事都瞒着自己却跟崔浩商议,可见对崔浩的器重。当下忙道:“平城内有骑兵三万,契丹骑兵两万,另外还有禁军。”
拓跋焘点头道:“找个借口把契丹的两万骑兵支到代郡去。没有契丹在旁制肘,三万骑兵便能破敌制胜,大檀还想打我的主意,我就让他偷鸡不成蚀把米。”
崔浩道:“高车南下柔然可汗庭,必然会有消息传来,盛乐城的柔然人定会奔赴漠北,我们可以先于路设伏,若是人手不够,可以让广宁郡增兵。”
拓跋焘摇头道:“不必,我亲自领军出发,长孙嵩跟我一同前往,平城诸事就烦劳白马公主持。”
三人商议了一些细节之后,长孙嵩令契丹军队前往代郡,接着拓跋亲自带军北上。
数日之后,盛乐城的柔然人果然得到高车南下突袭柔然可汗庭的消息,急忙调兵北上,在盛乐只留下一万人守城。
当他们来到漠南时,突然遭到拓跋焘的骑兵突袭,在有心算无心之下,柔然人被杀两万之众,四万人被俘,另外小部分军队逃进沙漠。
拓跋焘俘虏四万柔然军队之后,即刻南下来到盛乐围城。在拓跋许以种种好处之下五万柔然人尽降。接着拓跋焘将漠南的数万户柔然人迁移到云中,这让拓跋焘在短期时间人口增加了近二十万。等到柔然大汗大檀辛辛苦苦击败南下的高车之后,才知道自己的部属已经被拓跋收编,而且全部离开盛乐城、襄国、中山等地。
而见到柔然的军队被收编契丹、库莫奚、高句丽等国立刻没有了声音。
之后拓跋焘根据崔浩的建议将契丹、库莫奚的军队归还,同时赦令他们进攻北燕。
库莫奚和契丹还没有动手高句丽先从东面出兵进攻北燕,杀冯跋,据有北燕,接着又向拓跋焘称臣纳贡。
刘义隆的出使计划被拓跋焘化解,而且还令拓跋焘重夺盛乐,灭北燕,增加数万军队。这是刘义隆事先根本没有想到的事情。
解决了周边的难题之后,拓跋焘回到平城,将崔浩和长孙嵩召进皇宫道:“虽然现在柔然已经不是危险,但是盛乐被我们取回之后,何越可能会再次出兵,你们有什么看法?”
长孙嵩道:“上次何越跟刘义隆不约而同很难说他们没有关系,所以这次我们不妨主动出击,先夺回太原。”
崔浩马上接着道:“陛下不用烦劳,何越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出兵,根据关中的细作回报,这段时间何越一直专心将他的工厂迁移到西秦南凉一带,而且他们还跟在组织商队前往西域诸国。因此何越根本没有时间计划出兵。”
拓跋焘向崔浩问道:“对了,我们的工厂情况如何?是否能够生产何越的那种盔甲手弩和兵器了?”
崔浩回答道:“手弩已经做出来了,但是跟何越军队使用的手弩射击距离差距近五丈,根据工厂内的匠作说,何越的手弩使用的铁跟我们有所不同,据称他们的铁是镔铁。这种镔铁很稀有,价值不菲。我们不可能成批制作出像何越那样的手弩。盔甲和兵器就更加不可能了。”
拓跋焘叹了口气道:“花费了巨资依然没有办法做出何越使用的那种军器。
”
“镔铁很少有,不过据臣所知在西域有这样的镔铁不少,另外何越要设立商队通往西域,很可能就是要获得更多的镔铁。若是他们人手一把手弩,军队全部使用那种盔甲和武器,这仗打起来就会极其困难。”
拓跋焘道:“何越手下能人众多,什么事情都走在前头,年年出征作战,却是粮食充足,我们却越打越穷。他到底是怎么办到的?”
崔浩解释道:“江东等地跟北方不同,北方大半是种植麦,江东却是种植稻禾。据说何越南征交广的时候曾带回一种占城稻,这样的稻种比原先江东使用的稻种要好很多,而且据说何越的秦王府内还有一个农业部,专门是管农耕种植的。他们的政务院跟我们的官府相比更有条理,只是现在还不知道他们具体是如何运作的。臣一直派人收集这方面的东西。”
第一百四十五章 自叹不如
跋焘对于何越内部的事情知道的并不多,这类何越大)78务院处理的事情,都是由崔浩负责打探。听崔浩这么说拓跋焘不禁问道:“这么说来,何越那个农业部是主要的供粮部门,我们是不是可以将他们……”
崔浩摇头道:“何越的农业部目前仍然仅能满足他们自身的需要,否则何越也不会在大部分时间里让军队做屯田的事情。给何越赚入大笔钱财的不是他们的农业部,而是一个叫商业部的组织。”
长孙嵩被崔浩引出兴趣,忍不住向自己的政敌问道:“商业部是什么东西?”
“是一个专门做买卖的组织,隶属于何越的秦王府,这个商业部在何越的秦王府内非常有名,每年何越投入精力最多的就是这个部门。他负责何越目前地盘上所有大笔的买卖,据细作回报何越还曾经亲自清洗过一批贪赃枉法的商业部官员。”
长孙嵩想了一下问道:“这不是跟我们的户部一样吗?这有什么呢?”
“不对,我们的户部管的是钱粮还有赋税,但是他们的商业部完全不管赋税,说白了他们就是一个大商贾,以国家做为后盾。何越的商业部最起初是以贩售交广两地的特产发家的,一开始他们跟地方大族一起经商,后来在何越的支持下他们逐渐垄断了各种行业的大笔买卖,比如何越跟刘宋在器具和粮食布帛方面的交易就是全部由商业部经手,而且他们在使用纸币之后财力充足,一般的富家大贾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拓跋焘两眼放光向崔浩问道:“这么说来,只要……”
崔浩摇头道:“不可能,何越的商业部本身并不掌握钱财,他们只是负责制定计划,具体的由下面数以千计的财团负责,这些财团的钱财完全属于何越所有,大笔钱财往来必须经过商业部、政务院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部门批准。因此要一下子扳倒他们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何越之所以米粮充足,他们本身并没有多余,大部分是从扬州等地通过买卖赚回来的,也就是说何越事实上是跟刘义隆一起养着他的军队,否则以何越目前的人口根本不能供应如此巨大的军队开支。”
长孙嵩向崔浩问道:“那么何越是卖什么东西给刘义隆的?我想刘义隆应该很清楚养肥了何越之后对他自己来说根本不是一件好事。”
“对,刘义隆很清楚,但是他根本无法阻止,一旦他进行阻止只会让他损失更大,现在可以说刘义隆是被何越卡着脖子被逼着进攻我们。”
崔浩的惊人之语让拓跋焘和长孙嵩感觉其中必然有些关键,连忙向崔浩讨问原因。
“何越卖给刘义隆和江东士族地是一些器械还有一些精美地饰品和器具。其中数量最多地就是各类农民用地东西。比如耕犁、脱谷车、碾米车等东西。不过这些东西何越都没有赚到多少钱。因为器具扬州等地也能生产。只是何越地东西更加便宜而已。
何越最赚钱地就是精美饰品和一些交广土产加工之后地贵重珍品。这些是何越收入地大项。而这些又恰好是江东士族们所需求地东西。甚至有些刘义隆自己也必须使用。所以刘义隆也没有办法阻止这些东西地到来。”
拓跋焘皱了皱眉头。显然有些不能相信。问道:“这些东西虽然很是要用地。但是刘义隆不惜米粮布帛换来这些不能吃喝地。难道他不知道其中地关键?”
“怎么不知道?只是何越还掌握一些更加高明地器械。必须任由何越输入这些贵重饰品。那些更加高明地器械何越才放手卖出。比如轮船之类。现在江东河道上大部分地方都在使用这些轮船。而且一些需要维修地配件也都是何越地筹码。所以刘义隆对于士族们所需地贵重物品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长孙嵩点头道:“何越手下能人无数。我听说他们地盔甲武器就是出自匠作府之手。白马公对于何越地匠作府有什么了解?”
“匠作府是何越秦王府下最庞大最机密地地方。我们完全打探不到匠作府内部地事情。只是知道现在匠作府最有名地匠作叫做祖冲之。其人祖父叫祖昌原是晋朝匠卿。后来遭遇桓玄和司马元显之乱偕同何越另外一个极为出名地手下任言逃往南康。此人聪敏至极。何越很多高明地东西都是出自他地手。另外他还精通天文和算
。
长孙嵩笑着问道:“一个匠作能有多少有名?”
见长孙嵩语带不屑,崔浩摇头道:“据说祖冲之深居简出,平常并不露面,何越专门给他配备了八个威武战士,负责保护。可见何越对他的器重,另外匠作府一些最高级的匠作也都有威武战士专门保护,他们只是负责生产,人身完全安全,反倒是一些郡县太守县令没人保护。”
长孙嵩笑道:“何越真是本末倒置。”
拓跋焘对崔浩的话不置可否,因为历来工匠的地位极低,根本不可能跟官员相提并论,但是想到自己花费数年时间耗费巨大的钱财依然无法制作出跟何越相同水平的兵器,拓跋焘也就释然了。接着他向崔浩问道:“任言这个人我听说过,不过现在好像去世了。”
“是啊,原本投奔何越的那一帮人现在都已经差不多都去世了,任言就是其中的一个。当初任言和祖昌投奔何越,两人一直为何越所器重,一个负责匠作府一个负责学校,当时没有人知道何越的匠作府和学校现在会变得如此可怕。任言一开始在长沙郡开设的学校非常小,但是却给何越培养出了一大批有用的人,涉及各个方面。现在何越境内最好的学校还是在长沙郡,名字就叫任言大学。臣派人统计了一下,何越在荆湘关中南秦等地一共有一百五十八所学校,其中有三十九所大学,这些学校给何越每年创造上万各类有用的人,何越对于学校的投入差不多跟他的军队一样多。”
长孙嵩皱眉问道:“学校里出来的书生只会之乎者也,有什么用呢?最后还是战场上见胜负。”
“不对,何越创立的学校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攻读圣贤之书,据细作的说法,何越的学校只有县城里的小孩子才念圣贤之书,到了州郡,他们学的要不是经商买卖,要不是工匠技术,要不是财赋管理,要不是律法政事。他们还有专门的军校,负责军事训练,何越现在用的大部分中低级将领都是来自军校。”
“原来如此。那我们也可以仿照何越开设学校。”长孙嵩向拓跋提议道。
拓跋焘看了看长孙嵩叹了口气道:“没钱。”
长孙嵩微微一愣随即问道:“这样的学校要花多少钱?”
崔浩跟拓跋焘一样叹了口气对长孙嵩道:“何越整个钱财的支出有三类,最大的就是军饷,其次是学校,第三才是官员们的俸禄。学校的开支除了何越秦王府直接拨付之外,还有那些学员们的父母大力资助。我们现在根本不具备开设学校的条件。”
听到崔浩说何越在学校的支出比官员的俸禄还多,长孙嵩明白过来魏国内确实没有开设学校的条件。就算拓跋焘再节省省下一笔钱办设学校,但是问题是给谁读呢?贵族子女?那跟自己家请人教授诗书有什么区别?
在跟何越的比较过后,崔浩很清楚魏国跟宋国与何越的区别,何越境内大部分的钱财都掌握在何越的秦王府内,由秦王府统一安排,而魏国和宋国大部分的钱财掌握在贵族们的手里。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谁会让寒门之士凌驾在自己头上?再说贵族子弟不管是学识还是能力都已经十分不错了,不会比何越学校里出来的学员差,但是就整个数量来说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