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并不如烟-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整个过程来看,李治的“仁慈”其实就是“无能”,身为皇帝,却连自己的儿子都保护不了,换做一般人干脆找块豆腐撞死算了,而他却一如既往地活着。
第四十四章 太子是个高危工种
被母亲认定为“谋反”的李贤从太子之位重重摔了下来,然后被押到长安的一处地方秘密关押,四个月后,他被押往巴州(四川省巴中市)继续关押。
屈指一算,从他接过接力棒当太子也不过五年的时间,他接棒时二十三岁,现在也不过二十八岁,而从此之后,他的余生将在监禁中度过。
一切的一切,只因为他是母亲潜在的威胁,他挡了母亲的道。
从武则天的四个儿子来看,李贤可能是最像武则天的:他有胆量,有担当,不像他的父亲只有懦弱,不像他的三位兄弟只知软弱退让,他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性格,他最像武则天,因而他与武则天的排斥反应也是最大的。
这种情况在一个家庭中经常出现:性格类似的人冲突极大,性格相反甚至格格不入的反倒能够融合,这就是人类社会的奇妙所在。
从李贤的结局来看,他可能是武则天最欣赏的儿子,同时也是最忌惮的儿子,具有对比意义的是,李贤、李显、李旦都有过被监禁的岁月,而最终被武则天处死的只有李贤一个,而李贤和李旦都在监禁中迎来了最后的转机,他们的转机并不是因为武则天心软了,而是他们的能力并不被武则天认可,因此并不忌惮。
因为欣赏,所以忌惮;因为欣赏,所以最不放心。
最出色的儿子,却落得最悲惨的结局,这全是武则天这个英雄母亲一手导演的宫廷大戏。
公元684年二月到三月之间,人伦悲剧在武则天母子之间上演:
刚刚继位一个多月的李显被武则天宣布废黜,最小的儿子李旦被武则天推上了皇帝宝座,与此前所有皇帝登基仪式不同,李旦的这次登基仪式上居然有皇太后册封皇帝李旦当皇帝这一项。如果李渊、李世民、李治地下有知,祖孙三代皇帝都会被武则天气得再死一回。李唐王朝受命于天,什么时候改成你武则天了呢?
比李显、李旦还惨的是李贤,他被武则天派出的密使勒令自杀!
亲生母亲逼死亲生儿子,只有在武则天这样的母亲身上才会发生。
或许李贤只有一点可以聊以自慰:逼死我,是因为忌惮我,是因为我优秀。
顺着李贤的话题,继续说一下李贤的后人,他的两代后人都是有故事的人。
在李贤身后,他留下了三个儿子,活的最长的儿子叫李守礼。
这个李守礼,是一个神人,他是一个活天气预报,他说下雨准下雨,他说天晴天就会晴。
久而久之,身边的兄弟都以为他有特异功能,便报告给了当时的皇帝李隆基。李隆基也很好奇,便询问起来。
李守礼回应说:“臣没有法术,只是因为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在祖母当权时,我因为父亲的缘故被关在宫廷的监狱里十几年,每年都会挨很多次打,因此背上伤痕累累。每次天快下雨时,背就会格外沉重,而每次天要放晴时,背就会格外轻松。因此我就能预知天气,而我靠的是我的背,而不是法术。”
李守礼说完,眼泪已经打湿了衣襟,同样从那个恐怖时代走过的李隆基也十分伤感,此时他们才发现,记忆深处的东西,一生都挥之不去。
除了天气预报的功能,李守礼的生活态度表明他是一个十足的神人。
在别人都忙于购置田地为子孙留产业的同时,他却大肆消费,甚至贷款消费,外债经常高达数千贯。当别人对他进行规劝时,他总是一言以蔽之:“还有天子的兄弟无法安葬吗?”言下之意,身后之事自有天子关照,不需过分担心。
在这种生活态度的支配之下,李守礼充分地享受了生活,他名下的子女达到了六十多个,然而,儿子之中没有一个成器的,女儿之中守妇道的也是寥寥无几(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一个女儿被李显认养,封为金城公主,出嫁吐蕃),即便如此,他依然毫不担心。
或许,他便是以这种放浪形骸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抗议,是为自己,也是为自己冤死的父亲。
李守礼一直活到了七十多岁,最后善终,在他死后,李隆基追赠他为太尉,天子之兄终究得到了天子的关照。
在李守礼身后,他还差点被追赠为皇帝,追赠机会来自他的儿子李承宏。
唐代宗广德年间,吐蕃大举进攻长安,代宗皇帝匆忙撤离长安,长安顿时落入吐蕃的手中。吐蕃宰相马重英在长安建立傀儡政权,选来选去就选中了李守礼的儿子李承宏,李承宏由此糊里糊涂地当上了皇帝。
如果吐蕃人能长久停留,或许李承宏的政权也能有几分模样,那样或许就会追认祖父李贤、父亲李守礼为皇帝,也算替他们了一个心愿。
然而吐蕃人在长安只呆了十几天,中兴名将郭子仪就打了回来,这样李承宏的政权由糊里糊涂开始,又在糊里糊涂中结束,而在糊里糊涂中也搭上了他的一生。
郭子仪将他送到代宗皇帝面前,皇帝没有怪罪,只是把他发往虢州,然而不久之后,他就神秘地死去了。
说到底,人家还是怪罪了。
李贤的后人说完了,最后补充一下李贤身后的追赠情况:
李显复位之后,追赠李贤为司徒,并迎回其灵柩,陪葬于高宗李治的乾陵;
李旦继位之后,追赠李贤为皇太子,谥曰章怀太子,这就是章怀太子的由来。
顺着这个话头,说一个历史剧的BUG。
在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中,狄仁杰与武则天有一段对话,内容便是关于李贤是如何死的。
武则天说完,狄仁杰恍然大悟地说道:“哦,原来章怀太子是这么死的!”
其实,章怀太子的称谓是在武则天死后数年才出现的,两个人居然还在那里一口一个章怀太子,莫非他们俩都会穿越?
与“章怀太子”桥段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一个非常火的电视剧《康熙王朝》,斯琴高娃饰演的太后经常扯着嗓子喊道:“我孝庄……”
谢谢,“孝”字是太后死了以后才加上去的,活着的时候是不能提前透支的,就是太后也不成。
所以史上最牛历史老师袁腾飞说,历史剧不是拍给研究历史的人看的,就当一乐吧!
第四十五章 轮到李显了
李忠、李弘、李贤,当这三个皇子都成为前太子,太子的接力棒便交到了李显的手中。
公元680年八月二十二日,李贤被废黜,仅隔了一天,李显被立为太子,这便是李治皇帝任内的第四任太子。
从李贤被册立之迅速,可以反衬出武则天对李贤的反感与忌惮,她急于翻过李贤这一页,快速进入下一页。
具有对比意义的是,李弘病逝之后,李贤得立太子,期间隔了整整一个月,而李贤被废黜之后,李显得立太子,前后只有一天之隔。而且在李显得立之后,居然马上更改年号,之前为调露二年,之后为永隆元年。
这个待遇,只有李弘曾经享受过,而现在李显又享受到了。
此时的李显心中不知作何感想,在他的前面已经倒掉了三位哥哥,除去早夭的二哥,剩下的皇子只有四人(李贤已经被废为庶人),除了他,还有两个不受待见的同父异母的哥哥,还有最小的弟弟李旦。
屈指算来,八个皇子之中,除了死了的,废了的,不受待见的,目前能享受阳光的只有李显和弟弟李旦,而这一切都是母亲一手造成。
其实,对于母亲,李显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早在五年前,他就见识了母亲的毒辣手腕。
母亲居然亲手逼死了自己的王妃兼表姑赵氏。
为什么说李显的王妃又是他的表姑呢?这得从赵氏的家庭出身说起。
赵氏的父亲是左千牛将军,后来便娶了高祖李渊的女儿常乐公主,两人生下一个孩子,便是嫁给李显的赵氏。从辈分上论,常乐公主跟李世民是一辈的,赵氏跟李治是一辈的,赵氏没嫁给李显之前,她管李治叫哥,嫁给李显之后,她的辈分降低了,她得管李治叫父亲。
虽然辈分有些乱,不过李治对姑姑常乐公主还是关照有加,或许是因为辈分的缘故,或许又因为赵氏嫁给李显的亲上加亲。
然而,令李治没有想到的是,他对姑姑一家的恩宠,却给儿媳赵氏带了杀身之祸,武则天居然因此不喜欢赵氏,进而将赵氏逼上了绝路。
公元675年四月七日,经过武则天的安排,赵氏被有关官员指控有罪,什么罪,史无明载。被控有罪的赵氏被剥夺了王妃的身份,进而被关押进内侍省,每天只给她提供生菜生肉,由其自己烹饪。
武则天派人每天观察赵氏所在房屋的烟囱,没想到接连几天都没有炊烟,等人进去查看时,赵氏已经饿死很久了。
为什么有菜有肉还会饿死呢?难道是因为赵氏不会烹饪?
其实,这都是武则天折磨人的手法,赵氏每天确实得到了生菜生肉,但是她并不能烹饪,因为根本不会有柴火,也就根本不会有烹饪发生。
所谓“由其自己烹饪”,其实是史家的曲笔,背后隐藏的是武则天逼死儿媳的事实。
在逼死赵氏之后,武则天将赵氏的父亲贬为括州(浙江丽水)刺史,同时责令赵氏的母亲常乐公主一同前往,永远不许进宫朝见。
值得一提的是,赵氏被逼死发生在公元675年四月七日之后的几天,而就在四月二十五日,当时的太子李弘在合璧宫去世。
一个月之内,一个儿子,一个儿媳,都是离奇离世,这一切都是巧合吗?
答案在茫茫天地间。
李弘你可知道答案?李贤你知道吗?李显你知道吗?还有你,李旦,你知道吗?
忘了,还有你,李治,你知道吗?
或许李治会说,我不知道!于是我想起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
鸵鸟的幸福,就在于能把脑袋埋起来的那堆沙。
第四十六章 大唐成了夫妻店
贞观十七年当长孙无忌力挺李治升任太子时,他一定不会想到,这个以仁孝著称的外甥会在日后辜负自己的良苦用心。如果能看到未来,或许长孙无忌宁可转而拥立并非亲外甥的吴王李恪,也不会拥立这个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李治。
其实,退一步说,抛弃舅舅长孙无忌,也是李治不得已的选择,在追求皇权一统的道路上,没有人可以例外,必要的时候,见神杀神,遇佛杀佛。
都说“虎父无犬子”,其实这只是一句恭维人的话,虎父的名下经常有犬子出现,比如李世民这个虎父,就有李治这样的犬子。
如果李治能有乃父之风,能够继承李世民的统治能力,那么长孙无忌舅舅是不会被抛弃的,因为既然可以驾驭,那么就没有抛弃的必要。
然而现实的问题是,李治与父亲李世民的能力相比相去甚远,父亲驾轻就熟的权力格局,对他而言却有些力不从心。
在李世民的治下,李唐王朝就是一个资质优良的公司:李世民自己出任董事长,掌握大局,长孙无忌、房玄龄这些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们打理着日常事务,另外还有魏征这样的班子成员在那里指指点点。
由于李世民有良好的大局观和卓越的领导能力,这些权力布局相对而言是非常科学的:既把李世民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同时又牢牢抓住了国家大权,对于他而言,这里一个理想的配置,理想情况下,可以传于后世。
不过到了李治时代,他对这个权利布局的掌控就有些吃力了……舅舅长孙无忌掌控权柄二十余年,朝中故旧门生遍布,曾经三省分立的体系已经逐渐演变成舅舅的一股独大,这就让李治有些吃不消了。
要知道,在父亲李世民的时代,尽管舅舅很红,但同时有房玄龄分权,还有魏征、马周、岑文本、高士廉这些人搭班子,这些人同样是皇帝面前的红人,而舅舅只能算比较红的一个。
现在情况则有些不一样,尽管三省六部仍在,但舅舅长孙无忌这个总经理的权力已经扶摇直上,甚至直逼董事长的权力,这让李治不可能不心中发慌,甥舅二人从此时起就从当初的亲密无间转换成潜在的矛盾对抗。
李治与长孙无忌的矛盾,说穿了,又回到一个俗套……皇权与相权之争。
古往今来,皇权大则相权小,皇权小则相权大,像李世民那样能把皇权与相权的平衡维持到恰到好处的皇帝很少,多数皇帝要么过分集权,要么过分放权,而李治就徘徊在了收与放的边缘。
在这个时候,贤内助武则天恰到好处地出现了。
武则天的出现,让李治眼前一亮,同时也在内心中问了自己一个问题:究竟是舅舅跟自己亲,还是老婆跟自己亲?
如果是你,你会做何抉择?
估计多数人跟李治一样,坚决地站在老婆这一边。
于是在永徽年间,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