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工程师-第1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大家听得认真,高峰又道:“其实,人之不高贵,不在于你是哪个行业的人士,而是看你做了什么?王安公是士的代表,他致力于改革,为改善民生而鞠躬尽瘁,这才名扬天下。沈存中是工的代表,他致力于技术研究,这才有了不朽奇书《梦溪笔谈》的传世之作。如此等等说明,若我们只把精力用于一些无谓的争论上,却不想着去做实事,只能是本末倒置,于自己、于他人并无益处。只有那些踏踏实实,不在乎一些无聊观点,为国、为民倾注一生心血的人才是真正高贵的人。”
“好,高公子这话太有道理了。”听到这里,张业已忍不住拍案叫绝起来,高峰的话句句说到他的心里,他不得不叹服,后生可畏呀!
“多谢大人赞同。”高峰向张业施上一礼,又道:“士农工商的首次提出者是管夷吾,其意为‘四民分业,士农工商’,这是行业的一种划分。大家都知道,管仲乃是行商出身,他不可能自己瞧不起自己,把商人排名在最后,而且他最初讲的士农工商中的士是指军士,并非现在所说的读书人,被作为读书人的代称只是被后人误读了。
“管仲认为,四民分业有四大好处:一是‘相语以事,相示以巧’,同一行业的人聚居在一起,易于交流经验,提高技艺;二是‘相语以利,相示以时’、‘相陈以知价’,对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有很大作用;三是营造专业氛围,使民众安于本业,不至于‘见异物而迁焉’,从而造成职业的不稳定性;四是无形中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使子弟从小就耳濡目染,在父兄的熏陶下自然地掌握专业技能。
“由此可见,管仲提出士农工商,乃并举之义,并没有先后尊卑之分。至于后来为何演变成现在的说法,我想读书人应该比我们更明白吧。”
高峰一席话有理有据,众人听来似梦初醒,原来还有这种典故。
现场大部人都读过书,但很多人读书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识字,并不会去致力于这种学术研究,因此对士农工商的来龙去脉并不知晓,听高峰这么一说,再仔细回忆一下,大家才恍悟,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高峰的这番话无疑就是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现场一时间议论起来。
“我现在总算明白了,现下的士农工商之说,不过是那些读书人为了抬高自己而耍的一种把戏,他们还真能为自己脸上贴金。”
“就是,我还以为这种说法自来就有,没想到是那些读书人的诡计,我们都上当了,看来他们才是最奸滑自利之人。”
……
工商人议论的热烈,士人们却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应,这种事情超出了他们的想像,根本没有应对之策。
自从开始读书,他们就被灌输了士人高贵的思想,守着这个思想那么多年,哪会想到其不过是个错误的说法,这让他们一时间难以接受。
无论接不接受,暂时只能忍受,因为士人们实在拿不出更合理的证据来反驳,至于将来会不会反驳,只待以后再说。
从大家的不同反应中可以看出,高峰这一番言论的冲击力还是很大的,至少很多人在思想上有所松动。不过,高峰也清楚,要想在思想上完全改变大家,根本不可能,毕竟这是根深蒂固的东西,不可能几句话就能改变掉。
待大家平静下来,高峰又继续说道:“士农工商代表四个群体,若是士是指读书人的话,我个人认为,士确实是应该排在前面。”
这句话一出来,又让众人惊愕了,你刚刚说大家都是平等的,现在咋又站在士的那边去了,你到底代表着哪一方?就是那些士们听到这句话也倍受鼓舞,看看,你们自己人都承认我们了吧。
高峰笑笑又道:“我说士排在前面是因为士在各行各业中能够起到领头羊的作用,而并非说他们就高其他人一等,因此希望大家不要误解。”
原来如此,大家松了一口气。
高峰接着说道:“士有深厚的文化基础,有传统的思想熏陶,由他们掌舵我们才会少走弯路,不至于走上歪门邪道,而且大家已经看到了,我们的治国理政基本上都是从士人中选取,这就是对士人最大的认可。”
这番话比较客观公正,众人听了,纷纷点头认可,就是之前被打击的灰头土脸的士们也抬起头来认真听讲。
高峰又道:“我刚才说了,士农工商都是大宋的一份子,大家都应该为建设国家出力,然而现在偏偏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不得不让我们思考。”
“什么奇怪的现象?”张业听得快意,一直不忍心打断,此时终于忍不住问了出来。
高峰笑而答道:“那就是各层各行其是,根本不愿意交流。”
正文 第217章 行业交流
高峰的观点一抛出来,众人还是感到不解的。
俗话说得好,隔行如隔山,看似简单的事情,对另一个行业的人来说却是无法完成的任务,这如何交流?
再者说,你高峰刚刚引用过管子的“四民分业”,还列举了其中的四大好处,可没过多久又提出了个交流来,这不是自打自脸吗?
众人有疑问,自然表情很精彩,高峰看在眼里,明在心里,他知道这个话题看似容易,实际上很难,归根到底还是那个老旧思想在作祟。
果然,那边张业问了起来:“此话怎讲?”
高峰想了想答道:“我们先看各行的利弊。首先是士人。士人是四个类别中文化知识最高的,他们拥有的知识可以让他们很容易理解并接受一些更高深的道理,而这些道理恰恰能改善我们的生活,比如说算筹学、地理学、天理学等等,他们学来比其他人要快得多,这就是他们的优势。
“然而我们的士人现在读书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入仕。如此一来,在仕途一块就出现了拥挤,这种拥挤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冗官。朝庭就那么几个职位,大家都想当官,却没有位置给你,怎么办?只能在那里排队等候,可是前面的人还没有等到官位,后面的又挤了上来,如此往复,就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浪费,这种现象对个人和朝庭都十分不利。当然了,还有更多的士人连冗官也当不了,他们十年寒窗,结果只是一场空,这同样是巨大的人才浪费。”
高峰把士人的现状分析得很透彻,众人听了深以为然,特别是那些士人们,简直说到了他们的心里去了,他们对此更有感触,因此纷纷点头认可。
高峰又道:“如此庞大的士人队伍,要想不人才浪费,怎么办?那就是分流。如何分流呢?在此我们就要提到农工商。”
话中高峰耍了个滑头,他没有马上说把士人分流到农工商中去,而是告诉大家他要谈农工商,只是,再傻的人也听得出来,他的意思就是要把士人分流到农工商里去。
不过,此时并没有人上前反对,要反对也要等关于的农工商的观点讲完再说。
高峰又道:“我们接下来说农。农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没有农,国家就不稳固,国家的实力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人民的生活也要受到波及,因此才会有无农不稳的说法。”
这个观点高峰早已表达过,众人对此并无疑义。
高峰接着道:“农民是整个社会群体中最庞大的一个,有这么大一个群体从事于农业,按说应该能够满足全民对粮食的需要了,可惜的是,结果并非如此,我们的粮食依然捉襟见肘,或者说并不富余。这种情况平时显不出来,但一旦出现天灾或战乱就不同了,那时整个国家都会因粮食而发愁。”
高峰说得是实话,不但是宋朝就是历朝历代都存在此类问题,为此,并没有人对他提出疑义。
高峰又道:“这么多人从事农的活动,最后还是粮食匮乏,这是什么原因?究其一点,那就是粮食的生产率较低。若再进一步分析,粮食的生产率低又可分为土地的利用率低和劳动的效率低,实际上这二者才是造成我们粮食匮乏的主要原因。”
高峰娓娓道来,众人不自觉地进入了角色,听得甚是投入,就连有少许疑问也没有问出来。
高峰接着道:“既然知道原因,如何去解决它呢?我想,无怪乎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一是改进劳动工具,从而提高劳动效率,使农民有更多的精力去开垦荒地,在这一块我们有很多可借鉴的地方,比如,直辕犁到曲辕犁的改进,就是一大进步,还有灌溉方式的改进、收取或种植工具的改进等等,都说明改进劳动工具有很多潜力可挖。二是提高土地利用率,也就是向土地要产量。改进换季作物、培育新品种、制作新型肥料、研究杀虫药剂等等,都是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只是这些我们现在都还是一片空白。”
高峰说到这里的时候,已超越了大家的思维,众人的兴趣完全被他调动了起来。
高峰又道:“这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完全靠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去做,实在有些为难,那么由谁来做呢?自然是士人、工人或商人们去做,因为只有他们才具备这种文化能力和制作能力。这就是我所说的交流的要点之一。”
高峰这一点题,众人才明白,原来他是在讲人才交流之事,之前光听得认真,竟忘了这个茬,不过,既然提起交流之事,自然有人发出了疑问。
“可是对这些我们也不会呀!”一人站出来说道。这一名工商人,不过,他也说出了大家的意见。
高峰笑笑道:“此时不会,不代表将来也不会,不会只说明你没有去研究它,只有深入地研究了它,你才会发现事情并非如想像中的那么难。举个例子来说,比如酿酒,没会之前,你说难不难,自然是难,可是现在很多人都会酿,这是为何?因为他们掌握了其中的方法,还有造纸也是一样,等等事情说明,不是我们不会,而是我们没有真正去考虑其中的问题,只有沉下心来的人才会取得成功。有人说‘隔行如隔山’,我们不是一个行当的,所以做不来这些事情,实际上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那就是‘隔行不隔理’,天下道理,无论在哪个行当里都是一样的,只看你想不想在这个行当里出头了。”
对高峰的这番话,那人倒也点头认可。高峰却继续说道:“至于工和商,在座的众人都是行家里手,懂得道理自然比我多,我就不多说了,但工商一样面临着困境,那就是缺乏人才。研究方面的、算筹方面的、制作方面的、施工方面的,就是写个方案也缺乏一些专业人士,如此等等,他们才是真正的人才匮乏。”
正文 第218章 宏伟蓝图
“人才匮乏怎么办?自然是向其它行业要人。”高峰顿了顿接着说道:“首先是向农要人。别看农民种地辛苦,但他们是有季节性的,也就是说,农忙时是很辛苦,平时却很清闲,这时就会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另外,若能够把劳动效率提高,一样会有剩余劳力。这些劳动力虽然没有多少技术的成份,但他们人数多、力气大,我们可以请他们来,帮我们施工、挖矿、搬运、建房等等,如此一来就能够免去我们人少的窘境,同时也能为农民增加一份收入,这是一举双得的好事情。”
这个观点不难理解。农是人口最多的一个群体,而且雇佣成本低,请他们来干活是许多商家早就有的打算,高峰此话也不过是在帮大家多寻了一个雇人的借口。
“这样会不会使农的人口大幅流向工商,从而导致农业减产?”张业对这个提议却有些担忧。
“对呀,若是他们从工商中尝到甜头,不愿意再回去种地怎么办?”谷正同样也在担心。
“两人位大人多虑了。”高峰笑笑说道:“农向工商流动人口是必然的,但并不会导致农业减产。”
“此话怎讲?”张业惊讶地问道。
“农之所以向工商流动,无怪乎两个原因,一是农民没有自己的土地,靠租种别人的土地来维生,这样,他就是不去种地,土地还是有户主的,并不会为之荒凉。二是农民有自己的土地,但种地不如在外劳动收成高,如此他更愿意在外劳动,这种情况有点复杂,却也不是不能解决。”
高峰简单地列举了一下原因,又道:“针对第一种情况,地主大户自然不愿意让土地闲置,否则吃亏的就是他,怎么办?他要么减少种地租金,使农民回返种地,要么把土地卖掉给那些有能力种地的人,还一种做法就是改进劳动工具、提高劳动效率,从而能以少量的人完成较多的土地耕种。无论哪一种方法,都是好现象,都会提高农民拥有土地的机会,使土地更多的回到那些真正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