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清末英雄 >

第82章

清末英雄-第82章

小说: 清末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间,舆论都开始关注占到整个美清贸易一半份额而且还在每年递增30%的满洲市场,杨锐拟定的标题是《对清贸易的阿喀琉斯之踵——东清铁路》,文章指出不管俄rì间谈判或者战争是什么结果,对于美国而言都会失去这个占美国对清国贸易一半、年出口额近两千万、未来几年将达到一亿美元的极具增长率的巨大市场,这是从去年对满洲的纺织品出口量下降和近年来煤油销售几乎消失得出的结论,在每年总共只有七亿美元的清国对外贸易中,对于后发的美利坚而言,保住这个将来有一亿出口额的满洲市场就极其重要了。文章给出的数据都很全面,资料出处也很详细。除此以外,还有一份美国棉布、煤油在满洲各大城市的销售情况调查报告,所有的资料都显示美国产品在满洲极具竞争力的,但是因为rì俄两国的因素——特别是他们把持的东清铁路这一关键因素使得美国产品得不到公正的销售,这一切都使得美国所提倡的门户开放政策宣告无效。美国人有时很天真,只要他们认为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就会变的很愤怒。
  文章还全力鼓吹纺织品公司,南部的棉花农场主以及美孚石油公司要给zhèng fǔ压力,迫使zhèng fǔ获得更多的对清贸易优势,同时不可遗忘的提到现在满洲本地商人正在筹建一条从安东经通化到奉天的铁路,铁路如果建成那么美国商品输入满洲将会多一条通路,可是这条能给美国贸易带来希望的铁路却因为俄国的反对而被搁置了。作者最后还谈到了最近结束的商约谈判,讥笑驻清公使康格先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都没有给美国贸易带来实质xìng的保障——众所周知在满洲清国zhèng fǔ无法主导什么。为商约谈判花的一年多的时间还不如支持中国人自己修一条通往满洲内陆的铁路,使得满洲市场不会被彻底丢弃。
  美国国内本来在莫理循四月间刊登的俄国撤军的七项条件之后就激起轩然大波,因为这七项条件都是排他xìng的,有悖于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这将会使美国失去最重要的满洲市场。虽然在此之后俄国外交大臣拉姆斯德尔福伯爵就俄国的意图向美国人作了保证,并通过美国驻圣彼得堡大使告诉美国国务卿海约翰:“俄国无意排斥别国……,美国可以确信,目前开放着的门户是不会关闭的,”但是后来俄国不按期撤兵而且还增派部队到牛庄的举动,使得之前平息的舆论又沸腾起来。杨锐cāo作的文章刊登之后,美国报纸又转载了莫理循在中国采访钟观光的文章。这些文章给正为满洲贸易担心的人们指出了一条明路——支持中国人修建那条并不笔直,但却使得美国商品可以在不被他国的影响下顺畅的进入满洲内地的安通奉铁路。
  很快,那些与此息息相关的公司和资本就把这样的意见传递给联邦zhèng fǔ的办公室,而在分析了相关资料之后,zhèng fǔ训令很快传递了běi jīng,指示běi jīng要把这条铁路的修筑当作美清商约的后续部分对待,全力支持清zhèng fǔ及民间公司修筑这条铁路,如果有可能,最好让美国资本参与其中。
  凭借着买来的葡萄牙护照,杨锐安全的通过了让所有华人sè变的税关到达纽约,此时纸上还在讨论满洲贸易的事情,但他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已经做完了,真的要对美国zhèng fǔ游说别说关系没有,光是游说的费用自己就承担不起。他没有马上联系麦克尼尔,而是自己找了家高档一些的旅馆,买了一大堆报纸,好好休息了一天,然后美美睡了一觉。第二天根据报纸找了一家小型的侦探公司,这家公司确实很小的,在一家披萨店的阁楼里,只有一间狭小的办公室,一个中年男子盖着报纸睡觉,直到杨锐的到来才把他惊醒。
  “先生,请问要帮忙吗?”中年人看着这个不速之客,一边问道一边悄悄的打开抽屉摸索着他的枪。杨锐在非洲呆久了,胡子头发都很长,戴着个墨镜,加上几个月来rì夜不断的训练,彪悍的很像一个劫匪。
  似乎感觉到了对方的不安,杨锐保持着距离,缓慢的亮出双手示意手上什么也没有,然后坐下来说道:“嘿,别紧张。你不是侦探公司吗,我想要一个合格的侦探。”
  中年人的摸索停了下来,在杨锐坐下来的时候,他看到这个彪悍的劫匪还不是个白人,似乎是个黄种人。哦。好吧,反正没有生意,只是价格要高一些。“是的,是的。我是杰夫格林,曾经在纽约jǐng察局工作,”说道这他站起来排排自己的腿,“后来因为受伤就退休了。先生你要调查什么?”
  杨锐对他的腿没有什么兴趣,只要不是个蠢人就行了。“格林先生,我是迈克乔丹先生,你可以叫我乔丹先生。你这里只有你一个人吗?我有一份工作需要细致的人完成它。”
  格林见客户有些质疑,连忙说道:“不不,这家老鹰侦探事务所是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开的,我们就像老鹰那样锐利,不放走任何一只兔子。”
  听到他的解释,杨锐笑了起来。这家事务所还是有点意思的,最少他花了不少脑筋取了个不错的名字。“我的工作比较简单,但是却很繁琐,如果不细致,那么很容易出错。”见对方开始拿出本子记录,杨锐满意的点点头,“工作是这样的,十七年前的时候,有一个七岁的男孩从西部来到了纽约,他在纽约生活了十三年。我要知道他这十三年都在纽约的生活细节。比如他怎么过来纽约的,然后来了纽约怎么生存的,纽约的十几年前的面包什么价格,都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住在哪里,街区是怎么样的,等等等等。”
  格林听得很是迷糊,之前还以为是找人的,这工作是什么,还原一个七岁男孩的成长记录吗?“乔丹先生,请问您并不要我们找到他,而是要我们调查他十三年经历了什么是吗?”
  “完全正确,格林先生,你真是一个聪明人。”杨锐本来还以为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使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其实我是一个作家,正在写一本小说,故事的主角是一个七岁的男孩在十八年前的纽约怎么独自生活,而不是被别人收养的生存下来,而且他还旁听了中学的课程,在五年之后他就离开纽约去了欧洲。我在纽约没有生活过,我需要十八年前到五年前这十三年里他生活在纽约的各项资料,还有就是他这十三年是怎么样生活的各项信息。要很仔细,并且完全合理。”
  格林大致知道了工作的内容,这其实没有什么难度,无非是要构建十三年里男孩怎么生存生活的细节罢了,只要找到一个在纽约呆了十几年的流浪汉,然后给他十美元听他唠叨一天就完全好了。“乔丹先生,我完全理解这份工作的要求,我想大概需要三个月的时间能完成它。至于收费,我认为是五百美元比较合理。要先支付一半。”面对一个黄种人,他狠狠的开了个价钱。
  “可以,我先支付三百美元,还有我在纽约待的时间不长,调查完成之后我希望你寄给我,当然在寄之前我会把钱付清。还有,格林先生,这只是第一期的调查,如果前期的调查不够细致,那么后面我会中断委托的。”杨锐威胁了他一下,然后说道,“同时我需要签订一个保密协议,我不希望我的读者知道我曾经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塑造人物。”
  本来还担心对方会讨价还价的格林对这些要求没有任何异议,一切都弄好之后,杨锐离开了,按照报纸上的地址去下一个侦探所,白天一天他花出去一千美元,找了四家侦探所。所有人都很乐意为这么一个黄种傻瓜服务。杨锐知道他们这样的态度,只希望他们能调查的仔细一些,虽然他是打算在这次调查之后,在资料的结果上继续追查一些问题。
  在杨锐的设计里,整个男孩的人生分三个阶段,一是三藩市,那里本来就是华人的聚集地,所有偷渡客几乎都是在Watsonville。Beach上岸,然后聚集在三藩市,中国人多的地方不能久待,待的久了自然其他华人就会对他有记忆,所以那里只能待半年。设定里一家人偷渡而来,最后就剩一下男孩;再就是纽约十三年,这里是美国最大的城市,人来人往的地方不会有人去注意一个小孩,所以可以久待;最后是欧洲和德国五年,杨锐出现在沪上的时候就会德语,那么按照之前的逻辑必定是在德国呆过。如此复杂去构建之后,杨锐以后就有了他的“真实”的上半生。
  来到这个世界,杨锐最大的问题就是过去一片空白,如果只是作为一个商人,那么过去是什么样的完全无所谓,但是现在干革命,过去空白是不可能的,这让他很不安,必须要有一个完全清晰的过去,而且这事要尽快解决,不然以后发生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完善这个过去很费时间,而且还容易走漏消息。所以杨锐找了好几家侦探所,准备在他们提供的资料基础上,自己再重新加工一段人生经历出来。至于保密,杨锐不打算杀人灭口什么的,自己现在的头发、胡子和墨镜是个很好的掩饰,地址写的是麦克尼尔的,然后由他转寄沪上如意里老邓,最后再转寄给自己,相信自己的信那么多,老邓也不会有什么怀疑。



第九十六章 容闳

    办好了私事,杨锐开始联系麦克尼尔。按照之前的计划,他回到美国之后基本就在纽约呆着,主要的任务是申请专利、筹建取名为美国在线的广播电台和小城镇无线电报公司,还有就是其他一些紧要事件。
  小城镇无线电报公司是杨锐的策划,但是他执行的并不成功,失败的原因是计划制定者对美国电报业根本不了解。这个策划的本意是通过加盟的方式,在那些没有电报的小城镇开设无线电报站,因为传输距离不远,这些无线电报支线就必须通过现有的有线电报干线才能将客户的电报发向全国各地,但是在当时的美国,统治整个电报界的是西联公司——和欧洲各国电报由国家买断垄断经营不同,美国对有线电报没有类似专营一类的管制,这就使得电报业竞争剧烈,几经洗牌,西联公司统一了整个美国的电报线路,在全国建立了近三千多个电报站。这家公司的存在使得没有电报的城镇很少,再就是这家公司在1901年马可尼试验成功之后也开始关注无线电报,对于麦克尼尔这样一个没有什么实力的合作者西联公司毫无兴趣。
  麦克尼尔花了好几月的时间终于明白在无线电报上花时间是无益的,幸好在此之前他那些该申请的专利都申请好了,他现在在跟进无线广播项目。但是有个问题就是在纽约建立一个广播站是非常昂贵的,不但要找到高楼建立一个发shè基站,还要免费送很多收音机,这不是杨锐给的两万多美元能完成的任务。
  杨锐听着麦克尼尔泄气的谈到这些东西——他本来是认为通过无线电报机,自己能成为比莫尔斯那样的名人再小一点的名人,可事实未必如此。
  “威克,其实我们本来也没用打算在无线电报领域获得多大的成功。在沪上的时候我认为工作重点应该是在广播上面而不是电报,不是吗?而且,你应该很能明白我们现在的优势,马可尼电报也许是比我们传的更远一些,但是它在其他任何的一个方面都不如我们,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时间还有金钱不是吗?”杨锐安慰他说道,火花隙那种注定被淘汰的东西根本不让他有什么好担心的,他在意的是那些专利,历来技术产品专利上的胜负决定市场上的胜负。
  麦克尼尔见老板没有责怪松了口气,回到美国的最后几个月,他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无线电报上面,广播花的心思不是太多。“是的。老板,我们需要的是时间和金钱。现在已经有几个投资人在和商议广播的事情,但是他们大多对出十万美元建立广播站保持怀疑态度,而且对不能取得公司的原始股份很不满意。我想应该再找别的投资人。”
  十万美元其实不光是广播站,还包括收音机工厂的前期投资,但是按照之前的计划,麦克尼尔只会将广播站的股份出卖,而不是整个公司的股份。杨锐知道这是原则问题,如果是公司股份那就不是十万美元所能谈的了。“那就换人吧。”杨锐说道,“沪上那边资金很紧张,今年是没有办法抽调资金过来,明年下半年才有可能。威克,我们最好能快些找到投资人,那怕只是建立一个街区的广播。如果没有实际的成果,没有人会投资的。”
  麦克尼尔点点头,这也是他所想的。“老板,明年路易斯安那的博览会,我们是以什么名义参加。是中国工厂的名义,还是美国工厂的名义?”
  对的,明年似乎是世博会,“什么时候开始?”杨锐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