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反贼 >

第170章

反贼-第170章

小说: 反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看清来人是宋泰,“母老虎”一下就火了:

“好你个老不死的东西!这么突然闯进来,是想把老娘吓死吗!难道后面有鬼追你还是怎么着!”

一边说着,随手一个木棍子就丢了过去。

“啊!”宋泰被正中个头,眼瞅着一个大包就起来了。

“你——哎呀,妇人真是不可理喻!这都火烧眉毛了,你竟然还无理取闹!你可知道,这大街上的告示都贴出来了,现在正在到处缉捕读书人呢!要是我被抓了去,你个婆娘也是罪责难逃!”宋泰急得直摆手。

“啊?”这下,“母老虎”也被吓了一跳,“你,你说什么?什么缉捕读书人?”

“还不是凌家军匪性难改?”宋泰叹一口气,将大街上的告示说了一遍。

“哦?这么说来,人家只是让读书人去登个记,而且还给两斗粮食,好像并没有什么恶意啊!你个死鬼,怎么净吓唬人,我看你是活得不耐烦了!”“母老虎”听罢舒了口气,一边说着,撸起袖子来又要动手。

“哎呀,你真是妇人短见!你以为这天下有这样的好事儿吗?能白白给你粮食?那才是见了鬼了!要我说啊,这是阴谋,要把读书人都引诱出来,然后像焚书坑儒一样,把我们都统统杀了,恐怕这才是最大的可能啊!”宋泰急着说道。

“那……那我们该怎么办啊!你不去登记,恐怕别人也会举报你啊!凌家军可是说了,凡是举报不去登记的读书人的,都能领到一石粮食啊!那可是一石粮食!为了这一石粮食,恐怕很多人连自己的亲爹都能给卖了,更不要说你了。”“母老虎”也急了。

“所以说我们要留心着周围的举动,看看其它读书人都要怎么做,我们再斟酌着决定吧!现在形势危急,为夫的不便出门,倒要麻烦你出门打探消息,听到什么信儿了,就尽快回来告诉我。只希望事情没有我们想象地那么糟糕吧!”宋泰又哀叹了一声。

“母老虎”这次倒是没再使性子,急急忙忙地就开门出去了。自家夫君虽然废物,她可也不希望他被人抓走啊!一旦成了寡妇,那日子可就更凄惨了。

接下来的两天,宋泰战战兢兢地躲在家里,连小茅草棚子都不敢出;而“母老虎”则是每天到大街上去打探消息。

这天下午,宋泰像平时一样躺在茅草窝子里感慨着,没想到刚过了两天有粥喝的太平日子,就又遇上这种事儿,难道这天下真就没有一处让人活的地方了吗?

就在他正唉声叹气的时候,就见“母老虎”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一脸的喜色。

“你这死东西,我说你是瞎想了吧?果然是这样。现在大街上早就传开了,说是有读书人到凌家军处去登记,已经把粮食领到手了。而且,好多读书人都被安排了差事,说是帮助凌家军做事,每月都能有不少银子和粮食呢!”

宋泰一听也乐了:

“你的意思是,凌家军这不是要‘焚书坑儒’?”

“你个书呆子,还焚什么书,坑什么儒啊!这是凌家军重用读书人了,现在大家都知道。嘿嘿,没想到,你这没用的废物竟然也有时来运转的一天哪!”“母老虎”难得露出笑脸来,胖脸一挤,小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宋泰少一琢磨,脸上的喜色渐渐退去,又开始换上忧色:

“这么说来,凌家军是想让我们为他做事?”

“是啊,大家都是这么说的。”

“哼,那可不行!想我寒窗苦读十数载,虽然没能取得功名,但终究是读书人。而凌家军是什么?凌家军是流匪,是反贼!让我为他们做事,那岂不是从贼?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宋泰连连摆手。

“母老虎”的脸色一下拉了下来:

“好你个夯货,你还真当自己是什么宝贝东西了不成!你说老娘跟着你这么多年,可曾过过一天好日子?以前是你没本事,挣不来吃穿用度;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个机会,你又装起假清高来了。你真是个夯货,老娘嫁给你,算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好吧,你不让老娘过好日子,老娘我……我跟你拼了!”

“母老虎”一边骂着,胖脑袋就冲着宋泰冲过去,一下将其撞翻在地,然后胖腿叉开,往宋泰身上一坐……整个一个肥猪骑瘦猴一般,双手抡开了就是一顿胖揍……

据宋泰的邻居反映,这天下午宋家的茅草屋里传出了一阵阵非人的惨嚎声。一个时辰之后,脸上缠着布条的宋泰就到凌家军的办事处去登记了,最后很顺从地听从凌家军的安排,做了个什么调查员。

什么是调查员?

宋泰压根就没听过这个称呼,看来流匪就是流匪啊!起个名字也这么上不得台面。

这从贼的差事,总不是什么光荣的事儿,最终落到这一步,宋泰感觉很抬不起头来。让他有些心安的是,似乎来这儿登记的读书人数量不在少数,光是他在这儿的一炷香时间,就有好几个人来登记,其中更有他认识的一个老友。

那个老友也是一脸的无奈,可不来登记又能怎么样?先不说凌家军的铁腕大家谁不害怕?光说帮助凌家军做事所能领的钱粮,就不是一般人所能拒绝得了的。

宋泰知道,他的那个老友家里上有老母,下有幼子,缺了这份钱粮,还真是不行!

哎!

宋泰拍了拍自己背上的两斗粮食,感觉“从贼”,似乎也不是那么坏的事情啊!

正文 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帅授课

情况比凌风料想的要好,告示贴出去,三天的时间内,就已经有五百多读书人来向凌家军登记。

包括碎金镇和早盛塬在内,总共有五六万的流民,这么说来,读书人的比例差不多在百分之一左右。这要是放在现在,自然是要笑死人的,但在这明末能有这种程度的收获,凌风已经非常满意了。

这五百多读书人中,大约有三百多人属于流民之列。对于那些有正当职业或者是有产业的人(这部分人主要是在碎金镇),凌风自然是不会强迫他们来为凌家军效力,但对于流落为流民的读书人,如果还不肯为凌家军效力的话,那可就说明他们对凌家军有意见了。

想想也是,宁可吃赈济粮艰难度日也不肯为凌家军效力,这是什么政治立场?对于这样的人,精明如凌风如果肯让他们安安稳稳地在治下过日子,那才是见了鬼了。

三百多读书人聚集在一起,凌风先是给他们上了一堂课。

对于凌家军大帅要给自己等人上课,读书人们是很有些不屑的。凌家军是什么东西?流匪而已!

凌家军大帅,说白了也就是一个土匪头子。

一个土匪头子来给自己这些读书人上课?笑话!

不过,人在矮檐下,不能不低头。

在凌家军的要求下,谁敢不来?

三百多个读书人,个个身穿长袍——不管破烂到什么程度,反正总是长袍罢了。

差不多等了一炷香的时间,只听门口一声长诺:

“大帅到!”

随着喊声,走进来四五个人,当中的一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一身蓝布长袍,穿在身上倍显利落。面如冠玉,眼若流星,唇如涂抹,真是好一个美少年。

旁边的几人,一个瘦小精悍,一个骨骼宽大,一个黑莽汉子,正是瘦猴、李自成和洪金宝三人,进来后就很自觉地站在旁边候着。

其实凌风二十多岁,根本就算不上少年了,只不过一直生长在现代,不用风吹日晒的,平时洗脸都用洗面奶的,再抹个大宝什么的,又哪是古代这些人所能比得了的?所以看起来显得年轻些,也就很正常了。

平时凌风都是以一副铁甲的面孔出现,今日突然改装长袍,倒是让人耳目一新。

所有人先是赞了一声,大帅真是好相貌,倒不似想象中流匪的凶神恶煞,然后个个躬身行礼。这是凌家军的一个将领提前来教给大家的。

躬身行礼,既显示了对大帅的敬意,又不至于让这些人认为受到折辱,照顾到了双方的情绪,最是合适。

只不过,那个将领还给大家准备了凳子,说是待会儿讲课的时候,大家都要坐着听,大帅会站着讲,让大家不必惊奇不安。

这话是怎么说的?大家有些不理解了。这哪有让先生站着讲课,而学生坐着听课的?——虽然大家并不承认自己是流匪大帅的学生,但这总也说不过去啊!

说到底,流匪就是流匪,连着最基本的理解都不懂得。

算了吧!他们这么命令,大家自然是不敢不遵从的,否则的话,谁知道流匪会不会野性大发,大开杀戒呢?

大帅长相斯文,倒是很符合这些读书人的审美观,先是给了他们一个好印象,可在大家的眼中,这顶多是个小白脸而已。

说到上课教书,这些读书人中倒有大半做过,怎么不比一个流匪头子强?

凌风自然了解大家的心思,他知道大家对他表现出尊敬,完全是冲着凌家军武力的威慑,不过,这些事情他也并不放在心上,只要大家能够按照他的说法来做就可以了。

凌风笑眯眯地拉过一块黑木板来,摆摆手示意大家都坐下。

由于提前的教育,现在大家虽然有些不安,但到底是战战兢兢地坐下了。

这块木板大家以来就注意到了,只是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一个普通的木板,表面上刷了厚厚地一层黑漆,怎么看怎么难看。甚至还有人恶意地猜想,莫不是准备的棺材板子?

却见大帅手拿一块儿白色的石灰,伸手“唰唰唰”在那块黑色的板子上写下了几个大字“丈量土地,稽查人口,惠利百姓。”

下面众人一看,纷纷发出“哦!”的声音,这才明白,原来这黑木板子是做这个用的。

凌风知道大家这个“哦”字的含义,开口解释道:

“这块黑木板,是本帅想出的一个小方法,我给它起个名字,叫做‘黑板’;而我手中拿的这块石灰,因为书写的时候会落下很多粉,所以,我叫它‘粉笔’,以后,这粉笔的形状还要改进,可以做成圆柱状,以利于手拿,大家觉得这样授课,下面的人是不是看的更清楚?”

一众读书人闻言忍不住点点头。他们都是出身于学堂,甚至很多人自己就做过教书先生,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普通的私塾中,在教学生写字的时候大多采用沙盘,也就是用一个木盘子装满了沙子,用一条小木棍在沙子上写字,写完之后用个木板一刮,就刮平了。

但是沙盘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它必需得平放着,教学的时候学生都要围上来,这样一来,浪费时间不说,如果学生多的话,就看不清楚了。

黑板这么竖直的放着,大家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也是看得清清楚楚,真是方便得很。

只是一点,这粉笔那么硬,书写应该很不方便吧?可看大帅书写流畅,只要多练练,这个看来不是什么问题。

对黑板的赞叹过后,大家才注意到大帅写这几个字,竟然很是有些遒劲的味道。人如其字,倒是符合大帅武人的风格。

殊不知,就为了这几个字,凌风已经练了好几天了。

穿越之前在高中和大学中闲得无聊,凌风曾经练过一段时间的硬笔书法,写几个漂亮字来糊弄人还是不成问题的。

看到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凌风心情大好,开始讲解“丈量土地,稽查人口,惠利百姓”这十二个字的意思。

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凌风各方面的知识自然是极其渊博的,这一开口,从历朝历代讲起,将那些土地被隐瞒的例子都说了出来,又说这么做对百姓的损害。

“……”

“……所以说,有时候并不是朝廷不想治理土地兼并,而是他们对自己治下的土地有多少根本就不了解。更何况,这还涉及到很多利益集团的事情,在这里就先不谈这些了……”

“……大地主们瞒报土地……”

“……为什么会出现土地兼并的情况呢?主要是因为土地出产有限一年的出产,往往不够食用一整年,就在春天这段时间,陈谷已经吃完,新麦还未成熟,这个时段叫做“青黄不接”于是大多数农民不得不向地主借贷粮食,以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但是向地主借贷粮食的利息非常高往往一年下来,地里所产出的粮食,都不及利滚利以后所需偿还的总额。所以,贫农们不得不把土地卖给地主抵债这样地主就达到了兼并贫民土地的目的……”

“……在北宋,王安石变法中有一条,叫做“青苗法”,就是由国家统一向农民借贷,利息比较低,比地主低很多。这样的话,可以保住农民的生计和土地,国家不用通过增加税赋而能有更多的钱粮……”

“……”

凌风舌灿莲花,讲得意气飞扬,有些东西可能稍微有些偏离题意,但都是讲得深入浅出,非常地生动。

这个前世的小愤青在网上跟人家辩论的那些话题,这会儿几乎全都用上了。这可真是从三皇五帝时代,一直讲到当朝……

半个时辰过去,一众读书人对凌风的印象已经彻底改变了。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