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天下 >

第44章

大唐天下-第44章

小说: 大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之所以如此模样,都是李林甫害的。

李林甫和武惠妃勾结,准备立寿王为太子,为此而设计陷害了前太子李瑛。哪里想得到,李隆基却是立了李亨为太子,这让李林甫很是不爽。

以李林甫要把威胁消灭在萌芽的性格,李亨之立与他意不合,两人已经有隔阂,一旦李亨当上皇帝,还有他好果子吃?为此,李林甫决定干掉太子李亨。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李林甫是无所不用其极,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往李亨身上扯。在李林甫的迫害下,李亨是度日如年,倍受煎熬,虽然没被废掉,却是疲于应付。

在这以前,李林甫逼得李亨两次休掉自己心爱的妃子而自保。

久而久之,太子李亨就成了这副小老头模样。

“儿臣李亨叩见父皇!”李亨到来,忙冲李隆基见礼。

“你……”李隆基原本怒气勃发,一见李亨这副小老头模样,心中不忍,语气放缓道:“太子,王忠嗣自小与你交好,你们一起出游,王忠嗣可曾有话对你说?”

李隆基虽是九王至尊,虽是大唐天子,毕竟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李亨这副模样着实可怜,李隆基就是铁石心肠也是狠不了那心。

“父皇,未曾!”李亨忙否认。

“真没有?”李隆基双目如同九天之上的烈日,射出炽烈的光芒,死盯着李亨。那目光如同利剑,似在剜心刨肝似的。

“没……没有!”李亨那感觉他仿佛是个透明人,给李隆基看穿了内心似的,一股寒意袭来,连说话都有些结巴了。

“你自己看!”李隆基把李亨这副样儿看在眼里,不由得大怒,这儿子太不成器了,没有他年轻时的硬朗作风,一句喝问之词,竟然吓成这样,连话都说不连贯了,狠狠把奏本砸到李亨脚下。

“父皇……”李亨捡起,才一浏览,脸色大变,推金山倒玉柱般,直挺挺的跪在地上。

第三十九章机会来了(第二更)

这幕好戏本就是李林甫主使的,王忠嗣与李亨交情甚厚,王忠嗣惹恼了李隆基,要是放过这机会,那就不是李林甫了。

因此,他指使他的得力爪牙吉温搜集一些情报,再加入一些虚构之词,上奏李隆基。

奏章上所言大多是捕风捉影、杜撰之言,可是,也有些是事实,李亨一见之下,哪能不惊慌的,哪能不害怕。

李隆基看在眼里,一颗心直往下沉,喝斥一声道:“王忠嗣可曾说过欲奉你为帝之事?”

“陛下,昔年,王忠嗣进京,与儿臣痛饮之后,他说父皇百年之后,儿臣登基……”李亨对李隆基打从骨子里害怕,不仅仅是因为李隆基是皇帝,还在于李隆基雄材大略,英武不凡,在李亨心目中的地位崇高无比,堪比神明。

哪个做儿子的不想有一个英雄了得的父亲呢?

而精明过人,雄材大略的李隆基正好符合这一条件,要李亨不崇拜、不惧怕李隆基都不成,竟然把这事也说出来了。

“好啊!朕还没死,你们就合谋欲要夺朕的江山了,你也不嫌心太急!”李隆基一双眼珠差点砸在地上,恨不得把李亨撕了。

“父皇,不是的,不是的,儿臣绝不敢如此想!”李亨一急,更加结巴了,忙着分辩,重重叩头,太过用力,额头上尽是青包。

王忠嗣和李亨交情极好,自小一起长大,这份感情有多深厚不需要说的,两人久不见面,见面之后,痛饮一番,心情畅快之下,说些两人之间的私密话这无可厚非。

王忠嗣与李亨的交情那么好,而李亨又是名正言顺的太子,他不奉李亨为帝,还请奉谁呢?更别说,王忠嗣还有前缀,要等到李隆基驾崩之后去了。

李隆基驾崩之后,太子李亨登基,王忠嗣保驾,这有什么问题?

没有任何问题!

若是在平时,李隆基知道了顶多就是一笑了之,说不定暗中还要赞赏王忠嗣忠心,还要为李亨欢喜,有一个忠心不贰的忠臣。

问题是,眼下什么情形?李隆基正在气头上,正为王忠嗣逆他旨意而大发雷霆,这话听在耳里就是异常刺耳了。

李林甫整人高手,这时机选择得极好,好得不能再好。

“朕瞎了眼!朕白养你们了!”

李隆基白须直翘,胸口急剧起伏,呼吸急促,咆哮起来,声音比雷霆还要响亮。

“臣罗希姡г肝菹路钟牵蔽释踔宜茫 本驮谡馐保桓龃蟪忌锨耙徊剑蚶盥』胫剂恕�

罗希姡Ш图率抢盍指ψ钗昧Φ牧礁鲎ρ溃盍指σ簧宋奘苌僦苯映雒妫掣鋈耍褪鞘谟枵饬饺顺鍪郑阍诎抵校谢峄挂绾萌恕�

这两人是有名的酷吏,整人的手段不在武则天时期酷吏来俊臣之下,合称“罗钳吉网”。

此人也是个聪明人,只说审理王忠嗣,而闭口不言太子李亨,那是不着痕迹。与太子交好的王忠嗣落到他们手里,还怕跑得了太子?

若是李隆基答应的话,太子李亨就有大难了,不死也要脱层皮,群臣为李亨暗捏一把汗,生怕李隆基应许。

李林甫最是欢喜,只是此人城府极深,不仅没有表露出欢喜的神情,反而一脸的紧张,仿佛他在为李亨担心似的。

“陛下……”陈玄礼大惊,不顾一切,上前一步,就要阻止。

李隆基一双眼睛瞪得滚圆,把李亨好一通打量,然后袍袖一拂,快步而去。

谁也没有想到,竟是这样的结局,就是李林甫也傻眼了。

一众大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谁也不明所以。

如何发落太子李亨,总得给句话呀,什么话也没有,就这样走了,还真是让人难解。

“陛下!”陈玄礼小跑着追了上去,道:“太子……”

“闭嘴!”李隆基的咆哮声如同雷霆,猛的停下来,转过身,死盯着群臣,道:“你们都给朕听清了:谁敢为太子说情,诛九族!”

话一说完,怒气冲冲而去,仿佛地皮与他有仇似的,每一脚下去,地面都在颤抖。

“这个……”

群臣面面相觑,作声不得,愣了好一阵,呼啦一声,一群大臣朝李隆基追去,远远就嚷起来:“陛下,太子……”

李隆基能开创“开元盛世”,把大唐帝国打造得如同梦幻一般,除了他聚集了很多人才外,还在于他有一大批忠臣。

这些追上去的大臣就是忠臣,为李亨喊冤,然而,下场却是很悲惨,上百大臣给李隆基下狱了。

一下子把上百大臣下狱,这在中国历史上极为少见,即使后人骂为残暴不仁的秦始皇也没有这么干过,一时间,朝野震动。

起初,大臣们是前赴后继,前面的大臣给下狱了,后面的大臣又上前谏诤,一拨接一拨,谁也不惧。可是,当上百大臣下狱后,群臣再也不敢谏诤了。

至此,再也没有人敢为太子李亨叫屈,就是陈玄礼和高力士这两个东宫旧人也是闭口不敢言。

“哎!”

龙武军中,郭子仪长叹一声,道:“陛下这是……三天了,太子跪了三天,几度晕倒,几度醒来。”

自从三天前,李隆基一怒而去后,李亨就直挺挺的跪在含元殿,不敢动弹分毫。在这三天里,李亨不知道晕过去多少回了,醒过来后,还得接着跪。

陈玄礼和高力士心疼李亨,总想为他开脱,却是没用。

李昌国却是眉头紧拧,不发一言,思索起来。

“兄弟,你这是怎么了?你这半天总是拧着个眉头,一句话不说,是不是病了?”郭子仪打量着李昌国,很是关心的问。

他与李昌国相交莫逆,对李昌国是异常关心。

“郭兄,你说陛下为何让太子跪着呢?”李昌国眼中神光闪烁,突然问道。

“这个……我哪知道。自古天意高难问,我打仗还成,说到要揣磨圣意,我就不成了。”郭子仪是杰出的军事家,打仗那是很在行,这种弯弯绕,他还真不善长。

“我似乎有些明白了!”李昌国拧着的眉头松开,问道:“郭兄,你说,若是解了太子之难,会有什么好处?”

“好处?”郭子仪一愣,随即道:“好处大了!一是会得到太子的感激,二是会得到陛下的赏识,三是会让朝中大臣侧目,在朝中的地位急剧提升……”

郭子仪细细道来,好处是多不胜数,然后就是话锋一转,道:“可是,谁敢去说?龙武大将军是东宫旧人,也不敢去说!”

真要解了太子之难,必是奇功一件,却是无人敢去说。上百大臣给打入牢里就是最好的明证,谁敢冒天大的风险?

“机会来了,就不要错过!”李昌国猛的站起身,快步而去。

第四十章解太子之难(第三更)

“哎!”陈玄礼在屋里闷坐,愁眉深锁,唯有叹气的份。

这三天里,他是想尽办法为太子开脱,更是没少与高力士商议,结果是他们还没有开口,就给李隆基堵回去了,闹得他没办法,除了叹息还是叹息。

“陛下这是怎么了?”陈玄礼抚着额头,很是无奈,道:“太子又不是没有经历过风浪,以前有人牵连太子,陛下虽然震怒,却未如这次这般呀。”

在这之前,李林甫没少与太子斗,曾经两次更是逼得太子李亨把心爱的妃子休了,方才自保。那时节,李隆基虽然恼怒,却也没有如这次这般狠。

“砰砰!”

富有节奏感的敲门声响起,陈玄礼摇着头,站起身来,快步过去开门,只见李昌国和郭子仪站在门口。

对这两员爱将,龙武军的双星,陈玄礼是打从心里喜欢,沮丧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把李昌国他们让进屋里,问道:“你们可有军情?”

“禀龙武大将军,军情没有。”李昌国见礼,道明来意,道:“不过,有比军情更加严重的事情。”

“哦!”陈玄礼有一丝兴趣,道:“说吧。”

“龙武大将军,你可是在为太子之事犯愁?”李昌国问道。

“是呀!”陈玄礼重重点头,颇有些奇怪,道:“你问这事做甚呢?”

“龙武大将军,或许末将能解太子之难。”李昌国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真的?”陈玄礼如同落水的人抓住稻草似的,以为可以救命,一把抓住李昌国衣襟,一双眼睛瞪得滚圆,一脸的期盼。

这三天里,他为解太子危难而伤透了脑筋,却是没有一点办法,李昌国之言正是他心中所想,充满了希望。

然而,很快的,刚刚明亮起来的眼睛又黯淡了,放开李昌国,不住摇头,道:“李昌国,你能有如此忠心,我很是欣慰。可是,朝中能人无数,那么多大臣哪一个不是饱学之士,能说会道?他们上百人去谏诤,全给下狱了,你自以为能比得了他们?”

要说李昌国勇猛无敌,陈玄礼会相信,可是,要他相信李昌国能解太子之难,他还真不信。要让他相信,比登天还要难!

李隆基朝人才济济,这些大臣是真材实学,就是这样的人竟然给下狱了,而且还是上百人,要想说动李隆基,这难度有多大,不用要想也知道。

“龙武大将军,此言差矣!”李昌国早就想好了,道:“龙武大将军,您可知陛下为何发如此大的火?”

“这个……”陈玄礼捋着胡须,想了想,狠狠摇头,道:“我怎么知道?我要是知道了,早就解救太子去了!”

眼睛一闪,陡然间明亮起来:“难道你知道?”

“要是我没猜错的话,陛下之所以如此大怒,是因为王忠嗣而起。”李昌国微一颔首。

“谁个不知是因王忠嗣而起?还要你说!”陈玄礼很没好气,双眼一翻,全是眼白。

这不是明摆着的么?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李昌国竟然说得如此振振有词,要他不抢白几句都不成。

“哦!”李昌国一愕,是有些表达不清,解释道:“我的意思是说,王忠嗣是陛下最为心爱的将军,是陛下最为心爱的假子,陛下对他寄予厚望。王忠嗣竟然逆了陛下的旨意,还是在陛下最需要他出力的时候,是以陛下震怒。连带的,牵怒于太子了。”

“他们的交情固然好,可是,王忠嗣是王忠嗣,太子是太子,这有何干系?”陈玄礼还没想明白。

李昌国微微一笑,嘴角露出一抹迷人的笑容,道:“龙武大将军,这干系大着呢。您也是做父亲的,您最器重的儿女让您失望,让您伤心,那时的您,会不会看着与他亲近人都生气呢?”

陈玄礼眉头拧着,沉吟不语,很显然李昌国说对了。

“陛下是九五至尊,大唐的真命天子,可是,陛下也是人啊。”李昌国接着剖析道:“陛下,也会动怒,也会牵怒。陛下就会想:太子与王忠嗣交情好,王忠嗣的过错,难道还少得了太子的份?”

“哦!”陈玄礼恍然:“有理!有理!最器重的人让人失望之后,就会变成最可恨的人!”

“爱得越深,恨得越切”,古代虽然没有这话,人们却是懂得这道理,经过李昌国一番点拨,陈玄礼算是弄明白了,一屁股坐下来,脸上泛起笑容:“既然如此,太子不会有事了!”

他担心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