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史并不如烟 >

第30章

唐史并不如烟-第30章

小说: 唐史并不如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想与现实往往是相反的,王康达没有给东突厥下马威,反而被人家来了个下马威,一千多人有去无回,全当了炮灰。

李渊一看硬拼不行,还得跟突厥使诈,当天深夜便派全军秘密出城,第二天再高举旌旗,擂动战鼓,轰轰烈烈地入城,东突厥的兵马一看,坏了,隋朝的援军这么快就到了!

相持两天,东突厥兵马见无机可乘,索性在城外胡乱抢了一圈,贯彻了“贼不走空”的原则,扬长而去。



逼走了突厥,李渊着急地等待儿子和女婿的到来。十几天后,李建成、李元吉、柴绍都赶到了,而李渊的另一个儿子李智云却没有到。原来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是李渊的嫡出,而李智云则是庶出,平时李建成和李元吉就不喜欢这个弟弟,此次接到李渊的传唤,事出紧急,两个人仓促之间只顾自己逃出,居然忘了通知李智云。

听了李元吉的汇报,李渊一声叹息,他知道李智云已经凶多吉少了,只要河东那边知道自己起事,当地的官员一定会将李智云斩首。果不出所料,在他举起义旗不久,李智云就被当地官员押到大兴斩首,这也是继李元霸早夭之后李渊失去的又一个儿子。(起事是要付出代价的!)

联盟东突厥

人都齐了,马也差不多了,然而李渊还觉得差点东西,差什么呢?联盟。

在起兵之前,李渊一直在研究晋阳的地理位置,他发现对于晋阳威胁最大的其实不是刘武周、梁师都那些起义军,也不是附近忠于隋王朝的郡县,而是东突厥。以李渊现在的兵力,跟东突厥死磕是不现实的,而像刘武周那样加盟又会让天下英雄耻笑,那怎么办呢?

这时刘文静提出一个建议:“不死磕,不加盟,我们结盟。”

加盟和结盟有区别吗?有!

加盟是服从东突厥的领导,承认与东突厥是下级与上级的关系,而结盟只是松散地结成同盟,彼此独立,只不过借对方的旗号虚张声势,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不是战略合作上下级关系。

听了刘文静的建议,李渊马上表示同意。显然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做法,既可以保证晋阳根据地的稳定,又可以借突厥的旗号虚张声势,一举两得。

说干就干,李渊动笔给始毕可汗写了一封极为恭敬的书信,言语极其谦卑,随信还附上一份厚礼。李渊在信上说:“我准备发动正义之师,迎接皇帝从江都返回,随后咱们两国还互相结成姻亲,继续兄弟般的友谊。这次如果您愿意跟我一同前往,千万别随意抢劫百姓;如果不愿远行,只愿意将来接受和亲,等我供奉金银财宝,也可以,您自己选择吧!”

始毕可汗接到李渊的信后,召集官员讨论,他本人非常愿意与李渊合作,但是他比较反感杨广这个人。他认为即使李渊迎接杨广回大兴,杨广也不会念及李渊的好处,时间一长就会害死李渊,紧接着就攻打东突厥,所以李渊提出迎接杨广回宫他不同意。而反过来,如果李渊自己称帝,他倒是很愿意合作。

始毕可汗把自己的意思写到了信里,然后传递给了李渊,这下李渊的手下胆气更足了,有这么多军队,还有东突厥的支持,大事必成。于是大家都鼓动李渊顺应东突厥的意愿立即称帝,这样大家就有盼头了。



称帝?谁不想,问题是时机还不成熟。李渊知道如果自己现在称帝,那么所谓的正义之师就师出无名了,所以现在还不是称帝的时候,称帝何必急于一时呢?

然而如果李渊不称帝,东突厥不支持怎么办?毕竟李渊的兵多数是步兵,要组建骑兵部队还需要东突厥的战马。

经过商议,李渊决定,继续与东突厥和谈,对于杨广的问题采用折中的办法,尊称杨广为太上皇,拥护皇孙杨侑即皇帝位,这样对隋朝的各郡县可以宣称李渊继续尊隋,对东突厥也能有所交代,至少保证皇帝不再是东突厥厌恶的杨广。

远在江都的皇帝杨广不会想到,自己的帝位就这样被表哥当成了交易。当初以为他只是一个“老太太”,而谁又能想到,这个“蔫老太太”的心地却是这样的坏。

历史总是充满轮回和讽刺,李渊把杨广排挤成太上皇,然后自己当了皇帝,然而他没有想到,在他的身后,有人已经悄悄把他当成了榜样。仅仅九年之后,李渊就遭遇了盗版,与表弟杨广的愤怒不同,他却愤怒不起来,反而是哭笑不得,因为盗版的正是他的亲儿子——李世民!最后李渊只能发出由衷的感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定下了忽悠的主题,吹响了忽悠的号角,民间外交官刘文静再次奉命出使东突厥。此行的目的是继续忽悠突厥人,既要使突厥出兵,又要使突厥出战马,而且马要多,人要少。

为什么要“马多人少”呢?因为李渊的麾下马少人多,让突厥出人主要就是借个势,对外是个震慑,而又不要突厥人多,主要是考虑战后不用回报太多。说到底,李渊就是一个老奸巨猾的猎手,习惯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

稳住了突厥,定下了尊隋的旗号,李渊的二次创业真正开始了。尊隋,其实只是一件皇帝的新装,连李渊自己都承认,“不过是掩耳盗铃”,然而古往今来谁不是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因此李渊也不能免俗。

小试牛刀

公元617年六月五日,李渊正式向下属各郡县发布文告,宣布起兵,目的尊隋,号召各郡县服从行动,听从指挥。

接到文告,下属的郡县全部表示唯李渊马首是瞻,唯独西河郡除外,于是西河郡就撞到了枪口上,他们成为李渊杀鸡儆猴的鸡。

同一天,李建成、李世民率军出征,开始为自己的家族事业打拼,这次出兵是李唐王朝的第一次出兵,这次出兵也是李唐王朝争夺江山的开始。行军路上的李建成、李世民一路上兴奋不已,在他们看来,父子同心、兄弟齐心,天下大事,半年可成。然而哥俩谁也没有意识到,仅仅几年之后,他们就要为当初一起夺得的江山兵戎相见,兄弟也要变为仇敌,如果知道是这样的结局,当初的他们是否也会有犹豫呢?



行军路上的李家军士气高涨、人心整齐,一支仁义之师呼之而出。一路上秋毫无犯,百姓无伤,即使偶有损耗,李建成与李世民马上自己掏钱补贴百姓,然而补贴完后却从不追查肇事者,仅此一举,人心收齐。李渊的两个儿子算是得到了李渊的真传,收买人心的功力让皇帝杨广只有给他俩提鞋的份,其实,收买人心也是一种能力,皇帝杨广却偏偏并不具备。

气势高昂的李家军没有费太多周折,仅仅五天,固守的西河郡就被攻破。西河郡人人自危,大家最担心的就是屠城,因为隋末起义的一些起义军首领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一旦攻下固守的城市,屠城就成了他们的第一选择。那么李家军会不会也拿出屠城的手段来杀鸡儆猴呢?

进入西河郡,李世民派人抓住了固守的西河郡郡丞高德儒(两年前报告鸾凤祥瑞的那家伙),一下子人心惶惶,连郡丞都抓了,何况平头百姓呢?西河郡的人们在等待李世民的下一步棋。

看到被捆绑的高德儒,李世民变了脸色,指着高德儒的鼻子痛骂:“你把野鸡当鸾凤,欺骗皇上,骗取官位,道德极其败坏。我等起义军就是要消灭你这等马屁精!”言罢,李世民下令处斩,悬首三天!可怜的高德儒因为两年前的一次谎话,换来了两年后的灾祸,他的经历也在告诉我们:好孩子不能说谎。

杀了高德儒,西河郡的百姓还在疑惑,下一个倒霉的会是谁呢?大家瞪大眼睛看着李世民。而李世民呢,向民众挥一挥手,都散了吧,该干吗干吗去!农民种地,商人开张,学生上学,老人晒太阳,总之原来干啥,现在就干啥!

惊愕了半天的人们终于明白,原来李家军不是来屠城的,而只是来拯救天下苍生的。早知道这样,防守个什么劲呢!

无疑,李世民是聪明的,只用一个人的人头就起了数重作用。第一重,宣告李氏起兵是义军,以诚信为本;第二重,宣告李氏起兵只诛杀害群之马,不扰一般百姓;第三重,宣告李氏起兵是为皇帝清理害群之马,李氏的目的是“清君侧”。

一个人头,三重宣告,善于经营的李世民收到了奇效。此次出征西河郡,来回只用了九天,只杀了一个人,却得到了一个城市,真可谓锻炼了队伍,扩大了影响,连一向稳重的李渊都兴奋地说:“以此行兵,虽横行天下可也。”



公元617年六月十四日,对于李渊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天,李唐王朝的草台班子于这一天正式成立了。虽然成立之初条件有点简陋,待遇有些寒酸,然而却从此打下了武德年间高层政治结构的基本框架,几乎可以肯定地说,能够进入这个草台班子的人,日后都能算作开国元勋,也就是说,这些人持有的是李唐王朝的原始股,一年之后,李唐王朝上市,持有原始股的人们也成了最幸福的暴发户。

这一天,李渊设置了大将军府,死党裴寂出任秘书长(长史),鬼精灵刘文静出任军政官(司马),唐俭(日后讽谏李世民不能马上治天下的那位)和前长安尉温大雅出任记录官,武士彟出任铠曹(军械军事参议官),刘政会等人为户曹(民政军事参议官)。

上阵亲兄弟,打虎父子兵,同刘邦依靠汉初三杰不同,李渊在军事上依靠的主要是自己的儿子和女婿。世子李建成封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指挥左翼三军;次子李世民封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指挥右翼三军,女婿柴绍为右领军府长史(秘书长)。

从这个配置来看,李唐王朝初期的军事体系可以概括为:李渊自任总司令,李建成和李世民为排名不分先后的副总司令,各自率领一支方面军。女婿柴绍为李世民方面军的总参谋长,这个体系就是一个家族体系,明白人知道这是李氏义军的军事指挥体系,不明白的还以为是李家狩猎的人员分配图。



梳理好军事指挥体系,安顿好大将军府的草台班子,李渊的精力又转到了东突厥身上,因为东突厥是李氏起兵胜负的关键,处理好是锦上添花,处理不好则是雪上加霜。

有些人一再强调晋阳起兵是李世民一个人的功劳,其实失之片面。以晋阳起兵形势的复杂性,年轻的李世民是应付不了的。李世民不缺锐气,不缺信心,然而他缺的是人生的经验和岁月的历练,因此在晋阳起兵的时候,把握全局的是李渊,运筹帷幄的是李渊,忽悠突厥的是李渊,招降纳叛的是李渊,收买人心的是李渊,掩耳盗铃的主角也是李渊,这一点容不得别人的抹杀。



草台班子成立四天之后,李渊接见了一个特殊的客人,这个客人的名字叫康鞘利,官职是东突厥的柱国,身份是东突厥始毕可汗的使节。

康鞘利此行带来了一千匹战马,始毕可汗传话说随便挑,随便选,买多买少李渊自便,另外如果有需要,东突厥愿意出兵护送李渊入关。

看着康鞘利带来的战马,听着始毕可汗的承诺,李渊的大脑开始高速旋转。五十年来的人生经历告诉他,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也许会有,但那样的馅饼要么是陈化粮做的,要么馅饼里面埋着鱼钩。

老到的李渊没有被战马扰乱了思绪,也没有被始毕可汗的承诺冲昏头脑,他很清楚自己的实力,也很清楚突厥人的真实目的。眼下借重突厥人的实力看起来很轻松,然而借人家的是要还的,今天的借贷必然会成为未来的包袱,甚至还会是李唐王朝永久的包袱,因此这个包袱决不能轻易背。

中国象棋里有一个评价棋手水平的简便方法:如果一个人下棋的时候能够看到随后的一步棋,那么这个人不算个臭手;如果一个人能看到随后的三步棋,那么这个人算个高手;如果一个人能看到随后十步以上的棋,那么这个人是个天才。按照这个方法算,李渊就是能够看透十步以上棋的天才。



李渊态度谦卑地接见了康鞘利,然后从一千匹战马中挑出了五百匹,剩下的五百匹就以囊中羞涩为由拒收了。将领们一看李渊哭穷,不知道李渊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纷纷给李渊使眼色:“我们哥几个自己凑份子,把剩下那五百匹买了吧!”将领们把眉毛都快挤掉了,而李渊那边却好像死机了,压根没收到将领们的短信息。

打发走康鞘利,将领们开始跟李渊抱怨,为什么不要那五百匹马呢?我们宁愿自己埋单。

李渊看着诚恳的将领们,缓缓地解释了自己的做法:“突厥人有的是马,而且贪财,如果我们这次买了他们一千匹马,他们必定马上送来两千匹、三千匹,到那时候我们就不用打仗了,天天就跟他们贩马玩了。我说我们囊中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