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天下 >

第128章

大唐天下-第128章

小说: 大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别说还是平定吐蕃这种千年盛事,王维能不欢喜若狂么?

过了一阵,太子李亨钻出来,赞不绝口:“不错!不错!很不错!一是有些硬,睡在里面很垫背。二是还有点冷。吐蕃的寒冷远甚长安,这事还得再多加考虑,需要改进。”

“太子,这事能解决是最好,不能解决也不要紧。”李昌国已经了弥补的办法:“这硬么很好办,只需要找个冰雪厚的地方扎营就成。睡在冰雪上,跟锦褥没多大差别。”

“嗯!”太子李亨也是个聪明人,赞同这说法。

“至于冷这事,可以生起火堆,将士们偎着火堆而卧,能减轻一些。”李昌国接着道。

“生火取暖,是能减轻寒冷。可是,这还不够。”李亨眉头一挑,笑道:“有了,先去军器监,我们再去见父皇,解决这事。”

“太子有何妙计?”李昌国有些想不明白了。

“嘿嘿!”太子李亨一阵不怀好意的笑道:“你李昌国也有想不明白的时候?你等着瞧就是,这事一定办得漂漂亮亮的,让将士们不挨冻。走,军器监。”

李昌国虽然很想问个明白,然而李亨不愿说,李昌国也就只好不问了,三人赶去军器监。

到了军器监,太子李亨下令,一众良工前来,足足上百人,李亨把睡袋往他们面前一扔,问道:“能不能做出来?”

这些工匠是唐朝的顶尖科技力量,他们把睡袋一通检视,个个眼睛放光,笑道:“如此巧思,真是让人想不到。”

王维挺了挺胸脯,颇有些得意。

然而,他的得意之情很快就不复存在了,只听一众工匠七嘴八舌的指责:“这是哪个劣等工匠做的?如此拙劣。若是给我们做的话,会更经折腾,更轻便。”

“如此说来,你们能做了?能不能做得更加暖和?”保暖是重中之重,李昌国大声问道。

“更暖和这事,我们没多大成算。”有工匠迟疑一阵回答。

“也不是不可以,若是有狐皮的话,自然能更保暖。”有工匠出主意。

在唐朝,没有棉花、没有天鹅绒这些保暖材料,狐皮是顶级保暖材料了。据传,极品狐裘可以化雪于三尺之外,穿一件狐裘跟揣着个小太阳似的。

“这事就不用了,你们做得更结实,更轻便,更方便就成。”李亨冲工匠们一挥手,带着李昌国和王维快步离去。

“太子,若是有狐皮……”狐皮轻便,还很保暖,这很重要,李昌国忙提醒李亨。

“与其把狐皮用在那里,不如一人一件狐裘。”李亨笑着解释道:“你想啊,用在便榻里,只能睡觉暖和。若是做成狐裘,穿在身上,行军的时候很暖和,睡觉的时候可以用做被褥,这不是两全其美么?”

这主意不错,不过,李昌国却是惊讶不已:“太子,这是数千将士出征,需要的狐裘有好几千呢?大唐能有这么多?”

李亨大气的挥挥手,笑道:“若是无杂色,能化雪于三尺外的狐裘,大唐没几件。可是,不管色彩,只要暖和,这样的狐裘,八千一万,大唐还拿得出来。”

“谢太子!”李昌国大是欢喜,有了狐裘,将士们行军不用挨冻了,有了睡袋,睡觉也不用挨冻了,这是大好事。

只要解决了御寒,就能保证将士们的体力,这胜算就大多了。

三人见到李隆基,李亨把事儿一说,李隆基大是欢喜,少有的把李亨夸赞了一通。

李隆基雄材大略,对他的儿子们很不满意,不得不从筷子里挑旗杆,矮子里面找高个,立了李亨为太子。李亨这个太子很少有出采的时候,这次却是出采了,听了李隆基的夸奖之词,浑身轻飘飘的,仿佛在云端似的。

对睡袋一事,李隆基既是好奇,又是赞赏,准了王维的请求,允他从军。

王维欢喜不已,恨不得放声歌唱了。

接下来的事,就很好办了,先是试制了几个睡袋,李昌国体验之后,大是满意,除了保暖一事没什么提升以外,在耐用、轻便、方便上都有提升。即使多一个睡袋,也增加不了几斤重量,这对极需节省体力的将士们来说,是无上福音。

李昌国穿上狐裘体验,就暖和多了,虽然比起暖榻还是有差距,却也差得不太多。只要生起火堆,就能更进一步,李昌国大是放心。

睡袋之事,不是很急,只需要李昌国他们出动之前运到大非川就成。雪撬反倒很急,要加紧制作,因为使用雪撬需要技艺,要对出征的将士们训练。

是以,李昌国决定先做雪撬,后做睡袋。

军器监加班加点的做雪撬,很快就有四五个了,李昌国决定回到大非川,对将士们进行训练。

这事是应该做在头里,没人反对,一致赞成。

出发这天,李隆基、李林甫、陈玄礼、太子李亨皆来送行。

李昌国这次回京,不过是禀报军情,顺带办些事,没想到李隆基亲自送行,很是意外。

李隆基笑道:“吐蕃是华夏的千年之敌,秦皇汉武未之讨,大唐此次平定吐蕃,实是华夏盛事,将士们出征,朕须得亲自饯行!”

吐蕃之地在秦汉之际是羌人之地,羌人就是吐蕃的祖先,秦皇汉武无可奈何,唐朝若是平定了吐蕃,堪称千古盛事,李林甫、陈玄礼、李亨重重点头,大是赞成这话。

“李昌国,你们放开了手脚去打,失败了,朕不追究你们的罪责!”李隆基很大气的挥挥手,道:“成功了,是将士们的功劳,朕会按功行赏!”

越过积石山的成算并不大,即使失败了也在情理中,没必要追究罪责,只要将士们尽力就成。若是成功了,那是天大之喜,吐蕃一举平定。

“你们还有何话说?”李隆基扫视李林甫、陈玄礼和李亨。

李林甫执着李昌国的手,亲切的道:“李将军,本相只说一句,若有一个将士饿着了,唯本相是问!”

李林甫准备与李昌国搞好关系,将来好对付杨国忠,是以主动献殷勤。

杨氏势大,要对付杨国忠需要借李林甫之力,李昌国笑着道:“谢丞相!”

对李昌国的回应,李林甫很是满意,笑眯眯的。

陈玄礼只说了一句话:“打!放开了打!”

李亨叮嘱几句,这饯行一事就完了。

李昌国别过众人,率领龙武军开出长安,重返前线。

!d@T

第二十五章砺兵秣马

第二十五章砺兵秣马

第二十五章砺兵秣马

离了长安,直奔河湟之地,一路上很顺利。

到了河湟之地,李昌国给惊呆了,虽是冰天雪地,河湟之地却是热火朝天。

唐军一队接一队的开到河湟之地,再从河湟之地经过石堡城朝大非川开去。行进中的唐军一身的冰雪,胡子眉毛都成了冰棍,却是个个欢喜难言,红光满面,仿佛冰天雪地不存在似的。

“终于到了平定吐蕃之时,我辈不努力,谁努力?”

“我辈平定吐蕃,留给后世子孙一个安宁的西北,就是死也是值了!”

“一千个值!一万个值!”

“吐蕃是大唐的死敌,是华夏的死敌,功成于我辈,我辈荣莫大焉!”

唐军一边行军,一边相互打气鼓劲,众口一词,一定要平了吐蕃。

虽然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开赴大非川与吐蕃大战,并不知道李昌国的谋划,不过,依他们想来,石堡城被攻下来了,大非川收复了,唐朝调集这么多的军队,肯定是要平定吐蕃。

吐蕃是唐朝的死敌,平定吐蕃,唐军将士人人欢喜,行军赶路异常轻快,仿佛踩着风火轮似的。

押运辎重的民夫成群结队,络绎于道,个个一身的冰雪,却是心气极高,脸上泛着红光,仿佛并不是置身在冰天雪地里,而是在暖帐中似的。

“起!起!起!”

一辆陷入冰雪中的粮车不能动弹了,立时拥来一群民夫,个个扯起嗓子,大声吼着,一齐使劲,粮车给拉了出来。

瞧民夫那劲头,仿佛这不是沉重的粮车,而是二两棉花般轻松。

“平定吐蕃,安定边境,千古盛事!”

一个官员浑身上下都是冰雪,乍一看,跟个冰雕似的,却是挥着胳膊,吼得山响,声浪如同雷霆,远远传了开去。

“平定吐蕃!”

“安定边境!”

民夫们跟着齐吼,忙得满头大汗,兀自不喘息,忙完这里忙那里。

李昌国策马来到这个官员身边,笑着道:“如此大雪,冰天雪地,你们却是如此忙碌,不怕累着了?”

“怕啥?大唐男儿没有孬种!”官员胸膛挺得高高的,一颗头颅昂得老高,极是自豪。

“好样的!”李昌国大是感慨,唐朝能够强盛,能够灭国数十,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梦幻王朝,有其必然之因,看看官员、民夫唐军,无不以身为大唐男儿而自豪就知一斑了。

没有民族自豪感,没有国家认同感,唐朝怎么可能强大?

“丞相说了,谁要是误事,罢官夺爵治罪!”官员吸口气,吐出一道白气,笑道:“丞相这是多余的,他不说,我们也不会误事!如此盛事,谁误事谁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为了辎重粮草,李林甫是立下了军令状的,但凡饿死一个人,唯他是问。他对下面的命令也是严令,是死命令,谁误事,治谁的罪。

前有身为大唐的自豪,后有李林甫的严令,谁也不会误事!

李昌国大是感慨,与官员告辞,率领龙武军朝大非川赶去。

两天之后来到石堡城。此时的石堡城银装素裹,看上去份外妖娆,李昌国策马来到石堡城上,望着为冰雪覆盖的山崖,眼睛泛红。

石堡城能打下来,是数千唐军用生命换来的。

放眼一望,只见一条长龙正通过石堡城朝大非川滚滚前进,前不见其头,后不见其尾。

组成这条长龙的有民夫、有唐军、有官员……个个兴奋莫铭,满面红光,酷寒对于他们来说,压根就不算一回事。

感慨良久,李昌国一拍马背,加入这条长龙,朝大非川赶去。

三天后,李昌国来到青海湖,放眼一望,只见一片帐幕的世界,不计其数的帐幕矗立在冰天雪地里,唐军一队接一队的开到,安营扎寨,秩序井然,没有丝毫混乱。

接下来的大战,唐朝并不满足于击溃吐蕃大军,而是要歼灭吐蕃有生力量。只有如此,吐蕃才会安定,才会稳定,才不会有后患。

为此,李隆基增调了二十万大军,加上参与河湟之战的唐军,驻扎在这里的唐军共计三十万。三十万大军驻扎在这里,已经是一片兵的海洋。

唐军到来之后,并没有歇着,而是安好营寨之后,冒着风雪,顶着酷严,开始训练。谁都知道,吐蕃的环境与内地大为不同,要想在吐蕃境内大战,必须要适应这里的气侯环境,是以,哥舒翰发布军令,凡到达这里的唐军都要进行适应性的训练。

这道命令被很好的执行了,将士们在冰天雪地里摸爬滚打,吼声如雷,惊天动地。

王维看在眼里,热血激荡,长啸一声,感慨无已道:“我今日方知兵之重也!”

似乎这句感慨不够,略一停顿,接着又道:“有如此大军,何愁吐蕃不破?我王维有幸参与此战,夫复何求?”

“是啊!”李昌国也是热血激荡,笑道:“如此大战,平生能遇几回?有一次就不错了!此生无憾矣!”

“监军!”一个雪人快步过来,冲李昌国见礼。

李昌国一瞧,正是李白。此时的李白,浑身上下全是冰雪,乍一看跟冰雕似的。

“李翰林,你成了冰人?你这仙气了得,竟然还是不能掩盖。”李昌国笑着调侃一句。

“呵呵!”李白一阵畅笑,扶着李昌国下马,笑道:“监军,你此行长安,大功告成矣!将士们都在赞扬你了得,竟然请来如此之多的援军!”

拿下大非川后,唐朝肯定要与吐蕃大战一场,增兵也就是必然之事了。依哥舒翰他们的估计,唐朝能增加十来万就不错了。哪里想得到,李隆基竟然增兵二十万,这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把这一功劳归功于李昌国。

“不敢当!”李昌国谦逊的笑笑道:“这都是陛下一心要灭吐蕃,把吐蕃这个华夏千年死敌摁死!”

“陛下英明!”李白不得不赞叹一句。

李隆基雄材大略,志吞四夷,早就想灭吐蕃了,却一直没有机会,眼下机会来了,他自然是不会错过如此良机的。

“王维见过李翰林!”王维对大名鼎鼎的李白早生仰慕之心,忙上前见礼。

“原来是王摩诘,久闻大名,如雷贯耳。”王维的名头虽然不如李白响亮,也是大诗人一个,李白早闻其名,一见其人,大是欢喜。

两双大手紧紧握在一起,这是一段佳话!

“监军回来了!”这消息一传开,将士们欢天喜地,赶过来与李昌国相见,个个打量李昌国跟见到老祖宗似的。

哥舒翰他们得到消息,飞也似的赶来,不由分说,把李昌国抬起来,一路抬进帅帐。

一进帅舒,哥舒翰递过一盅热茶,不容李昌国喝茶,赶紧问:“兄弟啊,这次长安之行,收获颇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