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乱世英雄 >

第132章

乱世英雄-第132章

小说: 乱世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线。朝着罗耀武所在的湖口乡杀奔而来。

    更重要的是,此时留在平镇工业区的只有美军第三步兵师第2步兵旅的一个步兵营!

    也就是说,美军把第三步兵师的绝大部分兵力都放在了进攻路线上。这是一支兵力超过一万人的大部队,别说伤亡过半的四十五师,就算是整建制的四十五师也不一定能够在没有依托阵地的情况下挡住美军。

    问题是,必须守住,如果一直退下去,恐怕连新竹市与新竹县都守不住。

    罗耀武明白这个道理,陈必时也明白这个道理。

    必须在某个地方站稳脚跟,不然谁也不能保证撤退不会演变成溃退。

    为此,天亮后不久,陈必时就给罗耀武下达了命令,尽量在湖口乡坚守,实在坚持不住的话可以撤退,但是最多只能退到新竹市。

    说得更直接一些,退到新竹市之后,就算被美军包围,十五军也不得撤退。

    没有阵地,那就用城市做阵地!

    当然,仅仅如此还不足以守住战线。

    在联系罗耀武之前,陈必时就给留在新竹市休整,在此之前已经收到战斗动员命令的五十四军下达了命令,而且把命令直接下达到了方博辉手上,要求五十四军在十二日天黑之前完成集结,做好反击准备。

    有十五军在正面扛,还得有一支部队在侧面行动,才能遏制美军的进攻势头。

    陈必时的部署非常明确,五十四军渡过头前溪之后,利用北面新竹县城复杂的道路网运动到美军左翼。如果美军攻打湖口乡,五十四军就进行反击,迫使美军无法把全部力量用在进攻上。只要能够拖住两天,撤下来的十五就能在湖口乡站稳脚跟。到时候,十五军与五十四军相互依托,至少能拖住美军主力。

    虽然有很多迹象表明陈必时对守住新竹缺乏信心,而且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没有更多的增援部队,仅凭十五军与五十四军,肯定守不住新竹。但是部队要撤下去,就算要撤退到苗栗县,也得在新竹坚守,而且坚持得越久越好。

    问题是,五十四军归方士谦指挥,而且他还是方博辉的父亲。

    四十一军的反击行动没有收到任何成效,最终全面溃散,只有不到一千人逃了回来,让五十四军去送死,方士谦会答应吗?

    陈必时下达了命令,五十四军能不能执行命令还是个问题。

    正是如此,陈必时才把五十四军的动员时间订在十二日夜间,为理清指挥关系留出了十多个小时。

    打到这个地步,首先要考虑的肯定是如何守住台中。

    可以说。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

    不是说不追究责任,而是在这个关键时刻上,不应该急于追究责任。先稳住战线,再去追究责任!

    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认为。

    陈必时要求调动所有登台部队的时候,高层却在讨论一个原本不应该存在的问题,即应该由谁来承担反击作战失利的责任。

    要知道,从发起反击到全线败退,仅仅五天!

    在高节奏的现代战争中,臃肿的政府体制、横行的官僚作风等等因素,都成为了限制军队作战行动的不利条件。

    别说大陆军队的战斗力本身就不如美军。即便旗鼓相当,也很难取胜。

    从某种意义上讲,高层领导人的战争决心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六十年前,志愿军能在朝鲜战场上击败美国率领的联合国军,创造一个让美国将军都不得不承认的伟大奇迹,除了数十万视死如归的志愿军将士在前线拼死作战之外,还与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战争决心有很大关系。

    任何犹豫,导致的都是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

    不说要不要打击冲绳岛上的嘉手纳空军基地、普天间机场、那霸军港,以及关岛上的安德森空军基地与阿普拉军港,在一个些非常小的问题上,高层都没有给予陈必时足够的决策权,似乎担心军人会让战争失去控制。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早在八月底,陈必时就提出动用远程炮兵与战术导弹,对基隆港与美军登陆场进行覆盖式火力打击。

    虽然这种打击行动很难扭转局势,毕竟远程炮兵与战术导弹的规模都比较有限,而且精度也不是很高,美军还有较为完善的防空系统,但是至少能够迟滞美军的进攻行动,让美军无法顺利打下桃园县城,从而对后面的战斗产生影响,说不定能像陈必时希望的那样,守住桃园防线。

    可惜的是,这个提议立即就被否决了,而且陈必时无权调动部署在大陆的部队!

    高层是怎么想的,陈必时并不知道,就算知道,他也不会多想。这不过,到了十二日上午,他不得不再次提出这个要求,即动用部署在福建东南地区的远程炮兵与战术导弹,打击基隆港、苏澳港与淡水港,重点对付桃园机场与松山机场,削弱美日联军的作战能力,帮助地面部队稳住战线。

    为了引起高层重视,陈必时把话说得非常清楚,如果不能设法迟滞美日联军。谁也守不住新竹防线,甚至守不住苗栗防线。

    问题是,这么浅显的道理,在某些人眼里看来却没有那么简单!

卷一 时势英雄 第一百七十二章 远程炮火

    第一百七十二章 远程炮火

    十二日白天,算得上是十五军登岛之后打得最艰难的一天。

    接到陈必时的命令后,罗耀武在天亮后再次调整部署,让会合到一起的一三三团与一三四团向南运动,不惜一切代价的攻击占领杨梅镇的美军地面部队。更重要的是,四十三师的撤退行动从十二日半夜提前到下午。

    这两道命令,等于把十五军放上了剁肉的案板,特别是四十五师,成了带宰的羔羊!

    毫无疑问,这不是罗耀武的命令。

    如同薛华毅与四十三师的关系一样,罗耀武在成为军长之前是四十五师的师长,对他来说,四十五师就是他的娘家。

    问题是,必须有人做出牺牲,才能让更多的官兵活下来。

    更重要的是,这是陈必时直接下达的命令。

    这两道命令的目的只有一个:拖住美日联军,让其无法顺利攻入新竹县。

    在命令中,陈必时说得非常清楚,即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能够给予美日联军重创的有利条件,也才有可能守住新竹防线。

    罗耀武不是不明白道理的人,所以准确无误的执行了陈必时下达的命令。

    要想重创美日联军,就得指望部署在大陆东南沿海地区的远程炮兵与战术导弹部队。

    打击从入夜后开始,持续了整整一个夜晚。

    唱主角的是各种射程在两百千米到三百五十千米之间的远程火箭炮,而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射程更远的战术弹道导弹。

    开战初期,大陆军队向台岛投掷了上千枚战术弹道导弹,一举瘫痪了台军的防空系统。

    可惜的是,战术弹道导弹不是炮弹,不但更加昂贵,也更加难以生产与储存,还无法做到保密。当然,对国内新闻机构保密不是问题,一道新闻管制命令就足够了,因此对国内民众保密并不难。要想对国外、特别是拥有强大侦察手段的美国情报机构保密,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暂且不说有没有人泄密,就算没有,美国拥有上百颗间谍卫星、数百架间谍飞机与数十艘间谍船,其中半数都盯着大陆,大陆在东南地区部署了多少导弹、以及储存了多少战术弹道导弹,对美国情报机构来说,根本算不上秘密。

    事实上,泄密造成的影响更加严重。

    上个世纪九零年代中期的那次台海危机之后,一名叛逃的高官就把大陆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导弹部署情报带到了大洋对岸,让美军对该地区的导弹部队、发射阵地、弹药数量有了极为准确的了解。

    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间,这类事情不时发生。

    不管怎么说,在美军参战之前,大陆就没有剩下多少战术弹道导弹,即便加班加点的全速生产,也无法满足战斗需要。

    万幸的是,在很多时候,远程火箭炮可以取代战术弹道导弹。

    大规模使用远程火箭炮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即火箭炮是非制导武器,精度肯定比不上弹道导弹。比如在打击防空阵地的时候,就只能使用战术弹道导弹。虽然火箭炮也有制导弹药,但是装上制导设备的火箭弹过于昂贵,只能偶尔使用,根本不可能在大规模的炮火打击中取代常规弹药。

    要想解决精度问题,就只能提高火力密度,使用子母弹头。

    如同美军用传感器炸弹对付步兵,在打击美军部队、以及绝大部分设备设施的时候,子母弹具有足够的破坏力。

    比如WS…2D型超远程火箭炮一次齐射就能将六枚各携带五百六十枚破甲…杀伤双用途子弹药的火箭弹投射到三百六十公里之外,也可以使用七十五枚综合效应子弹药的弹头、或者种一百五十公斤的温压弹战斗部、或者是重一百五十攻击的杀伤爆破弹头、或者是杀伤爆破燃烧弹头。

    如果使用双用途子弹药,一门WS…2D火箭炮能覆盖相当于六个足球场的区域,而一个火箭炮营一次齐射就能覆盖一个步兵营的防御阵地。

    用来打击大范围目标,火箭炮确实是大杀器。

    十二日夜间,部署在大陆东南沿海地区的八个火箭炮营对岛上的数十处目标进行了数十次覆盖式打击。

    毫无疑问,美日联军的指挥官肯定没有料到会遭到如此猛烈的火力打击。

    原因很简单,如果大陆当局打算用部署在东南沿海地区的远程炮兵打击美日联军,就应该在大半个月前动手,而不是等到第一陆战师与第三步兵师在岛上站稳脚跟,并且逆转了战局之后。

    可以说,大陆高层在这个时候批准使用远程火力,也确实让人看不懂。

    站在美国的立场上,在此之前,肯定有所担心。不管怎么说,美国介入台海战争的理由是帮助台湾抵抗大陆入侵,而不是帮助台湾反攻大陆,所以在武力使用上,美国当局一直限制打击大陆本土目标。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打击台岛上的目标就等于打击大陆本土目标。

    事实上,这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按照国际法,虽然台湾当局早在四十一年前就被赶出了联合国,代表中国的是大陆政府,但是台湾政权的合法性仍然得到数十个国家承认,即便这些国家都很小,有的甚至只是名义上的国家。也就是说,台湾政权仍然具有合法性,因此美国按照具有法律效力的同盟条约帮助台湾抵抗入侵并没违反国际法,不然也无法在安理会与联合国大会上与大陆当局进行对抗。

    关键就在这里,美国不能把战火烧上大陆,至少不能在没有理由的情况下这么做。

    受此影响,大陆当局在使用武力的时候也有很多顾忌。空军就不说了,双方都把战斗机部署在后方基地,而且双方的作战飞机都是在国际空域、或者战区上投放弹药,所以双方都没有拿空军的作战行动说事。

    重点就在地面部队上,特别是远程炮兵。

    美军也有远程火箭炮,而且这些火箭炮部署在与那国岛之后,也能用射程高达数百公里的战术弹道导弹打击台岛上的军事目标,但是美军没有这么做,因为这会让大陆获得攻击与那国岛、以及冲绳岛的充足理由。

    同样的,在美日联军参战后,大陆当局也没有让部署在东南沿海地区的远程炮兵打击美日军队,只是让其参与南方战场上的战斗,继续对付台军。不管怎么说,在美日联军参战之前,大陆军队的远程炮兵就在打击台军了。

    问题是,如果大陆当局要坚持原则,就应该坚持到底,而不是半路改变注意。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在八月份动用远程炮兵对付登陆的日军与美军,很有可能击溃美日联军。拖到九月中旬,等到美日联军在台岛上展开、并且改变了战局之后再使用这种决胜力量来挽回败局,确实让人无法理解。

    只能说,是政治决定战争,而不是战争决定政治。

    这个晚上的炮击对稳住新竹防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天晚上,在薛华毅率领的四十三师师部到达新竹市之后,罗耀武将十五军的指挥权移交给了少将师长。虽然要到几天之后,薛华毅才会收到前线司令部的任命,成为十五军的代军长,但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已经是十五军的最高指挥官了。

    按照陈必时的命令,罗耀武在当天夜间离开前线,返回大陆。

    这个时候,叶振邦率领的九连残余官兵已经在湖口乡与大部队会合,然后按照罗耀武在指挥官位置上下达的最后一道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