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侠义传-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算得上是这件事中唯一值得高兴的事情吧。
讲完了对两位母亲的安排,赵祯又跟包拯提起了要对当初死在玉辰宫的内侍秦凤加以表彰,为他修建一座忠烈祠。同时又将郭槐正式移交给了包拯,让他最后处理判罪。
包拯听到这个吩咐之后,忍不住皱了皱眉头,急忙站起身来,正色道:“皇上当初封包拯为龙图阁学士,代为审理此案。但是臣只有审案的资格,没有判罪的权利。国家法度不可混乱,还请皇上收回成命,将这个差事交给开封府尹去做。”
赵祯面带微笑地看着包拯的举动,心中更觉得满意。他从御座上站起身,慢慢来到包拯的面前,端详着包拯严肃的神情,笑道:“包拯,你这个人心思缜密,聪明机变,却难得有一颗无畏强权的赤子之心。朕很欣赏你,想要让你为朕所用,替朕看着这大宋的锦绣江山,你可愿意?”
包拯看着赵祯脸上略带激动的笑容,不由得心中激荡不已,急忙郑重地答道:“臣,万死不辞!”
“好!”赵祯大笑三声,激动地道,“好!包拯!你好!”
说着,赵祯来来回回地走了好几步,甚至走到了大殿的门口,才快步走了回来,盯着包拯的眼睛说道:“包拯,朕有心让这江山稳固,让百姓安居乐业。可是这不容易啊,就算是有你这句万死不辞,我们君臣要面对的局面,也不容易啊。包拯,你懂不懂?”
包拯目光微动,踌躇片刻,突然郑重地点了点头,“陛下你说的,我都懂。其实此番自京城去到襄阳,再转回京城,这一路上所见所闻,所感所知,心中也有十分的感慨。皇上,臣有一事要向皇上禀告,但是要请皇上先恕臣狂悖犯上之罪。”
包拯话音未落,旁边公孙策心中就是一惊!这个包黑炭,他到底要说什么?莫非是疯病又犯了,又想起了逞能,忘记了危险吗?
公孙策急忙起身,刚要开口阻拦,却已然来不及了。赵祯盯着包拯的眼睛,郑重地道:“你说,无论你一会儿说出什么,我都不会问你的罪。”
包拯深深点了点头,答道:“陛下,臣要参一个人。”
“哦?”赵祯眉头一皱,“谁?你要参的是什么人?”
包拯正色道:“襄阳王,赵珏。”
“是朕的皇叔?”赵祯微微一愣,“你要参他什么?”
“阴谋乱政,意图谋反。”
“大胆!”赵祯眉头一皱,厉声喝道,“包拯,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包拯面色不改,眼神直盯盯地注视着赵祯,一字一顿地道:“陛下,臣很清楚。”
“诬告皇亲国戚,可是诛九族的死罪!包拯,你有证据吗?”
“没有。”
“什么?”赵祯没想到包拯如此坦白地承认他没有证据,竟然愣了一愣,“没有证据就是诬告,包拯,你疯了吗?”
“臣没有疯,臣冒着巨大的危险,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就跟陛下禀明此事,并不是为了臣自己。而是为了皇上,为了社稷,为了天下的百姓。”
赵祯深深地看了包拯一眼,冷冷地道:“巧言令色,包拯,你今天必须给我把事情说明白。否则,你这个死罪是逃不过去了。”
包拯脸色丝毫不变,答道:“臣定然会给皇上说明白。这件事要从臣在襄阳的时候说起。”
“等等。”赵祯突然打断了包拯的话,他转头看了公孙策一眼,“公孙策,既然是在襄阳的时候发生的事,想必你也知道。我想听你说说。”
从方才开始,公孙策一直心急如焚。当他听见包拯不知深浅地参了襄阳王一本,甚至直接跟皇上说襄阳王要谋反。这些事他甚至没有跟公孙策说过,原来他们一直是心照不宣的,也就是说他们都明白,这件事在没有证据之前,就算猜测的再多,也不便拿出来说。可是谁能想到,包拯这个冒失鬼竟然就这么直接说出来了呢?
现在听见赵祯问他,公孙策心知现在不是回避的时候。如果皇上要杀包拯,自己怕是也没有机会活着出皇宫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就舍命陪这个疯子好了!
想到这里,公孙策把心一横,答道:“草民遵旨。”
说着,公孙策就将自己五年以来在襄阳城与襄阳王父子斗法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之后又将包拯奉旨到达襄阳之后他们两个与襄阳王之间你来我往的争斗讲的清清楚楚。
公孙策讲了金龙寺的黑衣人,襄阳王府的高手。讲了丐帮分舵的大战和一路护送李萍上京的来龙去脉。甚至说了最后进了京城之后,赵大被杀,李萍被劫,再加上弥漫在京城大街小巷的关于皇帝身世的各种谣言以及他和包拯最后与世子赵卓面对面的对峙。
逻辑清楚,意思明白,如果单从公孙策的描述中看来,襄阳王想要造反的狼子野心可谓昭然若揭。然而当公孙策讲完以后,整个人却没有丝毫的放松。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他的指控只是一面之词,依然毫无证据。他们没有抓住任何一个黑衣人,也无法证明京城的谣言跟世子有任何关系。襄阳王是一国王爷,就算是皇上也不能无凭无据就治他的罪。公孙策在心中不住地将包拯从里骂到了外,从金龙寺的第一次见面公孙策就看出来了,这家伙真是个愣头青,自己真是迟早会死在这个混蛋的手里。
在公孙策说话的时候,赵祯一直认真地听着,从未打断或者提问过。甚至在包拯试图打断插嘴的时候,还示意他不要出声。直到公孙策讲完,赵祯才长舒了一口气,定睛看了公孙策一眼,淡淡地道:“公孙策,你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可惜了。”
公孙策心中一惊,刚要答话,却看见赵祯挥了挥手,对包拯道:“公孙策说的话我全都听见了。但是我希望今日在崇政殿里的话到此为止,不能有一个字穿到外面,否则,朕就只能以污蔑皇亲的罪名诛了公孙策的九族。包拯,你听懂了吗?”
赵祯的话好像一道晴天霹雳,让包拯和公孙策两个人都惊呆了。他们双双盯住了赵祯,包拯惊道:“皇上!您这是为何?”
“不必多言了!”赵祯盯着包拯,二人就这样对望了片刻,赵祯突然微微一笑,“今日叫包拯你进宫,是为了加封你的官职。包拯,跪下听封吧。”
包拯不敢怠慢,急忙双膝跪倒。
赵祯朗声道:“除了龙图阁大学士之外,朕还要加封你太子太保的官衔,着你掌管上清宫全部事宜,替朕在宫外照顾娘亲。你可愿意。”
“臣遵旨。”
“另外,朕还要加封你开封府尹,倒坐南衙,替朕掌管东京汴梁的刑狱治安。包拯,还不快点谢恩。”
开封府尹?!包拯心中忍不住巨震,就算是让他猜想一万次,他也想不到皇上会让他去做开封府尹啊。掌管京城治安,如此重要的职务,需要跟很多达官贵人打交道,普通官员根本无法处理。因此自大宋建国以来,这个职务通常都是由皇亲国戚,甚至是储君来做。如今皇上竟然封了包拯为开封府尹,真是让包拯感到了巨大的震动,甚至有些不知所措。
赵祯盯着包拯的眼睛,笑道:“那么,你敢不敢做呢?”
包拯眉头一皱,下意识地先看了公孙策一眼。只见公孙策俊俏的脸上神情复杂,目光中似有欣喜,又有不安。包拯沉吟片刻,突然双膝跪倒,淡淡地道:“臣连诛九族的罪都敢犯,还有什么不敢做的。臣,领旨谢恩。”
赵祯满意地点了点头,示意包拯起身。之后,他转向了公孙策,盯着他看了一会儿,突然脸色一变,冷冷地道:“公孙策藐视皇亲,出言不逊,殿前惊驾,罪大恶极本该处死。念其聪明好学,颇有才名,又有功名在身,朕不忍杀之。故惩罚公孙策十年之内不得为官,贬其回家静思己过。钦此。”
赵祯一番话说完,公孙策彻底愣在了当场。一双眼睛紧盯着赵祯,大脑一片空白,仿佛彻底失去了神智一般。
☆、第15章 。落幕(10)
“皇上,这是为什么?!”
一声质问脱口而出;然而说话的人却不是公孙策;而是胆大包天的包拯。
赵祯似乎已经料到包拯会这样说;竟然没有生气,只是平静地看着公孙策;淡淡地道:“公孙策;你知道我为什么要下这样的旨意吗?”
公孙策已经彻底呆住了;然而皇上问他的话,他没有权利保持沉默。公孙策的眼睛轻轻颤抖了一下;眼神晃动几番才找准了焦距,最终定格在赵祯的脸上。公孙策微微皱眉,用颤抖的声音答道:“草民;知道。”
“很好;既然你知道,那么你回去以后要将朕的用意原原本本地讲给包拯听。明白吗?”
“草民,遵旨。”
“嗯。”赵祯答应一声,挥了挥手;轻声道,“包拯,你走吧,今天没你的事了。公孙策留下,朕还有话要跟你说。”
“皇上,臣是跟公孙策一起来的,臣想跟他一起回去。”包拯看着公孙策失魂落魄摇摇欲坠的样子,怎么能放心扔下他不管呢。
赵祯颇为差异地看了包拯一眼,冷笑道:“包拯,你有没有注意到你今天一共犯了几次死罪,难道你以为朕真的是脾气太好,所以肯定不会杀你?”
包拯微微皱眉,刚要答话,就听见公孙策地喝了一声,“走!”
“阿策!”
“我说让你走!”公孙策死死盯住了包拯,怒喝道,“你是想让皇上现在就杀了我,还是想让我当场自尽?!”
包拯神情巨变,赵祯却默然不语,只有公孙策的一张俊脸几乎白得像纸,身体也不住地颤抖。他紧盯着包拯的眼睛,目光中充满了焦急和痛苦,虽然没有说话,却仿佛已经用眼神诉说了千言万语。包拯完全明白公孙策为何这样看他,说来也奇怪,这竟然是第一次包拯看着公孙策,心中的尊重和敬佩被另外一种情绪所取代。他们一向都是这样的默契,彼此一个眼神便能领会对方心中的深意。可是,当这种默契用在此情此景之下,竟然让人的心中如此难受。包拯讨厌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但是他知道即使他执拗地留在这里,对公孙策来说也没有任何的帮助。
赵祯即使再年轻,脾气再好,也是当今天子。他的决定不可能轻易改变,从方才两个人一进门,赵祯的每一句话现在想来都是有用意的。甚至再往前想一想,或许是在他们第一次跟皇帝见面的时候,这位少年天子就已经做好了决定。公孙策是在何时被放弃,被当做牺牲品的?包拯几乎不敢再想,再想下去,他就会觉得赵祯实在可怕了。
公孙策盯着包拯的眼睛,逼着他立刻离开大殿。包拯无奈,最终只能一跺脚,一狠心,转身离去。看着包拯走后,崇政殿的大门被牢牢关上,公孙策的身体仿佛刹那间丢失了仅有的力气,摇晃得更加厉害了。
赵祯的心中也略有不忍。然而他明白,作为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此时他说什么都会让公孙策觉得虚伪。他是皇帝,可以一句话就轻松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对于公孙策这样心怀报国之志,又有着经天纬地之才的年轻人,自己方才的处置几乎是断送了他的大好前程。断了前程,对公孙策来说或许比死都要痛苦。作为一个让别人这样痛苦的人,赵祯就算再不好受,又有什么资格说出来呢?
想到这里,赵祯索性硬下心肠,对公孙策道:“接下来我要问你几个问题,你可以坐下回答。”
公孙策皱了皱眉,慢慢转过身,面对赵祯,淡淡地道:“不必了,陛下请问。”
赵祯点了点头,却没有理会公孙策,相反,他自己转回身,回到了高高在上的御座,坐下之后才问道:“公孙策,你方才说你知道朕为何要下这样的旨意贬斥与你。现在我想听你说说。记住,要说你心中真实的想法。”
公孙策的嘴角浮现出一丝淡淡的苦笑,他仰起头看着赵祯,突然高声答道:“陛下这样做决定,实有高瞻远瞩之意。虽然表面上是在贬斥公孙策,而实际上是在谋划大宋未来十年的政局。”
赵祯的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微笑,他点了点头,“很好,继续说下去。”
公孙策此时心中仿佛有一团烈火在燃烧,他忘记了顾虑,也不在乎接下来他的话会引来什么后果。他看着高高在上的天子,突然放松了下来,声音清亮,侃侃而谈:“恕臣直言。在陛下登基之初,大宋政坛的格局是太后,八王,太师三方把持。虽然皇帝贵为天子,却一直被这三方势力架空手中的权利。太后与皇上的利益一致,但是却更加看重自己的娘家人。八王和太师都忠于陛下,却因为忌惮太后,更因为不愿意放弃各自手中的势力,不断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