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明-第2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鼓山上,耿仲明一直在观察楚军的动向,看到对方既不增援,也不撤退,感到非常疑惑。反复猜测汪克凡的意图——只凭火枪兵坚守阵地,却不派步兵增援保护,要么是过度自信到了愚蠢的地步,要么是故意卖个破绽,示弱诱敌。
汪克凡可不是个愚蠢的将领。耿仲明盯着吉安营残破的营寨,目光中若有所思,考虑了片刻对左右说道:“传令炮车队,继续轰击明军后寨,再告诉孙将军,小心敌人出营逆袭……”
示弱诱敌,就是为了突然反击,明军的反击部队如果存在的话,肯定就藏在吉安营的营寨里。
令旗挥舞,草桥对岸又响起了隆隆的炮声,为了避免误伤友军,四门大将军炮都高高扬起炮口,只瞄着吉安营的后寨开火,这样子当然无法保证射击精度,但如果楚军在那里集结了大量兵力,一样会造成混乱和杀伤。
孙柏安的部队也随之调整部署,进攻火枪队侧翼的清军留下一支小部队,监视吉安营的营寨,预备队则向前压了五百步,如果楚军突然从营寨里冲出来,可以及时上前拦截。
大炮突然响起,给战场平添了几分紧张的气氛,这个年代可没有什么步炮配合的说法,大将军炮仿制于西洋舰炮,弹道低平,炮弹从头顶呼啸飞过,不但明军感到紧张,清军士兵一样很不适应。
天佑兵还好一点,长沙绿营的士兵却被吓得够呛,不停回头张望从天空飞过的炮弹,甚至还下意识地蹲下身子躲闪,队形立刻就乱了。
“真是烂泥扶不上墙!”耿仲明摇了摇头,无奈下令停止炮击,保证进攻部队的阵型完整是第一位的,自乱阵脚的话,上千人也禁不起百十人的反冲锋。
他再次给孙柏安下令,减少进攻部队的人数,分兵监视吉安营的营寨,楚军阵地上只有几百名火枪兵,派一千名步兵冲上去,就足够把他们打垮了……
吉安营的营墙上,王鼎和顾宗福趴在残破的胸墙后面,正在观察战场形势。
王鼎来回调整着望远镜的焦距,一会儿看看石鼓山,一会儿看看火枪队的阵地,小声嘟囔道:“耿仲明在干什么?前头马上就要接战了,自己却在后面来回折腾。”
顾宗福笑道:“他估计是被吓住了,以为火枪队是个诱饵,咱们越不动,他越觉得心虚,不过这样也好,火枪队的压力小一点,等着看王奕这小子逞威风吧。”
野兽见了诱饵,都要反复试探几次,不会轻易踏入陷阱,但耿仲明没想到的是,所谓的陷阱并不存在,看起来肥嫩可口的诱饵却暗藏杀机,装备了燧发枪的火枪队绝不是任人宰割的肥鸡,而会随时亮出獠牙。
“我就怕火枪队顶不住,鞑子人太多了。”王鼎还是有些担心……
战壕里,吴老兵不停地反复说着:“镇定,镇定,听到命令再开火!”
从吴老兵嘶哑的声音里,汪克斌明显感到他有些紧张,心里也觉得空荡荡的没个着落,把手里的燧发枪又握紧了几分,死死盯着越来越近的清军。
正面的清军步兵大约有八百多人,长枪兵、盾牌兵、刀斧兵、弓箭手一应俱全,还有两百多名天佑兵端着鸟铳在后面掩护,他们按照兵种的不同,排成前后几条横队,组成了一个大约一百五十步宽的战阵,踏着鼓点慢慢向火枪队的阵地走来,渐渐接近了外壕。
“瞄准!”
军官按照条例下令瞄准,但似乎有些多余,士兵们早就各自挑好目标,瞄了又瞄,只等着开火的命令。
汪克斌选择的目标是个军官,他手里举着一把造型精致的倭刀,不停对部下喊叫着指挥,离得这么近,汪克斌能清楚看到对方那张相貌堂堂的脸庞,一部很威风的短须,凶狠而严厉的眼神。在他的身后,是一面高举着的队旗,旗手是个高大魁梧的北方汉子,身上的铁甲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心中一动,汪克斌把枪口略微转了转,对准了那个旗手。
消灭敌人的队旗,一个队就会失去指挥,士气立刻降到冰点,比打死那个军官的效果更好。
“开火!”敌人太多,他们刚刚进入六十步的有效射程,军官就下令射击。
汪克斌扣下扳机,肩膀被后坐力向后推得一闪,顺势就转身向后跑去,一边跑一边用食指把引药池抹干净,就着沟墙坐下,把通条探进还在冒烟的枪膛,手上小心使着寸劲刮了刮,刮去枪膛里的残药,然后咬开纸包火药,一头倒进引药池,另一头灌进枪膛……
专心致志之下,整套动作没有出现任何偏差,当军官下令上前的时候,汪克斌已经顺利地完成了装弹,跟着同伴们第二次来到射击位置。
从弥散的烟雾中看过去,清军正在搭建通过外壕的器械,有条不紊,阵型严整,似乎经过一轮三段式射击后,却没有伤到他们多少,汪克斌刚才瞄准的那面队旗也仍在硝烟中飘扬。
没打中!汪克斌气恼地咬了咬牙。
“瞄准!”
汪克斌想都不想,又把燧发枪对准了那面队旗,从照门里看过去,才发现旗手已经换人了。
打中了!他心中一阵狂喜,一条大汉就趴在旗帜下面,一动不动,不知死活,身上的铁甲无论如何都不会看错。
旗手能换人,这次打军官——汪克斌心里闪过这个念头,却找不到那个军官,估计是被同伴打死了。
“开火!”
一声哨子响,耳后已经传来射击命令,来不及想那么多了,汪克斌朝着清军人群最密切的地方扣下扳机。
“开火!”
又是一轮新的循环,汪克斌看到成群的清军正在通过外壕,但是他们的脚下躺满了尸体。
“开火!”
军官的哨子吹得更响,下令的声音更提高了八度,由葡萄牙兵防守的侧翼也打响了,枪声、呐喊声、战鼓声、惨叫声……各种声音无比嘈杂,战斗更加激烈。
正文 第一四五章 “绝境”
“壮哉!壮哉!壮哉!”
石鼓山上,一群文职幕僚咬牙握拳,连连惊呼。
燧发枪的密集杀戮,让他们胆战心惊,清军前赴后继向前冲锋,又让他们热血沸腾,这些年跟着怀顺王(耿仲明)南征北战,从没见过这么惨烈的战斗。
耿仲明却紧皱眉头,表情严肃。
面对密集冲锋时,燧发枪表现出的杀伤力又一次超过了他的预期,这种火枪装弹更快,射程更远,还能用密集队形造成火力覆盖,在壕沟路障的配合下,竟然能正面硬抗清军的进攻。
他通过观察发现,进入有效射程之后,无论身穿绵甲还是铁甲,都无法抵御燧发枪的射击,说明这种火枪比鸟铳的威力更大,也许只有套上两层到三层绵甲,才能挡住燧发枪的铅子……但在南方炎热的天气下,穿上两三层绵甲作战,还没被燧发枪打死,自己恐怕先热死了。
新的武器必然带来新的战术,耿仲明敏锐地感觉到,在燧发枪的排枪射击下,列阵慢步前进的进攻战术恐怕已经过时了,只有把士兵散开才能减少伤亡。
但是,改变战术绝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的事情,这牵扯到训练、指挥、协调、配合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在野战中,天下所有的军队都要列阵而战,如果把他们排成散兵线,不等冲到敌人跟前自己就崩溃了。
“不好对付。”耿仲明的脑子里瞬间闪过几种方案,但都没有制胜的把握,敌人躲在沟里用燧发枪射击,他能打到你,你却打不到他,进攻一方只能用人命来填。
站在石鼓山上,整个战场一览无余,两路清军终于都冲过了第一道外壕,队形却稀薄了很多。估算伤亡,差不多有三百人上下。
“王爷,战事不利,不如暂缓进攻吧。”徐斌很心疼。进攻的主力是长沙绿营,伤亡的可都是他的子弟兵。
“战事正在紧要关头,正当一鼓作气,岂能功亏一篑。”死道友不死贫道,耿仲明一点都不心疼,正色说道:“你等不顾本王劝阻,执意要在今日求战,怎么稍遇小挫就打上退堂鼓了?这种散漫军心的话不要再说了!”
清军过了第一道外壕后重新整队,在排枪的射击下再次缓缓前进,这不是视死如归的勇敢。而是因为快跑起来就会崩溃,军官不得不勒令士兵放慢脚步,跟着鼓点的节奏向前。
这样更加大了他们的伤亡,但是清军仗着人多,并没有停下进攻的脚步。
“长沙绿营的确是一支强兵。在绿营里也算出类拔萃的了。”
孙柏安的战损达到一成多,仍然能基本保持队形严整,虽然是敌人,汪克凡也表示称赞,但他的语气很平静,只是陈述一个事实,对火枪队的战斗力更有信心:“不过他们很快就会知道。楚军的火枪队比他们更强。”
距离楚军战壕二十步,是另一道内壕,壕沟前摆放着鹿角等障碍。
楚军的燧发枪属于滑膛枪,枪膛里没有膛线,子弹和枪管发生碰撞会影响射击精度,但随着距离越来越近。到了二三十步左右,滑膛枪的命中率大幅提高,只要瞄准敌人就很难打偏,两百名火枪兵采取三段式射击,每次齐射都会让成排的清军倒下。
清军的鼓声变得更加急促。士兵的脚步随之加快,想尽快通过这片死亡地带,前排的士兵被打倒后,军官们立刻挥舞刀剑,催促后排的士兵上去补位,否则士兵发现两旁没有同伴,就会失去继续前进的勇气。
一队刀斧兵冲在最前面,挥舞手里的短斧清理鹿角,盾牌手举着大号盾牌,试图为他们提供保护。
这种盾牌用浸油的铁杉木制成,里面还包有一道厚实的铁胎,足以抵御弓箭和火铳的攻击,清军的盾牌手蜷起身子,尽量躲在盾牌的后面,在铅子的射击下连连颤抖,却始终没有倒下。
挡住了!孙柏安松了一口气,这种特制的盾牌太过沉重,部队配备的并不多,没想到在关键时刻立了大功,挡住了燧发枪的铅子。
“砰!砰!”
突然响起的枪声异常响亮,听起来是如此不祥,孙柏安眼神立刻一紧,抬头向吉安营的营寨看去。
抬枪!
看到燧发枪打不透那些大盾牌,顾宗福立刻调抬枪队帮忙,在这么近的距离上,抬枪沉重的铅子如同一柄铁锤,把清军的盾牌砸得东倒西歪,碎片飞溅。
盾牌倒下,后面的清军士兵又成了活靶子,新的一轮齐射把清军的刀斧手放倒了一大半,扑倒在鹿角上再也爬不起来。
但是,更多的清军涌了上来,踏着同伴的尸体跳过鹿角,继续向前。
三段式射击一轮接着一轮,汪克斌已经连续开枪十多次,最少打中了七八个敌人,渐渐从中体会到一种流畅的愉悦感,好像在玩一个有趣的游戏。
他趴在壕沟的沟沿上,瞄准了一个冲在最前面的清军士兵,这个家伙身材矮壮,厚重的搭板一个人扛着还能健步如飞,短粗有力的脖子,肌肉盘结的手臂,满头满脸的汗水,都在照门里看得清清楚楚。
“开火!”
汪克斌立刻扣动扳机,转身后撤的时候,眼角的余光一扫,已经看到那个矮壮的清军一头栽进壕沟,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吴老兵开枪之后,立刻转身后退,经过长期的训练,清膛装弹对他来说都是条件反射的本能动作,手上熟极而流地装填弹药,心里却在揣摩军官的下一步计划。
清军正在进攻内壕,距离火枪队的阵地只有二十步远,到了这个距离上,和用火枪顶着对方的鼻子开火没什么两样,清军的伤亡成倍增加……在一般情况下,遭到如此惨重的伤亡后,敌人早就该崩溃了,但是清军还维持攻势,只是前排的队形稍微向后凹陷了一些,通过壕沟的飞桥也在迅速搭成。
吴老兵知道,这是因为清军看到了取胜的希望,所以士气上来了。
一支部队的伤亡达到何种程度会崩溃,本来就没有定数,如果士气低落,全军俱在也会不战而逃,如果看到胜利就在眼前,哪怕伤亡过半,士兵们也会咬牙坚持战斗。
二十步,大约不到三十米的样子,憋口气一下就能冲过来,清军如果突破那道内壕,就没什么能拦住他们的脚步。
“嗖!嗖!嗖!”
一排羽箭射进了壕沟,两名楚军火枪兵中箭受伤,清军弓箭手跟上来了。
“瞄准鞑子的弓箭手,齐射!”
清军的弓箭手威胁太大,军官罕见地指定了攻击目标。
在二三十步的距离上,弓箭和燧发枪很难说谁更具优势。
燧发枪的射击精度更高,熟练的弓箭手却能连续开弓,用攻击速度取胜,如果站在平地上,身披轻甲的楚军火枪兵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