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锦衣为王 >

第164章

锦衣为王-第164章

小说: 锦衣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京城之中能在他之上者也是少。但石亨有一条不好,就是骄狂自大。景泰朝他的地位已经到了可以到南郊祭祀的地步,倚重甚深,京营总领军务总兵官的位子也干了不少年,在京营中势力是根深蒂固,无人能可以动摇。因其所故,石亨虽然对最近的局势颇为警惧,但骄狂之态始终难改,每天自己进宫也就算了,还天天擅自带着营官武将入宫。不经宣诏,就把这些中下级武官带到御前,自己在御前盘腿而坐,吹嘘那些武官的骁勇忠勤,皇帝看他面子,少不得也要抚慰几句,然后那些武官知道什么御前礼节?仗臂高呼有之,随意说话的有之,总之,骄横无礼。莫此为甚。
    现在时间还短,皇帝心里究竟怎么想的还不知道,不过,张佳木心里清楚,长此以往,不用人攻许,石亨自己就非到霉不可。
    不过,现在攻石亨的时机还没到,总得再等等看。
    他推开碗碟,很惬意的伸了伸腰,叫道:“来呀,伺候换衣服,进宫!”





    第三卷 夺门之变 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闻
     更新时间:2011…1…31 0:58:39 本章字数:4444

    ,二汞府出来,距离东华门直线不到两甲,不讨胡同街函以!“安间。时辰不早,虽然这里靠近宫禁,没有什么小贩行人,不过,路过的官员吏员杂役和兵丁也很不少,见到张佳木的仪仗,各人当然是退避不迭,虽是如此,到底还很走了一气,到东华门的时候,时辰也已经很不早了。
    百官进门,照例走西华门,东华门是内廷出入办事人员经过的地方,张佳木一行过来,看到的不是宫中禁卫,就是出入办事的宦官。内官向来是见官大三级,一个九品宦官照样敢和尚书分庭抗礼,反正他们是皇帝家奴,大臣总不能没事就去和一群家奴计较。至于高品宦官,则是百僚辟易,仪卫简直就是和亲王差不离,总之,没有人敢樱宦官之锋锐,都是选择退让了事。
    但平时张佳木进宫,不论是穿红袍或是黄衫,又或是青蓝色袍服的宦官,总是退让他的居多,宦官虽然骄横,但越是骄横的人,越不在乎面子。他们在乎的,只是权势。
    谁权势更大一些,自然就越恭敬一些,对宦官来说,是无所谓面子这一回事的。
    不过今天是张佳木退让别人了,刚到东华门不久,里头大摆仪仗,先是一群骑马的禁军,鲜衣怒马,肩罩黄色披肩,身上绣着金线的银鳞甲,华丽漂亮,自是上卫亲军的打扮。
    军士们多持关刀,朴刀、纹眉大刀,一看打扮和手中兵器,张佳木身边的曹翼就皱眉道:“不的了,遇着他们
    下头的人对避让仪仗还是很讲究的,人家避他们,自然威风,经过时也是扬眉吐气。跟着的大人对路,下头的人自然也是鼻风凛凛,到外头吃酒时,讲起来,也是很光彩的事。某大人,某大官,某大使,见着咱们大人都是退让不迭,岂不是一件脸上飞金的快事?
    不过今天这位,肯定是张佳木避让的。
    果然,在禁军出来之后,就是一群打着伞盖的仪仗,全是穿着元青服色,腰缠银带,脚着白皮靴的宦官,其中一位,则是招蝉笼冠,穿红袍饰玉带。衣饰仪仗华贵威风,这也罢了,人也生的威风,一张红通通的国字大脸,生的周正而有威严,在太监中,这是难得的异象。
    这就是一直提调四卫军的御马监太监刘用诚,从正统到景泰 再到天顺,荣宠始终不衰,甚至一直到成化。直到汪直用事,也没有敢为难这位老前辈,恭请他退休了事,他的侄子也封了爵,太监混事到这地步,也算是顶尖了。    “见过大官。”
    张佳木引避道旁,等刘用诚路过的时候,很客气的招呼一声。
    对他,刘用诚也不敢太拿驾子,虽未下马,不过也是在马上很客气的欠一欠身,答话道:”是佳木啊,这早晚才进来,你当差可不大巴结
    这话要是别人说,就是严厉的指责,不过刘用诚说,就是在说笑。张佳木也不以为意,笑道:”巴结不巴结,总也不在进宫早晚
    “嗯刘用诚点了点头,要是往常,他也是早就走了,今儿好象有点不同,这位御马监的太监想了一想,就又笑问道:“昨儿忙啥了,出去喝酒了不是?”
    这也是点了一点,意思是他的消息灵通,当然,问的不死,是用询问的语气,要是张佳木否认,也就由得他下坡就是。
    大太监身边,总有打听消息的人物,象张佳木这种地位的权臣,更是太监们注意的对象。要说在他身边安置人,刘用诚没有成功。门达安插在张家的人早就被赶走落到庄上去了,彼此留个面子,没有点明。所以刘用诚的消息,想必是在外头得来,或是孙家的人,或是酒楼附近有人就是了。
    不过,刘用诚的消息这么灵通,张佳木也是小小的吃了一惊。
    他不必想,也知道刘用诚的态度。昨天会议,是勋臣和武臣想捣鬼,不外乎是在营兵制度上抓权弄鬼,大家各有算盘,刘用诚虽然在营兵上没有权力,不过勋臣武臣起来了,对太监当然不是一件好事 他和曹吉祥再不和,也不会乐见其成。他的侄子刘聚也是都督,正一品的武官,在四卫营里当总兵官,昨天会议未至,态度就很鲜明了。
    所以张佳木立刻答道:“是喝酒来着,在会昌侯府里,商认一些事。得便和大官说
    “不必和我说了”刘用诚笑道:“你们都是国家柱石重臣,商量大事,岂用得着和咱家说?是不是这个理,佳木?”
    太监都是这鸟样,说话皮里阳秋,不阴不阳,就算刘用诚长的再周正,骨子里也是阴微小人,这也是没
    张佳木一笑,不理他话里的骨头,只是道:,“不相关,是几个勋臣提议,但下官并不觉得妥当,所以此事可以不必再提
    “哦,这样,那就罢了”。刘用诚这下脸色就开朗多了,点头笑了一笑,很亲切的向着张佳木道:“既然这样,咱家可就真放心了。佳木,你真是张家的佳子弟,少年老成,将来的日子长着呢,有空,到我外宅走动走动,我知道你居官谨慎,不过闲了来喝喝酒,到也不碍的
    内监和外宫交结,耸然是忌讳,不过国朝近百年,这种规定早就成为具文。因为有内书堂在,挑官讲书,都是用翰林,等内书堂的宦官弟子当权之后,自然就要提携当年有授课教文之恩的老师,所以从正统之后,内阁大臣中有过半是在内书堂教过书的,就算没有,也是非得和内官交结,比如杨廷和,比如张居正,都是如此。到崇祯年间,内阁大臣只是三五内宦就能决定人选,所以国事已经不可问矣。
    “好,蒙大官厚爱,有空得闪了我就去。”张佳木很见机。人家示好,自己总不便峻拒就是。反正先答应下来,以后怎么样,再说。
    “嗯,我叫门达给你下帖子刘用诚呵呵一笑,又道:“营中有事,我就不久呆了,你也要早些进去见县爷,咱家走了。”
    门达就在刘用诚后头,原本板着脸不说话,这是做下官的体制,上司在跟前,没有下属胡乱说笑插话的道理,只等刘用诚提到他了 这才笑着接话道:“是了,我一准去,张大人也一准会来。”    当初门达是百户,张佳木是个军余,现在张佳木是武官从一品,手握重权,门达虽然加了指挥,不过是三品,而且是带俸不管事的名誉指挥,境遇不同,称呼自然也就不同了。
    “嗯,我一定得给门大人一个面子张佳木半开玩笑,但在场的人,也听出他话里有认真的意思。
    门达是世家出身,京中关系广阔,而且为人阴势多智,也并不是一个容易得罪的人。在这里捧他一句,也省得他下去因为两人地位的变化而生忌利怀恨之心,这也是张佳木重视小节而特意为之。
    果然,门达的脸色好看许多,又说笑了两句,然后才伺候着刘用诚一起耀武扬威的去了。
    张佳木到是想起件事,打定主意,最近倒是真要见门达一次才是。
    从东华门进去,自有庄小六一群人来伺候,刚刚刘用诚来,这群锦衣卫官也是避让开去,这会儿才又钻了了来。
    问了清楚,皇帝今天常朝是御门听政,在奉天门见人问事。其实按照规矩,每天早晨,所有的大臣都该参加奉天门常朝,但时间久了,规定自成具文,因为文武官员住的距离远近不一,清晨开宫门大家进来,说起来不是很早,但有的住在外城,一路再赶也得很久,四鼓咚咚时,就得预备起身,算算时间。凌晨三四点就得起床,更衣吃饭,然后骑马入朝,夏天犹可,冬天时真是一件说不出苦的苦差。
    “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这是洪武年间文臣所著诗,尽道苦况。当然,此诗也被锦衣卫侦知,报给皇帝,至于文官如何解释,如何在大冬天汗出如浆,那就不是锦衣卫该管的事了。
    现今当然不同,除了朱八八和老四这对爷儿俩够狠之外,往后的子孙也就一代不如一代了。到崇祯年间,文恬武嬉,要是搁朱元璋那脾气,通天下文武官员能活命的百不存一了,这是后话不提,但现今的御门听政,有政务要说,或是觉得可能要被问话的才来,有些够不上的,过来上朝人也嫌他碍事,一些闲曹官员,一年到头也没几件事,御门听政,自然是来或不来,也听由其便就是了。
    等张佳木赶到奉天门的时候小时辰不早,不少官员已经退了下来,要是往常,他自然也是在御驾之下伺候,今儿来迟,也是他面子够大,不然的话,也是蛮够资格被御史弹劾了。
    “你怎么这早晚才来?真是越来越荒唐了!”皇帝远远就看到了他,张手道:“快些过来,有什么新闻没有?”
    这也是张佳木与皇帝每天见面的必经程序,在他的感染下,皇帝也喜欢用问新闻的口吻来听他禀报大事,有此态度,君臣之间说话,就更从容许多了。
    “当然有张佳木从容不迫的上前,给皇帝叩头请安。,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肌州 ,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三卷 夺门之变 第二百五十章 内阁
     更新时间:2011…2…2 8:54:27 本章字数:3271

    不菡木到御驾前的时候。早朝凡退,内阁井退出办※
    大学士中,现在当然是以李贤最为风光。不过,李贤现在看出不是出头的时机,所以韬光养晦,除了应份该办的政务之外,闲事一律不问,说也不说,每天在紫禁城东边的文渊阁中办事,下午就回家,一般也不见外客,如此谨慎,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可是越来越重要,但皇帝越是倚重,李贤就越是谨慎,内阁上下不知道他的用意,也就不大拿他当首辅看,大家各自办事,彼此间到也是相安无事。
    按制度来说,常朝不仅要天天进行,而且要分为早午晚三次朝会,不过现在肯定是不成了,早朝之后,没有重大事情,阁臣也就不再请见了。
    今天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李贤办完了手头的事情,然后召集其余的大学士出来,大家一起商议票拟。
    内阁票拟是对君权最直接的限制,不经内阁,哪怕就是明武宗这样任性的皇帝也要心慌,有明二百余年,票拟由始自终,与六科给事中一起,对君权形成了极大的限制。所以票拟虽然有“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的推谭之语,不过比起司礼批红来,更具权威,所以实际的作用也就更大,票拟之重要性,也就可见一斑了。
    今天要议的奏章都是由通政司送进来,有十几件要紧的地方军政事务都要立刻处理,因为已经在早朝的时候和皇帝谈过大概,内阁票拟过后,交给司礼批红之后,再下发给该管的给事中,没有异议之后,就成为正式的诏旨和朝廷政命了。
    不过今天议事不顺,李贤虽然是首辅,不过对其余的大学士没有约束和管辖的权力。一般来说,首辅为了事权统一,会安排自己的亲信入阁,内阁人数不多,安排两三知已进入内阁之后,事情就可以一如首辅的意志来办,比如嘉靖年间的严嵩和万历年间的张居正,都是如此办小事的。
    但李贤没有这种权力,别人不说,原本有望干首辅的徐有贞被他挤了下来,封爵的事也没有希望,但徐有贞每天努力办事,上朝时也希图表现自己,最近帝意似乎有所缓和,所以在内阁之中徐有贞根本不卖李贤的账,而李贤也是无法可想了。
    一个穿着元青色官服,系银带,头顶乌纱帽的内阁中书趋前俯身,向着李贤轻声道:“大人,徐大人早朝之后,直接出宫去了,交待下来。今天不来内阁了
    “唉,这太不成话岳正是有什么说什么的人,当下就把手中的公文重重一搁,怒道:“就知道趋奉皇上,咱们内阁成什么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