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殖民-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夸功阅兵时走的正步杨廷鉴在虎贲军将士入伍的第一天就开始训练了,这是训练士兵服从性的重要一步。虎贲军所有的将士都经过四个多月的训练,踢正步绝对没有问题,难的是整个队伍横看一条线。竖看一条线。
虎贲军走的队列杨廷鉴也看过的,只能算基本整齐。但绝对没有达到兔子阅兵哪种横看一条线,竖向一条线,各个方向看都是一条线。
怎么办?杨廷鉴想了半宿,终于想了一个办法,杨廷鉴回现代去买了一麻袋高透明的钓鱼线,然后把钓鱼线绑在排头兵的武器上。纵竖两头的排头兵都要绑上。这样一来,一个百人方阵之内,就形成了一个一个格子,虎贲军将士在夸功阅兵时,就在这样的格子之中踢五百米正步。绝对可以保证队伍的整齐划一。
剩余的两天,杨廷鉴就用这样的方法,对手下的虎贲军训练,经过实践,这种方法非常的不错,包括蒙古骑兵在内,都能很好地掌握。但是有一个没中不足的地方,那就是整个队伍不能长距离踢正步,经过实践的效果,杨廷鉴把踢正步的距离限制在五百米之内,刚好通过承天门那一段就可以了。(承天门就现在的**。)
崇祯三年四月十九日,大明举行了一场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夸功阅兵,大明礼部尚书温体仁早就按照杨廷鉴给他的夸功阅兵步骤,安排好了一切,参加夸功阅兵的京师文武百官全在承天门的前列队,这些人有座位,而那些按照各坊选排的士绅就没有座位了,普通的百姓只能在虎贲军通过的街道两旁观看。
夸功阅兵的第一项就是向崇祯于午门献俘,这午门献俘上次已经搞过一次,大家都轻车熟路,这次献上的俘虏就是后金和硕贝勒莽古尔泰,莽古尔泰是老乌龟的第五子。(后金此时还没有封亲王,1636年才开始封亲王。)
杨廷鉴带着莽古尔泰去午门献俘,而卢剑星着带着虎贲军从朝阳门入城,然后绕着皇城到承天门前整队肃立,等待崇祯乘坐四轮马车前来检阅。
午门献俘礼前一天,先祭庙、社,就是祭太庙和社稷。在献俘礼上,午门正楼正中设御座,檐下张黄盖,卤簿设于午门城楼下,两边排列,直到端门。
在午门前,王公大臣、文武百官,隆重严肃,分班侍立。皇帝穿龙袍衮服,乘舆出内宫。起驾时,午门鸣钟;到太和门时,鸣金鼓、奏铙歌。皇帝到午门前,沿着马道,御楼升座。在午门楼下,兵部官员率领将校,引战俘下跪。
兵部尚书报告:“献俘!”
鼓乐大作,礼炮轰鸣,诸官肃立,庆贺胜利,典礼官道:“行礼!”
杨廷鉴按照前次午门献俘的步骤,用白色的绳子牵着莽古尔泰来到午门前,莽古尔泰的双手被反剪在背后,脖子上也被绳子勒着,莽古尔泰的脾气暴躁,十分的不服气,一边走一边用力挣扎,可他那里是杨廷鉴的对手,何况他的脖子上还拴着绳子,那是越挣扎越无法呼吸。
待杨廷鉴来到午门的时候,杨廷鉴对着莽古尔泰呵斥道:
“跪下。”
莽古尔泰把脑袋一昂,装着没有听到杨廷鉴的呵斥,此时可由不得莽古尔泰这个奴酋了,杨廷鉴的脚闪电般踢出,“啪啪”两声,杨廷鉴的脚踢在膝后窝,莽古尔泰推金山倒玉柱,直挺挺地跪着了下去。
这午门前的地面可是上好的汉白玉石头砌成的,这下可是把莽古尔泰疼得呲牙咧嘴,莽古尔泰这奴酋就算疼得钻心,就是不哼一声,到是硬气得很。
……
第195章夸功阅兵(中)
杨廷鉴对着午门上端坐的崇祯大声地禀报道:
“微臣杨廷鉴奉旨抵御建奴,所获俘囚后金和硕贝勒莽古尔泰,谨献阙下,请旨。”
这时皇帝降旨,或将战俘交给刑部,或将战俘恩赦释放。交给刑部就是立即斩杀,交给其他部门就是不杀。
就在这时,礼部尚书温体仁快步地从午门左边的文官队列中走出来,大声地对着午门上端坐的崇祯启奏道:
“合赴鸿胪寺问罪,请旨。”
皇帝亲传:“拿去!”午门前,空间大,人又多,城楼下的官员听不清皇帝说什么,怎么办?有一个很有意思且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皇帝左右的大臣二人,重复高喊:“拿去!”再左右四人高喊:“拿去!”这样,一增为二,二增为四,四增为八,八增为十六,最后大汉将军等三百六十人齐声高喊:“拿去!”声音之大,如轰雷矣。
杨廷鉴听到温体仁“合赴鸿胪寺问罪,请旨。”的启奏后,忍不住“啊!”的一声,这好像不对啊!这莽古尔泰的双手沾满了汉人的鲜血,怎么就不交给刑部了呢?而交给什么鸿胪寺,那可是管理外交和少数民族事务的一个机构。
这个鸿胪寺可不会杀人的,这下可是把杨廷鉴给气得七窍生烟,自己辛辛苦苦把后金的一个和硕贝勒给抓来振奋军心民心,结果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居然不杀了,换谁心里都不能接受,但杨廷鉴此时可不能发作,夸功阅兵马上就要开始了,不能因为这事儿。把夸功阅兵搞成一个笑话。
“老子忍了。”杨廷鉴咬牙切齿地暗想着,午门献俘一搞完,就是夸功阅兵的第二阶段,崇祯乘坐四轮马车检阅虎贲军,崇祯的问话杨廷鉴已经为他设计好了:
杨廷鉴又接着启奏道:
“请陛下检阅虎贲军,请旨。”
端坐午门的崇祯立即说道:
“准了。”
在崇祯身边的人再一次重复崇祯的话。几百人同时大喊,声音当真的如雷贯耳,这夸功阅兵的气势是出来了。
稍许,一辆无顶的四轮马车搭载着崇祯,“嗒嗒”地从午门驶出,这辆特制的四轮马车是专门为崇祯准备的,上面安放着扶手和御座,是站是座,又崇祯自己决定。显然崇祯这个天子是站着的。
在午门前的文武百官先是跪拜崇祯,然后就是内阁和六部尚书骑马跟随在崇祯的四轮马车之后。文官所乘之马都是挑选的极为温顺的马,基本不用牵着就自己跟着走。不用担心这些文官不会骑马,古代的读书人,君子六艺中就是骑马一项。
杨廷鉴作为带队夸功阅兵的指挥官,当然也会骑马跟在崇祯的四轮马车后面。一行人从午门出发,在通过金水桥后,开始左转进入东长安街。而虎贲军此时已经全部在东长安街整好了队伍。
最前面的旗手,他高举着虎贲军的军旗。他的身后就是步兵方阵,每一个方阵一百人,可谓衣甲鲜明,长枪如林。特别是他们身上的板甲,这是在大明蝎子拉屎——独一份,这还是不最主要的。主要是这些士兵的士气高昂。
崇祯看着这些雄赳赳气昂昂的士兵,在心中忍不住感叹道:
“杨廷鉴这小子真是国之栋梁也,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训练出如此虎狼之师,当真是不简单。”
崇祯的四轮马车所到之处。所有的将士立即对着崇祯行注目礼,一个方阵接着一方阵,全都是这样,自然崇祯内心的万丈豪情不由自主地被激发起来,在四轮马车上大喊道:
“将士们好。”
崇祯的话刚落音,距离崇祯五百米之内的方阵立即齐声喊道:
“陛下万岁。”
这几千人同时大喊,那是什么境况呢,用如雷贯耳那可是远远不足,这一声整齐的大喊,让崇祯的龙袍都被喊声的声波震动得迎风飞舞,紫禁城上的琉璃瓦就微微颤栗,跟着四轮马车的朝廷大佬差点被吓得掉落马下,要不是他们的胯下的战马事先用棉花堵住耳朵,怕是要已经被惊得四处乱窜。
所有的朝廷大佬无不在心里感叹,这军容实在在震撼了,这些将士实在太精锐了,这杨廷鉴是如何在短短的几个月做到的啊!并且还没有要朝廷的一两银子,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长长的步兵长戟方阵之后,就是穿着板甲的火枪方阵,这火枪也和大明的那些烧火棍不同,乌黑发亮的枪管上卡着一把五十厘米的刺刀,整支火枪的长度达到了五尺,(一米六五。)这简直和一个成年男子的身高差不多啊!就算这火枪没有了弹药,完全可以当红缨枪使用。
要不是现在正在检阅,崇祯真的想走下马车,亲自去看看这些虎贲军将士手中的火枪,这火枪的样式,完全颠覆了崇祯对火枪的认知。
虎贲军的士气,他们身上板甲,手中的火枪,让崇祯和一帮朝廷大佬深深地被震撼了,这虎贲军简直强悍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怪不得杨廷鉴可以在虎峪口轻松歼灭八千蒙古骑兵,可以在通州城外歼灭两千正蓝旗真建奴,怕这就是其中原因。
崇祯那个激动啊!想不到自己的手里还有如此强大的军队,如果皇帝手中无可战之兵,就算是皇帝有通天的本事,那也是空了吹,军队乃是国家支柱。
“将士们辛苦了。”
“陛下辛苦了。”
又一声雷鸣般的呼声,这喊声直让天地为之变色,天地为之动容,这是汉民族发出的震天动地的呐喊声。
火枪方阵后就是炮兵方阵,这大炮也把崇祯给雷倒了,两匹马拿着带车轮的大炮,而大炮的口径也十分的大,可是这炮管壁也太薄了,这样的大炮能用?崇祯心中充满了疑问,后面的朝廷大佬在看了杨廷鉴的大炮后,也忍不住摇头,他们心想:
“这虎贲军什么都好,就是大炮台滥竽充数了,这些大炮多半是木头做的,是用来应付这次夸功阅兵,这么薄的炮管能打吗?比大明官方作坊里面生产的火炮都要差。”
……
第196章夸功阅兵(下)
杨廷鉴的两个步兵师,一共三百零四门神威火炮,结果在这些朝廷大佬眼中成了拿来滥竽充数的“豆腐渣”,杨廷鉴看到这些朝廷大佬不置可否的眼神,也不解释,给他们这些尸位素餐的人有必要解释吗?完全没有必要。
崇祯看着这么多全身板甲的铁甲将士,内心那个激动啊!忍不住的崇祯不由自主地大吼一声:
“将士们威武。”
这一句话,可是崇祯临时加上去的,在预先的排练之中却是没有,好在虎贲军平时训练也不少,所有的距离崇祯五百米之内的虎贲军立即大声喊道:
“大明万胜……”
这炮兵过后就是骑兵了,这些骑兵也是全身板甲,但是他们手上的武器可有区别,一部分拿的是五眼铳,一部分拿的是长戟。这些人板甲骑士已经放下了面罩,崇祯和朝廷的大佬肯定是分不清楚那些是蒙古人,那些是汉族骑兵。
骑兵之后就是四轮马车辎重队,这些人就是穿的飞鱼服了,其实他们也应该穿板甲的,可是杨廷鉴现在还差一万多套板甲,所以他们就只能穿锦衣卫的飞鱼服凑数。
崇祯和各位朝廷大佬检阅完虎贲军后,就立即回到承天门城楼上,开始分列式,这是夸功阅兵的重头戏,首先是虎贲军军旗手踢着真不在前面引导,然后等后面的方阵到达承天门前的时候,开始踢正步。
这哥特板甲的鞋子都是铁的,几万人穿着铁鞋子走起路的声音,那简直是如雷鸣般地响起“咚咚”声,地面的震动犹如地震一般,那视觉冲击绝对是碾压一切的。承天门上的一些尘土也簌簌下落。一帮朝廷大佬和崇祯,因为没有注意,差点站立不稳。
步兵方阵开踢着正步轰隆隆地开了过来,他们每踢出一步,就重重地踏下去,三万多人的踏步声。简直就是惊天动地,哪种声音直接震撼人的灵魂。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踢着正步的步兵方阵不管怎么看,都是一条直线,可以说是分毫不差,这是什么情况,崇祯和众位朝廷大佬的眼珠子差点掉到地上。
大明何时有这样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军队了,这还是大明的军队吗?这简直是天兵天将啊!所有的人全都茫然是看着眼前走过的军队。
温体仁此时也陪伴在崇祯的身边。温体仁最善于拍马屁,而且还反应敏捷,周延儒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
突然温体仁跪倒在崇祯的脚边,大声地启奏道:
“微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微臣学生杨廷鉴真乃陛下肱骨之臣也,真乃国之栋梁也,真乃常山赵子龙也。”
好吧!这温体仁在恭喜崇祯的时候,也不忘把自己给捎带上。此时温体仁这个次铺精神首铺那是板上钉钉子的事情了,而崇祯此时也心情大快:
“爱卿快快请起。爱卿能为朕选拨到杨廷鉴这样的人才,朕心甚慰。”
周延儒及其党羽只听看着崇祯夸奖杨廷鉴,谁让他们的反应没有温体仁快呢,这可怨不得别人,再说建奴入寇以来,周延儒手脚无措。拿不出一个破敌的方略来,任由建奴荼毒京畿,崇祯在心里已经决定换首铺了。
在道路两边围观的军民也被虎贲军的震天气势所感染,虎贲军一到,道路两旁的军民就发出了齐声的呐喊:
“大明万胜。”
“虎贲军万胜。”
“大明威武。”
……
这夸功阅兵的作用已经达到。分列式完毕后,所有虎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