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残明 >

第103章

残明-第103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纷纷倒在血泊中,来回几个冲杀,就把清军杀的干干净净,只留下都尔德一个人。

    都尔德身负几处重伤,想要自尽却被明军硬救了下来,五花大绑带到隆武帝面前。

    “噗通!”

    都尔德的膝盖窝里重重挨了一脚,不由自主跪倒在地,他却奋力仰着身子,一脸狰狞地瞪着隆武帝,破口大骂。

    “朱聿键!你用阴谋诡计,不算好汉!”

    他越骂,隆武帝脸上的笑容却越盛,几名恭义营的士兵上前要制止都尔德,隆武帝却阻止了他们。

    “让他骂吧,他马上就要死了,骂两声有什么关系,朕听着开心得很……”

    喜悦充满了隆武帝的心头,一遍遍打量着都尔德,从南平到汀州逃亡的路上,他几次听到都尔德的名字,每次都是心惊肉跳,没想到今天竟然能让敌将俯首,就活生生跪在他的脚下。

    胜利的滋味,原来是这么美妙!

    “巴牙喇纛章京,官很大吧?”他问郭维经。

    八旗兵的编制有些复杂,各种章京一大堆,反正都是打不过,隆武帝以前有些搞不清。

    “很大的,整个满清就八个,不比总兵差了!”明清两军编制不同,没有可比性,郭维经却煞有介事,说得跟真的一样。

    “请陛下立斩敌将,以夸功于天下!”汪克凡提出建议,隆武帝今天以身诱敌,对一个从没打过仗的皇帝来说很难得了,这是他应得的荣誉,也可以提高他个人的威信。

    “请陛下立斩敌将,夸功于天下!”郭维经等人也纷纷赞同,隆武帝从福州逃亡,天下人心惶惶,好好宣传一下这场胜利,会提振各路明军的士气,提高朝廷的威信。

    “好!朕今日就手刃虏将,告慰烈皇帝在天之灵!”隆武帝自己也明白,这场表演秀非常重要。他从福州一路狼狈逃亡,突然扭转乾坤打了个大胜仗,而且亲手斩首敌将,可以威慑各地的封疆大吏,对南明政局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噌”的一声,隆武帝拔出乌兹宝刀,略略比划一下,只见雪亮的刀光一闪,锋利的钢刀从都尔德的脖颈处劈了进去,虽然没有一刀砍下都尔德的脑袋,但也立刻要了他的性命。

    都尔德的尸体随刀而倒,周围的明军纷纷举起手中的刀枪,一起高呼。

    “陛下威武!”

    “陛下威武!”

    山呼海啸般的喊声,让隆武帝醺醺然欲醉,追想当年太祖皇帝和成祖皇帝的不世功业,心中更升起了一股豪气。

    “我能做刘秀吗?好像差了一点……”隆武帝心里闪过了一个念头,历朝历代的皇帝里论起中兴之帝,当然要首推东汉的刘秀。不过刘秀可是真正的将帅之才,隆武帝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论领兵打仗的本事,自己比刘秀差的不是一点半点,拍马都追不上。

    “如果有忠臣良将辅佐,未必不能中兴大明……”他的眼神扫过众人,落在了汪克凡身上,目光中充满了欣赏……

    在汀州府又休整了一天,第二天早上,隆武帝在恭义营的保护下,离开了汀州。

    汪克凡留下帖兆荣断后,一面侦查清军的动向,一面搜寻失散的南明大臣,隆武帝现在快成了光杆司令,得尽快帮他搭起基本的班子,恢复朝廷的正常运转。

    当天晚上宿营的时候,汪克凡找到了隆武帝。

    “臣汪克凡,向陛下请安!”他跪下行了一礼,立刻被隆武帝扶了起来,左右看了看,又非常关心地问道:“陛下怎么还没有休息,这寝帐里还缺些什么吗?”

    “哎,什么都不缺。”隆武帝摆摆手,说道:“我在给平国公写信,你帮我参详一下。”

    平国公,就是郑芝龙。

    在恭义营的保护下,隆武帝即将进入江西,在福建却扔下了一个烂摊子,如何处置是个难题。

    汪克凡拿起那封信仔细看了一遍,隆武帝在信中的态度非常诚恳,对郑芝龙分析利害,劝他不要投降满清。

    “云台,听说你文采见识都不错,这封信写的妥当么?”

    “这封信写的很好,送给平国公却是明珠暗投了,依微臣来看,应该送给郑成功。”(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本站)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正文 第五十三章 海洋势力

    满清因为自身人口太少,兵力不足,对投降的实力派军阀都会给予优待,从孔有德等三顺王到吴三桂,再到金声桓、徐勇、李国英等人,基本上都会加官进爵,量才使用,从而笼络了一大批“忠心耿耿”的汉奸部队。

    但郑芝龙是个例外。

    郑芝龙手下号称二十万大军,跟随他投降的有十一万多人,为满清提供了一支强大的水师,还为清军占领福建立下了大功,却只得了个一等精奇尼哈番的空头官衔,被软禁在北京多年,最后治罪下狱,被矫诏杀害,在投降满清的军阀中算是混得最惨的一个。

    这里面的原因,是博洛等人在捣鬼。

    博洛为了骗取战功,谎报军情,把攻占福建的功劳都算在自己头上,虚构了大小20多次战斗,作战的对象当然是郑芝龙,在他给清廷的报告中,郑芝龙拼命抵抗大清王师,被清军打得走投无路才被迫投降,这样的家伙,没杀他就算不错了。

    博洛谎报战功并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全军上下统一口径,并且得到了朝中豪格一派的默许,所以一定要抹杀郑芝龙的迎降之功,不论郑芝龙如何为清军效命,都注定不会有好下场。

    亲身参与这件丑闻的满清贵族太多,郑芝龙到了北京后守口如瓶,苟且偷生又活了十多年,最后还是被杀人灭口,全族都被斩草除根。对于这件事的真相,顺治成年后并非一无所知,但为了维护朝局稳定,不愿再翻这笔十多年前的烂帐,就把郑芝龙牺牲掉了。

    郑芝龙手下号称二十万大军,大部分都出身于海盗,除了中国人之外,还有白人,有黑人,有日本人,有东南亚人,是一支标准的“八国联军”,除了家属之外,还有很多人是负责海上贸易的船员,不能算真正的军队。

    在郑芝龙的二十万大军中,真正能拿得上台面的,是施福等人手下的部队,施福是施琅的族叔,早年是郑芝龙的家将,属于铁杆亲信,他的部队后来跟随李成栋攻入广东,对南明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郑芝龙要投降满清,遭到了郑成功,郑鸿逵,郑芝豹,郑采以及诸多将领的反对,但他仍然力排众议,完成投降满清的部署,就是因为牢牢掌握着兵权。

    这个时候,郑成功在军队里的威望已经很高,郑芝龙也给了他一定的兵权,但由于郑芝龙要投降满清,父子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郑芝龙把他的兵权又收了回去。

    由于郑芝龙的精锐部队都投降了满清,郑成功刚刚举旗抗清的头两年,手下都是一群乌合之众,几乎打一仗败一仗。

    但郑成功在这个时候表现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在厦门鼓浪屿专心练兵,用了三年时间练出了一支精锐部队,又通过招降施琅得到了施福手下的一部分精兵,后来终于开创了一番辉煌的事业。

    郑成功虽然出身海盗家庭,接受的却是中国传统教育,正儿八经的秀才出身,还差一点当了举人,从郑成功一生的经历来看,他并不是一个枭雄类的人物,对道德的要求近乎苛刻,所以有时候不太灵活,在对待施琅和郑经(他的大儿子)的问题上都有一定的失误。

    但是话说来了,如果郑成功是个圆滑的人,就不会坚持抗清,而是跟着郑芝龙投降,去换取荣华富贵了——性格决定命运,无可非议。

    当郑芝龙要投降满清时,郑成功与他决裂是必然的结果,但是为了尽量挽回郑芝龙,郑成功进行了最大的努力,多次苦苦劝谏他的父亲,最后被郑芝龙抓了起来,要不是被郑鸿逵偷偷放走,十有**,会被强行带到北京。

    郑成功孤身逃走,没有改变郑芝龙降清的结果,所有的精锐部队都投降了满清,郑成功举旗抗清的头几年,在福建的处境非常困难,对清军的牵制不大。

    这里面,也许可以改变些什么……

    “陛下,郑芝龙半生所图,意欲何求?”汪克凡发问,郑芝龙一辈子最大的目标是什么?

    “这个……,平国公所图,无非是闽粤总督罢了。”隆武帝和郑芝龙打了一年多的交道,当然知道郑芝龙的企图。

    “不错,陛下能封郑芝龙做闽粤总督么?就算陛下封他为闽粤总督,他又能真的掌控广东福建么?”

    郑芝龙,代表的是中国东南沿海的海洋势力,在他背后,是一个庞大的海商集团,他们和隆武帝合作的时候,和传统的文官集团产生了激烈的矛盾,郑鸿逵退隐,郑彩贬职,隆武和郑成功君臣反目,根子都是从这里来的。

    郑芝龙一生贯彻的策略,就是与朝廷合作,向海洋发展,至于这个朝廷是大明还是满清,对郑芝龙都无所谓。

    如果站在郑芝龙的立场上来考虑,他的敌人不是满清,也不是大明,而是海峡对岸(台湾)的荷兰人。他要打败荷兰人,称霸东亚海域,就要得到大陆上的支持……随着满清的节节胜利,郑芝龙早就想和隆武帝分道扬镳,和强大的满清合作。

    而他代表的海商阶层,也希望从大陆获得稳定廉价的货源,以保证海洋贸易的利益,既然满清即将夺取天下,海商阶层也不愿和满清开战。

    郑芝龙要投降满清,并不是一时糊涂,而是有着深刻原因的。

    但是满清对海洋的力量并不理解,并没有打算接纳郑芝龙……

    因为地理原因,和福建比起来,广东进行海洋贸易的潜力更大,在潮州等地有和郑芝龙对抗的海洋势力,郑芝龙的梦想就是担任闽粤总督,一统中国的海洋势力……这个职位,隆武帝不可能给他。

    郑芝龙和隆武帝基本上已经翻脸了,而且有投降满清的企图,为了安抚他,再把整个广东省的地盘给他,那是政治白痴才会做出的决定。

    而且清军已经攻入福建,广东岌岌可危,广东省又是两广总督丁魁楚的地盘,隆武帝就算封他一个空头的闽粤总督,郑芝龙也不可能真的掌控广东福建两省,对这一点,郑芝龙也认识得非常清楚,所以不可能和隆武帝继续合作。

    与此相反,他对满清却抱有幻想,希望借助清军的力量占有广东,成为控制福建和广东两省的海上霸主。

    郑芝龙投降满清,是必然的结果,不可逆转!(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本站)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正文 第五十四章 虎不可离山

    隆武帝愣住了,吃惊地看着汪克凡。

    给郑芝龙的这封信花了他不少心思,动情入理,剖析厉害,既讲国家大义,又许以永镇福建的钦书铁卷,甚至暗示可以封郑芝龙为异姓王爷……福建的形势这么糟糕,甚至会影响全国的战局,隆武帝非常希望,能够通过这封信挽留郑芝龙,却被汪克凡一口给否了。

    这封信是隆武帝的得意之作,给汪克凡看,其实也是存了考校之心,想看看他的政治眼光和能力,然后量才使用。

    南平被清军偷营劫寨,一大批文武大臣被俘被杀,隆武帝现在快成了光杆司令,急需拉起自己的一套班底,如果汪克凡可堪重用,那就要破格提拔。

    在隆武帝想来,汪克凡只是一员武将,带兵打仗的本事不错,政治上可能就差了点,只要能看懂自己的这封信,能对福建的形势有个基本的认识,就算及格了。

    没想到的是,汪克凡的见解非常深刻,剥茧抽丝,鞭辟入里,把郑芝龙投降满清的必然xing分析得清清楚楚,隆武帝竟然不知如何反驳。

    实在是无从反驳!

    他和郑芝龙打了一年多的交道,彼此之间已经很熟悉了,汪克凡说的问题,他也隐隐约约想到过,但从没有总结得这么清楚,说的这么明白。

    道不同,不与为谋,郑芝龙想要的是称霸大海,想要的是一个稳定的大陆后方,隆武帝既然给不了他,双方必然分道扬镳。

    寝帐里突然静悄悄的,隆武帝表情严肃,皱着眉头出神,汪克凡默然无语相陪。

    “在郑家兄弟这件事上,朕过去都做错了!”隆武帝长叹一声。

    所谓不撞南墙不回头,隆武帝在这次逃亡中,把一切都输的干干净净,自己也差一点丧命,在南墙上撞了个鼻青脸肿,终于开始自我反省。

    “依微臣来看,陛下确实忽视了海商阶层的力量……”汪克凡直言不讳。

    以隆武帝的眼光胸襟,做一个守成之君足够了,但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