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残明 >

第420章

残明-第420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约旱那箍诰投ピ谀歉霭俗趾哪源稀

    “开火!”

    徐囡囡扣动扳机后,直接后退让开射击位置,没有查看战果就拔出报国刀,在枪柄上刻下了又一个横道。枪柄上,有三个“正”字和一个“一”字。太棒了!今天一天就打死了九个鞑子,超过了以前的总和,徐囡囡忍不住呵呵笑了出来。

    这次齐射如此突然,整齐的枪声也仿佛被放大数倍,山坡前,傅勒赫的战马正在低头啃食青草,听到这记如同霹雳般的枪声后,也不安地倒退了一步,山脚下,傅勒赫瞪大眼睛看着半山腰……那里硝烟还未散尽,第二轮,第三轮排枪又接连打响,他一直无法看清八旗兵的伤亡,但是清军的冲锋队形就像碰上了一道无形的墙,突然停了下来。

    遭到迎头痛击后,清军终于学乖了,四下寻找隐蔽位置,用弓箭开始对射。当硝烟散开之后,傅勒赫才看清,清军的前队就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抹去了一截,山坡上躺满了横七竖八的尸体。

    接下来,就是令人无比烦躁,无比煎熬的对射消耗战,让傅勒赫赶到无奈的是,楚军的预备队似乎总是打不光,胸墙后面的火力一直没有明显减弱。

    “怎么比刚才还厉害了?难道说,南贼还暗中留了一手?”傅勒赫暗暗后悔,早知道这样,就该接受张国柱的请求,让绿营兵上来和楚军对射。

    还有没有可能速战速决的拿下五一三高地?傅勒赫有些吃不准,他不计代价用人海战术强攻,就是为了赶在楚军后续部队到达之前解决战斗,如果这么拖下去,他今天所有的战术安排都错到家了。

    下意识地,他再次向前迈了两步,踏着一块凸起的石头向山顶看去,自从开战以来,山顶的十几门楚军臼炮保持着同一频率连续射击,炮弹似乎永远打不光,给清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不能就这样认输!傅勒赫是勇往直前的猛将,碰到一点小小的困难就轻易退缩,绝不是他的性格。

    “传本国公的将令,调张国柱……”

    他刚刚说到一半,山顶上突然战鼓如雷,杀声大作,数百名楚军士兵跳出胸墙,手举刀枪,如同下山猛虎般向着清军发起反冲锋。

    傅勒赫不由得一惊,进攻中遭到反冲锋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很有可能被敌人一举击溃,赶下山坡。

    他再次向前踏出两步,伸长脖子向山坡上看去。

    楚军一路冲杀,清军猝不及防,知道胸墙外四十步的位置才稳住阵脚,和楚军展开激烈的肉搏。楚军冲锋队伍的后面,王奕和三个火枪队的神枪手身形一转,在同伴的掩护下登上石台。

    “呼……”傅勒赫轻轻吐出一口气,心放下了一大半,南贼竟敢跳出胸墙的掩护发起反冲锋,虽然勇气可嘉,其实却非常愚蠢,和凶悍的八旗兵进行肉搏战,这些汉狗肯定不是对手。

    “好!甚好!等本国公的将令,就立刻击鼓吹号,全军进攻,一举攻下这座土山!”

    石台上,四支米尼枪一起锁定了傅勒赫。

    一支枪瞄准眉心,一支枪瞄准胸口,一支枪瞄准小腹,王奕对准了傅勒赫的左胸。

    “准备。”他低声下令。

    “开火。”四支米尼枪一起扣动扳机,子弹在膛线的作用下高速旋转,冲出枪口后稳定地破开空气,向着一百六十步外的傅勒赫射去。

    ……

    内个,按照半渡的理解,前装枪不支持卧射,是因为无法装弹,如果先装好弹药只打一枪的话,用卧射进行隐蔽狙击是可行的,不知道我这个理解对不对,在这里向书友中的枪械大拿请教了,哪位能回答请在书评区留言,多谢!(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二二章 意味深长

    朱聿鐭到了前线,在中军大营里摆开香案,宣旨加封汪克凡为梁国公,汪晟为靖东侯,其余楚军文武官员也分别加官进爵,三军士卒俱有封赏。

    汪克凡升为国公后爵位终于超过闯营众将,在友军和地方官员面前腰杆也更硬,对楚军来说肯定是一件好事,程问特意下令全军杀猪宰羊,加餐以示庆祝。

    樊文钦作为新任江南巡抚,也特意来观礼和谒见汪克凡,仪式结束后的当天晚上就跟着程问返回当涂,为楚军筹集粮秣物资。宁镇会战的作战方式是前所未有的阵地争夺战,粮食弹药的消耗量大得惊人,给后勤运输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武器弹药必须从江西往上运,其他粮饷物资却要尽量就地筹集,樊文钦新官上任三把火,唯一的任务就是为楚军筹集粮饷。

    程问和樊文钦临走的时候,汪克凡特意嘱咐他们和情报局加强合作,利用刘弘遇、吴一品、卜从善这样的反正官员,试着在清军后方再撬开几个口子。宁镇会战已经到了一决胜负的关键时刻,任何一点有利的转变都可能撬动整个战局,除了前方将士的浴血奋战之外,第二条战线也同样不可忽视。

    “最近一直没有收到李来亨和张鼐的消息,不知道他们在河南怎么样了,刘弘遇如果能在江北(安徽)埋下两颗钉子,必要的时候就能调李来亨南下渡过淮河,把战局彻底搅乱。还有熊立春那边也要下功夫,听说济尔哈朗有意追究他丢失贵池的责任,马国柱也想把他扔出去当替死鬼,满清在南直隶十多万大军里,大概只有熊立春盼着他们打败仗……”

    清军在宁镇会战中损失惨重。总计伤亡超过三万余人,这个黑锅谁来背?更严重的是,楚军兵临南京城下。造成了清廷全国战略上的被动局面,为了救援南直隶。多尔衮只能暂缓进攻山西姜瓖,济尔哈朗数万大军劳师远征江南,耗费钱粮无数,谭泰也被迫回兵南京,顾不上救援附近的佟养甲,这个黑锅又由谁来背?

    第一责任人很好找,江南总督马国柱,征南大将军谭泰。他们两个共同负责江南防务,两个人都难咎其责。

    他们两个现在的日子很不好过,都在考虑日后如何向清廷交待,让谁来当替死鬼,没有任何根基靠山的熊立春就浮出水面,一时之间变成了众矢之的,熊副将的名字频频出现在满清高级官员的疏文中,听说已经上达天听,连多尔衮都惊动了。

    这其中,黄澍替谭泰起草的疏文写的最好。有理有据,论点清晰,每一句话都如标枪。如匕首,狠狠刺向熊立春的胸膛。

    正是由于熊立春玩忽职守,疏忽大意,才被楚军长途奔袭一举攻占贵池,以至于安庆走廊的坚固防线一夜之间突然崩溃,以至于南京门户大开,况且熊立春原本是山贼出身,汪克凡手下的明军降将,为人一向首鼠两端。看风使舵,说不定就是他暗中勾结汪克凡。献出贵池迎接楚军进入江南……此人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告慰三万大清王师的在天之灵。不足以平息三军将士的怒火云云。

    这份疏文在济尔哈朗手中,要不是江南总督马国柱拼命反对,差一点就盖棺定论了。

    开玩笑,马国柱混了半辈子官场,什么风浪没见过,只大眼一扫,就识破了这份疏文的险恶用心……把责任都推到熊立春身上,这个黑锅就要由江南省来背,谭泰自己却摘了个干净,马国柱作为熊立春的上官,也得跟着倒霉。

    这不公平!安庆走廊之所以失守,主要责任在谭泰身上,正是由于他的错误指挥,才造成安庆走廊兵力空虚,给了楚军可乘之机……马国柱深知这件事的责任太大,就算济尔哈朗能够打败楚军,将来清廷追究下来,抄家杀头都是题中应有之义,所以拼了命想把谭泰一起拉下水。

    由于马国柱的庇护,清廷暂时还没有动熊立春,但他已经感到了四面楚歌的危险,惊慌之下和牛佺反复商议,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除非宁镇会战中济尔哈朗被楚军打败,熊立春才可能蒙混过关。

    这一战如果是济尔哈朗获胜,早晚免不了秋后算账,马国柱现在虽然在力保熊立春,但他只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责任,一旦他和谭泰的责任划分清楚,肯定还会拿熊立春顶缸。要知道谭泰手握兵权,又是多尔衮的心腹爱将,马国柱很可能斗不过他,最后担的责任不会太轻,到了那个时候,熊立春肯定死定了。

    这一战如果是楚军获胜,清廷将对江南地区失去控制,由于守江必守淮的缘故,楚军也未必能长期站住脚,从南京到浙江这一带很可能变成明清两军的拉锯地区,到时候天高皇帝远,有兵就是草头王,清廷再无力处置熊立春。

    俗话说,英雄起于乱世。

    熊立春胸怀大志,从山贼头一步步爬到现在这个地位,绝不会甘心当个狗熊,当然希望南直隶越乱越好,在牛佺的指点下,他停止袭扰楚军的补给线,还暗中派人和汪克凡接洽,自称身在曹营心在汉,表示愿意为抗清大业做些什么,帮助楚军把鞑子赶回江北,最好能把济尔哈朗彻底消灭。

    都是老熟人了,汪克凡对他的为人非常了解,对汇总的情报进行分析后,确定熊立春不是在使诈,而是真的有意卖队友……这是好事嘛,当然要双手欢迎。

    “熊立春这段日子收拢残兵败将,又拼凑了将近三千人马,盘踞在宁国府泾县一带,泾县是宁国府府城的屏障,也是进入江南平原的门户,在最初的东征作战计划里,我原本打算攻克贵池后就挥师东进,从泾县直下太湖和苏杭,现在看来,却要便宜金声桓了。”汪克凡指着地图说道:“我已经传令金声桓,调一支精骑自泾县东进,到时候熊立春自然会让开关口要隘,放金声桓的人马长驱直入,有这支人马深入敌后,就能骚扰谭泰的后路,切断他的粮道,对宁镇山区起到支援作用。”

    樊文钦皱着眉头,担心地问道:“金声桓……他会听令吗?”

    程问笑着说道:“君子晓之以义,小人诱之以利,军门把大义和利益都给了他,金声桓必然会出兵的。”

    什么意思?樊文钦疑惑不解,看到那份军令的存档复件,才终于明白。

    在这份军令中,汪克凡以东征提督的名义,调金声桓所部八千精锐征略江南,对进军路线和军纪军规都有具体规定,樊文钦对官场文书非常熟悉,很快注意到这份军令的异常,其中虽然严禁纵兵抢掠百姓,却多次提到锄奸捐饷的字眼,其中的尺度也非常宽松,留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金声桓被楚军、清军、傅鼎铨、万元吉同时挤压,地盘局限在江西北部的南昌府、临江府、瑞州府和袁州府一带,就凭这四五个半半拉拉的州府,养活他的十万大军非常困难,日子过得一直紧巴巴的,非常羡慕到南直隶发财的楚军,汪克凡现在松开口子,叫他一起来发财,金声桓拼了老命也要搭上这趟顺风车……金声桓出兵江南,大义名分上是收复失地,为国东征,私底下却能锄奸追饷,换句话说就是吃大户,江南可是富甲天下之地,有些巨商大户的家资动辄十数万,数十万银子,甚至还有上百万的超级大富豪,随便给谁安个汉奸的罪名,搞上几十万两银子不要太简单。

    樊文钦的眉头皱得更紧:“这,这恐怕不妥吧,如此行径和李闯的追赃助饷又有何分别,万一失了民心,岂不是因小失大?”

    汪克凡淡淡道:“失民心的是金声桓,又不是楚军,有什么打紧?再者说了,崇祯年间饿殍千里,朝廷也穷得连军饷都发不出来,那些富商大户坐看大明亡国却一毛不拔,李闯追赃助饷,劫富济贫,我看也没什么错的。”

    “军门慎言!”樊文钦吓了一跳,苦心劝诫道:“士为秀民,若是在士林中坏了名声,终究难成大事,李闯前车之鉴,军门不可不防!”

    士为秀民,就是说士绅地主是老百姓里的精英,满清入关后,汉奸范文程曾经说过:“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满清正是和那些见风使舵的汉人士绅地主勾结起来,才能在关内站稳脚跟,一步步地统一全国,李自成却一味和士绅地主作对,搞破坏没问题,却无法建立新的社会秩序,最后才会走向灭亡。

    樊文钦出身于官绅世家,对这个问题认识得比较深刻,生怕汪克凡采取过激手段,和士绅地主闹翻。

    汪克凡笑着对他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眼神意味深长。

    告辞出门之后,程问却对他低声说道:“老樊啊,你怎么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呢?金声桓的兵马在江南闹得越凶越好,他手下的兵马都穷疯了,必然惹得民怨沸腾,到那时汪军门再出来收拾残局,既得实利又得清名,岂不两全其美?”

    樊文钦悚然一惊,不由得愣在当场,脑海又闪出汪克凡那意味深长的眼神。(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二三章 将有五危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