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4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嚷嚷着要和女真人打仗。如果把他在弄回来,自己岂不又多一助力,繁重前一阵被吓破了胆的张邦昌已经辞官,正好把李邦彦弄回来当太宰,自己也可以满足下踩在他头上的感觉!
耿南仲说干就干,马上向皇上举荐李邦彦再度为相,赵桓想了想就同意了,耿南仲大喜,急急忙忙的命人写诏下旨去请李邦彦回京归政。而皇上却看着老头忙碌的背影冷笑不已。赵桓已经意识到耿南仲现在有了尾大不掉之势。他把持朝政,借着自己的名号贪污受贿什么事情都干,现在正好借李邦彦之手修理下他,灭灭他的气焰,让他知道收敛…
千万不要认为天子就真的是受命于天的龙子凤孙,他们一样有七情六欲,饥了知道吃饭,冷了懂的加衣。与百姓不同的是自小长在深宫妇人之手,不知禾嫁之艰辛。五谷不分、四体不勤。人性中更多了些扭曲与邪恶的东西,等到他们无法宣泄,发作起来就是社会动荡的原动力。
赵桓从前在做太子的时候,清醒地看到父亲所用大臣多是谄佞之辈。并且对此深恶痛绝。等到他继位登基,多年媳妇熬成了婆之后,不到一年时间。宰辅之臣就走马灯一样,变个不停。鲜有一人能久居其位的,这耿南仲已经是特例了。
当赵桓将一个个忝居高位。衣食无忧却贪婪成性的家伙清除朝堂时,看着那些平日在自己面前信誓旦旦表示要忠于皇上造福百姓的家伙,却在事发之后居然还会涕泣不止,恬不知耻的说些有负皇恩,有负朝廷,辜负了圣人的教诲,皇上的信任的话。赵桓感到好笑,这些连做人都应该难为情的奸佞,丝毫没有了廉耻之心,此刻连最后作秀的几乎都不放过,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啊!
一个大一统的农耕帝国的确需要许多的人来做管理,“得贤治定”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官吏的拣拔和任命又是历朝历代统治者的一个难题,赵桓所亲信之人多为东宫旧人,也不能责怪他这么做,寻常人也是有什么好事首先想到亲戚故旧。
人都有批评家的天赋与潜质,却羞于做自省和反思己过!看到的永远是别人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而且洞若观火,却并不能看到自身的缺憾。可惜的是人往往不能容得下比自己强的人,他所用之人更是些弩钝之材,不具安邦定国的宰臣之质,根本无法挑起治国的重任。
而赵桓这个皇上当的也不合格,这是个能力差,性格弱,没主见的青年。他没经过大事,平时活得还窝囊,属于一捧就高兴,高兴能上房;一吓就倒塌,塌了扶不起的状态,上台后的表现实在是糟糕透顶,甚至连他那个不成材的老父亲也不如!
按理说北宋被女真蛮夷狠狠敲打了一下,兵临城下,割让三镇,大笔地赔款,这个奇耻大辱难道不该牢记心怀吗?当女真撤兵后,应该利用这难得的机会查漏补缺,整顿军备,改革吏治,重新打牢国基!
可惜赵桓只把心思用在了那些小事上,他考虑到国家艰难,凡事宜从节省,所以决定不在正殿办公,降低伙食标准,只希望以此举换得上天助顺,万国效忠,以此捍卫赵宋王朝的不拔之基,确保大宋太平之治。
防秋兵是指防御藩夷秋季进攻的宋兵,每到秋高马肥的时候往往是游牧民族入侵之时,自太祖的时候就规定每到这个时节,就应由大将率部巡边,以震慑敌人,防止他们南下入侵。李纲在的时候就劝赵桓说,我朝军政不修已经接近三十多年了,军队缺额不补充的,也已经过半。所以应该大规模招兵,屯于边境和黄河两岸,以防金军再次入侵,此后又有朝臣多次提起整军备战。
但是以耿南仲为首的投降派却说,金人得到那么多钱和美女,够他们享受一阵子的了,怎么还会来?赵桓对此也很厌烦,我正节约闹革命呢,到处省钱,金军要是不来,那么多钱不是白花了,拿什么去给女真人纳贡啊,最后干脆不准再提金兵再次入侵这样的不吉利话,否则就要受到严惩。
随后赵桓不仅下旨停止了这个计划,还罢征弓弩手,罢征发士兵,罢征发福建、四川、广东、荆湖诸路将兵,特免起发京西诸州不系将兵等,奢望金国拿了钱不再入侵…
第七十一章营造繁荣
西京在赵柽全盘接手后已经过了两年,他的注意力主要放在两项工作上,一是军事,二是农牧业的发展。
军事是乱世的立国之本,没有一支强大的武装,外不能御敌,内不得稳定。忠勇军和克虏军合并的同时,结合新军制的实施,内部更加稳固,作战训练都步入正轨,而招募的新军也已组训完成,分配到了各军,而讲武堂的第一届毕业生也走出了学堂,开始在各个岗位上实习。
先期迁到朔州的军工作坊在王爷强大资金的支持下不但迅速恢复了生产,而且规模规模也进一步的扩大,从业的人数已达万人以上,达到了年产连珠枪三万支,手枪五千支,机枪千挺,各型火炮千门,子弹二百万发,炮弹五万发的生产能力,不但可以满足中兴军的训练作战所需,还储备足够支持两场大战役的所需。
西京地区丰富的煤铁资源使生产成本大大的下降,几个冶炼厂生产的精铁不但能满足军工生产的需要,还可以支持农具和日用品的消耗及生产。而当地的硫磺矿的开发,使他们不再每年花费大量的资金从扶桑万里转运。
最困难的制造火炮和子弹所需的铜,现在获得的渠道减少,好在赵柽当年储备了大量的铜钱,这都是优质铜,纯度高。他当年是考虑到一旦战争爆发,必然导致交子的贬值,金银铜的兑换比例自然提高,想用来发‘国难财’的,此时只好拿来应急。
而军民两用的相关作坊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他们制造的蜡烛、润滑油、皮具、帐篷及军用食品、药品,受到了各阶层的欢迎。尤其是为了支持农业发展,而生产的各式马拉播种机。收割机都是供不应求。但是他们生产的香水、玻璃制品等奢侈品很少在本地销售,都卖给了那些老外,赚取真金白银了。
历史上的动乱往往都是饥荒引起的,饥荒引发叛乱,反过来,叛乱又破坏秩序,秩序一乱,种粮食的人也就少了。这样便是恶性循环:越乱,越没人种粮食;越没人种粮食。越乱。往往为了吃饱,因为饥饿揭竿而起的义军狠,官军同样也狠,双方都疯狂抢粮,最后吃光了粮食,吃光了农民,最后部队内部互相残杀,吃自己人的肉,那是何等惨烈的场面!
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粮食不仅是日常必需,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所话说‘肚里有粮,心里不慌’,如果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谁会陪着你玩儿,不造你的反就很对得起你了。
因此赵柽一接手就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耕种,这个有他们开发河中的经验。一系列的政策出台,不但稳住了人心。也掀起了农业开发的热潮,而大量先进农具和马耕的推广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可以开垦更多的荒地。
他不但号召农民多开垦,而且在保证军事训练的前提下,让军队也加入了屯垦的行列,以减少消耗。只一年,西京地区就增加耕地二十多万顷,粮食基本实现了自给有余。今年他又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植力度,提倡精耕细作,栽植桑麻,同时开始进行棉花大面积种植的实验,这两个月如果没有大得灾害,已经是丰收在望,将自己的粮仓填满,也可以让关停了一年的酒坊开门了。
现在西京维持着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必然需要大量的战马,而战马并不是随便拉过来一匹马就可以成为战马的,其中是非常讲究的。一个马群中到底能有多少马可以用作乘用马呢?严格的说,不多!连半数都不到,再好的马种、马群,也大体如此。
而这也是中原农业民族骑兵战斗力低于游牧民族骑兵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中原地区能养马的地方太少,挑选战马的余地小,质量自然就不能那么严格了,基本属于乘用型马供战士骑用就不错了,哪里还有那么多讲究。赵柽的军队发展就经历了这样的曲折。
在襄邑时,赵柽虽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可培养出的战马质量却并不如人意,可当时就这个条件。即使占领了河中,缴获了西夏不少战马,但是依然难以满足,还需要从回纥购买优良的战马使用,直到控制了西京这种局面才得以缓和。
这是因为战马与人一样,年龄制约其体力和能力,由此服役时间是有限的。马的寿命一般为二十五至三十岁。三岁时为成年,经过训练可以骑用;八岁左右,体力、耐力、敏捷程度进入最佳期,这种状态可延续到十四、五岁,这是战马的黄金期;随着战马年龄的增加,各项功能逐渐下降,随之便减低应付错综复杂的战争场面的能力,正常情况下十八岁便应退役。
可这些只是指正常的情况下,战马因常年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很难保证饲养、管理到位、役使得当,从而损伤健康,而受伤更是难免。尤其是在长途行军,特别是急行军、强行军、昼夜行军,战马得不到足够的草料、清水、休息,还要负重而行。而马又有一种强烈的竞争心理,并行马总是越走越快,谁也不肯落后,即使气力不足,仍不愿减速,更不愿停止。如果仍加鞭前行,很容易倒毙,因此在长途急行军,火速传递信息中,战马损耗难以计数!
战斗中马的伤亡也是很大的,因为战场上,骑兵人马合为一体,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遭到对方打击的面积,战马总要多于战士数倍,由此推断战马伤亡率也要多于战士的数倍;另外战场上‘射人先射马’已经成了共识,那么马的伤亡可能性比人也大的多;再者骑手对于来自对方的捅刺、劈砍等打击,可以采取闪避或是用武器挡架等办法保护自己。但是战马它不会啊,即使再敏捷的战马顶多在躲闪上有些动作,故而伤亡也不可避免。
而现在中兴军就有十万人,要是达到双骑保守的说便需要二十万匹,此外还有拉车拖炮的挽马,运输物资的驮马,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目,底数将会是这个数目的几倍,因此战马的驯养同样是一个艰巨的工作。
赵柽在恢复原西京群牧司西北宣抚司牧场的前提下,又在奉圣州建立了新的牧场,引入良种马培育改良马种,虽然这要在多年后才可能见效,但必须做起来。同时他还以税赋的形式向民间牧场收买马匹补充军用,基本解决了军马补充的问题…
无农不稳,无商不富。商业在西京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不仅仅是可以互通有无,而且还可以给西京带来大量的税赋。西京经过多年战乱,百姓手中没有钱,而为了发展农业,休养生息,赵柽又不得不减免租税予以扶植,可军队和政府也处处要钱,他那点家底是维持不了多长时间的。
不能从农民上‘搜刮’,那就只能从商人上取财了,而如果对商人施以重税,那么商人也只会被吓走,这是一种矛盾,那只能培育一个繁荣的市场,让商人们有利可图才能建立一个良性循环。所以赵柽在减税的同时,又在花钱上下功夫。
消费,一种是经由市场才能完成个人的消费;一种是不需要市场,只须依靠国家俸禄和赏赐就可以进行个人的消费。而前者更能促进社会生产和流通,所以赵柽不顾大家的反对,修改了士兵和官员俸禄的发放规矩。
过去国家因为财政紧张,往往都是以实物作为俸禄折支,按照品级给予禄米或是丝帛,到了宋朝最好的时候也是京官给钱六分,外任是四分,可就这样也大大的刺激了消费,因此现钱比例的增大必定是商品经济发展所致由货币的使用率提高而引发;这一调整,必然加深庞大的官员阶层卷入市场的程度。
而士兵和官员都是吃公粮的,赵柽将他们的俸禄全部给了现金,吃喝拉撒都离不开了钱的流通,这样他们进入市场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就增强。他们或许是为了经营、或许是为了消费,对市场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
又由于他们也是当时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群体,用阶级观点分析,他们属统治集团;但用社会学的观点看,他们是社会的管理人员。他们与其他成员一样,都有存在的社会价值,所以,他们的消费、特别是经由市场的消费对社会的影响并不都是消极的。
这么一改不但使商人的地位得以提高,而且大大促进了流通。同时赵柽将政府的一些必要花费也全部交给市场,到市面上去采购,不再以顶抵的方式收取,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业和手工业的繁荣,而农民们也可以将生产盈余和农副产品放到市场上销售,他们手里有了钱必然又转为消费者,这样形成了一个循环。虽然不能当时见效,但是有利于长久的发展。
第七十二章机辩
都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