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残明 >

第373章

残明-第373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哥,你这个实在人怎么也学会夹枪带棒了,我怎么就是行家了?这不是骂人吗……”汪克凡避而不答,还对汪晟一通数落,把他的胃口吊足后,才亮出干货:“俗话说女人心海底针,人家到底能不能看上你,我可不敢打保票。不过好女怕缠郎,只要你死皮赖脸地拼命追,非她莫娶,我估摸着问题不大……”

    “行!我相信你的本事,就按你说的办,一定死皮赖脸拼命追,非她不娶!”汪晟正在连连点头,毅然决然的样子,思维突然跳跃,问道:“花晓月是怎么回事,听说你把她得罪了?”

    “是啊,得罪大发了,她最近闹着要出家呢。”汪克凡被戳中软肋,脸色尴尬。

    “不奇怪。女人为了保证后代的健康优秀,都会精心挑选最好最强的配偶,对其他的男人不感兴趣。”汪晟同情地看着汪克凡:“她这是和你杠上了,死皮赖脸拼命追,非你不嫁……你好自为之吧。”(未完待续)

正文 第五十一章 心思

    李来亨离开尉氏县后,率捻军逼近开封。

    开封清军如临大敌,紧闭城门,坚守不出。

    这里原本驻扎着将近一千名八旗兵,但是几经抽调之后,城里现在只剩二百多个八旗兵,还有一千多绿营兵。虽然八旗兵自称能够以一打十,但是真的面对十倍于己的捻军,还是表现的非常谨慎,没有出城求战。

    先守好开封吧——听说洛阳就是被这伙南贼偷袭攻破的,如果把有限的兵力都派出去,万一再被南贼故技重施,丢了省城开封的罪过可就太大了。

    严阵以待的等了三天,连捻军的影子都没有见到,却又收到了杞县失守的消息,李来亨从南边直接插了过去,根本没有攻打开封的意思。

    这个时候,班布尔善也派人来到开封,请求开封出兵配合他一起剿灭捻军,城中的八旗兵主将想要答应他,却遭到其他官员的一致反对。河南巡抚吴景道虽然不在,还有布政使等其他文武大员,一起苦苦劝说八旗太君不可轻举妄动,八旗兵主将只是一个小小的三等甲喇章京,自己不敢拿主意,出兵的事情就这么耽搁下来了。

    李来亨攻破杞县,又把周围的堡寨扫荡了一遍,剪掉几千根辫子,还搞到了两百多匹马。捻军至此已经有两千七百多匹马,差不多两个骑兵能有三匹马,来回换乘之下,机动能力又增强了许多。

    从杞县往东的官道两旁,到处都是像尺子量出来一样的整齐麦田,被田埂和小路分割得方方正正,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地平线,似乎无边无沿,还有一些树木掩映的村落堡寨点缀其中。

    绿油油的麦田里。却看不到耕作的农夫,捻军大队人马从此经过,农夫们早都逃回寨子躲了起来。虽然这些堡寨未必能挡住大军的进攻。但在千里平原上已经是最安全的地方。

    李来亨看看日头,用马鞭指着左侧的一座堡寨说道:“时间还来得及。拐到那个寨子走一趟。这么大一个寨子,应该有几匹马的,不会让咱们空跑。”

    随着他的命令,捻军的队伍拐下小路,来到一座堡寨前。李来亨摆开阵势的同时,派人到寨墙前面喊话,亮明捻军的身份,命令寨子在一炷香的期限内投降……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插在地上的那支香眼看就要燃尽的时候,寨门吱呀呀打开了。

    剪辫子。

    搜集马匹。

    很熟练地做完这两件事后,捻军转身离去,像退潮的潮水一样呼啦啦走得干干净净,仿佛他们根本没有来过,只剩下寨子里的男人一个个摸着后脑勺的碎发,神情复杂。

    “班布尔善手下的八旗骑兵兵是一人一骑,就算他们轻骑急进,甩下没有马的马夫和辅兵,也比咱们的速度慢。只要别被他偷偷摸到跟前,鞑子骑兵就肯定追不上咱们。”李来亨对张鼐等将领说道:“班布尔善现在还没有反应过来,没有征集收缴各个堡寨里的马匹。咱们要趁着这个机会再多搞一些马,争取达到一人两骑,然后和他慢慢兜圈子,把鞑子骑兵拖死累死。”

    张鼐点点头:“马多了是好事,就是粮草补给有些麻烦。人吃的口粮还好说,马匹需要的草料却带不了太多,这几天连着跑下来,很多马都掉膘了,添了好些黄豆精料也补不回来。”

    “那就只好吃青了。”李来亨想了想。说道:“现在麦苗正肥,让战马下田吃青苗好了。都紧着一块田吃光,然后留些银子做赔偿。咱们这次回到河南。不能坏了楚军的名头,反正是从鞑子那里抢来的银子,正好帮咱们付钱……”

    一个时辰后,在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子里,李来亨见到了前来迎接的蹈东和尚等榆园军的代表。

    蹈东和尚就是杀妻证道平祖坟,和满清不共戴天的阎尔梅,和他一起来的,还有另一位参加榆园军的前明官员叶廷秀。

    叶廷秀是天启五年的进士,在南明时期最高做到兵部右侍郎,清军攻入福建后他逃回濮州老家(今山东菏泽一带),剃头当了顺民。一开始他对清廷抱有幻想,以归隐乡绅的身份和满清地方官合作,后来思想发生转变,加入榆园军,投身抗清斗争。

    去年夏天,榆园军遭到满清重兵围剿,损失惨重,义军首领李化鲸投降被俘。但是榆园军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其他的义军各部还在坚持抗清,其中较大的有张七、任七、梁敏等几股,叶廷秀就在张七手下担任军师。

    “听说小李将军到了河南,张帅、任帅和梁帅都非常高兴,会同两万大军攻入豫东,从黄河两岸向开封逼近,我家张帅就在黄河南岸,距此不到七十里……”

    简单寒暄几句后,叶廷秀开始介绍情况,然后又提出了一个宏大的作战方案:“听说小李将军麾下有两千铁骑,我家张帅意欲与贵军协同,在开封城下和鞑子决战,若胜,则攻占河南省城开封,震动中原;若败,则转进徐州,另谋良策……”

    叶廷秀到底当过兵部侍郎,不但口才很好,而且说起行军打仗头头是道,按照他描绘的计划,榆园军和捻军相互配合,以山东曹州为中心,西打开封,南进徐州,北上大名,四下里灵活出击,让清军防不胜防。

    李来亨却摇了摇头:“徐州和大名是要打的,但是现在不能打,开封现在更不能打。我这次来到豫东,就是想见见张帅、任帅和梁帅,有些话说到之后,转身就走,叶先生不必担心。”

    没想到他这么直接,叶廷秀脸上微微一红,很是尴尬。

    作为张七手下的军师,他当然知道几位榆园军首领的心思,既想得到南明方面的支持,又害怕被李来亨吞并吃掉……听说李来亨到了河南,张七、任七和梁敏早就商量过对策,要把捻军顶在前面当枪使,榆园军跟在后面捡便宜。

    “撤兵吧,班布尔善就跟在我的屁股后头,咱们不用和他硬拼,先去曹州一趟。”李来亨要去榆园军的老巢。(未完待续)

正文 第五十二章 鲁豫皖,三不管

    李来亨建议榆园军立刻撤兵,退回在鲁西南的根据地,不要在开封和清军决战。

    也许是因为忙,也许是故意端着,张七、任七和梁敏等几位榆园军的首领都没有亲自来见李来亨,只派叶廷秀全权代表。既然这样,李来亨和张鼐也省得啰嗦,嘱咐叶廷秀把话给他们几位带到,就率领捻军继续往东走。

    离开开封府后,进入河南、山东和安徽的三省交界地带,沿路的人烟突然变少,田地大量抛荒,年久失修的道路破损严重,两旁的村落堡寨大多都被废弃,偶尔还会碰到小股的响马强盗。(安徽在明末清初属于南直隶的一部分,没有安徽省这个说法,但是南直隶的地盘太大了,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还会使用安徽这个地名,下文中不再另作说明。)

    在崇祯年间,山东兵灾战乱不断,白莲教起义、登州兵变、满清数次入关侵扰、农民军攻占济南……对原本富庶的山东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尤其在河南、山东和安徽的三省交界地带几乎是赤地千里,十室九空。

    满清入关之后,北方各省的战争渐渐平息,天灾不断的小冰河时期也到了尾声,北方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生产秩序,但在鲁豫皖三省交界的三不管地带,满清的统治还非常薄弱,给榆园军留下了生存空间。

    榆树是北方常见的一种落叶乔木,生长快,适应性强,耐盐碱,耐干冷,只要落地生根。很快就能长出一大片林子。抛荒的田野上,一片一片的榆树林郁郁葱葱,已经接近了榆园军的地盘。

    “这个林子不算密。到了曹州你再看,几十里上百里的林子连成片。里面密密麻麻的根本没有路,外人肯定进不去。”蹈东和尚一路上闷闷不乐,见到榆树林后情绪好了许多,热情地介绍着:“当初榆园军最兴盛的时候,曹州和蒲州的几片林子里住着十来万人,男男女女的好生热闹,鞑子几次来剿都被打败,可惜李化鲸贸然离开榆园才被困死在曹州。”

    张鼐好奇地问道:“榆树林里面没有路。你们自己怎么出入?”

    蹈东和尚笑道:“挖地道呀!我们在林子底下挖的地道四通八达,就像蜘蛛网一样,鞑子兵每次来剿,我们都从地道绕到他们的背后偷袭,鞑子根本防不住。”

    李来亨问道:“你们吃什么呢?林子里住着十万人,哪来这么多粮食?”

    “是啊,粮食的确不够吃,要不然李化鲸也不会去占曹州。”蹈东和尚叹了口气:“人少的时候好对付,林子里总有些空地可以种庄稼,榆钱也可以果腹。但是榆园军的声势起来以后,周围不愿剃头的饥民百姓都来依附,林子里的粮食就肯定不够……张七、任七这次进兵豫东。除了呼应小李将军之外,多半也是为了打粮劫财,所以他们不愿立刻回兵。”

    捻军两天前就出了开封府地界,一路走得并不快,只是正常的行军速度,但是榆园军各部却远远的拖在后面,还在豫东一带活动。相比曹州和濮州,河南省城开封周围富裕得多,榆园军大多不愿立刻离开。而是试图攻打兰阳(今兰考)等县城,只有张七在叶廷秀的苦苦劝说下。已经调头返回。

    “梁敏、任七他们这样拖下去会吃亏的。”李来亨皱着眉头说道:“我们从西往东在河南打了个对穿,除了班布尔善以外。身后引来的鞑子兵越来越多,听说吴景道也带着五千绿营回来了,梁敏、任七如果还不走,被班布尔善咬住就不好脱身了。”

    “是啊,这里是鞑子的地盘,不能和他们硬拼。俗话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鞑子拼光了随时可以得到支援和补充,咱们拼光了就全完了。”张鼐是李自成的义子,当年跟着他到处流窜,对这种流动作战最有心得。在没有后援和根据地的情况下,首先要保证自身的安全,然后专挑敌人的薄弱环节下手。很多时候不是不能一战,但如果没有必胜的把握,就要尽量避免打硬仗,拼消耗。

    “两位将军尽管放心,任七和梁敏都不是毛头小子,风头稍有不对跑的比谁都快,去年李化鲸被鞑子围在曹州,他们两个却早早跑回榆树林,躲过了一劫。”蹈东和尚很自信的样子。

    “这回可不一样!班布尔善手下都是骑兵,被他咬住了,任七和梁敏可不容易脱身……”张鼐不以为然。

    “鼐子,算啦,咱们是客人,管不了那么多的。”李来亨又对蹈东和尚问道:“榆园军既然缺粮,我们去曹州恐怕要给大家添麻烦了,不过请你转告张帅任帅和梁帅,我们不会在曹州待太久,最多休整十天半个月就会离开。”

    捻军进入河南之后一直在行军作战,先在伏牛山里钻了将近一个月,然后奇袭洛阳,转进豫东,上千里奔波转战,部队急需进行休整,然后才能考虑下一步的行动。

    “没关系!没关系!”蹈东和尚连连摆手,觉得很不好意思:“榆园军再穷,总不会让客人饿肚子的,小李将军手下一共才两千人,十天半个月用不了多少粮食,吃不好总能吃饱。叶谦斋(叶廷秀字谦斋)这几天一直在张帅那里,肯定会把一切安排妥当。啊,恕我多问一句,不知小李将军下一步如何打算,是准备南下徐州吗?”

    蹈东和尚当过史可法的幕僚,颇有几分战略眼光。明军发动东征之后,江南地区无疑是决胜的关键所在,李来亨这支骑兵部队如果从北边杀进南直隶,就像从背后捅了谭泰一刀,具有极大的威胁。

    徐州,未必是终点。李来亨如果胆子大一些,完全可以顺着千里平原一口气杀到长江北岸,和江西的明军南北夹攻,互相配合,给清军造成沉重的打击。

    “我不只想南下徐州,还想在山东截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