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军魂-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厚的皮,做成衣服,像后世的防弹背心一下,肯定能挡弓箭,但吐蕃人如何没想到,难道是太笨重了?
“将这些粮草及干肉都运走,还有牦牛皮,!”侯君集命令道,“不能运走的,全部毁坏!”
物资太多,肯定是运不完的,只能毁掉了。能自己走路的牲畜,当然是要全部带走的。
一行人再来到河曲离战场上游些的地方。
数百名医官,正忙碌地为负伤的将士们包扎处理伤口。
各种大小伤员有五千余名,特卫与执失思力部各占半,此战执失思力损失也是较大了,折员近四分之一,还有这些伤者,能否活下来还是个未知数。
如此高原上,即使只是受伤,也可能是致命的。
侯君集与李业诩商议的结果,重伤者在处理伤口,施以药物后,用原来吐蕃军中那些牦牛拉的车运送,和另外那些伤势不重者一道,跟随在大军后面,往低地势地方转移。
所有受伤的将士,都不参加接下来的战斗,要把这些受伤的性命,保存下来。
待牛进达和刘简部的战斗结束后,全军即向松州方向运动,而往那边去,地势是逐渐降低的。
视察完战场情况,一行人再到刚刚搭建好的几个大的营帐过去,商议下一步的安排。
侯君集和李业诩现在最关心的是,这两部境况如何了?
――――――――――――――
清晨的高原上还是很冷的,在还有地些冰雪的山坡上埋伏的牛进达和刘简部,已经在这个宽阔的山谷两侧的山头后面呆了几个时辰,隐伏的士兵,手脚都有些麻木了。
天色渐渐亮了,派出去往山谷中探听情况的人员都回来报告没有发现什么情况。
没有尚赞部派出求救的人员通过这里,也没见赞聂部来救援。
作为这次伏击战指挥的牛进达都有些疑惑了。
李业诩此计究竟行不行?
所探听到的吐蕃人情报可靠吗?难道是李业诩那边战事进展不顺利,让吐蕃人发现,遭受重创了,尚赞都不需要派出人员求救?还是战事还没开始?或者是吐蕃人全部被歼了,连报信的人儿都没跑出来?诸多的想法在牛进达脑中来回交替地出现。
伏击地离黄河河曲的战场也不过三十许里路,甚至顺风的话,喊杀声都可以听到。
正疑惑间,派出去探听消息的人回来报告了。
“将军,那么的战斗正在进行中,吐蕃人没有任何防备!”这几名牛进达派出的斥侯还是费了一番周折,在吐蕃大营近处,被一些执行任务的情报人员擒拿,两人被误杀,剩下的几人忙表示身份,在对方看到两军识别的标识后,才没下杀手。
在得知唐军已经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吐蕃人根本没有反抗的能力,战事将结束时,牛进达所派出的人马上回来复命了。
“天!”牛进达心里惊叹了一下,吐蕃人的近七万大军,大半夜时间,就这样全部被李业诩的人歼灭了,没有人跑出来?吐蕃主将竟然也没有派人报信?这真是不可想象的事,特卫的战力如此之强,还是吐蕃人的战力这么差?
牛进达也不得不对李业诩的想法有了不小的改变,看起来这李靖的孙儿名声果然不是虚的,以前取得的战功,真的是实打实的。
既然没有吐蕃报信的人儿过来,那赞聂部也不会在夜半时候增援,待天亮时候,才有可能有战斗。牛进达马上传令部下,分批休整,再派出一千人马,往河曲方向布好阵,若有吐蕃人的溃兵,格杀勿论。
同时也派人把这些情况通传山谷对面山头上的刘简部,让其分部休息。
牛进达再派人,在山谷前方探听消息,一有吐蕃人的动向,立即回报。
他们虽然没有特卫士兵意装备的手雷,但士兵身上那箭壶里的箭,还没有使用过,数十万支箭,定能将还不知情况的吐蕃人射杀的惨不忍睹。
――――――――――――
在这座高山余脉的东南面,吐蕃将领赞聂的主帐内。
一早赞聂就命令士兵起营,往前再过去不到百里,就可以到达水草丰美的河曲地。如今他们所扎营的地方,是地势较高的地方,没有水源,他们烧煮所用之水,都是边上雪山上的冰雪,条件很是艰苦。
只是再过一段时候,就可以到河曲地休整,河曲之地环境比他们所呆的地方好多了。
依弃宗弄赞吩咐的事儿,过了这个山,在河曲休整后,两支军队即合成一支,由他赞聂任主帅,尚赞任副。
赞聂与尚赞都是跟随着弃宗弄赞多次征战的人儿,私交也不错,还是亲家,两人各领一茹为茹本,本来都是尚赞军功居于他之上,因去年尚赞在柏海遭受莫明的袭击而受重任,十万大军的粮草被烧,让赞普很是震怒,这次领军才让尚赞听从他赞聂的,但私下赞聂还是事事征求尚赞的意见。
这也是弃宗弄赞让他们合兵进攻多弥及白兰地的理由之一,两将间不会起内哄。待他们到羌地后,再与叛归吐蕃的一些羌人部落一道联合攻击青海,从唐军手中夺取青海近的牧马之地,还有教训一下唐所封的青海大都护,原来的吐谷浑王子慕容诺曷钵,作为其能娶大唐公主的一个教训。
正是天气转暖的时候,也该加快进军速度了,在河曲休整后,再过一道山梁,前面都是较平坦地,过了平坦地,就是羌人的领地了,也要对不听话的羌人动手了。
赞聂想着的,十多万的吐蕃大军,定能把羌人吓坏掉,大军过处,若羌人敢不与吐蕃合作,那等待他们的,将是数万士兵对他们的践踏。
太阳从雪峰头上升起,给高原带来一丝暖意,吐蕃大军起营了,八万余的大军在前队骑兵的带领下,向两边都是冰雪的山谷走去。
山谷两边山上都是尖利的乱石,还有冰雪堆积。
赞聂也和尚赞一样的心理,这片高原附近,不可能出现敌人的,这样的地势情况下,也根本不可能藏有伏兵。
清晨稍起的雾色中,数万吐蕃大军缓缓地向河曲方向运动,没有人知道,等待他们的,会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第三卷 兵锋 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击战(上)
长安,皇城两仪殿。
李世民站在大开着的窗户旁边看着殿外的景色。
长安已经是仲夏时分了。各种花都已经开谢,满眼都是绿色,微风拂过,扑鼻而来都是清新的气息,让人觉得心情舒畅。
李世民已经批阅完那一叠厚厚的奏折,却没如往常般离开两仪殿,而站在窗边想着另外的重要事儿。
侯君集所领的大军,在传回了从叠州出发,过沼泽地的情报后,就没有最新的情报传回来。按大概的情报传递速度,吐蕃人的最新情况应该传回来了,而此时应该与吐蕃人遭遇上,进行交战了。
难道出什么意外?
不可能,有那么多熟悉情况的特战队员还有情报人员的支持,诸多情况都已经打探清楚,大军不可能发生不测的,更别说军中有那么几名善战的将领。
但又是何情况呢?难道吐蕃人行踪有变?
李世民如此站着出神已经大半天了,候在一旁的内侍不知道皇帝要做什么,也不敢问。
李世民正想着,却听殿外面传来内侍的呼报声,“报…叠州紧急军报!”
“叠州有捷报传来了。”李世民脸上露出喜悦的神色。
身边的宦官从内侍手里按过军报,交给李世民。
李世民一看却变了脸色,略一沉思。
“来人,马上传李靖、李道宗、长孙无忌、房玄龄…进殿!”李世民一口气报了十多名朝中重臣的名儿。
“是,陛下,!”几名应声进来的内侍领命而去。
李世民拧着眉头,继续想着事儿。
一会儿,这些朝臣们陆续而来。
众臣知道皇帝如此紧急召见,定是有重要事儿,李靖则想着肯定是他预料中的重大事儿发生了。
李世民语气平缓地说道:“据前方最新的军报,吐蕃大军分兵两路,一路十五万人继续北上,往青海方向,另一道由弃宗弄赞亲自率领,往松州、扶州一线而来,而且,阎州刺史别丛卧施和诺州刺史把利步利,举州叛唐归附吐蕃,并攻击另外不愿反叛的羌人部落…”
在传唤众臣的这段时间内,李世民考虑了很多,心情已经恢复了正常,心里也有了诸多的对策。
“陛下,李业诩所提供的情报中,一再指出吐蕃大军往北攻击我青海方向,如今我部都在正北方向往南行进中,弃宗弄赞的二十万大军,攻击松州、扶州一线。我们附近没有兵力可以调防,松州、扶州危矣,此乃李翼失职之罪,!” 长孙无忌第一个出来发表意见,“陛下,若松州、扶州有失,应治李翼之重罪!还有特进李靖,放言以五万人就可以消灭吐蕃大军,如今吐蕃人分兵攻击,这五万人如何应对…”
长孙无忌此言一出,众人皆脸色俱变,想不到这位深得皇帝信任的当朝司空,竟然要先治在前方领兵打仗将领之罪,还要追究提出以五万兵力出击的李靖之责。
李靖听了以内虽大起波澜,长孙无忌的话也是深出他的意外,但神情却没什么变化,也没说话。
“陛下,长孙司空此话说的无理。古人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作战过程中,敌情随时变化。这是我们无法左右的,谁见过在战场上行军布阵一成不变的将领?吐蕃人离我们有千里之遥,长途行进中,他们在军力布置上有变化也是最正常不过了,李翼能及时探知情况,并回报,这已经难能可贵了。何况在出征前,李特进也已经提出过,要防止吐蕃人的分兵行动!这何罪之有?”刑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马上站出来反驳长孙无忌的观点,脸上满是愤慨的表情。
“陛下,臣也觉得江夏王此说有理,行军布阵之道,不可能是没有变化的,重要的是能及早探明,并及时做出应对。何况我们现在要讨论对策,不是治谁罪之时,!”房玄龄也出来说道。
其他几位如高士廉、唐俭等欲言又止,李靖仍未发言,两眼平静地看着前方。
“朕今日召你们来,也是让你们讨论对策,不是治谁罪,谁有功或有罪,待日后再议!”李世民也对长孙无忌开口就要治李业诩的罪有些不解,这不似长孙无忌的风格。
“陛下,臣觉得,有侯尚书领兵阻挡吐蕃北上之路,青海之地当是安全,可以尽举青海之兵,平定青海之南羌人的叛乱。再有,当举兵,快速往松州一带驰援!”李道宗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陛下,臣也觉得如此甚好!当派兵往松州一带驰援,解松州之困,!”房玄龄想了一下,表示同意李道宗的观点。
长孙无忌被李世民隐隐地指责了一下,心里一凉,没发表意见。
“李老爱卿,你觉得如何?”李世民问不语的李靖道。
“老臣觉得,前方将士既然已经如此探明情况,他们定是采取了对策,依老臣所料,如今,分兵北上的十五万吐蕃人已经尽数被歼,我军定是在飞驰追击弃宗弄赞所部的过程中!老臣也认同江夏王的观点,可以尽举青海之兵南下,平定羌人的叛乱,再遣一军,往松州一带策应驰援。只是长安离松州有数百里之遥,远水解不了近火!应再派人传令,命令松州、扶州守军依托坚固的城池,抵挡吐蕃人的攻击!若老臣所料不错的话。在我驰援大军行进到松州之前,战事定是已经结束了!”李靖还是很平静的口气说着,仿佛这一切都他都看见一般。
李靖的话里,有着让人不可置疑的味道,这样的气魄,连李世民都为之震惊。
李靖如此的自信,只有他的道理,更是源自对自己孙儿的信任,对特卫战力的认可,还有对诸般情况的了解。
“李老爱卿如此说,朕当是放心了。”李世民刚刚其实也想到这一点,既然侯君集和李业诩他们已经探知这个情况,以这两位猛将打仗之道,且没有军报中请求朝廷再派兵驰援,他们一定已经采取相应的对策,“当初依李老爱卿建议,已经增兵一部于松州、扶州,依托坚固的城池及有利的地形,吐蕃人应该没那么容易攻占的!”
高士廉和唐俭也同意李靖的说法。
李世民听了几位重臣的说法,对自己的决定已经没有了怀疑,“诏令,以青海都护府副大都护李大亮为白积石道行军总管,段志玄为副总管,率二万大军,及洮州刘德敏部,平定羌人的叛乱!侯君集部使命不变,待消灭正面的吐蕃人后,回援松州一线,并以李道宗为松州道行军总管,率步骑五万驰援!”
段志玄本应该早就回京了,但因青海南部羌人时有叛乱,李世民又令其继续领兵镇边。
李世民也知道,李道宗所部到达松州后,战事肯定已经结束,但愿不是松州落入吐蕃人的手里就行了。战事变幻无常,许多时候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什么结果都有可能。
松州是一个下都督府,治所在松州,管辖松州、扶州、龙州、文州四个正州,还有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