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残明 >

第339章

残明-第339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货源!

    南明地盘太小,没有足够的货源保证海洋贸易的发展,海水晒盐填补了这个空缺。(未完待续)

正文 第二章 土猴子和糖寮

    继续顺着盐田往前走,不断碰到正在干活的盐农,其中有少量的军户,更多的是吕宋奴,有男有女,都是二十多岁的青壮。经过三年来的不断劫掠,香港已经有三万多土人劳工,吕宋人,爪哇人,摩洛人,暹罗人,安南人……都是身材矮小,皮肤黝黑,厚嘴唇塌鼻子的马来人种,大家也分不清楚,就把他们统称吕宋奴,或者蔑称土猴子。

    这些吕宋奴呆的久了,已经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汉话,对手握生杀大权的齐管事非常敬畏,见他来了都低下头,老老实实干活。齐管事看到熟悉的盐农,就会上去夸奖两句,拍拍肩膀表示鼓励,看到不顺眼的,张嘴就骂,抬脚就踢。

    李四地位尊贵,汉人军户向他行礼还点点头,那些吕宋奴跪倒一片,他却根本不理。

    “新建盐田的事情还得你来挑头,我给你三千吕土猴子,怎么样?两个月能建成么?”他问道。

    “两个月?三个月也不一定够!两个月内想把盐田建成,土猴子就得加倍,最少给我六千。”齐管事讨价还价。

    “六千肯定没有,给你四千吧,三个月内一定要完工。”李四掐着指头说道:“统共就这么点子土猴子,码头上的苦力分一拨,开荒的分一拨,采石伐木的分一拨,开矿的还要分一拨,给你四千顶天了……嗯,这四千土猴子你可省着点用,该歇的就让歇歇,一天三顿土豆番薯管饱,别几个月都死光了,等到盐田建好后,最少要还给我三千五能干活的。”

    新建盐田就要开荒。虽然海边比较平坦,但是南方植物茂盛,同样是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开荒后还要挖引渠,垒砌盐田。修卤水池什么的,全都是累死人的力气活。李四的工期要求这么紧,一场死亡施工下来,四千个吕宋奴只废掉五百个,已经是极低的消耗了……这多半还是因为推广杂粮后,香港不缺粮食,吕宋奴基本能吃饱肚子,放在两年前香港刚刚开埠的时候。因为条件过于恶劣,第一批吕宋奴在一年内就死了百分之七十。

    齐管事问道:“土猴子既然不够使,为什么不和罗帅说一声,再去抓些?”

    他口中的罗帅,就是海盗出身的水师总兵罗明受,因为到处劫掠人口,这两年他在南海一带凶名赫赫,名声狼藉。

    “如今不太好抓了。”李四解释道:“这两年土猴子抓的太凶,住在海边的土猴子都惊着了,要么躲到岛子深处。要么纠集一帮人来拼命。罗帅虽然把他们打败了几次,但光杀人也得不偿失,只好用银子去买。这个买卖不赚钱,他就不太上心……”

    东南亚的形势很复杂,除了远道而来的欧洲殖民者,还有大大小小的当地政权,比如菲律宾群岛就有西班牙人的殖民地,苏禄苏丹王国等等。罗明受一来要做海贸生意,二来也打不过他们,所以劫掠人口的时候,都选择未开化的土人下手。这两年土人越来越不好抓,罗明受只好拿钱来买。正在一步步向进行奴隶买卖的人口贩子演化。

    “省着点用吧,以后的土猴子都是用真金白银买来的。死一个,好几贯钱就没了。再说老家伙总比新人好用,那帮土猴子都是榆木脑袋,教成能干活的熟手也不容易。”

    李四想了想,转头对副手秦给本说道:“回去你就定个章程出来,不许故意虐待吕宋奴。天大地大,吃饭最大,只要干活不偷懒,最起码要让他们吃饱肚子,天热后多修几个茅厕,平常只许喝开水,过几天就让他们洗个澡,尽量都养的肥壮些,免得生出疫病……”

    南方地区,防止传染病非常重要。

    “观察仁义,卑职记下了。”秦给本原来是新安县的钱粮师爷,后来成为李四的副手,现在也是香港数得着的大人物,还得了一个七品官身,李四更是挂着四品道员的官衔,所以秦给本对他尊称观察。

    “扯淡!老子是贩私盐出身的,一向心黑手辣,杀人不眨眼的,从来不信那些假仁假义的狗屁道理!”李四一瞪眼,接着又放缓语气解释道:“我是不想让土猴子白白死了,养条狗还得时不时喂两块肉呢,你说是不是?”

    “谨遵钧命!”秦给本一抱拳,笑道:“观察善待土猴子,正合中庸之道,大善!”

    李四心里受用,脸上却很不耐烦的样子,摆摆手继续向前走,正好看到路边盐田里蹲着一个二十来岁的吕宋女奴,眉眼生动,身材凹凸有致,颇有几分姿色,见到李四等人过来,飞快地向他瞟了一眼,又赶快低下头去。

    “小娘皮!发骚呢……”李四想了想,对秦给本吩咐道:“回头你交待一下,那些吕宋娘们有闹春的不要再管,该配的就让他们配配,反正粮食够吃,生出小崽慢慢养着,过些年都能用上……”

    罗明受这两年还抓了不少土著女人回来,和土著男人一样成为奴隶。除了那些高强度的重体力活以外,她们比笨呼呼的土著男人更好用,种地养殖,结网织布,很多土著女人都成了劳动能手。相貌不是太吓人的,白天干活,晚上还要陪军户老爷睡觉……因为死亡率较低,香港的土著女人现在已经有将近一万,哪个军户家里如果没有养个吕宋女奴,肯定会遭到大家的鄙视。

    秦给本小声说道:“这件事可有些麻烦,很多吕宋娘们早被军户收了,听说有的已经生了小娃。”

    李四一皱眉:“这个我管不了,让张家宝自己看着办!哼……,这帮家伙管不住自己的裤腰带,整了这么多杂种出来,将来被人指着鼻子骂,连我都跟着丢人。”

    张家玉兄弟三人,他是老大,二弟张家宝,三弟张家珍,东莞营临走的时候,张家玉带着张家珍去了湖广,把剩下的八千义兵交给张家宝管理。这八千义兵里一大半都是单身汉,就盯上了那些吕宋女奴,有些已经生出了孩子。

    “杂种不杂种的,终归是自己的种,那些军户可稀罕着呢。不过这件事还是太丢人,传出去好说不好听,观察最好早些和军门打个招呼。”在这个年代的传统思想里,夷狄外族都是不知礼义廉耻的野人,就像野兽一般的存在,和外族通婚是丧风败俗的丑事,除了那些土匪出身的军户,其他人真干不出来。

    “好啦好啦,军户的事情你不要管了,先管好自己再说!你回头定个章程出来,咱们的人谁敢和吕宋娘们下野种,都要降职罚俸,罚的他卖裤子才行,到时候可别说我翻脸无情……”

    海边出现了一片红树林,红树林后面,有几所简陋的房子,供盐农和军户居住。

    众人进去稍歇,李四灌下一碗凉茶,又命齐管事把负责盐田技术管理的匠官找来。

    “参见大老爷。”两个匠官和李四本来就认识,一见他就跪倒行礼。

    “快起来!说过几次了,你们两个都是军门请来的高人,又帮了我的大忙,以后再不要行大礼。”李四把他们扶起来,赐座说道:“两位辛苦一年,总算晒出了精盐,我今天是来特意致谢的……”

    他向两个匠官抱拳,两个匠官再次起身行礼,来回客套一番,李四接着说道:“除了盐田以外,还有一件事要请两位帮忙。不知糖寮里的勾当,两位可在行么?……”

    糖寮就是制糖作坊,用甘蔗榨汁生产粗糖、砂糖和糖霜,除了较为粗糙的红糖外,明朝末年已经出现了白糖和冰糖,制作方法在崇祯年间成书的《天工开物》里都有记载。

    相比粗糙的红糖,白糖和冰糖的价格肯定高得多,南方的天气适合种植甘蔗,原材料也不成问题。香港本来就有几座小型的糖寮,只是炼糖的效率和生产规模都太小,李四准备再开一座大型糖厂,大幅提高白糖和冰糖的产量。

    这里面,就需要大量的技术攻关了,如何提高甘蔗的出汁率,如何提高白糖和冰糖的成色,如何降低炼糖的成本和人工,都需要反复研究和试验……毕竟做一个大规模的糖厂和小作坊完全不同,如果只是简单堆砌原始的糖寮,产生的利润就很有限了。

    没有实业支撑的贸易无法长久繁荣,香港必须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从内地运来的茶叶和瓷器,本地生产的人工养殖珍珠,加上海盐和白糖,这几种商品都将换来源源不断的利润。

    “熬糖炼糖的法子我们两个虽然见过,但只是粗知一二。不过观察莫急,小人的表兄正好是做这个的,他家的糖寮在漳州府,当年在官家挂号,专门向宫里进贡的,福建被鞑子占了,他一家才逃到广东……”

    那个匠官刚刚说到这里,外面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纷杂而急促,像是有大队的骑兵奔了过来。(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三章 借兵

    出门一看,果然是一队骑兵奔了过来,为首的三四个却有文有武,都是熟人。

    “末将参见观察!”

    梁志仁跳下马来,把缰绳随手甩给身后的亲兵,对着李四抱拳行礼,他嘴里喊着参见,膝盖却一点不打弯,脸上还带着几分戏谑的笑容。

    “老梁你这厮,一见面就来腌臜俺!小心我真的奏一本,请尚方剑斩了你的狗头……”李四伸出手,冲着梁志仁的双拳拍了一掌,又转过身和旁边的陈兆安、罗明受、张家宝一一打招呼,和他们都是熟不拘礼的样子。

    梁志仁是广东本地军阀,赣州之战和汪克凡搭上关系,丁魁楚倒台后就任潮州总兵,明面上是两广总督苏观生的下属,私底下却和楚军来往密切。

    “下官参见观察。”陈兆安笑眯眯的行礼,他是新安县令,楚勋派系官员,香港就在他的治下,但是李四挂着一个盐茶道的四品官衔,算起来是他的上官。

    “你也来这套!骂我呢是不是?我这个道员就是个虚职,你才是我的父母官哦!要是再这样,以后我见了你就跪下磕头,喊青天大老爷……”李四开着玩笑,请众人落座,又问道:“今天是那阵风把你们都吹来了,有什么急事么?”

    加上罗明受和张家宝,广东地区的楚勋要员几乎都到齐了,梁志仁虽然是外人,也和楚勋关系密切,他们急匆匆地一起赶来,肯定有重要的事情。

    “朝廷要对江南用兵了,这是汪军门给你的信,你先看看吧。”陈兆安离广州较近,接到消息更早一些。

    这是汪克凡的亲笔信。还没有拆封,李四打来仔细看了一遍,皱起眉头看了梁志仁一眼。问道:“汪军门虽然又要出征,但也不用从广东调兵。老梁跑到我这儿来,凑的是什么热闹?”

    “汪军门虽然看不上福建,我家苏军门却紧盯着呢!我老梁这次也要出征,缺兵少粮的,特来向你们求援……”

    现在的南明,各省之间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清晰,拳头大的自然能欺负别人,比如江西的西部被清军占领。汪克凡收复失地后,就不会把这块地盘还给万元吉……万元吉名义上虽然是赣闽总督,实际上只控制着江西南部,实力比广东差远了。两广总督苏观生准备从粤东出兵进攻福建,既能抢功劳,还能抢地盘,面子里子全都要……梁志仁的部队长期驻守潮州府,和清军正面对抗,在广东兵就算是精锐了,被苏观生选中参与福建之战。

    “老梁你找错人了吧。不管缺粮缺饷,去找苏军门要呀!”李四淡淡说道:“要是真有急用,就把那一成份子退给你算了。连本带利差不多一万两银子……”

    “不退!一文钱也不退!我还指着那笔银子养老呢!”梁志仁连忙拒绝,又说道:“我早就知道你是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没打算向你借银子,这次就是向你借些粮食和兵马……听说你这里的番薯和土豆都很便宜,先借我五千石好吧,打完这一仗加倍偿还。”

    苏观生给他拨了一笔军费,梁志仁现在并不缺钱,只是正赶上青黄不接的时候,有钱也没地方买粮。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几千人马出征一天就要消耗上万斤的粮草,不把后勤补给的问题解决好。这一仗就没法打。

    “不借!”李四一副亲兄弟明算账的表情:“你打得倒是好算盘,现在正是春荒。粮价最贵,打完这一仗也到夏收了,就算把粮食加倍还我,还是我吃亏……你别急,咱们兄弟一场,我也不会一点情面不讲,粮食不借可以卖,番薯一两银子一石,土豆二两一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讲价,不收铜钱……”

    “你这比米价还贵!”梁志仁叫了起来:“不行!不行!大不了我去买米,没来由被你宰一刀!”

    “哼,我这价钱够公道了。”李四举起手里的信,对梁志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