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第2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这一规划,美台联军最初选择在厦门上岸。
不是说厦门是经济特区,而是厦门在福建南端。占领厦门之后,就能通过福州控制福建的沿海地区。也就是说,接下来,美台联军只需要投入很少的兵力,就能逐步占领福建的沿海地区,没有必要在福建部署主力部队。
到了八月底,帕特里奇却否决了这一作战计划。
原因很简单,登陆厦门,只能占领福建沿海地区,而此时攻占福建沿海地区的最大好处只是确保台湾本岛的安全,对接下来的作战行动没有多大帮助。毫无疑问,美台联军的主要目的显然不是保护台湾本岛,而且要保护台湾本岛,也不一定要在厦门登陆,完全可以依靠部署在台岛的空中力量。
在帕特里奇看来,美台联军应该有更加宏远的目标。
正是如此,美台联军最终把目标锁定在了广东。
毫无疑问,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宏远的目标。
帕特里奇的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把战火烧到中国南部地区,在这个最为开放的省份打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从而瓦解中国的抗战意志。
要知道,数十年来,广东的开放度最大,一直是中国的对外门户。
虽然在日本参战之后,中国人的抗战激情被全部激发了出来,特别是在罗耀武主持的东北地区,民众的抗战行动非常积极,给美日联军造成了不少麻烦,但是在中国南方地区,特别是在两广,因为距离战场较远,重商思想浓重,又邻近香港与澳门,所以当地民众的抗战积极性并不是很高。
这一点,也反应在了军事动员上。
对于拥有近八千万人口,还有两千多万外来务工者的大省,在一年的战争中,动员起来的军事人员不到一百万。这个比例不但远远低于东北地区,也低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等已经受到战火影响的地区,甚至比不上四川、湖北、重庆、湖南等内陆省市。
更重要的是,战争期间,想方设法离开大陆的中国人中,以广东人为主。
仅在二零一三年的上半年,从深圳进入香港的广东人就多达五十万,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持有香港居民身份的明星、商人、学者等等。
由此可见,如果能够在广东开辟新的战场,肯定会产生深远影响。
这一点,正好体现出了帕特里奇的政治头脑。
从根本上讲,美军不可能彻底占领中国。别说美军,以及协助美军作战的台军、日军与韩军,就算把美国的所有盟国都算上,也不可能完全占领中国。
对美国来说,这场战争的最终目的是推翻中国政权,而不是占领中国。
为此,美国就得在战争期间扶持一个新的政权。问题是,如果台湾政权在大陆的认同度不够高,无法做到单独统治中国的话,就会形成格局局面。为此,美国就得做更加长远的打算,即在战争期间扶持更多的政权,最终肢解中国,至少在政治形式上,使中国成为一个没有强大中央集权的国家。
在广东下手,就是针对这一结果。
明确目的之后,就该采取行动了。
当时,有人提出直接在珠江口附近登陆,以直接攻打广州为主要目的。只是这一提议还没形成方案就被否决掉了。不是帕特里奇不想占领广州,而是美军只能投入两个陆战师的主力部队,根本没有能力打下广州。
在中国军队的主要防区登陆,甚至有可能在上岸之后就被击溃。
帕特里奇别无选择,只能在较为偏远,远离中国军队主要防区的地方登陆,然后在海空力量的支持下向广州推进。
当时,中国军队的主要防区就在珠江口附近。
因为离战场较远,前线又一直吃紧,所以部署在广东的兵力不会超过一百万,主力部队就只有两个集团军,总兵力不到十万。这点兵力,也只够守卫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珠江口地区。
事实上,因为香港与澳门都在珠江口,附近城镇密集,也没有合适的上岸地点。
即便以美军的实力,要想在珠江口登陆,都得准备好几十万作战部队,并且在此之前进行长达一个月以上的火力准备。
帕特里奇手里没有这么多的军队,也无法提供如此长的准备时间。
受此影响,也就只能选择较为次要的地区,比如邻近福建的汕头。
九月初,从日本海撤出来的美军舰队经巴士海峡进入南海,增强给东南战区的航空兵也在台岛完成了部署工作,美军的登陆行动准备到位。
九月七日,美军两栖舰队在福州马尾港载上了两个陆战师之后火速南下。
三天之后,随着第一批美军陆战队在海门湾上岸,美台联军攻打华南地区的作战行动拉开了序幕。
卷一 时势英雄 第一百五十六章 南方战场
第一百五十六章 南方战场
按理说,广东属于华南战区,只是当时华南战区还没有正式开始运作,加上东南战区的战事并不是很激烈,所以由陈必时代为指挥。
这场登陆作战从一开始就不是很顺利。
不是说陈必时非常厉害,而是美军的准备工作严重不足。
在指挥上,帕特里奇就犯了一个严重错误,即在为东北战场上的决战做准备的时候,分心去指挥南方战场上的登陆行动。
虽然美军有着完善的指挥机制,但是在重大决策上,仍然得由司令官定夺。
在指挥登陆作战的时候,还有很多琐事困扰着帕特里奇,比如合理分配用与打击导弹部队与战场支援的作战飞机,以及部署东北战场上的作战部队,使得他在部署登陆作战的时候忽略了很多问题。
最显著的影响就是两栖舰队在到达预定海域之后,因为负责运送作战物资的船队在夏威夷多耽搁了一天,没办法及时赶到,结果帕特里奇不得不把登陆作战时间延迟一天。在这二十四小时内,美军不但暴露了战役企图,还让中国军队获得了调整防御部署,进行防御组织的机会。
结果就是,美军上岸之后就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当然,这也与中国军队在抗登陆作战中积累的经验有关。
当时美军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支援力量不到位。
虽然汕头距离台岛并不远,但是部署在台岛的作战飞机大多被派去执行打击导弹部队的任务。更要命的是,直接支援登陆作战的只有一支舰队,而且该舰队在此之前已经持续活动数个月,仅在撤出日本海,进入那霸港的时候休整了数天。虽然舰载战斗机可以轮替,但是航母却无**替。
因为美台联军仍然在内陆战场上作战,所以在东海南部海域活动的美军舰队无法南下。
如此一来,支援登陆的航空兵非常有限。
如果不是帕特里奇紧急向台岛增派了一批制空战斗机,说不定连美军舰队与两栖舰队的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糟糕的开始,使得美军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举步维艰。
别的不说,仅在美军上岸之后,就花了五天时间才巩固了滩头阵地,并且向北面的汕头港进军。
在这五天中,不但上岸的两个陆战师伤亡惨重,就连被派上去的两个国民警卫队师也遭受了不少损失。
受此影响,在攻打汕头港的战斗中,美军的表现更加糟糕。
如果不是美军在九月十七日,也就是进攻汕头港的第三天攻入港区,并且依靠海豹突击队控制了几条主要码头,使得运载作战物资的船队能够顺利靠港,使得即将耗光物资的作战部队得到了补给,帕特里奇很有可能在当时宣布登陆失败。
与之前在浙江登陆相比,美军的这次登陆作战行动只能用失败来形容。
当然,在军事上,美军并没彻底失败。
只少在占领了汕头港,保住了几条主要码头之后,美军有能力派遣更多的地面部队,并且攻打汕头市区。
问题是,帕特里奇派出的部队非常有限,也压根没有想到会遭到如此激烈的抵抗。
说得准确一点,是帕特里奇根本没有想到会打得如此糟糕。
受此影响,接下来的三天中,美军没有发起像样的进攻。
直到九月二十日,随着第一批协同作战的台军到达,并且完成了集结行动,美军才在台军的支持下攻入汕头市区。
因为给中国军队留下了充足的防御准备时间,所以美台联军攻打汕头市区的行动也不是很顺利。
按照帕特里奇的计划,美台联军必须在九月底之前占领汕头市。
原因也很简单,东北战场上的诸多情况让他相信,罗耀武肯定会在十月初发起进攻。更何况,帕特里奇也希望在十月初进军朝阳,就算东北军不主动进攻,他也会积极主动,不会继续耽搁下去。
如此一来,南方战场上的作战行动就得在此之前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问题是,就算台军参战,美台联军也没能在九月底打下汕头市。
打到十月二日,即突出部战役打响时,美台联军仍然在汕头市区内与中国军队鏖战。
两日之后,帕特里奇不得不做出一个极为艰难的决定,让美台联军就地转为防御。正是如此,他才能在突出部战役打响后不久,将美国海军的舰载航空兵派往韩国,以加强东北战场上的空中力量。
没有航空兵的支持,美台联军很难在汕头市取得重大突破。
当然,中国军队要想在汕头市发起反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陈必时部署在汕头市的作战部队中,没有一支主力集团军,全是新编集团军,而且半数以上是临时武装起来的民兵。
客观的讲,仅靠没有实战经验的新编集团军,以及战斗素质奇差的民兵,能够打成这个样子已经非常不错了。
美台联军无力进攻,不等于没有办法进行防御。
更重要的是,美军舰队撤走之前,帕特里奇让撤下来休整的第一陆战师打下了汕头东面的南澳岛,并且在岛上构筑了几座临时机场,还部署了两个旅的远程炮兵。加上美台联军已经控制了汕头港,能够向前线作战部队提供充足的作战物资,所以美台联军有足够的能力守住防线。
接下来的十多天中,汕头市区内的战斗并没停止,只是双方都无法取得重大突破。
直到十月二十日,随着帕特里奇将派往韩国的舰载航空兵派回航母战斗群,美台联军的空中力量大幅度提升,进攻行动才再次开始。
五天之后,美台联军占领了汕头市区。
可惜的是,耽搁的十多天,让美台联军措施了继续进军的机会。
在这十多天里,陈必时有足够的时间调整防御部署,比如将驻扎在惠州的三个集团军派往揭阳,并且利用在当地招募的民兵,围绕着汕头市构筑一道足以挡住美台联军向西进军的坚固防线。
正是这道防线,让美台联军丧失了进军珠江口的机会。
到十月底,在数次进攻均被挫败,投入南方战场的两个陆战师与三个国民警卫队师均以疲惫不堪,且伤亡惨重的情况下,帕特里奇不得不让美台联军退回汕头市,沿着中国军队的防线部署一道战略防线。
虽然帕特里奇并没放弃进军广州的想法,但是在短期之内,他不得不另做打算。
到此,帕特里奇只能把目光转回东南战场。
正如前面提到的,在东南战场上,美台联军的唯一出路就是打下南京。
只有打下南京,才能盘活东南战场,也才能取得更加重大的突破。
十一月一日,帕特里奇亲自联系了台军高级将领,开始为进军南京做准备。
毫无疑问,对台军来说,这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虽然在作战指挥上,台军没有韩军与日军那么多问题,一直以美军马首是瞻,从没提出过反对意见,毕竟台湾政权的存在是建立在美台联盟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台湾政权将无法生存,台军也就没有存在的空间了。但是在东南战场的作战问题上,台军将领对美军的战术仍然颇有微词。
主要就是,美军一直没有把攻打南京当成主要任务,在其他方向上花费了太多力气。
虽然从根本上讲,扩大战线也能给台湾当局带来好处。毕竟对一个政权来说,要想获得广泛支持,就不能仅仅占领一座城市,而是要控制广大的范围。这也是台军一直紧随美军作战的主要原因。但是在台军将领看来,在打下南京之前,台湾当局在占领区里建立的临时性政权都不牢靠。只有台湾当局的合法性得到巩固,台湾当局才能将占领区变成统治区,得到大陆民众的认同与支持。
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