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政客-第5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个月的时间下来,青州府州县衙门,几乎处于瘫痪的境地了。
这么长时间,官府就做了一件事情,劝老百姓不要离开青州,说青州和登州莱州一样,都是苏大人直接管辖的地方,所以青州的老百姓,面前能够稳定住,也有不少的人,管不了那么多了,进入了登州和莱州,找到了事情做,赚到了银子。
这种消息传出来之后,离开青州的百姓,慢慢开始增加了。
各级的官吏是很心慌的,他们害怕受到苏天成的责罚,若是苏天成不管这些情况,一定要问罪,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了。
这些情况,苏天成都是知道的,锦衣卫的暗线,还是禀报这方面的情况的。
早在宁远的时候,苏天成就在考虑青州府州县的官吏了,青州的地盘很大,几乎等于登州和莱州地盘的总和了,青州府管辖十三县一州,府衙设在益都县。
青州与莱州和登州的不同之处在于,登州府城和莱州府城,都是靠近大海的,但青州府城距离大海尚有一段距离,经济文化中心,主要在内地,海边显得荒凉很多,历来也没有引起各级官府的重视。
按说处于这样的情况下,将青州划归苏天成管辖,是有些不合适的,但当时的情况,朝廷很清楚,登州和莱州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青州也好不到哪里去,多尔衮率领的后金鞑子,也进入了青州府所辖的一些地方,青州所有的士绅富户,基本上跑的干干净净,要说青州也是一片荒凉之地。
将青州划归苏天成直接管辖,其实是朝廷转移负担的一种做法。
苏天成的想法不同了,登州和莱州的地盘不是很大,对于未来的发展,还是有些不利的,将青州划过来,地盘几乎增加了一倍,这样就能够集聚大量的人口了,土地也增多了,青州基本都属于平原地区,大山不多,土地肥沃,粮食收成是很不错的,而且青州能够成为登州和莱州的缓冲区,就算是苏天成将来与朝廷发生了什么龌龊,作为主要军事基地的登州和莱州,也是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的。
当然,青州属于苏天成管辖了,他肯定也是要建设好这里的,如何的建设好青州,套路依旧是一样的,关键还是在于各级的官吏,需要苏天成直接操心的,就是青州府州县的主官,只要配备好了这些人,其余的事情就好办了。
青州府的知府,是苏天成重点考虑的人选,如今青州的知府已经调走了,朝廷迟迟没有派出官员,显然是要苏天成自己操心了。
这个知府的人选,令苏天成很是头疼,他手下的人才是众多的,但绝大部分的人才,都是偏向于军事方面的,真正的熟悉民生方面的人,还不是很多,也不是特别的突出,很大一部分熟悉民生的官员,都留在了陕西,也不可能抽调过来的,建设登州、莱州和青州的主要任务,还是在军队的建设方面的。
对于青州的定位,苏天成有着不同的想法,这里不是主要的军事基地,但驻军是肯定的,青州的主要作用,还是在民生的建设方面,这里将来会成为海上贸易的中转地,大量的商贾会在这里聚集,甚至将来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驻外机构,也要在青州落户的。
所以说,青州府的知府,必须是非常能干的官员,清楚该如何管理好官府的事情,如何的署理好政务。
思考了很久,苏天成将注意力放到了刘云清的身上。
刘云清已经是进士了,如今是翰林院的庶吉士,暗中掌控这中兴学社,若是让刘云清到青州来,必定能够吸引大量中兴学社的中间力量,赶赴青州,而且刘云清的思想,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是自己的铁杆支持者,也是稳固的心腹。
但刘云清也存在不足,那就是实际的经验不足,一直都没有在地方上做事情,若是到青州来了,出任知府,就需要配备一名出色的同知。
至于说同知的人选,苏天成已经想好了,那就是刘仲基。
刘仲基如今依旧是陕州知州,出任青州府同知,从五品变为了正五品,也算是提拔了,刘仲基在陕州担任知州多年,做的很是不错,苏天成从闫子章那里知道了,将刘仲基调到青州来,能够很好的协助刘云清。
下面一州十三县的主官,还是按照老办法,从江宁营将士之中挑选人选,一些年纪偏大,有着丰富经验的下级军官,可以出任知州和知县,这样的调整,放在其他的地方不大可能,但在苏天成管辖的地方,问题不是很大。
拟好了奏折,苏天成呈奏上去了,如今就等着朝廷的决定了,一旦朝廷下了圣旨,苏天成就可以对青州开始进行全面的整顿了。
二月中旬,朝廷的圣旨下来了,完全按照苏天成的要求,任命了青州的知府、同知、知州和知县,唯一属于朝廷派下来的,是通判的人选。
刘云清和刘仲基赶到青州,已经是二月下旬,两人去拜见了苏天成,这个时候,青州所属州县的知州和知县,早已经上任了,开始按照苏天成的要求,着手抓好春耕生产了,同时开始清理青州的人口,为下一步的动作做好准备。
苏天成将所有的要求,告诉了刘云清和刘仲基,告诉他们,目前最为重要的任务,是抓好春根生产的同时,明确土地的归属,为下一步确定土地的归属,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七百三十六章人才难得
历史上的大明王朝,水师将领很少有杰出的,最为突出的就是郑成功了,不过这个时候,郑功成还是一个半大小伙子,也没有遭遇那么多的巨变,远远没有显示出来能力。因为朝廷对水师的忽略,苏天成几乎没有可以直接找到的成熟的水师将领,成立水师,也只能够依靠自身训练出来接触的军官了。
穿越之前,苏天成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厮杀,穿越这十年来,他经历了太多的战斗,性格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就是在尸山血海中,照样能够镇定自若,不过这也是他的不足之处,那就是苏天成不是天生的军事家,什么都是依靠一步步的学习,只不过在预判局势和做出来战略的部署方面,有着超人一等的地方。
水师已经开始建设,距离莱州不远的旅顺,后金也在训练水师,这就好比是两个人赛跑,看谁能够跑到前面去,这是一场关乎国运的赛跑,苏天成不会落后,也不能够落后。
所有的运筹和规划,都需要有人来执行,需要强有力的班子,否则都是空话。
安排了一切的事情,落实了银子之后,苏天成需要考虑人才的问题了,特别是两个方面的人才,指挥水师作战的将军,以及建造巨型战船和巡逻船的技师。
明朝的水师,堪称是天下无敌,不过到了崇祯时期,朝廷的所有注意力,都转移到了对付流寇和后金的战略层面上来,水师被完全忽视了,经历了这么长的时间,水师将领完全凋谢了,这个时代,有些名气的就是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英国的皇家舰队,还有被称之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舰队了,但荷兰舰队,同样被大明的水师打的丢盔弃甲,至于说日本的舰队,就更不用说了。经过了几次大战之后,一蹶不振,龟缩到一边去了。
但不能够忽略欧洲的舰队,他们有一些先进的地方,值得学习,这个时代,一直到今后的两百年时间,就是欧洲大发展的时期。
穿越的苏天成,必须要改变这段历史。
所以说。建设水师的时候,苏天成将眼光对准了欧洲,他需要学习欧洲的先进理念,不要认为被你打败的人,就一无是处了,人家有着自身的优点。
特别是在巨型战船和巡逻船的制造方面,苏天成记得很清楚,明朝的战船编队。船只类型达到了二十多种,其中小型的战船。包括有网梭船,鹰船,连环船,子母船,火龙船,赤龙舟。苍山船等等,中型的战船包括有海沧船,大型的战船包括福船,蜈蚣船,三桅炮船。其中的福船乃是大明朝最为著名的战船,蜈蚣船来自于葡萄牙,三桅战船来自于荷兰,而杀伤力最大的,就是三桅战船了。
苏天成的眼光,对准的主要就是大型战船,特别是三桅战船,这是一种攻击力极其强盛的战船,以树立三根桅杆而出名,其中的主桅杆高达四丈,船身长二十丈,有五层的船舱,可以容纳三百人,船上配有红衣大炮八门,弗朗机炮四十门,可见其战斗力如何。
因为毕懋康等人的努力,江宁营拥有的红衣大炮、大将军炮,以及虎蹲炮、弗朗机炮等,威力大为改进了,和以前根本就不能够比较了,占有绝对优势的火炮,层级在攻打大凌河城的时候,令后金的红衣大炮哑火了。
而且,毕懋康等人,还在加紧研究和改进这几种类型的火炮。
苏天成对火炮不是很精通,但他做到了一点,那就是提供巨额的银子,供毕懋康等人研究,包括招徕人才,安宁堡的江宁营之中,人才济济。
这一次,苏天成做出来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要求毕懋康带着所有研制火炮的技师和匠人,全部都到登州来,至于说这些人安置的地点,早就准备好了,就是位于登州府城和威海卫中间的烟台。这里也设立了卫所,方圆五里地的范围内,被划作了禁区,一部分江宁营的将士,正在秘密的建设营地。
随着榆林营的强大,河套地区越发的稳定了,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不可能造反了,而且两个部落接近六千人,被招募到江宁营之中,可以说他们的利益,与大明的利益紧紧结合起来了,通过几年的互市,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已经成为了草原部落中间的老大,若是要发动进攻,可以统治整个的草原,所有草原部落之中,唯一拥有红衣大炮、大将军炮以及燧发枪的,就是这两个部落了,在茫茫的草原上,拥有了火炮和燧发枪,意味着什么,谁都是明白的,尽管说其他的部落,想方设法、不惜重金,想着得到红衣大炮和大将军炮,但宋思军严格按照苏天成的要求,不管对方出多少的银子,都是不会卖的,这就令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感激不尽,有了火器的优势,他们可以牢牢的掌控整个的河套地区。
退一步说,就算是安宁堡和靖边的互市,出现了什么危险,除开榆林营会立即救助之外,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更是拼了命都要保护的,这里已经成为他们切身利益的所在,决不允许受到一丝的骚扰。
处于这样的情况下,继续驻扎一万江宁营将士,已经失去了意义。
所以说,苏天成决定了,留下两千江宁营将士,依旧有孙元坤直接指挥,其余的八千将士,包括毕懋康等人,悉数到烟台。
这一次的搬家,可不简单,重点是毕懋康等人用于研制所需要的器械,所以说,准备工作,都进行了接近一个月的时间。
二月初十,位于安宁堡的江宁营将士,开始了大搬迁。
数不清的马车,浩浩荡荡的出发了,江宁营将士重点需要保护的,就是这些设备,以及从事研制的诸多工匠和技师,其中不乏很多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和荷兰人。
为了安全,苏天成派出了刘铁汉,率领三千斥候营的将士,专门去迎接,刘铁汉的任务,就是保证这些技师和工匠的绝对安全,包括他们的家人。
二月底,第一批的设备和所有的工匠技师,到达了烟台。
烟台的房屋,早就建好了,熊子健和孙传庭各自抽调了一千江宁营的将士,负责修建房屋,这项工作,没有要求老百姓参与,整个的过程,都是严格保密的。
苏天成亲自在烟台迎接众人。
见到苏天成之后,毕懋康连忙行礼。
苏天成一把抓住了毕懋康。
“毕大人,不要客气了,你带领众人,一直都坚守在安宁堡,为江宁营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应该是我给你行礼才对啊。”
“大人万万不要如此说,这都是下官的职责。”
“好了,让众人去安顿,我带着你去看看建设的房屋,看看是不是能够符合你的要求。”
毕懋康连忙开口了。
“大人,下官手下有两个人,是一定要介绍给大人的,一个是来自于葡萄牙的威廉,一个是来自于荷兰的大卫。”
很快,两个金发白眼的外国人,来到了苏天成的面前。
或许是到大明的时间比较长了,两人见到苏天成之后,用西方的礼仪敬礼,单膝跪地,左手放在了右胸的位置,这是很高规格的礼仪了,而且也不是一般人见面就会做出来的动作。
苏天成伸手扶起了两人。
“威廉、大卫,欢迎你们啊,感谢你们为火器的研制,做出来了这么多的事情。”
威廉开口说话了,竟然说的是汉语。
“大人,这是属下的职责,应该做的。”
威廉说的有些生硬,但意思表达很清楚,苏天成想不到威廉能够说汉语,更想不到威廉自称是属下,他有些奇怪,看着毕懋康。
“大人,威廉如今是江宁营的千户,大为是江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