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明-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情报局呢?是干什么的?”帖兆荣又问。
“好像是肃奸的,权习那个人我知道,一向很稳重的,这个情报局应该不错。”周国栋说道:“鞑子大军南下,有些软骨头肯定想投降,这些家贼最难防,先把脓包挤了也好。”
说到这里,周国栋的眼睛里闪过了一道冷光,似乎想到了什么。
“周兄说的是谁?”吕仁青好奇地问道。
“宁州熊立春,最近和鞑子接触频繁,搞不好就要投降。”熊立春是宁州义兵的首领,老恭义营的人都见过他,周国栋刚从通山县招兵回来,通山县和江西宁州接壤,听到了一些风声。
“哈,我早就看出来了,那厮就是个首鼠两端之辈,果然不是什么好东西!”帖兆荣一拍大腿:“我看啊,不如趁早出兵,把这伙山贼剿了算拉倒!”
“不妥!湖广之战迫在眉睫,哪有时间去江西。”吕仁青摇头。
“那怎么办?”帖兆荣一瞪眼。
“这个嘛……,好像没什么好办法。”吕仁青又摇了摇头。(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三十二章不简单的熊立春
大年初一,一般人都要走亲访友,熊立春也不例外。
头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雪,幕阜山里一片肃杀萧瑟,熊立春带着一百多名士卒,赶着一队背着货物的牲口,在山道上艰难跋涉了两个时辰,终于登上了陡峭的凌云寨。
他今天要拜会凌云寨的大当家徐震。徐震早年是农民军罗汝才的部下,崇祯十五年罗汝才死于李自成之手,徐震就率领部下落草为寇,盘踞在凌云寨,成了方圆三百里内最大的一股杆子,经过几年的发展,他手下有近千人马,俨然是幕阜山一带各家山寨的头领。
徐震早就接到了小喽啰的禀报,熊立春登上凌云寨的时候,他带着几名头领迎到了寨门外。熊立春远远见了,连忙抢步上前,对着他深施一礼。
“徐大哥,小弟给您拜年了!”熊立春声若洪钟,笑容直爽,态度诚恳,对徐震非常尊重。
“哈哈哈哈!熊老弟果然是个念旧的人,如今虽然当了朝廷的大官,却还记得我这个大哥,好!好!好!”徐震笑得很开心,熊立春竖旗抗清,带着宁州义兵打下了好大的一份基业,但在他的面前还以小弟自居,给足了凌云寨的面子。
“上回在鞑子手里吃了大亏,要不是徐大哥帮忙,小弟哪有今日?来呀,把礼单给徐大哥呈上来!”熊立春和清军交战,曾经欠过徐震的人情。
恭义营刚刚离开宁州的时候,金声桓派大军围剿宁州义兵,熊立春兵败退进幕阜山,清军却穷追不舍,终于在山里把他包围,眼看就要全军覆没。多亏徐震向清军发起偷袭,才把熊立春救了出来。
等到恭义营大闹江西,熊立春抓住机会,接连攻克了宁州、武宁两座县城,声势又壮,还被隆武朝廷任命为参将,就趁着过年的机会,带着礼物来到凌云寨,向徐震表示感谢。
“哎——,大家都是江湖兄弟。熊老弟既然有难,我理应帮忙,不用这么客气的。嗯,咱们别在这里吹风了,快进屋喝上两杯……”徐震接过礼单。只大眼扫了一下,心里就是一阵暗喜。熊立春的礼物包括刀枪武器。盐巴粮食,以及一千两银子,和山上紧缺的各种工具器械,都是非常实惠用得着的东西,算这小子有良心。
寨门大开,两人携手入内。来到聚义厅。这座聚义厅不算太大,屋子里面好几个火盆烧得旺旺的,温暖如春,和外面的冰天雪地仿佛是两个世界。
徐震早就摆下酒宴。和熊立春一起落座入席,两边都有几名头领相陪,其他的宁州义兵则被安排在另一间屋子,凌云寨自有人负责招待。
大家都是粗豪武人,过的又是刀头舔血的日子,喝起酒来就非常豪爽,两边推杯换盏,不多时就酒酣耳热,酒桌上的气氛更加快活。熊立春不停向凌云寨众头领敬酒,口中更是妙语连珠,荤段子一个接着一个,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不瞒徐大哥和各位兄弟,我在宁州这两个月,天天当皇帝,夜夜做新郎,什么都吃过,什么都见过,这辈子也算没白活了!”
熊立春脸上的酒意已经有了七八分,一副感慨的模样:“徐大哥,你这凌云寨虽是天险,但天天缩在山沟里吃苦,哪有小弟过得逍遥快活?不如和我出山一起干,痛痛快快闹上一场!”
“熊老弟果然好锐气,哥哥佩服!”徐震淡淡笑道:“我老了,就留在这凌云寨混吃等死,不和你去了。”
“嗨,该死**朝上,不死**晃荡,怕什么吗!”熊立春脸上醉意更浓,半是炫耀,半是劝说道:“我现在也是三品的参将了,如今这个世道,就得拿命拼,真要是死了就去他娘的,要是侥幸不死立下军功,还能博个封妻荫子,为什么不拼,啊?”
“这世道和当年不一样了,我这种小鱼小虾搀和不起,熊老弟不用多说了,咱们喝酒。”
“行!行!徐大哥不让说,咱们就不说,反正我把话撂这了,只要我当一天这个宁州参将,就不会让凌云寨受了委屈!”
熊立春端起酒碗,咕咚咚一口喝干,伸手又取过酒坛倒满,端起来走到徐震的面前:“徐大哥,小弟这辈子最佩服的就是您,再敬您一碗!”
“这厮喝多了,有些失态。”徐震莞尔一笑,端起自己的酒碗,和熊立春当的碰了一下,然后一仰头,咕咚咚倒进了嘴里。
突然,他觉得心口一凉,如遭锤击!
徐震低着头,愕然看到一柄短刀深深没入了自己的胸口!他想说些什么,却说不出来,想抬起头看看熊立春,却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力气,只听啪嗒一声,酒碗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你干什么!”
“好贼子!”
“啊!”
事发突然,徐震的几名心腹一时都愣住了,呆呆地看着熊立春,不等他们回过神,熊立春手下的几名心腹一起扑了上来,拔出兵刃就是一阵砍杀。
二当家,三当家,四当家……,凌云寨的几位头领转眼都倒在血泊中,聚义厅里还有十几名徐震的亲兵,一起发声喊冲了上来,熊立春捡起徐震的佩刀,率领几名心腹迎了上去,如砍瓜切菜一般,把这些亲兵接连砍翻……
跟随熊立春上山的一百多名士卒,都是他特意挑选出来的精锐,其中一半化装成普通的马夫挑夫,身上却暗藏兵刃。他们中间有负责的将领,一直在留心聚义厅的动静,当聚义厅这边闹起来之后,这一百多名士卒也立刻发动,以有备攻无备,很快就杀到了聚义厅,和熊立春等人汇合。
经过最初的打击和震惊后,凌云寨的土匪们终于反应了过来,数百人层层叠叠围了上来,把聚义厅包围得水泄不通。
“报仇!”
“为大当家的报仇雪恨!”
“活剐了这帮兔崽子!”
土匪们疯狂冲了上来,熊立春却率领部下守住了前后大门,刀枪挥舞,血肉横飞,熊立春如同杀神般威风凛凛,手中的一柄单刀上下挥舞,接连砍死了七八个土匪,硬生生把他们的进攻打退了。
再次发起进攻!
再此被打退!
熊立春骁勇异常,手下还有一百多名善战的精锐,把聚义厅守得如铁桶一般,土匪们群龙无首,渐渐失去了锐气。
“烧死他们!”
土匪们收集干柴油木,准备火攻,正在忙乱的时候,隐隐从寨子外面传来一阵金鼓号角之声,似乎有大队人马正在攻山……
听说抚州义兵的援兵来了,熊立春只说了一句投降免死,凌云寨的土匪们立刻选择了投降。
徐震死了,二当家等几位重要的头领也死了,土匪们本来就是凭着一股血气在作战,既然吉安义兵的大部队来了,土匪们马上要被全歼,再没有抵抗的心思。
熊立春控制住形势后,把徐震风光厚葬,并亲自披麻戴孝,到坟前祭拜。
苍茫的山野银装素裹,巍巍松柏下隆起几座新坟,熊立春跪在坟前失声痛哭,然后向几百名土匪俘虏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演讲。
自古官匪不两立,徐震是土匪,熊立春却是官军,所以只能大义灭亲,挥泪杀死义兄。但是,既然徐震等几位头领已经死了,就不会追究其他土匪的罪责,只要大家从此改过自新,加入吉安义兵,就能戴罪立功,甚至升官发财等等……
隆武三年的大年初一,熊立春剿灭(火并)了凌云寨,从而控制了幕阜山北部地区,从铜鼓营到毛竹山,从宁州县到靖安县,小半个南昌府,四个县的地盘,三十六家大小山寨都奉熊立春为主,在名义加入了吉安义兵。
熊立春深入虎穴一击,不但除掉了徐震,扫除了称霸幕阜山的最大障碍,还收编了他的七百多名手下,这七百多名土匪大多是农民军出身,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老兵,熊立春得到他们之后,抚州义兵的战斗力又上了一个台阶。
除此之外,他还把徐震多年积攒的家底搜刮一空,除了各种器械物质之外,还有上万两银子,四个漂亮的小老婆,幕阜山三十六家山寨既然奉熊立春为主,每年也会按时送来保护费。
要兵有兵!要钱有钱!要女人有女人!
但是,熊立春并不开心,因为他回到宁州县城后,就见到了汪克凡派来的使者,命令他筹集五千两军饷送往湖广,并且让抚州义兵整军备战,准备参加湖广会战。
从凌云寨抢来的银子还没暖热,转手就要交给汪克凡一半,熊立春很心疼。
更让他担心的是,汪克凡竟然要把抚州义兵调往湖广,去和孔有德的大军作战。
孔有德不是金声桓,天佑兵也不是绿营兵,这一仗打下来,抚州义兵搞不好就当了炮灰,如果损失太大的话,连幕阜山老巢的地盘都守不住。
犹豫再三,他拿出了五千两银子,派人解往湖广,汪克凡是大明的提督操江,又是抚州义兵的总后台,伸手向他要点钱,熊立春不能不给。
至于去湖广参战嘛,熊立春打算先拖拖看,到时候随机应变。(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三十三章少年的懵懂爱情
连绵的幕阜山挡住了风雪,数百里之外的长沙府,笼罩在一片温暖明媚的阳光下,还没到春天,街头已经能感到早春的芬芳气息。
这样的暖冬很不寻常,在年轻人的记忆里,从小到大的每一年,冬季都是寒冷而干旱的,早春也一样了无生机,只有那些六七十岁的长者,年少时才见过这种温暖宜人的气候,他们不由得暗暗期盼,希望隆武三年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年头。
明末小冰河时期,据说是有史以来最冷的时期,各种自然灾害不断,农作物大量减产,社会底层的老百姓连基本的生存都难以保证,不得已铤而走险,揭竿而起……而北方的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也受到天灾的影响,由于牲畜和食物严重短缺,把目光投向了南方肥沃的土地,残酷的战争随之爆发。
小冰河时期延续了几十年,到如今,终于有了结束的迹象,但是强大的明帝国已经崩溃,满清已呈席卷天下之势……
和北方城市比起来,长沙相对幸运些,兵荒马乱二十年,长沙几乎没有遭过战争的侵扰,老百姓还保持着原有的生活节奏。
隆武三年的大年初一,城隍庙附近有一场新年庙会,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了整整一天,有祭神游街的,有划旱船舞狮子的,有说书唱戏的,有摆摊售货的,还有三五成群的妙龄少女结伴而游,笑声像清脆的银铃,容颜像娇媚的春花,自己也成了一道风景,不知惹来多少行人的瞩目。
过年了!不要说小门小户的女孩子,哪怕那些大家闺秀。也会趁机出来走走,她们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日子过得平淡而憋闷,到热闹的庙会上转一转,都玩得非常开心。
少女们穿着鲜艳的长裙,婀娜的身姿摇曳在街头,若是大户人家的女孩子,身后还会跟着几名护院家丁,以免哪个不开眼的登徒子色胆包天,冲撞了自家小姐。
这种美景太过养眼。平日里又难得一见,有些胆大的少年就远远缀在后面,只求多看佳人一眼。若是那少女能回头对视一眼,甜甜的滋味可以回味好几天,若是那少女能再露出一个微笑。那就是郎有情妾有意了,回家后肯定要央求父母。上门提亲。
有一个绿裙少女生得最为秀丽。光彩照人,浑身上下透出一股青春气息,她的几位女伴也都正当妙龄,面容姣好。这样一群女孩子,走到哪里都是众人瞩目的焦点,身后除了护院家丁之外。还一直跟着好几个少年郎。
他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