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帝国风云录 >

第98章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98章

小说: 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补给运输变得很困难。”
  “这个豹子非常难缠。一般来说打仗最要紧的就是城池的争夺,所以大家都尽可能的增加攻城和守城的军队人数。但是这个人的打仗思路非常奇特,他采用的是胡人的游骑战术,不重视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以歼灭敌人的军队为主要目的,所以我们很难抓住和他决战的机会,但他却可以轻易的袭杀我们的部队,尤其是押运补给的部队。”
  “现在正在渡河的孙小帅可能就是他的下一个目标。”
  黄龙一脸的愤怒,苦于自己不能率部前去,只能咬牙切齿,痛骂不止。张白骑趴在案几上,仔细地看着地图。
  张牛角好象也曾考虑过这个问题,脸上看不出什么惊异的神情。
  “大帅,我建议让方飚连夜赶回乃国,将留守城池的一万部队带出来,会合孙小帅一同押运补给东上。以加急快骑征调褚帅大军急速北上,立即赶到涿郡战场。”
  看着左彦急切的眼神,张牛角转目望向一直没有做声的张白骑。
  “左司马考虑的周到细密,他的意见我完全同意。我认为应该让褚帅带着他的飞燕军日夜兼程先行赶到涿郡,加强我们在涿郡战场上的实力,挤压豹子军的活动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风云铁骑带给我们的危险。”
  张牛角沉思良久,眼睛里露出几许无奈和悲凉。
  “俊义,你亲自去见燕子。”
  鲜于银就着凉水用力啃着一块厚厚的饼子,一脸的苦相。
  “校尉大人,你拿这个招待我,是不是太过分了。”
  “伯玉,这里还有几块干肉,都给你。伙食不错了。”李弘乐呵呵地说道。
  “前几个月在涿鹿,吃的就是这个。你打了几次胜战,缴获了许多战利品,还这么穷?”鲜于银不解地问道。
  李弘指指外面绵延几里的大帐,笑着说道:“这么多兄弟,多少钱财都不够。”
  随即不好意思地拍拍鲜于银的肩膀,小声说道:“等我有钱了,一定请你吃酒馆。”
  鲜于银用非常怀疑的眼神望着他,摇摇头。
  “算了,还是我请你吧。你每个月的秩俸不是赏给部下就是充军饷发给士兵,要不然就给伤兵加餐,你什么时候会有钱?我算是看透你了,你就是一个穷命。换了别人,连打几个胜战,早就财富满车了。”
  李弘顿时喜形如色,“一言为定。上次在蓟城,羽行兄请我一餐,伯珪兄请我一餐,过瘾。”
  鲜于银奇怪地问道:“公孙大人?是离开幽州之前吗?”
  “是的。我们和他分手没多久,他的部队就发生了兵变,有一半乌丸士兵跑回了辽东。”李弘惋惜地说道:“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如果到了长安,应该和我们一样,也是在战场上。”
  鲜于银点点头,语气沉重地说道:“我大汉如今兵伐四起,国势日衰,多事之秋啊。公孙大人的事我在代郡也听说了。他一贯对胡人采取强硬手段,不论是非曲直一律刀剑相向,迟早都要吃亏的。”
  “你对胡人的态度,和他有天壤之别。你看看现在,你的部下基本上都是胡人,大家心甘情愿为你卖命,我真服了你。”
  “胡人也是人,他们就是我们的兄弟。你把他们都当作兄弟看待,大家自然上下同心了。我就不明白,汉人为什么那么仇视胡人?就说你吧。你们鲜于姓过去都是胡人,归依大汉国一百多年了。现在是渔阳郡的第一大姓,族内人才济济,渔阳首富,和我们土生土长的汉人有什么两样?如果都象公孙大人那样对待胡人,怎么会有你们渔阳郡的鲜于大族?大家都象兄弟一样生活在一起,互相帮助支持,有什么不好?为什么就这么难呢?”李弘皱着眉头感叹道。
  郑信急匆匆地走进大帐。鲜于银和他在涿鹿时就处得非常好,彼此很投机。
  “伯玉兄来了,我们风云铁骑的实力就更加雄厚了。”郑信紧紧地握住鲜于银的双手,高兴地说道
  “希望能够尽早打上几战。几个月以来,我待在高柳城,总是听到你们捷报频传,很羡慕啊。”
  “马上就要打仗了。”郑信说道,“这次你我兄弟并肩作战,肯定能遂了兄弟的心愿。”
  鲜于银惊喜地问道:“真的?这次我来得这么巧?”
  “伯玉总是感叹自己的运气不好。”郑信望着李弘笑着说道,“上次在涿鹿一战未打就回去了,至今耿耿于怀。这次让他打个够。”
  李弘笑着连连点头。
  “斥候们回来了?可有什么消息?”
  “天大的好消息,比你的设想还要好。”郑信挥手叫道,“黄巾军的小帅孙亲押运粮草辎重正在横渡巨马水?”
  李弘低头向地图上看去。
  “多少人?”
  “回报的几个斥候说,大概在一万人左右。十几万大军的补给,几千辆马车,牛车,庞大的车队。”郑信指着地图上的定兴渡口,兴奋地说道:“都在这里,全部集中在这里。我们可以连夜奔袭,打他个措手不及。”
  李弘没有吱声,左手食指一下一下的轻轻弹在案几上,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地图上的定兴渡口。
  “守言,校尉大人原先是怎么设想的?”
  鲜于银悄悄问道。
  郑信微微笑道:“大人准备直接杀到乃国,佯装攻城,引诱黄巾军调兵回援。乃国的位置很关键,直接关系到黄巾补给路线的安全。不出意外的话,张牛角肯定要抽调兵力回援乃国。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减轻涿城守军的压力,我们还可以伺机伏击他的援兵,直接威胁黄巾军的补给。”
  鲜于银恍然大悟。
  “现在黄巾军的补给就在巨马水。如果我们抢了他的补给,你说黄巾军攻打涿城是不是很吃力了?”
  “恐怕他们攻城的时间要一拖再拖。”
  李弘突然一拍桌子,愤愤地骂了一句。
  郑信和鲜于银急忙围过来。
  “子民,有什么不对吗?”郑信奇怪地问道。
  “张牛角还没有攻城,后续补给却已经赶到了巨马水,由此可见这批补给对他们的重要性。我们想到的,难道张牛角想不到吗?他一定会加派人手护送的,我们恐怕很难有机会下手。”
  “子善……”李弘大声叫道。
  颜良应声走进大帐。
  “通知各部曲军候,立即到我这里来。”
  清晨,太阳还没有升起来,天上的云彩又薄又稀。
  涿城城楼上,高高矗立的黑色汉字大纛在晨风中剧烈地晃动着,不时发出巨大的响声。各色旗帜密密麻麻地插在城墙顶上,五彩缤纷,迎风飘扬,蔚为壮光。
  幽州刺史部功曹从事鲜于辅和涿郡都尉吴炽一左一右陪着太守王濡大人在城楼上巡视。
  城墙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守城武器,大量的石块,擂木比比皆是。值夜的士兵们一夜未睡都很疲倦,但看到几位大人一路走来,一个个赶忙强打精神,一副小心戒备的样子。
  太守王濡五十多岁,个子不高,稍胖,圆脸长须,虽然保养得不错但气色很差。都尉吴炽身材健硕,黑脸短须,一身戎装,顶盔贯甲腰悬长剑。和旁边衣着简朴身着普通甲胄的鲜于辅比起来,他显得气派威猛多了。
  “李校尉今天有消息吗?”王濡问道。
  “有。他和代郡的援兵,兵曹从事鲜于大人的部队已经在方城会合。”鲜于辅赶忙回道。
  “最近他可有什么行动?”吴炽接着问道:“眼看黄巾贼马上就要攻城,如果他在城外没有继续打击敌人的机会,还是叫他回来帮助守城吧。多一万士兵,我们守住涿城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鲜于辅摇摇头。
  “一味的固守城池是打不退敌人的。现在我们和李校尉的骑兵在涿城内外一攻一守,不但可以防守,也可以打击敌人,这样可以给黄巾军造成很大的威胁。”
  “李校尉马上就要开始攻击行动了。”
  王濡和吴炽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第十二节
  三个人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慢慢升起的一轮朝阳,心情沉重。
  “羽行,城外有十几万蚁贼,声势庞大,我们这一万多人能守到下个月吗?”
  望着王濡忧心忡忡的样子,鲜于辅安慰道:“大人怎么没有信心了?集中所有力量,在涿城和蚁贼决战,这是我们很早就定下的计划。近一个月以来,我们加固了涿城的城墙,储备了足够的粮食和武器,动员了几万百姓投入到准备工作中。即使士兵拼光了,我们还有几万百姓可以继续战斗嘛!”
  “百姓?”吴炽冷冷一笑,望着鲜于辅道:“我可要事先警告你,这些人和城外的蚁贼都是一条心。你让他们在城里帮忙看看伤员,运运武器粮食可以,但是绝对不容许他们走上城墙。一旦他们临阵倒戈,涿城就完了。”
  鲜于辅毫不在意地点点头。
  “魏别驾已经动身了吗?”王濡说的魏别驾就是幽州刺史府的别驾从事魏攸。
  “他已经动身了,随着快骑南下速度快,估计再有十天左右就能赶到冀州的安平国。”
  “希望冀州牧郭大人能够解救我们的燃眉之急啊。”王濡望着南面冀州的方向,喃喃自语。
  涿郡太守王濡和鲜于辅经过商议,初步认定李弘的建议还是非常可行的,而且现在也是唯一的方法。幽州现在没有足够抵御黄巾军的部队,要想赶走张牛角,只有依靠冀州方面发动对黄巾军老巢的进攻,否则必定是死路一条。所以他们把意见写成文书,快骑送到蓟城。幽州刺史杨湟和中山国相张纯召集郡吏仔细商议之后,同意了这个方案。他们立即派遣刺史府别驾从事魏攸亲自赶去冀州,希望能够说服冀州牧郭典,出兵攻打赵国和常山国的黄巾军。
  突然,几里之外的黄巾军大营里战鼓齐鸣,人喊马嘶,巨大的声音直冲云霄。
  三人脸色大变,心脏剧烈地跳动起来。
  敌人要进攻了。
  风云铁骑迎着初升的朝阳在平原上狂奔。
  李弘带着黑豹义从冲出大部队,驰向一处小山包。
  山包上,田重带着后卫屯的士兵正在整理马上的东西。他现在身兼两职,不但是风云铁骑军的刺奸,还是后卫屯的首领军候。
  由于代郡鲜于银的三千部队全部加入到铁骑军,部队的编制重新做了调整。代郡的骑兵补充到各部曲,填补部队在督亢亭战斗中的损失。剩下的一部分骑兵和一千五百名步兵,李弘让他们单独成立了一个曲,由鲜于银为军候,铁钺为假军候。为了联系方便,这个曲就叫燕赵曲。铁钺到燕赵曲担任假军候,这后卫屯没有了主管,自然不行。于是李弘让田重兼任了。
  田重看到李弘,立即大叫起来:“大人,现在部队的人数已经上万了,但我们后卫屯还是三百人,实在忙不过来。”
  李弘飞身下马,走到田重身边,笑着问道:“需要帮忙吗?”
  “当然需要了。虽然各部曲成立了后卫队专门处理这些吃喝拉撒的事,减轻了我们的负担,但后卫屯的事的确太多了,人手太少。”
  “你用号声招我来就是为了这事?”
  “是的,这次部队带出来的粮食武器非常多,几千匹运输战马背的都是这些东西,我们人手少,照看不过来,你暂时拨我一些人吧。”
  李弘看看四周的马群,又看看自己背后的黑豹义从,无奈地点点头,对田重说道:“这个问题我疏忽了。后卫屯对整个部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事情多,人少。为什么一直没听到你们提意见?”
  田重淡淡的一笑。
  “这都是校尉大人的好心造成的。”
  李弘惊讶地笑起来,“老伯,对我有不满的地方你就说吗,何必绕圈子。”
  “的确是这样。你把卢龙塞战后幸存下来的大部分士兵都安排在后卫屯,还给他们发很高的军饷。结果后卫屯成了部队里最吃香的地方,打仗在最后面,拿钱最多,大家都羡慕。后卫屯的士兵们因此对大人心怀感激,人人努力干活,虽然很累,但没有人叫苦,所以你自然就听不到意见了。”
  李弘笑起来,“等打完战,我把后卫屯扩大。现在你们暂时克服一下。”
  随即他回过头来对弃沉招招手。
  “老伯,我让弃沉带三百人一路上给你帮忙,好不好?”
  田重立即眉开眼笑了。
  李弘接着看见了老拐。他一边迎上去,一边大叫起来:“老拐,老拐……”
  老拐三十多岁,是徐无山的猎户。李弘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叫老拐,当年在斥候屯里,他的武功不错,有点小名气。卢龙塞保卫战中被砍去了一条胳膊。按照要求他不能继续从军,但他的亲人都在战祸中死去,无家可归。这样的人当时也有不少,伤残了,却又无家可归。李弘于是把尚能做事的人都放到了后卫屯,实在不能做事甚至不能自理的,李弘也没有办法,只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