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第6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这么干,其实也是一种节约成本,至少不用负担俸禄了。
用经济学的观点,这就是增量经济和存量经济的差别。
王安石和张居正的变法为什么失败了,原因都是一样,他们在一个相对总量不变的经济体里面,无论怎么做手术,怎么下刀子,都会伤到一些人的利益。
人类又有一个毛病,给了他多少好处,只会闷声发大财,可是一点受损,就会哇哇乱叫。
由于是一潭死水的状态,明明是砍向既得利益者的刀,最后都会转嫁到可怜的百姓头上,真正受害的还是最弱者。
如果不改能行吗?
当然也不行,因为没有外来的活水,利益只有那么一点,你多吃一口,我就少吃一口,大家伙肯定拼命争抢,疯狂争夺,什么手段都用上了。
自从成化之后,尤其是到了嘉靖朝,君臣争斗,臣子之间恶斗,互相倾轧,你争我夺,互相恨不得置对方于死地,官场上就跟走马灯一样,再也不会有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的情况。
从一个侧面也反应出来,经过二百来年的发展,人口膨胀,经济繁荣,土地兼并……种种作用下来,大明的利益分配已经到了有你没我的地步。
为什么隆庆喜欢听唐毅讲东西,因为他的东西从来都是以理服人,冷静高端,从前所未有的视角,把问题剖析清楚明白。
“难怪言官们要拼命谏阻朕出游呢,是啊,朝廷一年到头,就是那么多的岁入,朕多花一两银子,没准有人就短了俸禄,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叫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对吧,唐师傅?”
唐毅听得出来,隆庆心里有些小别扭,他虽然明白自己讲得道理,但是红果果的利益论,把什么仁义纲常都扔在了一起,连带着他这个君父也不尊贵了,难免会不舒服。
唐毅没有再多说什么,他相信隆庆还是有足够智慧想清楚的。
一路走来,到了一处三面环山,小溪蜿蜒流过的绝佳风水宝地。
“陛下,前面就是天寿山。”
唐毅指了指,这一片庞大的皇家墓地,从朱棣算起,一直到世宗朱厚熜,一共八位皇帝,长眠于此。
隆庆举目看去,也是格外的感慨。
老朱家的列祖列宗都在这里,他们的英灵在天,一定会保佑着后辈子孙,中兴大明,实现历代前所未有的壮举!
隆庆的目光突然落到了一段神道旁,汉白玉的瑞兽失去了脑袋。隆庆的心咯噔一下,随着他前来的李芳变颜变色,急忙凑过来解释道:“启禀皇爷,这是去岁俺答入寇,有鞑子闯来,无意间伤损的,内帑已经拨了银子,不日就会修好。”
他的话丝毫没有让隆庆缓和下来,相反,皇帝陛下变得格外狰狞可怖!
“哼,被扇了巴掌,揉两下就不疼了?你们能唾面自干,朕做不到!”隆庆突然跑到了塑像旁边,用手点指着,“你们听着,谁也不准修,就这么留着!等到有一天,朕把俺答抓来,让他跪在我大明列祖列宗的前面,用他的手雕刻石像,替他赎罪!不破俺答,不报大仇,朕没有脸再见历代先祖!”
老实人发起脾气,还真够吓人的。唐毅愣了一下,心头大喜,看起来隆庆已经领会了关键。
什么叫守业之中要有创业,就是不能死守着一潭无源之水,唯有把内外都放在一起,当成一盘大旗,才能走出困局。
又联想到之前唐毅提到的北伐草原,经略南洋。隆庆彻底融会贯通了,完整的国策已经成型。
“唐师傅,你说下一步该怎么办?”
隆庆顾盼自雄,颇有一种拔剑四顾,天下我有的架势。
唐毅忙躬身说道:“陛下,此前已经重创俺答,臣以为解除北方边患的时机已经成熟,但是仅凭着现有的兵部诸官,还有督抚巡按,远远不足以担负北伐大任。臣斗胆建议,增设重臣,统筹九边,总揽各项事务,集中全力,打赢立威之战!”
“唐师傅,朕都依你,只管说,具体要怎么办!”
“臣建议任命谭纶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筹边大臣,总领九边人马,调杨继盛兼任兵、工、户三部侍郎,负责统筹军饷物资,人员调配,工事修筑等事务。另外臣还提议,成立一个参议智库,负责制定作战计划,分化瓦解蒙古各部,刺探情报,收集消息,执行刺杀,总而言之,凡是有利于取胜的事情,他们全盘负责。”
隆庆长出了一口气,看起来唐师傅是早有腹案了。
“这个参议智库执行的任务复杂无比,必须要能臣负责,师傅可有合适人选?”
“有!”
“是谁!”
“原兵部尚书,东南总督胡宗宪,臣恳请陛下启用胡宗宪,让他负责运筹全局,另外,再起复原浙江巡抚李天宠,让他接任辽东巡抚,负责对付土蛮。”
唐毅从容笑道:“胡宗宪在东南十年,收买敌人,刺探情报,刺杀强敌,分化瓦解,乃至散布谣言,水源投毒,经济封锁……林林总总,手段无数,无所不用其极,倭寇能够平定,胡宗宪居功厥伟,他又担任过大同巡按,熟悉九边情况,德高望重,是最佳人选!”
第905章人事布局
“唐师傅,胡宗宪的确是干才,可是他年纪也大了,又离开中枢许多日子,还能胜任吗?”隆庆试探着问道,他还有些担忧没好意思说出来,人所共知,唐毅和胡宗宪交情深厚,如果启用胡宗宪和李天宠,加上谭纶,杨继盛,根本就是当年东南抗倭的组合搬到了九边而已。
虽然隆庆很信任唐毅,但是维系朝局平衡,是每个帝王的本能,他绝不愿意看到出现一个比徐阶还要强势的辅臣。
这一点唐毅也清楚,启用胡宗宪,的确有风险。
可是唐毅遍观全局,大明不乏能打仗的勇将,也不能会统兵的帅才,但是他们的眼光还都局限在战场争衡,后勤辎重,武器装备等等上面。
唯有胡宗宪,眼光够广,手段够黑,会利用经济啊,文化啊,间谍啊,贸易啊,凡是能想到的,都能成为战争武器。要不然他凭着十几万的弱旅,如何能够灭掉两大倭寇头子,快速安定东南。
尤其可贵胡宗宪在东南期间,鼎力支持开海,扶持工商,繁荣经济,替无业的百姓找到生计,避免下海为寇。
这份本事,除了唐毅之外,无人可比,为了快速打开僵局,消除俺答的压力,启用胡宗宪,正是唐毅手上最好的一张王牌,而且打败了俺答之后,经营草原,发展经济民生,充实边境,都需要胡宗宪的才华。
“陛下,这个参议智库重在提供建议,既不统兵,也不管钱,只是负责提出最合适的方案,供朝廷和九边重臣选择,臣以为胡宗宪资历足够,才略无双,是当之无愧的人选。”唐毅态度坚决,不过他也深知和隆庆相处的方法,又笑道:“陛下,朝廷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从太祖爷开国以来,官吏职位几乎没有增加,可是百姓增加了四五倍,加之战事不断,积弊丛生,必须广纳贤才,大家和衷共济,才能辅佐吾皇,开创隆庆盛世。野有遗贤,乃是大臣之过,臣斗胆提议起复高师傅,让他回京,协助臣等,主持大局。”
听到高师傅三个字,隆庆的眼睛都冒光了。
他和唐毅之间,更多像学生和敬重的老师,至于高拱,则是亲人父子,前者是理性,后者是感情!
更何况高拱被徐阶赶下台,隆庆心中有愧,总想着弥补。
可是启用高拱不是那么简单的,高肃卿担任大学士不久,得罪的人可不少,不只是徐党,内廷的诸珰也看高拱不顺眼。
现在老徐走了,最大的绊脚石被踢开,隆庆就试探过内廷的态度,结果滕祥、冯保等人都委婉提到徐阶刚走,很多言官都指责张齐是高拱一党,是高拱暗中陷害徐阁老。这时候再把高师傅请回京城,难保不会有人嚼舌头根子,对高师傅不利,还是再等一等……
话说的委婉,可就是一个意思,我们不想再请一个祖宗回来,就这么简单!
隆庆也品出了一点滋味,除此之外,唐毅刚刚入阁,其他几位师傅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如果高拱贸然回来,内阁的椅子怎么分配,谁进来,谁不进来,隆庆琢磨着没有足够的把握,既然处理不了,就索性拖着吧。
哪怕对不起高师傅一些,也只有如此。
让隆庆意想不到的是唐毅竟然主动提出,起用高拱,实在是让他大吃一惊,同时又欣喜不已。强压着激动,问道:“唐师傅,此时起用高师傅,是否妥当?”
“呵呵,臣以为没有什么,高师傅不是忧谗畏讥的人,再有臣虽然刚入内阁,可是也深知内阁事务繁杂,加之吾皇欲振衰起弊,革新大明,没有人办事怎么行,臣提议不只起用高大人,还要扩充内阁,再递补四至五名阁老。”
嚯!
现在内阁就三个人了,再增加,岂不是大学士比尚书还要多了?
“唐师傅,会不会太多了?”
“臣以为一点也不多,对北方用兵,刷新吏治,清理财政,开拓南洋,兴修水利,重整军制,东安西北,到处都是事情,臣斗胆说一句,六部的编制早就不合时宜了,不说别的吧,就拿户部来说,主管民政税收,可是户部上下都是只懂收田赋的人,对于如何收商税,所知有限,甚至连工商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也搞不清楚。户部早就应该扩充人手,详细分工,把农商分开,民政和税收也分开,另外预算编制何其重要,最好也单独拿出来。”
这是要几个尚书啊,隆庆脑袋都大了三圈,“唐师傅,您说的都有道理,可奈何祖制难违啊!”
“所以臣提议增加大学士。”唐毅笑呵呵说道:“大学士是陛下的秘书,虽然通常只有两三个人,但是并没有规定上限,九为极数,不好超过,六七个总是行的。”
增加大学士,隆庆若有所思,他刚刚还忧心唐毅大权独揽,现在却满心羞惭,看起来的确误会了可亲可敬的唐师傅。
以往哪个大学士不是拼命揽权,生怕出现竞争者,严嵩独揽票拟大权,把其他大学士当做属吏,徐阶虽然标榜三还,可只是表面文章,根本舍不得放权。
倒是唐师傅,心胸宽广,竟然一口气把大学士增加到六七人,到时候几位师傅都能入阁,唐党一家独大的情况就不会存在。
果然唐师傅是一心谋国,和其他人全然不同。怀疑唐师傅的用心,实在是太不应该!
和隆庆出游一趟,在天寿山逛了两天,收获远远超出了想象,最重要的两件大事,一个是未来的国策,还有就是人事布局,总算是拟定出来。
以目前的状态,只要隆庆支持,加上唐毅的力量,就所向睥睨,无人能敌。
果然回京之后,唐毅就马不停蹄,开始了运作,他首先授意兵部郎中,心学门下吴兑上书,建议朝廷趁着俺答刚刚遭到重创,大举反击,解除边患。
他的上书得到了各方响应,随机唐毅提出由谭纶总揽兵权,杨继盛负责后勤辎重。这两位都是干吏出身,加上小站一役,谭纶名扬天下,被视作俺答克星,用他再合适不过了。
至于杨继盛,他是被徐阶愣给推上左都御的位置,论起资历手段,都不足以统御两百多名御史,杨继盛更喜欢做一些实际的事情,他在东南有抗倭的经验,又辅佐唐毅,开辟市舶司,故此管理后勤,人尽其才,杨继盛也一万个愿意,自从去岁以来,一轮接着一轮的政潮弄得他焦头烂额,心神俱疲,做点实事,正是他想要的。
杨继盛一走,空下来左都御史的位置,一下子就成了香饽饽。
……
“虞坡公,您老有兴趣吗?”唐毅一边品着茶,一边随意问道。
杨博都懒得看他,好你的小兔崽子,当初咱们谈好的条件,老夫可是都做到了,徐阶被我赶回了家里。可是你小子呢?
我要的一样没有答应,张四维没入阁不说,咱们讲好了谁也不抢首辅,结果你抢先一步,坐二望一,李春芳能挡得住你吗?
还讲不讲江湖规矩,还有没有王法?
老杨博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唐毅可没有半点的愧疚儿,老倌儿,你不讲道义在先,我又不是宋襄公,再跟你讲仁义,我就是蠢猪!
不过唐毅也不想现在就和晋党闹掰了,影响整个布局。
“虞坡公,您要是不干,那就请葛老大人回来,做左都御史,您看如何?”
杨博猛地瞳孔一缩,葛守礼当然是晋党之中,仅次于自己的人物,无论资历威望,还是操守能力,都是上上之选。
能拿下都察院,配合着吏部,绝对能和大学士正面抗衡,只是唐毅会这么大方吗?
杨博满肚子疑问,“行之,咱们打交道多少年了,老夫这辈子在你手上吃的亏太多了,说实话,你是不是又有什么阴谋?”
唐毅把两手一摊,“我说虞坡公,您老人家可是冤枉好人了,国事如麻,选贤举能,本就是宰辅的职责,我还准备荐举子维兄入阁呢!”
“当真?”
杨博一阵惊讶,随机用力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