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唐皇太子-第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口气一贯的温和,但是词锋锐利,丝毫不退半步!
当然,如果这些人见识过那天审理上官婉儿的场面的话,恐怕也就不会如此吃惊了。
但是要知道的是,这两次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上一次毕竟是后宫之事,李治不好多言,而且上次的情况特殊,帝后是想要借李弘的口来警告荣国夫人,方才对他如此放纵。
但是这次可是正经的国事,是由李治亲自裁决的国事!
虽然大臣们都看不懂帝后的心思,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时候,帝后必然是不愿雍王之国的,否则就不会降下那道封赏的旨意了。
太子殿下选在此刻出手,着实是殊为不智啊!
有些大臣心中叹了口气,暗自摇了摇头!
“之国的确是祖制,但是弘儿你也知道,贤儿自幼体弱多病,难以远行,你们兄弟素来手足情深,你真的忍心看贤儿如今便前往封地吗?若是途中出了事端怎么办?何况母后现在只有你和贤儿两个成年的儿子,你就忍心让母后忍受母子分离之苦吗?”
众臣能够看得到,就在李弘的话说完之后,皇帝的脸色瞬间变了变,只是不知为何,却是没有说话。
反倒是一直在沉默的武后开口说道,而且内容同样是让众臣一阵心惊……
这个世界是疯了吗?
皇后娘娘是何等强势的人,这个时候竟然不提国事,打起了感情牌?
而且说雍王体弱多病?
众臣一阵面面相觑,难道体弱多病的不应该是太子吗?
雍王殿下一向身子康健,没听说过有什么病啊……
不过皇后娘娘既然这样说了,也没有人敢反驳,只是目光却聚集到了太子的身上。
皇帝的态度如此坚决,皇后也把话说到了这个地步,难道说太子殿下还是要继续坚持下去?
“母后明鉴,儿臣自然也不愿兄弟分离,只是就藩乃是祖制,六弟既已成年,自当前往藩国!何况六弟一向心怀壮志,区区的长安城岂能束缚六弟,不若放他前往藩国,方是正理!”
李弘的语速很慢,但是一字一句都坚定无比。
让众人有些意外的是,即便是在帝后都不赞成的情况之下,太子竟然还坚持让雍王之国!
而且李弘的这两句话意义也并不简单,李贤一个皇子,能有什么壮志?
几乎是要将事情挑明了!
“太子,民间尚且懂得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道理,贤儿如今的确是已经成年不错,但是太子如今理政却也未曾尽善尽美,母后前些日子让贤儿入朝参政,便是想要让你兄弟二人相互扶助,你可明白?”
眼见李弘的态度依旧如此坚决,武后的脸色顿时冷了下来。
声音也隐约带着几分严厉。
而且虽然李治没有说话,但是此刻脸上略微舒展的眉头,却是让众人都明白,这也是皇帝的心思!
李弘脸色微沉,瞥了一眼旁边的李贤。
却发现后者脸上洋洋得意,甚至带着一丝讥讽的笑容,同样的看着他。
轻轻叹了口气,李弘开口说道。
“父皇与母后的苦心,儿臣自然能够理解,只是如今我大唐承平,父皇龙体康健,是以儿臣虽然愚笨,但是能在父皇母后座下时时聆训,加之东宫亦有各位相公辅助,国之大事可小心无错!
六弟自幼性子跳脱,若是进入朝政当中,恐怕难以接受束缚,再者六弟虽然成年,但是于政事一途尚显稚嫩,若是将国家大事交由六弟负责,出了乱子儿臣又该如何自处?
况且自古藩王不曾就藩,京中必起流言,如今长安城中已经流言四起,对六弟的名声损害极大,是以儿臣以为,若是为六弟着想,还是早些让他前往封地为好!”
这一番话仍旧不是那么客气,但是很意外的,李治却平静了下来,定定的看着李弘,没有说话,眼神有些复杂。
大殿内的群臣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但是李弘却知道这是为何?
他这一番话看似杂乱无章,但是实际上只有一点,不可让藩王参政!
而且他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他知道,李治必然是想起了太宗朝那一场惨痛的教训。
归根到底,正是因为当时太宗皇帝不肯让诸王就藩,才有了诸王夺嫡的惨祸,甚至于最后两败俱伤,李治的几个哥哥尽皆殒命。
其实李弘何尝不懂李治的心思,他的确是不够成熟,但是要知道,磨刀石这种东西,最容易被刀砍断。
就像李弘所说的,若是真的到了那一步,他就算想要留手,恐怕也难以做到。
而他相信这一点,绝不是自己的父皇想要看到的。
所以其实李弘的这番话看似是在说朝政,但是实际上和武后刚才的一番话一样,是在打感情牌!
而且事实证明,李弘的猜测一点都没有错,李治现在的犹豫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大殿内沉寂了片刻,李治方才缓缓开口,只是声音中似乎带着几分疲累,而且这次不是对着李弘,而是对着一旁的李贤。
“贤儿,你可愿意前往封地?”
第二百九十章:那件事情……
这是什么情况?
除了依旧看似平静淡然的几位政事堂宰相之外,剩下的一干大臣皆是面面相觑,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要说在场的都是久经宦海的老臣,但是今天的局面却是着实有些让他们看不懂。
先是太子殿下赶来之后,便被陛下一顿批驳,起因竟然是为了太子殿下的一封奏折。
要知道,李弘身为东宫储君,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上这道奏折都是名正言顺,就算陛下不想让雍王殿下就藩,至少态度上不应该这么强硬。
但是事情偏偏就这么奇怪,陛下的态度不仅十分强硬,而且看起来相当的震怒!
同样奇怪的是,一向在陛下面前十分恭顺的太子殿下,这次竟然也是意外的强势,甚至连言语之间都不落下风。
就在众人以为太子殿下必然会因此而受罚的时候,竟然在短短的片刻之间,不过是简简单单的三言两语,就让陛下意外的沉默了下来。
而且如今张口的第一句话,竟然是要问雍王殿下是否愿意就藩?
局势实在是变化的太快,也太诡异,以至于这些久经沉浮的人物,都看不清楚,一念至此,众人都由不得有几分佩服那些仍旧稳稳的站在前端的宰相们,竟然在如今的情势之下还能保持冷静,果真是……老狐狸!
“回父皇,儿臣如今虽已成年,但是如今皇妹刚刚降世,尚且未满周岁,儿臣如何能够在此刻离开?何况为人子者,孝道为先,儿臣每每思及不能在父皇母后膝下尽孝,便痛彻心扉,还望父皇恩准儿臣留在长安,为父皇母后尽孝,也为太子哥哥分忧!”
眼见三言两语之间,李治的心意便有所动摇,李贤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狠狠的瞪了一眼李弘,移步上前,开口沉声说道。
而且不知为何,听见李贤的话之后,李弘的脸色反倒显得更加有些冷。
“既然如此,那么此事便暂且搁下,来日再议!”
这次是武后的声音响起,而且口气相当的强势,竟然是并未再征求任何人的意见,直接便将事情压了下来。
虽然说是以后再议,但是在场的人都清楚,这事儿十有八九是黄了!
别的不说,帝后都表现出了如此的态度,还有谁敢再提起这件事情,太子殿下是肯定不可能的!
如果说这次太子殿下上书是为了维护朝廷法度的话,那么如果李弘一直揪着这件事情不放,那就未免显得有些气度不够,有排除异己的嫌疑。
而剩下的人,恐怕就算是提了起来,也会被帝后继续压下来,所以见此情景,众臣便知道帝后是真心要维护雍王了。
不过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太子殿下虽然眉宇当中仍旧有些冷意,但是却似乎早就料到了会有现在的结果一样。
“弘儿,今天你和突厥和谈,可曾摸出了他们的底细?若是岁币供给到我大唐,首批能有多少?”
任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李治竟然首先问出了这句话。
“回父皇,此次和谈刚刚开始,所以儿臣尚且不能给父皇一个准确的数字,不过如今突厥元气大伤,恐怕难以拿出更多的岁币,除却户部拟定的将要运往突厥的粮食之外,突厥的牛羊金银,折合岁币大约抵得上我大唐半岁的税收!”
李弘定了定神,沉声开口道。
只是话一出口,就听到大殿内一阵倒抽冷气的声音。
“殿下所言当真?”
唐临上前一步,面色微微有些激动的说道。
其实原先李弘提出要让突厥赔款的时候,唐临尚且不甚在意,在他看来,突厥那个不毛之地,能够拿出多少东西。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仅仅是初年的岁币,就能抵得上大唐半年的税收……
要知道,虽然如今大唐富庶,但是他这个大管家却也当得十分辛苦,钱总是不够花的,尤其是去岁西征之战,耗去了大唐许多的元气,若是能够有这么大一笔钱财入库。
唐临的手头必然能够宽裕许多,让他如何能不惊喜?
“唐尚书稍安,孤所言自然是实话,如今突厥虽然元气大伤,但是底蕴尚在,尤其是其饲养的肉牛,在大唐可以卖出高价,若是折算过来,恐怕还犹有过之!”
李弘笑了笑,开口说道。
“好!好!好!”
让李弘没有想到的是,李治同样十分激动,抚掌大笑,连声叫好。
而和李弘一同被召来的一干大臣依旧一头雾水,倒是政事堂的好几位脸色一变,十分难看。
见此情景,李弘眼神一凛,觉得自己似乎做错了什么……
“诸卿,弘儿刚刚所说各位可听得清楚了,只要突厥的岁币送到,军费必然不成问题!”
李治的脸上带着一丝得意之色,只是这句话,却是对着政事堂的几位宰相所说。
军费?
难道说那件事情终于压不住了吗?
听见这个词,李弘的心下一沉,带着一丝惊异,将目光投向了戴至德。
却发现后者脸色难看,对着他轻轻点了点头。
“陛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关心这件事情的不仅是李弘一个,还有比李弘更急的。
唐临同样是脸色一变,带着几分惊讶对着李治问道。
话说唐老头作为户部尚书,这一年承受的压力可不算小,一边要赈济灾民,一边还要负责西征大军的军费,忙的不可开交不说,眼见着钱袋子也空了许多。
如今刚刚听说有一笔大大的外快进账,听这个意思,早就被李治安排好了去向,怎能让他不问个清楚。
“呵呵,唐尚书不要着急!吴良辅,宣!”
虽然唐临的口气带着一丝不悦,但是李治却丝毫都不恼怒,轻轻一笑,重新从面前抽出一封奏折,递给了吴良辅。
见此情景,李弘的眼睛微眯,神色也变得严肃了几分。
而戴至德等几个政事堂的宰相更是一脸愁容,更让李弘的心中感到有些不安。
如果他没猜错的话,恐怕是当初在他前去救上官婉儿之前得知的那件事情,到如今终于压不住了!
第二百九十一章:高句丽之变
和上一次一样,这一份奏折同样不长,不过片刻之间便读完了。
但是众臣的震惊却丝毫不比刚刚差。
而李弘也是脸色有些难看。
因为上这份奏折的人,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人!
不仅不是大殿之中的任何一个人,甚至都不是大唐的子民!
他的名字叫泉男生!高句丽人!
虽然这个名字在大唐并不算出名,但是他却有一个鼎鼎大名的父亲,泉盖苏文!
说起这个泉盖苏文,在大唐的名声着实是不小。
虽然名义上只是高句丽的大莫离支,也就是宰相,但是实际上却是整个高句丽的实际掌控者,甚至比当初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犹有过之!
他在三十九岁的时候,谋杀了当初高句丽的统治者荣留王,尔后扶持了一位傀儡高藏,自己牢牢把持着高句丽的军政大权,权势滔天。
最重要的是,泉盖苏文是一个信奉铁腕统治的人,在他的治下,高句丽屡次发动战争,联合百济,进攻新罗,直接威胁到了大唐的边疆。
而就是在那个时候,大唐应新罗王的请求发兵远征高句丽,和泉盖苏文交手数次,尽皆铩羽而归。
虽然令对方元气大伤,止步不前,但是唐军也止步于卑沙城下!
大唐和高句丽的恩怨可谓由来已久!
甚至于当初太宗皇帝临终前还曾经说过,“高句丽不除,后世必为大患”!
而李治继位初年,也曾经对高句丽发动了征伐,但是因为长途跋涉,加上久攻不下,又逢大雪天寒,无奈之下,李治只好下令退军!
但是同时高句丽也成为了李治的一块心病……
想到此处,李弘的脸色略微阴沉。
其实这份奏折只讲了一件事情,泉盖苏文病故,二子男建叛乱,逼迫世子男生出逃,如今泉男生无路可走之下,只好投奔大唐,请大唐发兵助他剿灭叛乱!
“陛下,此事不妥!当初先帝和泉盖苏文乃是死敌,如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