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工程师-第2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同样的,治一县之境也“若烹小鲜”,任知县已过两年,高峰这盘小鲜已烹出了滋味。
“这还不够。”高峰静下来反思了一遍所作所为,不由得喃喃说了一句。
他的到来改变了很多,他不知道他的蝴蝶翅膀扇动对历史影响到了什么程度,但他一直在小心的做回避,以免触动那几大历史事件。
他目前最宝贵的资源除了拥有一些知识外,就是对历史进程的了解,若因为无心使得历史事件发生了改变,那一切都会失控,他并不想出现这种局面。
高峰十分清楚,若仅靠他一个微末的官员来改变封建体制,改变人民的社会地位,根本就不可能,就算有所变化也不全面,更不彻底,最好的方法就是借助大事件来完成。
大乱大治,小乱小治,既然清楚了接下来即将发生的事情,那就是一个契机,无论成不成,高峰都愿意试试。
“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高峰对金钱并不是特别看重,可他还是要全力赚钱。其赚钱的唯一目的便是增强实力。
他记得高有贤曾看着数百万家资热泪盈眶,深有感慨的说道:“峰儿,这些钱我就是数到手抽筋也数不完了,如此钱财,别说我们这一辈花不完,就是往后数几辈也花不完,可你还要忙活啥呢?”
这是一位老人的不解,也是他的担心。箭射出头鸟,钱够花就行,再多就惹人眼球了,可高峰依然不满足,还在不停地创造财富,他担这会成为将来的祸根。
高峰何曾不知道这些道理?他又何曾不想做一名快乐知足的富家翁?可他心头的阴影无时不在,他必须不停前行,到少在他拥有自保的能力前,他不能止步。
只是对高有贤他无法劝说,也不能告诉他将来的事情,他只能劝慰一句:“大伯,别担心,我会在适当时刻收手的,但在这之前,还不能放松,因为你也知道,别看有这么多钱,可并不紧用。”
是呀,高峰挣容易,花钱更快,一年下来几百万,也让他扑腾的花了个差不多,家中余钱也就是几十万贯,这还是为了应急备用的,否则早就用光了。
高有贤叹了口气,还是点了点头,他无法左右高峰的想法,只能按他说的去做,但他知道高峰敢这么说,定然心中有数,因而也就不再为之执着。
当然,他更放心的是高峰现在还是一县之主,还没有人敢打高家的主意,至于将来,看情况再说吧。
无论高有贤理不理解,高峰都会朝既定的方向努力,毫不动摇,而他更需要一些跟随者,其眼光一直盯着的就是杨邦乂和仇悆。
别看这两人身正官直,却依然是愚忠的楷模,他们忠的就是朝廷,愚的观念,要想把他们完全拉过来,首先要改造的就是他们的观念。
当然,这种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渐进过程。
这一日,三人闲谈为官之道,高峰突然问道:“两位大人都认为忠君爱国乃天经地义,我来问一句,那君王应如何立于天地之间?”
这话有点敏感,却也不是不能说,仇悆应道:“当勤政爱民、当富民强国,当听贤纳谏……。”
不等他说完,高峰便打断问道:“若这些君王都做不到呢?”
“这—”仇悆一时无语,杨邦乂却接口说道:“那做臣子的应该进行劝谏,令君王走上正道。”
“若君王偏听偏信,只用奸臣,不用诤臣呢?”高峰又问。
仇悆反应过来,应道:“那就死谏。”
高峰淡淡一笑,不进行表态,却接着又问了一句:“若君王与百姓的利益有冲突,或者二者有矛盾,二人将会站在哪一方?”
二人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只能劝谏君王,劝导百姓。”
这是和稀泥的做法,高峰微微一笑,继续问道:“那孟子的那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怎么理解?”
如此简单的话,放在这个上下文,就是傻子也知道高峰的意思,杨邦乂和仇悆互视一眼,低头沉思了起来。
高峰看到这里,大笑一声说道:“两位大人别紧张,这只是一种探讨,没有其它含义。”
他既没有往下引申,也没有说出结论,就是想通过这种不自觉的语言点拔让二人有所触动,至于改变,他暂时还未做考虑。
当然,二人的观念从小固有,就是想改变也不是一句话的事,高峰更清楚,他们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不可能转变的很快。
正文 第432章 功利主义
无论杨邦乂和仇悆受没受到高峰的影响,他们也不想与他在类似的话题上多谈了。
这种话不能深谈,一不小心就会触及到敏感话题,甚至被逼到大逆不道的境地里去,就算没有人把谈话内容透露出去,但对这些忠诚的老实人来说,还是不愿意说出违和的话来。
因而杨邦乂转口说了一件事。
这件事说起来不算大事,也不是坏事,却代表着一种现象,若任这种现象发展起来,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事情起源于两人的炫耀,也就是“我家比你家有钱”的那种炫耀,这种炫耀说真话,还真算不上是炫富,因为他们还达不到富裕的级别。
这两人都是穷了八辈子的老农民,一朝手中有了余钱,那份自得就无以言喻,总有种翻身做了主人的感觉。
走路不同了,说话不同了,就是看人的眼光也不同了,俩人的这种表现虽然不普遍,却也有代表性,至少还是有一些人在表露出这种内心。
“他们宜穷不宜富。”仇悆对这种事情的出现很是不解,嘟囔着说了一句。
高峰笑笑应道:“这是一种功利主义的表现,也是环境变化造成了人的心理变化,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当然,此事也不能轻视,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将来势必导致攀比和仇富心理,那就是一种畸形的现象。”
对高峰的说法,杨邦乂和仇悆听不太明白,但他们却知道高峰的意思,也就是说,现在还不算事,若任其发展,将来可能就会出事。
“何为功利主义?”杨邦乂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他知道功利之心,却不知道还有个功利主义,之所以如此问,就是想确定二者之间是否有差别。
此话高峰还真不好回答,他只得讲道:“如果我们追求的目的是一种幸福的话,那么获取幸福就成为一切行为的标准,功利主义就是追求‘最大幸福’。”
看俩人还是听不明白,高峰接着讲道:“比如说二人进行炫耀,他们真的很有钱吗?不是,可为何还要如此呢?那就是在炫耀的过程中获得了幸福感,这种方式就是功利主义。”
杨邦乂和仇悆这次听懂了,他们纷纷点头认可。
仇悆问道:“大人的意思是说,这种功利主义的做法,开始还只是一个炫耀,假以时日就会演变成攀比和仇富的行为,此事愈演愈烈,很快就会形成一种不良的现象,那时就很难遏制了,是吗?”
“是这样。”高峰点了点头,无奈地说道:“这个过程可能会很长,甚至有可能持续几十年,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有这么夸张?”杨邦乂和仇悆这次大吃了一惊。
他们想不到人变富了还会出现如此不良的症状,这岂不是说穷人有穷人的烦恼,富人有富人的忧郁?
高峰当然清楚个中原因。他前世就经历过这么一个时代,改革开放让人们富起来了,同时也让功利主义强大了起来,这与那些一直处于富裕国家的人们根本无法对照。
这时人们追求名牌,讲究身份,就是做事也互相攀比,一个不顺心还有仇富的想法,大家的幸福感就来自于物质欲望的满足。
有人说世风日下,有人说信仰缺失,实际上这是一个正常的社会现象,也是人们心理转化的必然过程。
大部分人穷了八辈子,从小接受的思想也是逆来顺受,只要能活下去就行了。
可是新政府带来了新气象,使人们翻身做了主人,那份突然的变化人们根本无法适应。
精气神无法释放,幸福感达不到最大值,再加上文化素质的缺陷,无法排解自己的空虚,人们只能通过攀比来取得成就感,随着普及,渐渐地终于演变成了一种畸形的社会现象,人人都反感,却又不得不尊从。
当然,这种事态不会持续太久,却也不会马上消失,当第二代、第三代人出现后,他们没有那种刚富起来的新鲜感,而且因文化素质的提高,其对幸福的追求有了变化,其功利主义的内容也就有了本质的区别。
此时与前世那个特殊时期何其相似,高峰自然看得十分通透。
只是,具有功利主义不可怕,可怕的是其朝不良方向演变,一旦形成风俗,那时就是再想制止也有些力不从心了。
可是功利主义在很大意义上是一种道德的范畴,要想改变它靠行政手段很难达到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教育和引导。
想了想,高峰对仇悆说道:“仇大人,找一些古人崇尚节俭、尊纪守礼的名句,明日开始让人以大字形式写在墙上,形成宣传标语,时刻提醒人们勿忘生活来之不易。”
仇悆对高峰讲的标语宣传的方式很感兴趣,他认为这种方式直观,简洁,令人印象深刻,因而深为佩服地说道:“高大人脑子一转就是一个方法,真不知道你肚子里还有多少好东西。”
高峰嘴角轻轻一抽,玩笑道:“想不到仇大人也会拍马屁,我倒是眼拙了。”
仇悆被调侃地脸一红,讪笑一声说道:“我说的是实话,大人何必多心?”
“哈哈。”高峰被逗得大笑起来,他讲道,“无论我多不多心,你这次的标语一定要选好,必须在心理上给大家一个冲击,这样才会取得效果,当然了,这只是一种手段,若最终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只能靠强制的办法了,可我最不想用的办法就是强制,你懂的,因为这时事态已经很严重了。”
杨邦乂和仇悆点了点头。经高峰一分析,他们早就知晓了个中的现象和原因,因而对及早采取措施持支持意见,他们相信,就算一时间无法避免或遏制事态的发展,也能延缓或减轻其势头,那样,情况至少还不会那么糟。
“其实,我们都是功利主义,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同罢了。”看到杨邦乂和仇悆领令而去,高峰喃喃地说了一句。
正文 第433章 占领济州
船队出海两个月后,高峰终于接到了第一个消息。
这是飞鸽传来的消息,是船队登上济州岛后的消息。
原来船队沿复新河入泗水,经海州入海,一路向东南方行去,时为冬季,西北风吹起,船借风势,速度倒是不慢。
高峰为他们备好了指南针,还找来了一名长年跑这一带海域的向导,船队根本没有走冤枉路,很快就顺利到达高峰所说的济州岛。
站在船头,望着朦胧出现的一座岛屿,吴玠不由得问向倪语臣:“此岛离大宋天隔地远,与高丽却几乎连通,高丽国难会听之任之?”
转头望向远处那条线般的大陆架,继续讲道:“高丽从那侧冲来不过一两日,想要瞒过他们难度很大。”
倪语臣自然明白吴玠的意思,有高丽国干预,想在这里建立势力实并不保险。
倪语臣笑笑说道:“此处本为高丽的耽罗郡,我们此行已属侵入别人的国家,有风险应为正常,不过,据我了解,此间和高丽国内都不平静,我们借机取势,应该能够把一切稳固下来。”
“高丽国内有什么问题?”吴玠问道。
倪语臣毫不隐瞒地讲道:“现在当政的是高丽国第十六代君主,他叫王俣,其人而立之年,按说应是最佳年龄,只是此人性格懦弱,身体虚病,而且爱好酒色,因而越发不堪,我想其大限也不会有几年了。”
“此时的高丽政权都集中在国公李资谦的手中,李资谦的二女儿就是君王妃,因此李资谦被封为汉阳公和朝鲜国公,其权力之大,无人能及。”
“若仅是这样也就罢了,可是李资谦经常以权位之便乘机诬陷忠良,铲除异己。甚至唆使党羽与其奴婢夺人财物,占人土地,引发民情愤慨。因此民间里巷流传有‘十八子将王’的风声。李资谦闻之,不以为惧,反而妄生不轨之心,企图谋篡王位,不过,他现在还没有实施。”
“李资谦之心当然很多人看在眼里,只是王俣受其控制,其他良臣武将人微言轻,根本无法制约李资谦,因而才显出一枝独大。”
“但是,这种形势并不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