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残明 >

第215章

残明-第215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紧张!汪克斌虽然不愿承认,但心里知道,自己的确是紧张了,一颗心几乎要跳出胸膛。这场战斗和采霞峰不同,清军的兵力明显占优势,现在又已经冲到了阵地前面,队官为什么还不下令开火呢!

    偷眼看看两旁,吴老兵有些兴奋的模样,几年军旅生涯下来,他已经能从嗜血厮杀中感到一种特殊的快感,大牯牛的眼神却仍是那么平和,仿佛不是即将面对一场恶战,而是坐在自家的田头看风景,在他的另一侧,脸上还贴着膏药的朱华珪面无表情。

正文 第一四三章 同伴

    “这家伙比我强不了多少,也是个新兵。”汪克斌终于找到了平衡,看朱华珪紧绷的嘴角,就知道他的心里同样很紧张。

    上次打架之后,汪克斌从汪克凡的嘴里知道了他的身份,当时虽然感到有些意外,但很快就抛到了脑后,大明如今朝不保夕,除非朱华珪能继承王爵,否则还不足以让汪克斌感到敬畏。

    但在心底深处,他对朱华珪有了一份隐隐的认同感,毕竟和天然呆的大牯牛比起来,朱华珪跟他更像一类人。就好像此时此刻,大牯牛与其说是镇定,还不如说是粗线条,没感觉,长官指到哪里,他就打到哪里,其他的事情根本没想太多。

    汪克斌对战场形势却有自己的判断,面对强敌险境,他感到浑身热血沸腾,兴奋得难以自制,手脚和身子却因为过于紧张,动作笨拙而僵硬,不由得在心里无声地大叫,快下命令开枪呀!

    仿佛听到了他的呼喊,一面战旗突然从壕沟中笔直竖起,被风一吹扑啦啦地展开,上面画着两支上了刺刀的燧发枪,斜搭成一个十字形状的图案,正是火枪队的队旗。

    “全体都有,起立!”

    随着军官的命令,面对沟墙半跪的第一排士兵闻声站起,后两排的士兵也持枪而立。

    “瞄准!”

    噼里啪啦一阵响动,士兵们放平手里的燧发枪,密密麻麻的枪口探出沟沿,指向正在蜂拥冲过外壕的清军。

    “开火!”军官下令之前,先吹了一声哨子。

    根据士兵们在历次战斗中提出的意见,战场上的声音往往很嘈杂,听不清军官的命令,所以在射击这种关键指令前,加上一声哨子做提醒,经过几次实战检验,其效果得到了官兵们的一致称赞。

    由于事先装好了弹药。火枪齐射的第一轮最为整齐,造成的杀伤效果也最大,外壕上铺就的二十几条通道成了活靶子,明军不用仔细瞄准。只要大方向没有偏差,就肯定能打中一个敌人。

    火枪队和葡萄牙兵配合,四百多支燧发枪织成了一道密集的火力网,清军正在蜂拥冲过壕沟,迎面却射来雨点般的铅子,立刻被打倒了一片,冲在最前面的两三排士兵几乎被清空了。

    剩下三五个侥幸没有中枪,孤零零地冲过飞桥,却发现身边的同伴全都消失了,连忙停下脚步。站在那里茫然无措,不知道该继续冲锋,还是转身逃跑……

    “又是什么鬼东西?!”

    石鼓山上,耿仲明的眼睛里突然射出两道凶光,如同发现威胁的野兽。他的心里非常清楚,天佑兵号称火器天下第一,却无论如何打不出这种齐射效果,楚军的火力实在太密集了。

    看着楚军阵地上烟雾弥漫,枪口爆出的火光几乎连成一片,耿仲明的心里非常疑惑,他们难道不怕伤到自己吗?火枪兵的身上都缠着长长的火绳。碰上一点火星就会引燃,怎么能排成这么密集的队列呢……

    汪克斌狠狠扣动扳机,面前腾起了一团烟雾,他连忙瞪大眼睛,试图看看这轮排枪射击的战果,同伴们却已经转身后撤。给后排的士兵让出射击位置。

    在吴老兵的连声催促下,汪克斌看了最后一眼,才意犹未尽地收回目光,哈腰跑到壕沟的后壁坐下,开始重新装弹。

    “清膛。填药,装弹,压实……”他不停默念着动作要领,唯恐漏下一个环节,惹出大麻烦。

    刚刚加入火枪队的时候,他就听王奕反复强调过,装弹的动作要领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比如洒在引药池外边的零星火药就得用手指小心抹净,曾经有个新兵忘了这一点,开枪后燃烧的火药四处迸射,引燃了身上的火药包,直接送了性命。

    心里越急,手下越慢,汪克凡动作不熟,比同伴们明显慢了一截,

    还没有完成装填,又轮到他上前射击,他一边跟着同伴往前走,一边用通条把铅子捅进枪膛压实,眼睛还盯着前面的战场。经过第一轮的三段式齐射,外壕两边多了一百来具清军的尸体,还有很多伤兵在挣扎哀嚎。

    “开火!”又一声哨子响。

    汪克斌立刻扣动扳机,突然发现有个黑乎乎的东西向前飞了出去,

    坏了,把通条打出去了!

    他心中无比焦急,退向后壁的时候,不停对身旁的同伴喊道:“通条,通条借我用一下!”

    这样子无疑很丢人,但没有通条的话,只能退出战斗当观众,比现在更丢人。但是,大家都在忙着装弹,没人理他。

    “第二队,上前!”

    同伴们再次上前,瞄准清军开火射击,汪克斌不知道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只好端着他的空枪,跟着同伴一起向清军瞄准,然后收枪回到后排。

    别人都在奋勇杀敌,自己却成了一个滑稽的小丑,他的心里充满了懊悔——如果能够重来的话,他绝不会再多看那一眼,绝不会再胡思乱想,而是认真完成一个士兵的任务,按照军规条例专心作战。

    “咱俩伙用吧。”大牯牛扔过来一根通条,友善地嘱咐道:“用完放在地上,别递来递去的浪费时间。”

    汪克斌一愣,连忙抓起通条,伸进枪膛把火药铅子捣实,手上感到铅子再推不动了,空荡荡的心里突然变得无比踏实,他的嘴角动了两下,最后还是一言不发,只是伸出手臂,把通条尽量放的离大牯牛近一些。

    朱华珪朝这边看了看,又扭过脸去,低头专心装弹……

    像在游戏里卡地形引怪一样,由于壕沟的阻拦,清军只能从临时搭就的飞桥上通过,承受四百多支燧发枪的集中输出。连续几轮齐射过后,壕沟前面的尸体已经叠了起来,鲜血像小河般四处流淌。

    三段式齐射稳定而连续,仿佛永远不会停止,不时还有抬枪加入助战,眼看清军士气受挫,一时无法攻上楚军的阵地,孙柏安下令部队暂时收缩,退到抬枪的射程外重新整队。

    “这个仗得换个法子打,不能急于求成。”孙柏安检点伤亡,他虽然及时撤了下来,也已经折损了两百多人,如果再来上这么两回的话,部队恐怕就会自行崩溃。

    太过复杂的方案不用考虑,摆在他面前的有三种选择,第一是分兵迂回攻击楚军阵地的侧翼,第二是继续退到安全位置,由大将军炮摧毁楚军阵地,第三是打造更多的飞桥器械,扩大进攻的攻击面,以减轻进攻部队的伤亡。

    除了第一条外,第二条和第三条方案都需要耿仲明的配合,况且碰了个硬钉子后,孙柏安也不敢轻易自作主张,就派人回到石鼓山,请耿仲明做左后决断。

    听完汇报,耿仲明考虑了片刻,说道:“这三个法子都不错,全部照办吧。”

    徐斌却有不同的想法,自告奋勇说道:“南蛮火枪犀利,孙将军的兵力太过薄弱,末将愿率本部兵马前去支援!”

    耿仲明看了他一眼,冷冷说道:“不用了,草桥对岸地形局促,摆不下那么多兵马,万一被南蛮逆袭上来,反而有背水一战的危险。”

    这只是一场试探性的局部进攻,到现在为止,明清两军的主力都按兵不动,但彼此却虎视眈眈,耿仲明无意继续投入兵力,以免仗越打越大,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被迫进行决战。

    “是。”

    在战前军议的时候,徐斌可以跟他唱唱反调,但此时已经开战,耿仲明就是全军主帅,谁再敢唧唧歪歪,可以直接军法从事,徐斌不敢多说什么,讪讪地退到一旁。

    打造器械需要一个过程,正好可以进行长时间的炮击,四门神威大将军炮不断开火,把九斤多重的炮弹狠狠砸向明军阵地。

    像暴风雨中即将颠覆的巨轮,明军阵地上一片狼藉,只有那面战旗仍在不屈地耸立。

    随着射击精度的不断校正,清军炮弹的落点离壕沟越来越近,两颗炮弹呼啸而来,大团的泥土在壕沟前腾起,地上摆着的鹿角碎裂飞溅,一颗跳弹正好落入壕沟,砸飞了前排的一个火枪兵,然后把壕沟拐角撞塌了一大块,终于停了下来。

    汪克斌蹲在拐角后面,把身子紧紧贴在沟墙上,尽量缩成一团,他从来没有想到过,大炮的轰击是如此恐怖,想来十八层地狱也不过如此了。

    “别紧趴在地上,蹲着最好!”吴老兵扳着他的肩膀,凑在他耳朵边大喊。

    如果在平常时候,汪克斌肯定受不了如此亲昵的动作,此刻却感到了一种温暖和安全,乖乖地照他的吩咐做了,果然,离开沟墙后,五腹六脏不再震得那么难受,两只脚保持平衡,就像站在一艘摇晃的船上。

    周围的噪音太大,他向吴老兵喊道:“什总,你不怕吗?”

    “一样怕,但习惯了。”吴老兵的嗓门也很大,他正在看旗语,表情显得很严肃:“娘的,鞑子这回真拼命了,待会儿要是拼刺刀的话,你一定要紧跟着我!”

    ……

    上推荐了,两更,求几张月票,推荐票,求收藏,谢谢!

正文 第一四四章 “诱饵”

    没人真的不怕死,老兵只是经常面对各种危险,见惯了生生死死,有更多的经验而已。

    当出现一种新的危险时,老兵们同样会紧张,不过他们知道害怕没有用处,所以会强迫自己保持镇定。

    吴老兵从军四年,从死人堆里钻了几个来回,对战场形势的研读能力甚至超过了汪克斌这个武进士,见到清军如此凶猛的炮灰准备,加上敌我双方频繁的调动部署,他仿佛嗅到了一丝浓浓的血腥气,真正的考验即将来临。

    鞑子正在分兵,看样子是要包抄楚军阵地的右翼,与之对应,楚军方面的葡萄牙兵也被调去防守右翼,正面防线只剩下王奕的火枪队,未必能挡住清军的进攻。

    以前如果碰到这种情况,要么会让火枪队及时后撤,要么调其他的步兵来增援,总之不会让火枪兵和敌人进行肉搏战,但此刻摸着腰后挂着的五六式枪刺,吴老兵有一种强烈的直觉,长官会采取一种全新的战术,火枪队要拼刺刀了。

    嘴上虽然不说,心里却觉得没底,吴老兵刚刚加入恭义营的时候,当过几个月的长枪兵,并不害怕肉搏战,但其他的弟兄们大都是生手,直到最近这段时间才开始恶补拼刺技术,从来没有捅过真人。

    拿着火铳远远的射击,和面对面的用刀子捅人,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吴老兵头一次对火枪队的战斗力产生了怀疑。

    “给你,这是从队总那里要来的,别再打飞了。”

    火枪队上战场的时候,总会带一些常用的配件,通条就是其中之一,吴老兵去王奕那里要来一根,交给汪克斌。

    这是另一件麻烦事——王奕在战前和他打过招呼,朱华珪和汪克斌都不是普通人,让他盯紧些别出事了。吴老兵虽然感到很头疼。却无法拒绝长官的命令,只好把他们两个编入自己的拼刺小组,直接照看和保护。

    与上次炮击不同,清军这次炮击持续的时间更长。瞄准的目标也变成了火枪队的阵地,没有理会吉安营的营寨。连续的轰击之下,火枪队的阵地几乎被犁了一遍,士兵们藏身的战壕似乎已经变成了废墟。

    战鼓敲响,清军排成整齐的队列,兵分两路,发起了第二次进攻。

    一千名清军负责迂回攻击右翼,位置相对突前,距离吉安营的营寨大约一百步的时候,营墙上的抬枪再次打响。这是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清军的大炮一停,抬枪队又回来参加防御了。

    一百步的距离稍远,抬枪的命中率大幅下降,好在清军的队伍层层叠叠。流弹横飞,同样造成了不少的杀伤。

    清军对这点伤亡并不在意,有人中弹倒地,后排的士兵立刻补位,队伍的行进速度却没有任何改变,继续向火枪队的阵地前进,抬枪射速过慢的缺点暴露无遗。对上千人的进攻部队来说,一次被打倒二十个人左右完全可以承受。

    石鼓山上,耿仲明一直在观察楚军的动向,看到对方既不增援,也不撤退,感到非常疑惑。反复猜测汪克凡的意图——只凭火枪兵坚守阵地,却不派步兵增援保护,要么是过度自信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