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 >

第783章

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第783章

小说: 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菲一个响指,会议室的灯光就关闭了,随后幻灯机在黑板上打出了一个看起来像芳烃类有机物的分子结构。

“你说你们制造出来的这个大分子是无机物?”在场的人里科学素养最好的小璐率先发问,“你是说这是一种硅烷?”

“不,这当然不是那种可以通过常规手段制备的无机高分子,既不是硅烷也不是硫氮化合物,给你们展示的是一种用通常的化工手段无法制备的无机高分子,因为在自然状态下,我们根本无法在这几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如此稳定的化学键。”

伴随着苏菲的又一个响指,她展示的大分子中各个节点都被标上了元素符号。

小璐发出“哦”的声音。

林有德则完全看不明白。

“苏菲,你直接告诉爸爸两件事,其一:这东西有什么性质?其二:这东西能大量制备么?我是说,在不引起大范围的结晶化的情况下大量制备。”

“它的性质和我的预计有些区别,我原本想要制造一种终极的导热材料,但是造出来这个东西导热性能并不好,却具备了另一种特性,在低于1000开尔文的温度环境中,它的电阻为零,而目前这个基地能够制造的高强度磁场都无法穿透由这种材料构成的大块单晶,它内部的磁场恒定为零——换而言之,这东西在低于1000开尔文的温度中都处于超导状态。”

林有德下巴都快掉了。

“这是一种常温超导材料?”

“是的爸爸,这是一种常温超导材料。至于它的制备,在经过这次实验之后,我们改进了我们的制备理论,第二次实验我们成功的限制了结晶化的发生,并且保证了具现化的媒介的安全。”

“你们还进行了第二次实验?”

“是啊。”苏菲毫不犹豫的承认了,“实际上在爸爸你到来前,我进行了四次新的实验,我们现在已经将理论修正到可以将具现化的范围控制在五十平方米之内,并且持续性的生产这种材料的大块单晶体。只要再进行一些修改,我们就可以实现持续生产这种单晶又只引起极小范围的具现化的目标了。”

狐狸似乎想要继续扮黑脸,但她刚开口就被林有德制止了。

林有德双手十指交叉,露出一副沉思的表情。

“常温超导意味着什么,爸爸你很清楚吧。”苏菲继续说,“核能物理所正在研究的托卡马克系统,还是老爸你亲自命名的。”

托卡马克系统是一种可控核聚变系统,另一个时空由苏联科学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率先提出构想,是人类手中几种可控核聚变反应堆设计构想中比较接近实现的一种,挡在另一个时空科学家们面前的就只剩下一道门槛:实现等离子体的持续稳态运行。

在这方面日本本来一直领先,21世纪的头个十年,日本的托卡马克装置成功让1200万摄氏度的等离子体维持了400秒的稳定,为此无数日杂**了许多年,殊不知这个纪录在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之后就被中国的托卡马克装置打破,而后来15年中国建造的最新型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更是从硬件性能上就直接甩开日本人的装置。

也就日杂会在15年以后还拿着日本人十年前发的图片不断**吹嘘日本可控核聚变技术世界第一了。实际上从2011年开始,智商正常的人就已经把日本的核技术当作个笑话了,虽然遇到地震海啸核电站出问题这是天灾没有办法,但出问题之后日本的抢救行动屡屡失败,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对比一下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和苏联的切尔诺贝利事故,两国的事故处理有效程度清楚的展现出了这两个国家的在核技术方面的实力。切尔诺贝利的核反应堆都炸了,苏联人迅速完成了封堆作业,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损害,整个处理几个月就全部完成了。

反观日本,11年发生的事故,13年还有余波,日本核技术真是好啊真是妙。

(剩下的时间不太多了,只能争取四更,第五更要在零点以后了……刚好更新完就看ti5,完美)

第1125章1125第三更来了

“国际方面我来想办法。”林有德在长时间的思考之后,终于对苏菲说道,“你继续进行实验,就算找不到能够多快好省的量产这种材料的方法也没关系,给我制备出足够用来建造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的量就够了。”

“了解。”苏菲一副如释重负的表情。

林有德转向狐狸:“盯紧美国人的反应,尤其是军队的调动。”

“这真的值得么,为了这个和美国人交恶。”

“有什么交恶不交恶的,我们本来就是美国人的敌人啊,干点让美国不爽的事情多正常。”林有德耸了耸肩,“我想美国人不敢真的开战,他们在虚数空间方面的研究落后我们许多,还在追赶的过程中,他们肯定会担心一旦打起来,我们会不会发狠将半个美洲结晶化。”

“嗯,这个主意貌似不错呀,这样我们就有用不完的零号元素了。”狐狸的语调听起来一点不像是开玩笑。

“另外,可控核聚变意义重大,氢弹的威力你也见识过了。如果能够实现可控核聚变,我们基本就等于拥有了用不完的电力,所有的火电厂都可以关张大吉,电力全部免费供应。光是电力费用这一块,就能节省大量的生产成本。”

实际上超导还在很多方面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超导材料没有电阻,理论上可以容纳超高强度的电流形成超高强度的磁场,它可以用来制造磁轨炮、新型的雷达、极高效能的电动机,等等等等。

“苏菲,”林有德再次看着女儿,“干得好。你的判断非常的正确,我们确实需要这种材料。希望你能够继续将你的聪明才智运用在这方面。作为对你的奖励,我决定将这种材料命名为苏菲a,希望你能够继续研发出更多的新材料,把命名后面的字母一路拓展下去。”

“既然爸爸如此希望,那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说罢苏菲左胸,向林有德鞠躬。

这时候小璐问:“那姐姐你不造胸部了吗?”

苏菲瞪了小璐一眼:“当然造,别多嘴。”

小璐撇了撇嘴。

**

之后就像林有德预料的那样,格陵兰成了国际社会瞩目的焦点,距离格陵兰很近的加拿大用非常强烈的语气抗议人类革新同盟在距离自己这么近的地方进行这么危险的实验,他们那么硬气不用想背后一定有美利坚合众国在撑腰。

同时美国也用非常强烈的方式来表达对格陵兰的关切,美军出动了最新列装的b52重型轰炸机带着核弹在格陵兰和加拿大之间的巴芬湾上空巡逻,和部署在格陵兰的德国极地空军联队对峙。

但是就像林有德说的那样,格陵兰这儿地方太偏僻了,而且太特么冷了,大部队根本没法在这样的环境中作战,光抵抗严寒保暖用的燃料就足够后勤头疼的。

所以部署在这里的丹麦军队和德军数量都不多,主要是用来防备中小规模的武装渗透的。

不过,如果美国人真的铁了心要占领格陵兰获得上面大量的零号元素,在军事方面人类革新同盟要稍微吃点亏。因为格陵兰距离人革联的领地有点远,美国人则近水楼台,一旦人类革新同盟在海面上的交锋中落败,格陵兰就有可能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但好消息是,在二战结束后,冰岛决定加入人类革新同盟,所以同盟在冰岛上拥有大型的军事基地,部署了相当多的空军力量,所以和强大的美国海军争锋的时候也不至于完全局域劣势。

这也是林有德敢于把具现化实验设施放在格陵兰的原因。

56年8月,人类革新同盟的海上舰队在丹麦海峡云集,准备进行海空联合演习,作为应对,美国和英国海军也在附近海域集结,同样准备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

在军事对峙的同时,政治外交方面的交锋也在如火如荼的继续着。在美国的鼓动下,美洲国家联名向联合国大会提交抗议,认为德国在格陵兰的行动严重威胁了美洲国家的安全和利益。林有德也不含糊,直接表示“我们的技术很成熟”“绝对不会产生任何的危险”。

也就是说,他放弃了所谓的事故的说法,尽管那样可以有效的减轻国际上对他的指责的力度,毕竟事故那是非主观原因产生的,不是事故的话说明你是故意要在距离人家那么近的地方把一大片土地结晶化。这根本就是在威胁别人嘛。

1956年9月,美国为了给自己的外交活动壮声势,在内华达州沙漠中爆炸了一颗至今为止当量最大的氢弹。

林有德也不甘示弱,在1956年10月发射了一枚超长程洲际弹道导弹,导弹飞行的距离表明这种导弹的射程达到了8000公里,可以从德国本土攻击美国所有的东海岸城市。

美国人立刻急了,因为现在美国人手里还没有这种洲际弹道导弹,按另一个时空的发展规律,有人造卫星的时候洲际弹道导弹也差不多了,但这个时空在林有德的催化下,美国和欧洲的航天科技都点歪了,人造卫星先上天,载人航天都实现了,反而不用上宇宙的洲际弹道导弹比较靠后才出现。关键这个时空的火箭都跑得太快,到了太空回不来,洲际弹道导弹既要有超长的射程,又不能达到逃逸速度,反而让林有德的科学家们废了一番脑筋。

所以这个时空德国的洲际弹道导弹只比另一个时空苏联的第一种洲际弹道导弹要早一年左右诞生,而美国这时候虽然有可以送卫星上天的火箭,和能够打数百上千公里的弹道导弹,却没有射程超过八千公里的洲际弹道导弹。

洲际弹道导弹和弹道导弹别看名字就差了个“洲际”,但不是说你研发出了弹道导弹就能很顺当的研制出洲际弹道导弹,光是增强你的弹道导弹的推进力以增加射程是行不通的,因为那会让导弹达到逃逸速度,进入地球轨道。所以另一个时空能造弹道导弹的国家不少,能造洲际弹道导弹的国家就只有五大流氓。

总之,德国这发洲际弹道导弹,把美国人刚刚爆炸的大氢弹赚到的点数有又全部夺了回来,双方再次同台竞技。

**

霍华德?史塔克领着自己的儿子、现在已经展现出相当出色的才智的托尼?史塔克,来到长岛别墅区,拜访的对象当然是最近在上流社会中已经成为话题的年轻女性。

史塔克父子很顺当的就见到了玛丽贝莱。

“这种时候您还能登门拜访,我实在有些惊讶。”玛丽贝莱一照面就如此说道,“您不应该正忙着分析加拿大的观测站收集到的虚数空间波动么?”

美国在虚数空间方面只有德国的皮毛,之前他们一直走的将魔导力量当作这个时空科学原理的一部分来研究的道路,试图用公式来总结出魔导力量的一般规律。老实说他们做得不错,但却从上个世纪30年代末开始陷入了瓶颈,在二战中面对德国方面层出不穷的新式魔导武器,美国人感到压力山大。

多亏了英国人的间谍,美国人终于知道德国人那些突破都是如何取得的,只可惜英国间谍虽然厉害,却也没有办法在奥丁之眼的盯防下偷出更多的技术资料,策反科学家的打算也被那些大科学家对林有德的忠诚心挫败。

所以美国人只能依靠英国人偷到的零零散散的技术资料,仿佛盲人摸象一般自己摸索着追赶德国人的脚步。现在美国人终于在零号元素的帮助下弄出了光束军刀,还仿照德国的现代炼金工业,建立了美国自己的工业化炼金体系。

但是美国不像德国那样储备了大量的零号元素,目前也没有找到引发那种大规模结晶化现象的途径。

当美国知道林有德在格陵兰设置了试验场的时候那种狂喜可想而知,于是很快加拿大北部巴芬湾沿岸就布满了美国的虚数空间监测站。

美国人希望通过监视格陵兰岛上试验场的动向,来掌握引发“塞浦路斯现象”的技术。

一旦掌握这些技术,美国就将在科罗拉多州和内华达州的大沙漠中大量制造零号元素结晶。

这一点上,国土幅员辽阔的美国比起德国优势巨大,美国人一点也不介意把自己的沙漠变成零号元素露天矿床。

但林有德一直没有在格陵兰进行大规模实验,这让美国很扫兴,现在林有德终于动手了,美国人能不兴奋么。

几乎所有研究虚数空间的美国科学家这几个月都在埋头分析监测到的数据,霍华德史塔克理应是其中之一。

但是现在他却出现在玛丽贝莱面前。

“贝莱小姐,”霍华德史塔克表情严肃的看着玛丽,“我认为,我们可能需要您的力量。”

“全美最大的军工企业会需要我一个黑帮首脑的力量?”玛丽贝莱的话语里不无嘲弄,“我可真是受宠若惊啊。”

霍华德史塔克没有回话,只是拿出一个鼓鼓囊囊的文件袋,放在玛丽贝莱的桌上。

“这是我们监测到的所有数据,我们还是搞不清他们如何引起大规模的结晶化,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