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帝国风云录 >

第432章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432章

小说: 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只好解决自己这个危险了。自己没了兵权,回到洛阳就是人家砧板上的鱼肉,迟早都是一个死。尤其在今天洛阳这种混乱局面下,自己这种人想不死都难。现在朝中各方权势深陷皇统之争,自己和谁站在一起都没有好结局。最好的办法就是躲在边郡远远避开,静待时机。
  董卓很寒心。自己为大汉国奋战了三十多年,最后就捞到这么一个结局。三十多年来,自己打了许多仗立了许多功,却一直没有得到什么封赏,看到别人不用打仗都能升官发财,自己很生气。于是就去花钱巴结中官,去买官。虽然后来总算做到了前将军这个位置,但花了多少钱磕了多少头自己是有数的。然而,今天这个结果却把自己所有努力化成了泡影。
  我在西凉浴血奋战,没有功劳也苦劳,天子和大臣们不能体谅也就算了,但今天他们为了给自己谋取利益,竟然毫无理由地要杀我,这也未免欺人太甚了。我到底招惹了谁?我犯了什么滔天大罪?天子和大臣们用这种蹩脚的伎俩就能把我骗回京城?就能把我杀了?
  董卓决定不去京城。现在洛阳各方权势为了皇统已经争得头破血流,此时回去必死无疑。要想保住性命,就要牢牢掌控军队。
  他和李儒等一帮掾属仔细商量了很久,然后上书陛下,说西凉现在叛乱未平,百姓苦难,形势危急,正是臣应该为陛下和朝廷效力的时候,此时臣怎能放下边陲的战乱而回京享受安宁呢?而且,西凉将士听说臣要回京,纷纷阻挡车驾,不让臣上路。尤为重要的是,臣的很多部下都是湟中羌和其他羌族士兵,除了臣无人可以统帅。假如臣离开西凉后,这些羌兵举旗暴乱参加叛军,那后果就严重了,有可能再次让西凉陷入连绵不断的战乱之中,以至于危害到我大汉国社稷的安危。考虑到上述诸般问题,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恩准下臣继续戍守西凉。
  天子看到董卓的奏章,嘿嘿冷笑,一言不发。
  太尉马日磾大为气愤,说这还得了,车驾被阻也是拒绝入朝的理由?请陛下下旨给皇甫将军,立即督请董卓入朝。要是他再不依从,就是抗旨,那就让皇甫将军把他抓起来。太仆杨彪说,董卓这么做已经是公然抗旨了,陛下还是下旨直接把他缉拿回京交给廷尉府受审吧。
  司徒丁宫赶忙阻止。他说董卓戍守边疆多年,战功卓着,不能因为这件小事就把董卓过去的所有功劳抹杀了。而且,董卓所奏也是实情,如今西凉叛军只是大败并没有被剿平,西凉更需要董卓率军平叛。他对天子说,陛下此时为什么要把董卓征调回京?难道朝中缺少做九卿的大臣?今天的大汉国其实最缺乏的就是象董将军这样对陛下忠心耿耿的将军。回朝为卿和戍守边疆相比,当然是后者更重要,董将军一心为国,宁愿放弃回朝为卿的机会,主动要求戍守边疆为国杀敌,这种忠臣怎么反而有罪了?如果说要求戍守边疆为国杀敌都有罪,那将来我大汉国还有谁愿意戍守边疆?如果陛下因为这事而罪罚董卓,会让所有边军将士寒心的,这天下还有公理吗?
  丁宫是大将军一系的人,丁宫公开为董卓说情,这更证明董卓和大将军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了。
  丁宫的话刚刚说完,立即遭到了司空刘弘的驳斥。就在大臣们争论不休的时候,天子却说了一句让大家目瞪口呆的话。
  “算了,争什么争?董卓既然不愿回来,那就算了。”
  退朝后,赵忠紧跟在天子后面,气呼呼地说道:“司徒大人早该罢职了,陛下还让他待在朝堂上干什么?虽然太后很看重他,但他是大将军的人。陛下只要对太后解释一下,说这事关皇统,太后一定会答应的。”
  天子笑道:“司徒大人不在朝,朕怎么知道大将军在干什么?你看今天他和太尉大人一唱一和,这说明什么?”
  赵忠愣了一下,突然醒悟过来,恶狠狠地骂道:“陛下,这些士人居心叵测,没有一个好东西……”
  天子挥手打断他的话,低声说道:“你写封书信,把今天的事告诉董卓,叫他清醒一点,不要稀里糊涂中了奸计,做了大汉国的叛逆。”
  “陛下不杀他了?”赵忠疑惑地问道,“这种小人留着干啥?”
  “朕留着他还有用。”天子不动声色地说道,“要杀,也是将来的事。此时,朝中的大臣们,还有何进,都要杀他,都要夺他的兵权,你说他是什么心情?你这时候拉他一把,他会感激涕零誓死相报的。”
  赵忠不明白天子怎么突然改变了主意。董卓还有用?有什么用?难道陛下也要想把他的军队调到河东?
  “陛下,董卓此人两面三刀,贪婪狡诈,非常不可靠,陛下可千万不能把他的军队调到河东。”
  天子嗤之以鼻,懒得理他,直接回嘉德殿了。
  ****
  冀州邺城。
  大将军何进听完何津的禀报后,沉吟良久问道:“你怎么看?”
  “在京城的这段时间,何颙许攸张隗等人数次到袁府议事,但他们只邀请我去了一次……”何津四十多岁,中等身材,颧骨高耸,圆脸短须,看上去很忠厚。他迟疑了一下继续说道:“此计在何颙的嘴里说出来完美无缺,但在我看来,却有很多漏洞,我怀疑他们另有目的。”
  何进笑笑,又问道:“潘隐可有消息?”
  “潘隐说,蹇硕最近一直陪侍在陛下身边,很少回府,不常到见到。”何津说道,“不过,有次蹇硕对他说,赵忠怀疑陛下不仅是要杀大将军,还要杀士人,而且,奸阉们怀疑陛下也要趁机把他们杀了。”
  何进皱眉沉思。过了一会儿,他命传令兵把大将军府掾史许谅、伍宕,还有军司马吴匡、张璋喊进了大帐。
  “陛下先是放我出京,然后逼迫大臣们上策效忠,接着又公开扬言要废除皇后,现在又催请征北大将军进京,这些事看起来虽然都是陛下在逼我造反,但仔细想起来,陛下好象不仅是要杀我一个,而是要杀许多人,否则,他完全没有必要把事情弄得这么复杂。”何进指着许谅和伍宕说道,“你们两个秘密回京一趟,告诉潘隐,请他务必查清陛下的真实意图。他是蹇硕府上的长史,深得蹇硕的信任,这点办法还是有的。蹇硕不会动脑子,潘隐可以教他动脑子嘛。另外,你们让何苗立即找到中常侍张让和郭胜两人,看看他们怎么说。如果陛下连他们都想杀的话,这事情就好办了。”
  “大将军,这事要是让袁隗何颙他们知道了……”何津担忧地问道。
  “这事你不用担心,我自会处理。这几年,我因为皇统的事要倚仗士人,所以对他们言听计从,帮了他们许多忙,但我心里还是有数的。我只认皇统,只要谁能帮我确立皇统,我就帮谁。我早就对你们说过,皇统的事必须要依靠奸阉的力量,这是宫内的事,不是宫外的事。”何进笑道,“王美人是怎么死的?太后的兄长董宠又是怎么死的?小董侯如果继承了大统,这帮奸阉迟早都要死得很惨。还好,他们虽然老了,但还没有老糊涂,终于还是想起来了。只要史侯继承了大统,那天下就尽在我的掌控之中。”
  “那大将军的意思……”许谅犹豫了一下,小声问道,“奸阉不杀了?”
  “奸阉杀不杀,要看士人怎么做?”何进笑道,“如果士人趁乱要杀我,我还杀奸阉?我立即就会联手奸阉把他们杀了。没有他们,我就不会治国了?笑话。”
  “陛下刻意制造了一个确立皇统的机会,但这个机会不是陛下一个人的机会,而是我们大家的机会,关键就看谁能掌握这个机会。”何进望着吴匡和张璋说道,“你们立即回南阳,把那批人秘密运进洛阳。”
  “大将军,征北大将军就要进京了,如果陛下在征北大将军进京后立即把皇后……”
  许谅还没有说完,何进已经笑了起来,他摇手说道:“只要史侯继承了大统,所有的问题都会解决,包括李弘。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让李弘出塞作战,否则,我们就没有机会,大家都会死。但正是因为大家都会死,所以我们才有机会。”


第二十三节
  三月初,北疆诸营的将士按期结束休整,陆续返回各自的驻地,他们按照征北大将军的命令开始了整军。从度辽河到长城要塞,从离石城大营到句注要塞,各条驰道上随处可见一队队急速行军的步骑士卒,大战即将来临的紧张气氛笼罩了并州大地。
  李弘命令李玮领部分掾史,颜良率六营于雁门郡马邑集结,建征北大将军行辕。
  李弘命令鲜于辅率部集结于龙山大营,张燕率部集结于句注要塞,麴义率部集结于度辽,徐荣率部集结于单于庭美稷,赵云和杨凤率部集结于长城要塞,玉石率部集结于雁门郡的武州,阎柔率部集结于雁门郡的平城。李弘要求征北八军集结完毕后,立即开始训练,等待出击命令。
  同时,李弘依天子旨,征匈奴一万铁骑,以左贤王刘豹为统帅,受徐荣节制。征上谷和代郡乌丸一万骑,以上谷大王楼麓为统帅,受阎柔节制。李弘命令刘豹和楼麓两人在三月底之前集结完毕,然后进入各自驻地。
  就在征北大军忙于整军换防的时候,匈奴叛军须卜骨都侯和东羌首领旭葵率部陈兵黄河,威胁美稷,而白马铜和拓跋帷却率部向武州和平城发起了攻击。
  李弘立即命令麴义和刘豹率部于黄河南岸驻防,命令驻守武州的玉石,平城的阎柔阻击白马铜和拓跋帷。
  匈奴叛军和鲜卑人此时发动攻击的意图很明显,他们就是要趁着北疆诸部整军尚未完成之际,狠狠地打一下汉军,以迟滞汉军的整军进度,延缓汉军出塞攻击的时间。如果洛阳发生剧变,汉军也许就此丧失了出塞作战的可能。
  李弘非常着急,连续急奏天子,恳请天子立即发动北疆大战。胡人如此猖狂,怎能忍受?
  天子回旨,回京再议。
  李弘无奈,命令鲜于辅代领征北大将军事,主掌征北大将军府。命令张燕护卫并州诸郡,以防出现意外。这时涌入并州的灾民如果闹出什么乱子,出塞作战就更难了。李弘安排完毕后,把北疆诸事尽数交于鲜于辅,自己带着小雨迅速南下洛阳,同行的还有朱穆和田畴。庞德率一百黑豹义从随行护卫。
  三月下,李弘到达洛阳。
  出城迎接李弘的是尚书令卢植、卫尉刘和和虎贲中郎将袁术。四人互相寒暄一番,随即进城。
  李弘和卢植走在一起,两人闲聊几句,马上就说到了北疆大战的事。李弘直言不讳地说道:“卢大人,幽州大战已经结束三个月了,尚书台为何至今还没有拿出出塞作战的具体策略?我连续急奏,为何你们一直都不肯答复?如今军队钱粮军械民夫统统齐备,就等着朝廷的大战策略和陛下的圣旨了。我实在不明白,这出塞作战的策略难道这么难定吗?”
  卢植叹道:“这事不仅仅是大将军着急,我们也着急。尚书台为北疆大战连出七策,但每次在三府一台合议的时候都不能通过,我们毫无办法,只能反复修改,徒呼奈何。”
  “不能通过?”李弘诧异地问道,“为什么?主要都是什么原因?是叛乱未平还是国库空竭?”
  “如今西凉叛军大败,青徐蚁贼因为饥荒也在逐渐丧失攻击力,估计这两个月就要败亡了,而支撑北疆大战的钱财都是出自陛下的万金堂,和国库也没有关系,所以你说的这些事都不是关键,关键是出塞作战的攻击时间无法统一。”卢植看了一眼李弘,笑道,“你在上奏朝廷的方案里提出了两个攻击时间,一个是五月,一个是八月,而大臣们争论的焦点,偏偏就是这个攻击时间问题。”
  李弘顿时明白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卢植避重就轻,根本没有说出实情。出塞作战迟迟不能定下来不是因为攻击时间难以确定,而是因为这个攻击时间直接关系到了皇统问题,直接关系到了洛阳各方权势的命运和前途。
  “现在呢?”
  “陛下知道大将军已经启程返回京城后,干脆罢议此事了。陛下说,一切等大将军回来再做定夺。”卢植捋须笑道,“大将军此次回京,可确定了攻击时间?”
  “我急奏陛下,要求把攻击时间提前到四月中。”李弘苦笑道,“这攻击时间我已经确定了,但诸位大臣们还是意见不一,我回来又有什么用?难道我还能说服大家吗?”
  卢植笑道:“不是说服大家,是说服陛下。”
  李弘没有做声。陛下是怎么想的,谁知道?京中的形势他知道的也仅仅是表象,内里的暗流他哪里清楚?但皇统不定洛阳就不稳,洛阳不稳大军出击塞外就没有保障,没有保障这仗就不能打。李弘打算尽一切可能说服陛下尽快确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