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张辽新传 >

第385章

张辽新传-第385章

小说: 张辽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嘉虽然说得随意,但张辽却知道,曹操这是允许他在对付鲜卑人的事情上可以自行定夺,酌情处置。也就是说,只要张辽不搞出什么天怒人怨,让中原也为之动容的大动作,曹操可以一概无视。这倒是可以看出,鲜卑人玩了这么一手却彻底激怒了曹操,若是郭嘉真的证实此事还与荆州之人有关,那荆州也必然会在时机成熟时承受曹操的怒火。
    
    最关键的还有一点,曹操能如此让郭嘉转达这层意思,则说明对张辽做出了承诺,即便日后有战事可能会征召张辽南下,但张辽镇守北疆一事已近被曹操确定并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改变的政策。这是曹操许可了张辽可以用自己的办法来治理北疆,解决民族问题。
    
    至于是否有人回来摘桃子?这一点单就是目前地曹操自己也不会允许!从张辽离开青州之后曹操根本不设青州牧。只是任命了一个青州刺史。并在青州将张辽所留政策悉数保留便可见端倪。更何况张辽也是曹操地亲戚。曹系地核心成员。谁又敢轻易前来捋虎须?
    
    自己地努力被人认可。心血能够保留。张辽虽然面色自若。但心中止不住欣喜。大概从郭嘉到幽州之后。唯有这一瞬间张辽地心情最好!
    
    “得!主公之意我明白了。既然如此。那我也就不客气了!”对曹操这种默许地态度张辽自然是心中有数。至于引起民怨?呵呵!鲜卑人地凄惨遭遇或许会打动部分吃饱了撑地没事做地士子。也会招引部分心怀鬼胎地实力派。可是要论操纵民意。这个时代又有谁比张辽更拿手?后世那些个炒作地手法和舆论战手段只要稍稍改动一下便能让民间地大部分声音倾向于张辽。再加上张辽地利益集团中实力派亦不少。又怎会被人拿捏?
    
    “这是第一件事。还有第二件呢?”张辽可没忘记郭嘉之前地话。
    
    “这第二件事倒没什么难为之处。不过是主公要将枢密院正式建立起来。故而要我此次顺便将子丹他们一并带回去。”郭嘉解决了此行最大地难题心情十分放松。虽然其中也有些让他不愉快地插曲。可这与张辽没关系。他也不会再长久未见地老友面前摆脸色。
    
    “倒也是!”张辽对曹操要曹真他们回去丝毫不吃惊。
    
    枢密司地成功运行之后可是让张辽相当的轻松。不但军队的训练、计划都有专人负责,就是辎重后勤和军需装备也有专人负责,甚至张辽还分别增设了专门负责军官和士兵的部门,他基本上属于甩手掌柜,有事情直接找各部门负责人就成。如此地情况,怎能不让整日被各种繁琐的杂务包围的曹操心动。而且枢密司军官均是有实战经验的军人,制定的作战和训练计划直接联系实战,效果十分明显。
    
    郭嘉这种虽接触过军队,但却不真正了解军队的人或许看不出分别,可是自从上次曹操巡视幽州见到了整编后地幽州军后便明白了幽州军和其他军队的不同之处。
    
    那根本就不是所谓地训练和装备能够解释的,曹操前思后想也只能归结为张辽说过地信念、理想以及周密的计划安排这类软实力上去。这也是曹操欣然接受裁军并加快了枢密院地建设的原因。
    
    当然,这种心底的秘密曹操不会告诉任何人,即便是郭嘉这样的亲信也不例外。可是郭嘉和张辽却都能够从细微之处发现些
    
    只不过老大不开口,大家做小弟的也都闭口不言,:了。
    
    “此事不为难你吧?”郭嘉暂时抛开心结,自然又恢复了那个伶牙俐齿,活泼好斗的郭奉孝。
    
    但是郭嘉也知道,张辽这里接受了曹真等人,名义上是让他们接受培训,实际上因为张辽这里也是人手不足,曹真他们根本就是培训加实践放在了一起。而且这批人数量超过了张辽的部下,若一下抽空,张辽这里就有点麻烦了。所以曹操在他临行之前曾叮嘱过,此事只需交待给张辽,至于怎么放人,则由张辽自己根据幽州实际情况决定。
    
    不过郭嘉此时却并没有将曹操此言托出,他也想看看自己的这个朋友究竟会怎么做。现在的局势不同以往,人心也是会变的,郭嘉不希望自己的好朋友出什么意外。虽然郭嘉明白以张辽一贯的心性应该不会有什么变化,可是长时间不见面,郭嘉觉得还是先看看清楚的好。
    
    郭嘉抬起头看着张辽,此事的张辽虽然没有眉头紧锁,但也确实面容严肃,一看便是正在考虑问题的架势。郭嘉心中倒是有一个办法,不过此时他还不准备立刻揭开。
    
    确实如曹操所料,张辽现在的确有点为难,若一下子将数十名军官抽走,幽州枢密司的工作虽不至于瘫痪,但其他人的担子立马就要加重数倍。而郭嘉的心思张辽虽然不知道,可是若是拒绝会发生什么后果,张辽心中比谁都清楚。或许曹操不会介意,然而某些人却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离间曹操与其麾下重将的机会。三人成虎,众口金,张辽不能不好好想想。
    
    “奉孝,此时将这批军官一起抽走会使幽州枢密司的日常事务陷入短暂的停滞,不过既然主公有意要从速建立枢密院,这也是紧要之事,却也容不得反对。”张辽顿了顿,接着说道:“这样,我有个建议,你看看是否可行?”
    
    郭嘉微微颌首,心中暗道:这才是张文远!既没有唯恐避之不及的立刻答应,也没有以困难为由断然反对,却依旧是尽力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这个张辽依旧还是那个顾全大局的张文远啊!
    
    张辽此时可没心思管郭嘉的想法,他在开口前又将自己的想法顺了顺,然后才字斟句酌的说道:“奉孝,枢密院是为了军队和战争而存在的,而今年我军必然要参加的战争就只有幽州边境的大战。我的意见是这批军官不动,而让主公迅速调集枢密院的官员将领北上,在幽州会合这批军官,首先搭起未来枢密院的架子,立刻投入到即将到来的战争的准备工作中去。我这里也在两三个月后就要有一批军官补充入枢密司,如此一来既不耽误枢密司的日常事务,也等于枢密院已经建立,同时还让枢密院提前介入了战事准备,在实践中检验了枢密院人员的能力。你看如此安排是否可行?”
    
    “好!”郭嘉闻言不由得抚掌叫好。
    
    张辽处理事情总能够面面俱到,一举多得,而张辽时常挂在嘴边的“双赢”一词也让郭嘉能够理解其中意味。而郭嘉自己之前想到的解决之法也正是将枢密院暂时移到幽州来组建,反正大军北伐曹操是一定要前移指挥的,枢密院这样的军事机构自然也要随行,如此不就等于他们提前来给曹操打前站嘛。等北疆的战争结束,有了实践经验的枢密院再跟着曹操回去就是,也根本就不耽误事。只不过郭嘉和张辽的想法虽然不约而同,但思维方式却不太一样,对于此事的解释也就不大相同,郭嘉的理由就未必有张辽这般详尽明白。
    
    最关键的是张辽的理由冠冕堂皇,同时还给枢密院就近挖幽州枢密司的墙角提供了便利。郭嘉可不认为以张辽的头脑会看不到如此大的破绽,唯一的解释就只能是张辽故作不知。这样一来,即便有人想在其中寻找问题,也不能随意发难,否则得罪的人可不是张辽一人,连曹操以及那些被曹操任命的枢密院官员都会一并得罪。再加上一直和张辽交好的自己以及曹军中的元老重将,这股力量不是如今那些豪门望族能够轻易得罪的。
    
    “如此处理最好,两边均不耽误。文远,嘉以为此时就可以禀报主公,请主公立刻派人北上,接着幽州枢密司的架子,将枢密院先行组建起来。你看如何?”郭嘉问道。
    
    “此事宜早不宜迟!奉孝可即刻行文,我自附名其后,以待主公决断!”张辽欣然同意。
    
    第二卷 第434章 立足自身,苦练内功!
    
    好!奉孝、文远果然不会让孤失望!”
    
    曹操接到郭嘉和张辽联名的回信后心中大喜,同时也对自己的部下能如此为自己的大业着想而欣慰。
    
    曹操行事一贯是雷厉风行,如今曹军虽然占据天下八州之地,但却依旧未能扫平诸侯,曹操也还没到松懈的时候,对郭嘉、张辽的建议自然是立刻命人执行。
    
    刘、董昭以及夏侯尚和一批军中抽调出来的军官和谋士们迅速被集结了起来,他们将提前赶赴幽州,在蓟县为曹操未来掌控军队的机构枢密院打下基础。
    
    而曹操同时还将已经转迁为执金吾,但实际依旧留在自己身边参赞军务的贾诩也派去蓟县,在还有先期到达的郭嘉,,他们将一并参与到此事中去。
    
    曹操如此的举动,所有人都明白了曹操对枢密院这个机构的重视。曹操的几大谋士中,除了镇守~阳的荀、程昱以及远在豫州的陈登之外,就只剩下留在他身边的荀攸了,其余人全部被曹操送到了蓟县。这让那些之前就看好枢密院,早早的就将自己的子弟派到蓟县的家族感到欣喜。自然也免不了有那些事先未曾重视的家族有些后悔。不过这已经无济于事,枢密院的建立已经不可阻挡,他们只能再等待机会了。
    
    在曹操眼里,张辽幽州整军之后的枢密司的结构是最合理的,所以他毫不客气的原样照搬,只不过将主管官员的级别统统提了一级。其他人就是有意见也不能随便说话,毕竟枢密院、枢密司的职能虽然是掌握军队,但同时还受到文官在军需粮草上的制约,又避免了武将直接掌军有拥兵自重的弊端,如此有利于国家社稷的事情,没人敢冒大不韪出头反对。就算是杨彪等人虽感到希望不大却也依旧有借此来制约曹操在军中实力地期盼,毕竟人多了就好从中谋利,万人一心这种话在官府机构中根本就是不可能出现的奢望。
    
    可惜的是他们这些文人在亲身经历了十余年的战乱后虽然对军权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然而却依旧对武将、对军队的特有的气质丝毫不了解。曹操对于张辽极力主张以出身军旅的将领担任枢密院主官的理由深为赞同,枢密院自成立伊始便彻底归到了军方一边,这也埋下了保皇派未来在决定冒险一搏,军中却根本无人无人响应地结局。
    
    曹操的这些动静同样没有对外界隐瞒,那些个各自拥兵的诸侯对曹操此时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地北方的态度是相当的“欣慰”,再加上曹操之前的裁军行动,这让那些诸侯顿觉压力大减,最起码他们不会在短时间内面临强大地曹军。在他们的算计中,北方的胡人是相当难对付的,那来去如风,无影无踪的骑兵对于以步兵为主战兵种的汉军而言无疑是一种折磨。曹操能将自己地力量集中的北方,这对于他们在曹操回过头前整合南方势力,提升自己的实力确实是个机会。
    
    不过人的需要总是没有止境的,尤其是南方还有两位进取心相当强烈地诸侯存在,这让即便已经不愿再大动干戈的刘表也不得不命令蔡》等人加强战备。要知道,江夏郡可是已经被孙权祸害过不止一回了,虽然那里是黄家的势力范围,但大家毕竟还都属于荆州集团,平时闹闹家务没事,关键时刻还需要精诚团结。
    
    不过曹操地用意也并非无人能看清。至少大部分明白人都知道曹操这不过是为了解决北方地边患。然后便于其腾出力量来挥兵南下。要知道。单单一个幽州就集中了曹军十一万主力。若是以强力打击让北疆获得数年平静。这腾出手来地幽州军一旦加入南下集团……
    
    可是能了解曹操裁军意图地人就多了。至少在那些巴不得兵力越多越好地诸侯眼中曹操这纯属犯傻。也只有韩遂、周瑜这极少数地个别人才能猜到一二。可是韩遂困于凉州。自身也饱受缺粮之苦。他本人也年逾六旬。没什么心思折腾了。周瑜却因为他那特殊地地位。深受继承了孙策之位地孙权暗中猜忌。只能躲在鄱阳湖练兵避祸。可他通过鲁肃提醒孙权也未有结果。
    
    孙权难道真地不清楚周瑜地提醒有多么重要吗?能在历史上在继承父兄基业后稳定江东并大力发展江东。随后又击败了南下曹军地孙权显然不会如此短视。他实际上已经接受了周瑜地提示。并着手要在曹军南下之前让自己地实力再提升些。巩固些。但对于周瑜这位自己兄长地左膀右臂。要想建立自己权威地孙权绝不可能轻易向周瑜低头。何况那谣言虽然没有让孙氏分裂。可是已经在孙家势力中引发了裂痕。不但孙氏兄弟之间有个分歧。周瑜对孙权同样也有猜。只不
    
    地压力太大。而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