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文豪-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不仅是对公务员的规定,对民间也是如此,如果发现有人违背,会被当成反动派。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百姓会私下里互相拜年,也会祭祖,只是不怎么公开而已,而且北洋政府也没有那么大的精力管这些事情。
到了1920年之后,政府对民间过春节的事情基本上不再干涉。
在上海租界内,更为自由,西方人虽然不过春节,可也不会禁止中国人过春节,西方人也要照顾中国的传统。
林子轩带着林晓玲和阮玲钰一起放鞭炮。冯程程在远处看着。
在这个时候,周围不时响起鞭炮声,很有过年的氛围,上了年纪的人在客厅里坐着喝茶聊天,年轻人则会四处走动,彼此交流。
放完鞭炮,林子轩回到冯程程身边,牵着手。陪她一起看着远处的热闹。
这一年就这样过去了。
大年初一才是拜年的高峰期,这个时代没有短信可以群发。林子轩就用电话给那些关系较远的人电话拜年,而关系亲密的人则要上门拜年。
其中最重要的人就是冯敬尧了。
来到冯家,冯敬尧很高兴,虽然每周都能见面,但过年毕竟不同。
何况女儿怀了身孕,让他心里有了寄托。他正在把势力向着公共租界发展,只是进行的并不很顺利,双方都有死伤,接下来就会谈判。
当然,这些事情冯敬尧没必要说出来。
他吃饭的时候随口提醒自己的女儿和女婿最近没事不要到公共租界去。那里比较混乱。
他同时还派了保镖暗中保护。
在冯家吃完晚饭,林子轩和冯程程便返回家中。
在他去别人家拜年的时候,也要接受别人的拜年,平禁亚等一批员工自然要来给林子轩拜年,这是作为下属的自觉。
领导不会记得谁来拜年,可却会记得谁没来拜年,这是职场的常识。
林子轩给旗下的员工放了三天假期,这已经很大方了,那些外国的洋行根本就不放假,而工厂的工人只有一天假期,有些工厂甚至没有假期。
真的有事可以请假,但没有薪水。
他要趁着新年发行一期新年特刊,特刊主要是回顾过去一年发生的事情,除了回顾外,还有评论,以及对新的一年的展望。
其实可以叫做年鉴,因为是万象书局发行,所以叫做《万象年鉴》。
在林子轩的设想中,要把这份年鉴一直做下去,作为对历史的记录,要做到不偏不倚的态度,忠实于历史,不受任何势力的影响。
往小的方面说,这是对过去的回顾,往大的方面说,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史记”。
如果这份年鉴做的好,万象书局将在中国出版界树立起自己的品牌。
由于林子轩的重视,平禁亚等人不敢怠慢,为此忙碌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
虽然因为信息不畅的原因,没办法对所有的事件一一核实,但也做到了尽可能的全面和详细,还有各方观点的评论。
于是,在新年刚过的时候,《万象年鉴1923》出版发行。
年鉴内容详实,还有插图,价格也不便宜,要五块银元一本,一般人可买不起。
为此,林子轩给各大图书馆和大学免费邮寄了一本,这是为了打响知名度,而且,这种年鉴具有收藏价值。
丁灵也来给林子轩拜年,只是她还带了一个女人过来,这个女人叫做向警宇。
林子轩这才知道向警宇和丁灵的母亲在湖南常德师范学校是同学,还是结拜姐妹,丁灵叫向警宇九姨,两人的关系非常密切。
向警宇曾经在法国留学,进入蒙达尼女子公学求学,广泛地接触法国工人阶级,受到具有巴黎公社斗争传统的法国工人阶级的影响。
1871年法国的巴黎公社才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只是后来失败了。
而且,向警宇还是一位女权主义者,提倡妇女解放。
她提出了“女子应有遗产承继权”、“男女社交自由”、“结婚离婚自由”、“男女工资平等”、“母性保护”、“赞助劳动女同胞”、“男女教育平等”、“男女职业平等”等有关男女平权、保护妇女权益的主张。
她来找林子轩正是为了妇女解放的事情。
因为林子轩旗下有包括《家庭》和《蔷薇周刊》这类专门针对女性发行的杂志,是宣传女性解放的平台,她希望林子轩能够刊载此类文章。
这是有意义的事情,林子轩没有理由拒绝。
不过,他不能把杂志变成宣传的工具,适量的宣传可以,要是整本杂志都宣传妇女解放,那杂志恐怕就卖不出去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七章 女性的权益
向警宇找林子轩谈论这件事,是源于林子轩建立的支持女性解放的形象。
他的小说中有独立自主的女性,他提出了新时代女性的标准,也就是“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他还支持自己的妻子开办公司。
这件事随着云裳女装公司的开业,已经人尽皆知了。
特别是殷明竹穿着全新设计的旗袍在社交场合亮相的时候,带起了一股东方风韵的服饰风潮,也让云裳女装声名鹊起。
而且,云裳女装只做女装,和其他男装女装一起做的裁缝店不同,显得更为专业。
身家丰厚的女人更喜欢这种为她们专门服务的店铺,因为只有女人才更懂得女人,云裳女装也成为了她们交际的场所。
林子轩按照后世会所的理念来经营云裳女装,在店铺内专门划分了休息室和更衣室。
并准备了茶点和咖啡,这些女人可以一边聊天,一边选择自己需要的服装。
在一些保守的家族看来,林子轩让自己的妻子开办公司是伤风败俗,女人就应该在家里相夫教子,但更多的人表示了赞赏。
毕竟时代不同了,社会越来越开放,女性逐渐参与到社会活动之中。
比如一位叫做郑毓绣的女人,她是中国的第一位女律师。
她参加了同盟会,曾经刺杀过袁时凯,1914年到巴黎留学,在巴黎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获此学位的女性。
最有名的就是“玫瑰枝事件”。
1919年6月27日。这天是巴黎合约签字的前一天。
郑毓绣作为学生组织的领袖与留学生代表、劳工代表一道包围了中国首席谈判代表陆证祥的寓所,要求中国代表团拒绝签字。
她被推举为代表与陆证祥谈判。谈判期间,陆证祥接到北洋政府的指示在和约上签字。
郑毓绣见情势不妙。便随手折了一根玫瑰枝,用衣袖蒙住,顶住陆证祥的后腰,厉声说道:“你要签字,我这支枪可不会放过你。”
陆证祥听后十分害怕,再也不提签字的事,于是,中国政府得以保留收回山东的权利。
1919年广州军政府外交部任命郑毓绣为外交调查名誉会员,成为中国首位参政的女性。
所以。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女性站出来,参与到社会变革之中,争取自身的权益。
这是时代的大趋势,虽然困难重重,但无可阻挡。
向警宇仔细观察过林子轩这个人,也从丁灵那里了解过林子轩,她觉得林子轩的确是在支持女性解放,而不是嘴上说说。空喊几句口号而已。
或者说,林子轩具有男女平等的观念,是一个值得争取的对象。
她提倡女性解放,不光是依靠宣传。还要有实际行动。
向警宇决定从丝厂女工开始,上海的丝厂女工受到盘剥的厉害,规定一天四角工资。还要被扣掉两角,几乎和童工的待遇差不多了。
丝厂女工的代表数次呼吁社会救助。但收效甚微。
这里要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了,上海的丝厂大部分都掌握在中国买办的手里。
中国的生丝以出口到欧美为主。为洋行生丝出口服务的买办、包括和洋行出口生丝联系密切的丝商,是上海现代缫丝工厂创办和主持者的一个重要支柱。
这些丝厂的经营者,既是洋行买办,又是兼营丝号的经纪人。
他们打着洋行的招牌,依仗着西方人的势力来扩大经营,垄断缫丝行业。
女工是丝厂和纱厂的主要工人来源,占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在上海至少有四万女工在丝厂和纱厂工作。
这些女工大多数并不是上海本地人,而是来自外地,以来自苏北地区的居多。
她们被包工头带到上海,安排进入工作做工。
包工头付给女孩父母一小笔钱,一般分三年支付,总额为30到50元不等,并立下包三年食宿的契约,但在这三年内包身工的工资全部归包工头所有。
因此,她们的生活处在包工头的严密控制之下。
另外还有一种“带饭”制,就是女工每月付给包工头八元的食宿费,但这个关系不签署契约,可以随时取消。
这些包工头都是社会上各种势力的成员,他们和丝厂老板勾结,共同盘剥女工。
这是这个时代的普遍现象,工厂不负责直接招工,而是交给包工头,这样一旦女工出事,也是由包工头负责处理。
一家丝厂需要上千名女工,上海十几家丝厂,丝厂女工总数就有上万。
向警宇准备组织丝厂女工罢工,抗议工厂和包工头的剥削,林家在上海纺织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她找林子轩的原因之一。
她想说服林子轩支持这次罢工,并让林家的纱厂做出表率来。
或许是上次林家的纱厂宣布了不再招收十二岁以下童工的事情,让向警宇觉得可以把林家作为突破口。
林子轩很同情那些女工,也想改善她们的处境,但这不是工厂单方面可以做到的,还牵扯到社会上的势力,包括女工家人的处境。
女工被包工头带到上海的时候签了契约。
就算工厂给女工加了工资,也会落入包工头的手中,如果工厂避开包工头,直接招工,那不仅很难招到女工,还会被包工头捣乱。
他不认为现在工厂能够摆脱包工头这个环节,特别是在上海这个鱼龙混杂的地方。
当然,他支持丝厂女工的正当诉求,至于结果如何,还要看双方谈判的结果。
然而,在3月10日,位于闸北的上海祥经丝厂失火,因宿舍门窗被工厂钉死,女工不及逃生,酿成百余名女工死亡的惨剧。
这件事把丝厂女工的困境再一次展现在了公众面前,舆论哗然。
林子轩代表林家宣布林家旗下的纱厂将提高女工的待遇和休假限制,改善她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保障她们最基本的生存权利。
他能做的只有这些了。
至于女工的生活能不能变好,或者继续受到包工头的盘剥,那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在这个时代,有些女性在争取参与社会活动的权利,有些女性还在生存的边缘挣扎,但社会终究在向前发展。(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八章 一个全面的中国
美国学校的假期和中国不同。
他们的寒假一般是从圣诞节的前两周开始,到一月初结束,假期为三周到五周不等,每个学校不太一样,但都大同小异。
新年过去,新的学期开始,学生们返回了校园。
看起来这是一个和以往没什么不同的校园生活,但不少学生还是发现了异常。
他们看到有的学生穿着风衣,带着帽子,谁都不理睬,一脸的无所谓,就那样进了教室,也不认真听课,完全是一副坏学生的模样。
这种状况在纽约的中学较为常见,其他地区也有。
就算是大学里同样有类似的情形,只是没有人统计,也没有人关注到这种模仿秀。
很快,其他学生就知道他们是在模仿一本小说中的主角,这个主角也是中学生,可非常的有性格,非常的不同寻常。
于是,那些学生就去找一本叫做《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小说,一看就沉迷了进去。
这完全就是写给他们的小说。
小说的主角霍尔顿和他们一样,在学校里遭遇到各种问题,被同学排挤,被老师批评教育,面对成人的世界,茫然无措。
这群青少年们幻想着长大,又惧怕长大。
他们想和霍尔顿一样离开学校,到社会上闯荡,随着霍尔顿一起经历这段青春期的冒险,霍尔顿在纽约的两天两夜,让他们感同身受。
最终,霍尔顿回到家中。结束了这段短暂的离家出走的生活。
看书的学生们也结束了冒险,不过他们心中有了一个偶像。那就是霍尔顿,他们要向霍尔顿那样生活。只是为了让自己与众不同。
这或许就是青春期的叛逆。
老师们发现,教室里穿风衣,戴帽子的学生越来越多,成为了一种潮流。
学生也敢于顶撞老师了,嘴里还带着脏话,完全不像是他们平时的样子。
这种异常现象引起了学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