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帝国风云录 >

第1037章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1037章

小说: 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疆军殊死搏斗。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把荆州主力全部投到南阳战场,倾尽全力帮助袁绍。当然了,从荆州的安全角度出发,这也是必要的,但如今荆州主力都在江夏战场,刘表的当务之急是立即结束这场战斗。
  ****
  八月,扬州,庐江郡。
  袁耀北上汝南后,其踪迹很快暴露。袁谭和刘献等人都觉得此刻南下攻打庐江郡是一个逼迫江东撤兵,促成各方和谈的好机会。但此时颖川战局非常紧张,刘备屡次催要援兵,曹操的态度又不明朗,自己的兵力又太少,所以袁谭考虑再三,还是放弃了。不过,他没有把有限兵力投到颖川战场,而是带着军队悄悄靠近了汝南。他想等到刘备兵力受损的时候迅速进驻汝南,趁势把刘备赶出豫州。袁谭对豫州势在必得,将来洛阳一旦不保,袁家只能依靠豫州这块根基之地东山再起。
  八月上,袁绍的书信送到了袁谭手上。袁绍在信中明确告诉他,立即攻打庐江郡,尽快促成各方和谈,帮助荆州摆脱江东的纠缠。
  几乎与此同时,曹操的书信也到了。我现在正在和河北、江东谈判,不好直接出面打庐江,如果你愿意帮忙,我将帮助你守住豫州。
  袁谭不再犹豫,亲自率军南下庐江,并请曹操暗中相助。
  曹操命令满宠、刘勋带着五千人马伪装成袁军和袁谭会合,一起攻打舒城等地,命令曹洪率军自合肥出发,直逼采石矶,牵制江东军。
  孙权、周瑜听说曹军突然逼近采石矶,急忙命令舒城、居巢等地的军队小心防备,命令沿江各地的水师向采石矶集结。
  八月下,袁谭的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龙舒,然后趁胜攻击,连克居巢、舒城等地。江东军猝不及防,连战连败,全线后退,最后只剩下皖城、临湖和采石矶渡口还控制在手。
  袁谭兵临临湖,前锋军直指采石矶。这时袁谭下令停止攻击,急书孙权、周瑜,详述当前天下局势,表示愿意出面斡旋,让曹操、刘表和江东握手言和。
  孙权、周瑜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对手突然从袁耀变成了袁谭。
  他们估计袁耀可能已经投靠袁绍,毕竟他们都是一家人,血浓于水,什么仇怨都能化解,而曹操肯定是帮凶。总之一句话,庐江是夺不回来了。
  庐江失守,江东受到严重威胁,江东军主力已经无法再打江夏了,但江东人不愿这样空手而归。
  八月底,周瑜赶到采石矶,和袁谭会面。周瑜提出了议和条件,袁谭立即归还庐江郡,刘表把江夏让给江东,否则免谈,我们再打。
  周瑜漫天要价,袁谭苦笑,既没有当面拒绝,也没有一口答应。他说只要你愿意谈就行,等我把曹操和刘表都请来,我们坐下来慢慢谈。
  袁谭书告曹操、刘表,请他们即刻派人前来议和。考虑到荆州距离庐江太远,袁谭建议四方议和人员到彭泽商议。
  九月,扬州豫章郡,彭泽。
  袁谭、周瑜、蔡瑁、曹洪于彭泽相聚,四方十几个官吏坐在一起,日夜商谈。
  刘表急于从江夏战场脱身,所以他一咬牙把半个江夏让给了江东。在他看来,江东终究成不了什么气候,尤其在孙策死后,更是难以为继。只待局面稳定了,荆州军就能卷土重来,夺回半个江夏易于反掌。
  荆州既然忍气吞声,甘愿受辱让出半个江夏郡,江东也不好欺人太甚,于是双方握手言和。
  庐江郡对曹操和孙权同样重要,谁都不愿退一步。周瑜逼着袁谭立即归还,曹洪则威胁袁谭,你敢放弃庐江,我马上走人,不谈了。
  蔡瑁急着回襄阳,他马上出来打圆场,庐江由袁谭暂领,四方先议和,其它的事回头慢慢再谈。袁谭更着急,他心忧颖川局势,急于撤军北上守豫州,根本没时间待在庐江。
  曹洪眼见周瑜寸步不让,只好哭丧着脸,哀求周瑜说,徐州直接面对河北十几万大军的威胁,没有一个安全稳固的后方,如何抵挡?徐州如果被北疆军攻克,你江东还能支撑几天?
  周瑜仔细权衡了得失,最后决定让一步,要了皖城、临湖和襄安三个临江城池和采石矶渡口,其它地方都让给曹操了。这三个城池和渡口是从庐江攻击江东的必经之地,尤其是采石矶渡口,更是重中之重。江东军只要守住了这几个地方,曹操即使想打江东也没那么容易了。
  九月上,四方在彭泽顺利议和并秘密会盟。如今曹操和孙权实力不济,都不敢和河北公开撕破脸。此事瞒一时算一时,免得遭到河北的报复,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
  九月中,定陶,大将军行辕。
  河北、徐州和江东三方经过艰苦谈判,终于和解。
  河北把琅琊国还给了徐州。
  曹操和孙权一直无法谈拢,最后毛玠出了个主意,先联姻,联姻之后双方成了亲戚,有些事就好谈了。于是曹操把曹仁的女儿嫁给了孙策的小弟弟孙匡,又给自己的儿子曹彰娶了孙贲的女儿。毛玠这个主意立竿见影,双方关系亲密,谈判进展顺利。首先曹操承认江北二郡是孙权的,但在天下未定之前,考虑到江淮地区的安全和稳定,曹操决定向孙权租借江北二郡,每年向江东支付一定数量的钱粮作为补偿,而江东则在庐江郡的三个城池一个渡口驻兵,以保障江东安全。
  这场和谈三方各取其利,皆大欢喜。
  此时李弘已稳定青兖两州,占据了颖川,确保了夺取洛阳的优势。孙权已基本稳定江东,平安度过了江东最危险的时刻。曹操虽然失去了夺取江东的机会,但他得到了江北两郡,基本确保了江淮的稳固。
  九月下,曹仁、毛玠、曹彰、孙贲、张纮、朱治告辞大将军李弘,离开了中原。孙贲等人在回到江东前,因为还要和曹操议定两家迎亲的事,所以他们和曹仁一起先到了徐州。
  河北结束了这场艰难的谈判,但另一场艰难的谈判却刚刚开始。
  李弘向袁绍和刘备都发出了和谈邀请,不过出乎李弘的预料,拒绝和谈的不是袁绍,而是刘备。刘备回书李弘,切齿痛骂,而袁绍却派袁忠和审配赶到了定陶。
  和袁绍谈判的难度太大了,成功的可能微乎其微,但既然袁绍派人来了,那就要慎重对待,即使不成功也没关系。因为现在河北和洛阳一样,都迫切需要时间。河北需要时间稳定朝堂,稳定西疆,需要时间做好攻克洛阳的一切准备,包括定都长安。如果这期间把袁绍逼急了,逼得他突然放弃洛阳,一把火把洛阳烧了,把兵力全部转移到荆州、豫州一带予以坚守,那麻烦就大了。
  想当初,李傕、郭汜丧心病狂,竟然把未央宫烧了。现在,谁敢保证袁绍不会丧心病狂,把洛阳也一把火烧了?
  虽然河北有意定都长安,但洛阳毕竟是两百年的都城,洛阳城里的很多东西都是大汉的无价之宝。比如东观、兰台等地的数百万卷书籍,烧掉了就烧掉了,再也找不回来了,对大汉的损失之大难以想象。另外,洛阳如果被毁,关东成为废墟,河北失去了南下攻打荆、豫的坚固后方,短期内也无力南下平叛。而河北为了恢复关东,重建洛阳,耗费惊人,对中兴大业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李弘心里还有一个期盼,他期盼能出现奇迹。假如袁绍愿意尊奉天子归顺朝廷,那天下将很快平定,中兴大业将很快成功。李弘不敢把这个想法说出来,他觉得太荒谬了,说出来肯定会遭到大家的鄙夷。
  李弘非常珍惜这次机会,他一面奏报朝廷,一面亲自参加会谈,他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寻找奇迹,发现奇迹,创造奇迹。
  能再次和审配重逢,李弘异常高兴。袁忠和审配到达行辕的当天晚上,李弘就在军帐内宴请两人,并请夫人风雪到筵席上给两人敬酒。袁忠很吃惊,虽然他知道李弘和审配关系不错,但他从未想到两人的友情竟然如此深厚。
  第二天李弘仔细听取了袁绍的议和条件,他没有发表任何看法。晚上,李弘以私人身份,再次邀请审配到帐内一聚。
  两人喝着酒,随意闲聊着。
  “当年,你到北疆的时候,说当今天下,能拯救大汉的人只有袁绍。”李弘旧事重提,“现在,你告诉我,袁绍到底有没有和谈的诚意?”
  审配笑笑,“当然有诚意了,否则我来干什么?”他望着李弘郑重地问道,“你呢?你有诚意吗?”
  李弘犹豫了一下,“我可以奏请天子下旨,让大军在关西和颖川战场停止攻击,但前提是,袁绍必须承认晋阳的天子和朝廷,否则……”
  “这就是你的诚意?”
  “如果当今天下,能拯救大汉的只有袁绍,那么,他应该接受这个条件。”李弘笑道,“除此之外,他还如何拯救大汉?”
  审配轻轻抿了一口酒,手抚长须想了一下,突然说道:“韩遂死了。”
  李弘点点头,“西疆的事的确很复杂,这是我们在发动关中大战前没有预料到的。”
  “世上的事就是这样变幻莫测。”审配望着昏黄的烛火,颇有感触地说道,“皇甫嵩大人攻打广宗的时候,如果不是张角突然病逝,黄巾之乱能否迅速平定?瘿陶大战的时候,如果不是张牛角突然中箭阵亡,你还能不能率军赶赴西疆?此次关中大战,韩遂突然阵亡,导致洛阳局势极度恶化,但对河北来说,这又意味着什么?”
  李弘微微一笑,“正南兄,西疆的叛乱或许会拖延北疆军攻打洛阳,但并不能改变他即将败亡的命运。”
  “如果你突然死了呢?”审配语出惊人。
  李弘眉头微皱,两眼不由自主地望向了审配腰间的长剑。审配大笑,“世事变幻莫测,谁能知道明天的事?何进如果知道自己会死,他还会进宫吗?董卓如果知道自己会被刺杀,他还会到长安吗?韩遂如果知道自己会死,他还会亲自上战场吗?”
  “我死了,河北不会乱,北疆军也不会崩溃,长公主和朝廷依旧会指挥大军平定天下。”李弘镇定自若,从容说道。
  “但大漠呢?大漠上的胡人呢?北疆还会稳定吗?”审配仰头喝下一口酒,大声说道,“北疆乱了,西疆的羌人距离长安还会远吗?”
  李弘笑着连连摇头,“的确,如果我死了,袁绍还有翻身的机会,但袁绍如果突然死了呢?”
  “所以我们都应该有诚意。”审配放下酒爵,伸出右手食指很优雅地擦了一下唇角上的酒渍,慢条斯理地说道,“你看,我们是不是应该把天子和朝廷放到一边,谈一些切实可行的事?”
  李弘沉思了片刻,两眼盯着审配鬓角上的白发,忽然问道:“袁绍杀死了田丰,逼死了沮授,为什么偏偏留下了你?”
  审配眼里露出一丝痛苦,端着酒爵的右手轻微颤抖着,半天没有说话。
  “你能告诉我,这里面的秘密吗?”


第五十五节
  审配终究没有说出这个秘密。当李弘和风雪一起把审配送出军帐时,审配还沉浸在痛苦之中,看上去神情非常恍惚。
  “其实,正南兄活着比死去更难过。”李弘目送审配蹒跚的背影消失在黑暗里,小声对风雪说道,“他为了生存,或者为了洛阳的生存,委曲求全,违背自己的良心做了很多对不起朋友的事。他活下来了,但良心倍受折磨,生不如死。”
  “他也没有错。”风雪依偎在李弘的怀里,低声叹道,“也许他不仅仅为了自己或者为了自己宗族的生存。”
  “为了社稷?”李弘苦笑,“当今世上,从天子、长公主到普通老百姓,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社稷,每个人对社稷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社稷可以是崇高的理想,可以是荣华富贵,也可以是一日两餐,甚至还可以理解为生存,活着。正南兄的心里也有一个社稷,但我是摧毁这个社稷的罪魁祸首,袁绍和他则是支撑这个社稷的柱石。为了他心目中的这个社稷,他可以牺牲一切东西,甚至自己的良心和骨气。”
  “人真的很难理解。”风雪感叹道,“你和他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却都无法说服对方。”接着她凑到李弘的耳边,轻轻问道,“你会杀了他吗?”
  李弘良久无语。
  “在大漠上,谁是胜利者,谁就是对的。”风雪抬头望着美丽的夜空,轻声慢语地说道,“这世上,只有胜负之分,没有对错之说。大哥似乎对杀戮已经厌倦了。”
  李弘喟然长叹。
  李弘接受了审配的建议,先把最难解决的问题放到了一边,转而商讨诸如朝廷权力分配,袁绍、刘表等人在朝廷中的地位,朝廷和地方州郡的隶属关系等等难题。如果能把这些问题先解决了,满足了袁绍和刘表等人的要求,或许双方才有协商解决皇统问题的可能。
  李弘和袁绍之间的谈判一直在行辕内秘密进行,等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