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帝国风云录 >

第428章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428章

小说: 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州护送蔡先生返回并州的时候,顺路把自己的父母也从真定城接到了晋阳。说起来他回家一趟也只有四十多里路,你要让他一点都不想家怎么可能?”
  “所以大人今天就把他带上了,公私两不误?”李玮笑着摇头道,“大人真是偏爱子龙啊,也不怪众将颇有怨言。”
  “我怎么偏爱子龙了?”李弘一脸冤枉地说道,“我帮你在洛阳抢筱岚那算不算偏爱?”
  李玮连连躬身道:“大人,那算偏爱,那算偏爱。子龙的才智,武功,还有战绩,那是有目共睹的。大人向朝廷推荐他为行中郎将,让他独领一军,这大家都能理解,也认为子龙有这个资格,但子龙的这些战功是怎么来的?”
  李弘笑而不语,他嘴上不承认但心里有数。他数次让赵云独自领军出战,赵云都打赢了,赵云的战功当然是越集越多了。其他人因为没有独自领军作战的机会,获得的战功自然也就很少。一般将领都随大军一起行动,就算有战功,也没有赵云那样突出。
  人和人在一起其实很奇怪,李弘也说不清自己为什么喜欢赵云,为什么信任赵云。他从第一眼看到赵云纵马扬枪单挑颜良开始,他就喜欢这员悍将,他就信任他,没有任何理由。他对赵云向来都是信心十足,他认为只要是自己交待给赵云的事情,赵云都会办妥。对其他人,甚至对一起从卢龙塞走出来的郑信和燕无畏等人,李弘都没有这种信心。
  “我觉得子龙的运气不错。”李弘看看李玮,一本正经地说道,“这次我让他驰援潞城,结果他率部出击,一口气连下无终和徐无两城,最后直逼卢龙塞。虽然后来卢龙塞是鲜卑人主动放弃的,不是子龙打下来的,但第一个进驻卢龙塞的是他,这夺回卢龙塞的功劳自然要记在他头上。机会的确很重要,但要成功把握机会却更需要实力和运气,两者缺一不可。所以,现在不仅仅是大家有怨言,我也有怨言,为什么卢龙塞是子龙打下来的,而不是我打下来的?”
  李玮望着李弘很遗憾的样子,忍不住放声大笑。
  筱岚掀开布帘看看在马上捧腹大笑的李玮,回头对坐在身边的小雨说道:“将军在说笑话。平时他对你说笑话吗?”
  小雨轻轻一笑,摇摇头。筱岚目不转睛地望着她的眼睛,小声赞道:“姐姐长得真漂亮,眼睛就像一泓秋水。过去老伯常在我面前夸你,说你眼晴水灵,人也水灵,果然不假。将军大人心里有你,怪不得这么多年来都不娶。”
  小雨脸一红,垂首不语,娇艳的面庞上洋溢着一丝幸福的笑容。
  “将军大人在攻打蓟城时昏过一次。听说他昏倒后一直喊着你的名字,你知道这事吗?”
  小雨一呆,心里甜甜的,苦苦的。百般滋味一时涌上心头,眼睛悄然湿润。
  筱岚笑道:“姐姐的福气真令人羡慕。”
  李弘和李玮一边走着,一边低声交谈着洛阳的局势。
  “大将军这次在劫难逃了。”李玮低声说道,“他即使在冀州打赢了,陛下也要杀他。只是我不太理解陛下的意图。现在北军已经出京了,西园军驻守京畿八关。洛阳城内只有南军,陛下如今十分安全,他为什么还不借机下诏杀死大将军?陛下难道还要等将军大人整军完毕后率部南下缉拿大将军?”
  “陛下和朝廷虽然在年初之后继续向并州输送粮饷军械,但你注意到没有,尚书台自从皇甫大人走后,就再也没有和我商讨过北疆大战的事。尤其奇怪的是,陛下三番两次催我回并州,尚书台却至今没有给我一封详细的作战方案。”李弘说道,“这意味着什么?北疆大战是打还是不打?是立即打还是拖到皇统确立之后再打?现在的洛阳看样子很混乱。各方权势为了皇统争斗得很激烈,陛下和朝廷可能在近期内无意出塞作战。”
  “洛阳的事我们目前不清楚,各种各样的说法和估猜都有。”李玮说道,“我们毕竟不在朝堂上,不了解具体的内情,但有两点是肯定的。一是陛下不想以杀中官来换取门阀士族的支持,二是陛下不愿意因皇统之事而让洛阳陷入血雨腥风,所以他把北军和西园军都调出了洛阳,彻底清除了发生兵变的可能。但在目前这种情况下,陛下完全可以把大将军召回洛阳,取而杀之,他为什么迟迟不动手?”
  李弘想了一下,苦笑道:“陛下是什么心思,我们哪里猜得到?其实皇统之事在我看来非常简单。陛下只要让我带着两万铁骑赶到洛阳,他想干什么都行。杀奸阉,杀大将军,杀门阀士族,都行,不就是立个太子嘛,有这么复杂吗?皇统之争之所以这么复杂,这么危机四伏,说到底就是因为陛下不信任我。”
  李玮笑道:“你真会说笑话。此时陛下如果下旨让你带着两万铁骑进京,你敢去吗?”
  “白痴才会进京。”李弘压低嗓门说道,“我前面杀死大将军,后面掉脑袋的就是我。陛下谁都不信任,他就信任自己。不过话说回来,陛下无论如何都不会让我率部进京的。”
  “那是当然,将军手下不是胡人就是黄巾军,再不就是叛军俘虏,这种军队,陛下就是连黄河都不会让你过,更不要说进京了。”李玮叹道,“这皇统陛下到底打算怎么立?陛下至今不杀大将军的目的又是什么?难道陛下想把大将军逼反?”
  “大将军怎么造反?”李弘问道,“北军将士都是京畿子弟,饱受皇恩,大将军即使把他们骗回了京城,但陛下只要诏令一下,北军将士立即就会掉转矛头直杀大将军。当年大将军窦武发动北宫兵变不就是这么失败的吗?大将军难道不知道?大将军要想造反,只有利用其他的军队,而不是什么北军、西园军。这些军队拿出来威胁人还可以,真要到了关键时候,还是听陛下的。难道北军和西园军的将士会攻打皇宫?做梦去吧。”
  “那陛下连番催促将军大人回并州干什么?把北军一分为二干什么?让大将军领军出征干什么?皇甫嵩大人既然可以出征,那我老师也就可以出征,卢植卢大人也可以出征,陛下为什么同意让大将军出征?”李玮皱眉说道,“陛下要么是天才,要么是……”
  “你什么意思?”李弘问道。
  李玮凑到李弘的耳旁,小声说道:“陛下这么做应该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逼反大将军,趁机把朝堂上下所有支持大将军的人一网打尽,彻底清除所有反对废嫡立庶的人,为小董侯将来继承大统扫清一切障碍。”
  李弘吓了一跳,“那陛下为什么要极力拉拢士人?要大量征募士人入朝?”
  “这样陛下可以看清更多士人的真面目,可以杀掉更多反对他的士人,可以杀掉更多将来可能危害到小董侯的士人。”李玮迟疑道,“只是陛下利用逼反大将军的办法来清除异己,确立皇统,未免太过冒险,所以我说陛下要么是天才,要么就是……”


第二十节
  李弘到了晋阳城,立即召集镇北将军府、平难中郎将府、护田中郎将府和并州刺史府议事,四府掾史就赈济和安置灾民问题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讨论。
  长城以内郡县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北疆大战的成败,而迅速有效地赈济和安置灾民却是保证郡县稳定的先决条件,所以李弘非常坚决地支持并州诸府提出的各种解决办法,包括调拨钱粮,征召民夫,扩大西河屯田的规模,修改屯田的有关政策。李弘对诸府掾史说,并州的当务之急是安抚灾民,你们尽一切努力以最快的速度把所有的灾民都稳妥地安置好,尤其是不要出现饿死人的事。
  赵岐提到了富商在西河郡购置荒地,自己掏钱垦地屯田的事。赵岐说,此事既有利于安置灾民,稳定州郡,又有利于垦地屯田,增加土地,还能给朝廷节省钱财,将来还能给朝廷增加粮食和赋税,值得推广实施。这事李弘已经听徐荣和府内僚属说过了,他问赵岐,这些富商能不能保证那些租种他们土地的百姓都能吃饱穿暖?赵岐说,只要坚决打击土地买卖,严格执行屯田律法,保证各项优惠和赋税政策不变,保证富商有利可图,这些百姓就能衣食无忧。李弘征求了一下诸府的意见,然后对赵岐说,此事已经实行了一段时间,既然效果不错,我们就联名上奏陛下,恳求陛下诏准执行吧。
  并州刺史丁原接着提出了要在各郡县建立郡国兵的建议。丁原说,现在涌入并州的灾民有一部分是被打散的蚁贼,这些人身体不错,性子野,容易聚众闹事,对并州的安全是个威胁。为了防患于未然,还是把这些人迅速征募入伍为好。李弘说,建郡国兵需要军资,目前并州拿不出这笔钱,还是算了吧。不过他认为丁原的这个担忧倒是值得关注。张燕说,那就征募为屯田兵吧。汾河两岸还有许多荒地没有开垦,如果人手足够多的话,十年之后军屯至少可以增加几十万亩土地。河东现在有十二万屯田兵,这个人数不够多,我看完全可以把河东的屯田兵增加到二十万人。另外,雁门郡的平城一带是个平原,那里有许多放弃的耕地,如果我们收复了边郡,稳定了北疆,那里也可以安排几万人屯田。
  丁原见自己的意见被拒绝了,非常不高兴。他说,北疆大战一旦开始,各地的驻军就要尽数出关,那么各郡县的防务怎么办?他指着张燕说,张大人督领太原和上党两郡的军政,更要时刻防备太行山和黑山两地的黄巾叛军下山骚扰,难道你不要留守军队了?丁原坚持要求重建郡国兵。他认为屯田兵远驻河东,假如有什么紧急军情,根本来不急支援。
  李弘说,丁大人多虑了。北疆大战一旦开始,并州肯定留有驻军。现在青徐兖冀四州有叛乱,西凉也有叛乱,此时如果出征塞外,陛下和朝廷首先要考虑的是并州和京畿的安危,所以并州留守军队的人数不会少。按照我的想法,长城要塞和句注要塞,再加上晋阳驻军,我们至少要留下四万到六万军队镇守并州。
  丁原脸色一变,不再坚持。李弘想了一下,说道,西河郡由于各族混居,再加上灾民大量涌入屯田,形势较为复杂,可以适当筹建一些郡国兵。不过人数要控制,三千人如何?丁原喜出望外,连声感谢。李弘接着说道:“我要出征塞外,需要更多的猛将,因此我想从并州刺史府征调吕布到征北军,不知道大人……”
  “不行。”丁原脸色一沉,非常干脆地拒绝道,“大人手下猛将如云,根本不在乎多一个吕布。大人既然已经同意并州府筹建郡国兵,我就需要人手,所以我更不能把吕布调给大人了。”
  李弘看了他一眼,十分不满地说道:“雁门关大战,吕布从守关开始,一直到六月把鲜卑人赶出句注要塞,他连续奋战了三个月,屡建功勋,按道理他早就是都尉了,为什么他至今还是刺史府的主薄?徐大人多次劝你上奏陛下呈述吕布的功劳,你为什么置若罔闻?吕布建了战功,你为什么不按功封赏?早在去年北征幽州时我就向你征调吕布,但你不给,现在他立功了,你又不给他升职,你什么意思?”
  丁原冷笑道:“将军大人,这事好象不该你管吧?吕布是我的掾史,该不该封赏那是我的事,和你无关。”他瞅了李弘一眼,不阴不阳地说道,“吕布是不是心中有怨言,特意找到了将军大人?”
  李弘脸色不善,摇头说道:“我没见过吕布,这事是徐大人告诉我的。有功不赏,这是做上官的不对。我再说一遍,我要征调吕布到征北军,你答不答应?”
  “不行。”丁原脸显怒色,斩钉载铁。
  李弘怒视丁原,刚想开口威胁他,赵岐站了出来。他望着李弘,冷声劝道:“丁大人有丁大人的难处,将军大人应该理解才对,不应该……”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但他脸上的神情显然对李弘的做法十分不满。这不是仗势欺人,恃强凌弱吗?你李弘就是功高盖世,也不能这样飞扬跋扈吧?丁原虽然是下官,但那也是两千石的朝廷大员,又不是你李弘的下属,哪里轮得到你李弘来横加指责。
  李弘不好当着赵岐的面发火,只好悻悻然冷哼了一声,对丁原说道:“既然丁大人不愿意,那就算了。说别的事吧。”
  四府议事一直到半夜才结束。众人疲惫不堪地回到李玮府上歇息。李弘和大家打了个招呼,匆匆到后院看望小雨。
  李玮看到赵云也在府上,笑着问道:“大人不是叫你回家陪陪父母吗?怎么又跑来了?”
  赵云笑道:“我有点小事想问问将军,不过问你也一样。”
  筱岚说道:“你想问什么我们知道。并州刺史府有个叫吕布的主薄这次没有因功封赏,是不是你告诉大人的?”
  赵云点点头,问道:“怎么样?大人有没有提出征调吕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