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民国当大帅 >

第68章

回到民国当大帅-第68章

小说: 回到民国当大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五,对于实业兴国也是很有热情。这个标注,让王振宇立刻对这个商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5。刘松修,江西新喻县人。洪江富商。光绪初年,随父亲刘蔚斋来洪江创业经商,先后与同乡合伙开办“协和”钱庄,后改办“庆丰祥”布店、“刘同庆”油号、“刘安庆”油号。何健特别标准:刘松修三十有二,擅长管理,重视经济核算,建立了往来存欠比期挂牌、货物、生产、工具,的盘存制度。他还善于用人,网络信息、分析行情、注重产品质量、讲究诚信道德、让实利于顾客、关心员工福利、产业越做越大。
  6。陈昆山,江西新干县人。洪江富商。拔贡出生,曾为“高灿顺”油号店员,因才干超群,升为汉口分庄管事。后独自经营,与其子陈秋壁开设“益丰仕”布店、“陈敦仁”药店,并兼加工、自制批发、零售业务,且在常德、汉口、上海、杭州等地设有布绸专庄。何健对此父子也做了特别标注:陈氏父子忠厚仁义、为人谦和、任人唯贤,见才不遗。为洪江商界培养了不少经营才俊。
  7。杨竹秋,洪江儒商。清末秀才,知书达理,胸存抱负,为循孝道,替慈母之劳,弃官不就。1894年与人合资,独支门庭,掌管家业。开创名牌“杨恒源”油号。何健对此人的标注是:经营之余热衷于古玩收藏。
  8。周质云,洪江义商。13岁来洪江学徒,后独自经营纱布、生漆、桐油。苦心磨砺,俭而忘其苦,勤而忘其劳,广交游、重承诺、见诚信,富而不忘本,济困扶危,资助乡里,热心公益,人称义商。
  9。杨金生,洪江富商。出生寒门,经历坎坷,勤于打拼。做陶瓷生意起家,后经营黄豆、牛皮、水银、木材,创名牌“怡昌厚”、“慎昌森”。虽为富商,生活却极为俭朴,但待人厚道,慷慨大方。
  至于张家等其他洪商自然也是名列其中,只不过何健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认为目前能够影响洪江的不过上述九家,其余大可忽而略之。尤其是张家,虽然依然家大业大,但是在行业内的发言权早就今不如昔了。
  王振宇以让人不可察觉频率轻轻点了点头,他十分好奇的问了何健一句:“何处长,你在这里也有几个月了,对于这个洪商第一大家朱志大了解可深,此人有何弱点没有,如何才能让此人为我所用?”
  何健虽然对于老板会问询自己早有准备,但是也不敢随意回答,以免给老板留下一个信口开河的印象就不好了。
  他十分谨慎的回答道:“司令可还记得卑职上次的书信中提及的朱志大的那段话,子孙强似我,要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要钱做什么?”
  王振宇一听就乐了,连连点头道:“记得,记得,这人看世情到是明白的很啊!”
  何键点了一下头,接着说道:“看得明白,不代表此人就真的放得下,恰恰相反,根据卑职的观察,朱志大请人算命算得就是子孙的富贵,结果却是富不过三代。这位老爷子就是害怕自己百年后,家业凋零,子孙穷困,去年曾在这洪江建了三百多间大铺子,分文不取给了有需要的商家。要求则只有一个。。。”
  说道这里何键故意停了一下,却发现王振宇没有如预料中的感兴趣而接话,而是颇有玩味的看着自己。当时心中一寒,收回自己的小聪明然后往下说:“就是将来朱家败落了,子孙上门要饭,能给碗饭吃。”
  王振宇这才哈哈大笑起来:“有意思,有意思,那你对此有什么设想啊?”
  何键低头道:“卑职查过了,朱志大的长孙朱次韩甚得祖父疼爱,不过其父早逝,此子年方二十,却天生不喜经商,整日舞枪弄棒的,朱志大也就绝了让其继承祖业的念头。卑职想,若是司令能将此子招入我军,无异于给了其一个官身,可保其未来无忧,以朱志大对这个孙子的疼爱程度,定会感激不尽的。”
  王振宇在靖州的时候曾和叶祖文密谈了三次,其主题核心思想就是,如何整合湘西的资源,兴办实业,建设湘西。
  按照叶祖文的说法,洪商的财富是惊人的,如果能为王振宇所用,莫说是湘西,就是把湖南建设一遍也未必不可。但是前提是你能让这些对社会疑虑重重的商人们能把钱拿出来,就必须有个章程。
  这方面李鸿章到是走在了前面,他当年整合诸商的办法很实用,就是开公司,大伙入股,然后赚钱分红。既然有利可图,诸商自然倾力相助,如今到是可以借鉴这个办法。
  王振宇随后思索了良久,那就办一个湘西开发公司吧,把洪商手里的洋子通过这个公司周转,用于湘西的建设。。。
  想法永远是好的,怎么落实才是关键,起码你得让这些洪商相信你吧。当初为了获得靖州商人的支持,自己在靖州府的改革,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但是洪江商帮这些人更厉害,更精,不是一个地方民政就能打发的。所以王振宇想了许久,还是觉得可以借鉴李鸿章这个裱糊匠的办法,搞一个大型开发公司,整合湘西的资源,然后大家一起发财。只是万事开头难,还必须找个有威望的人挑头,现在看来,朱志大是个不错的选择。
  想通了这个关节,王振宇侧身问何键:“朱次韩这个人如何?”
  何键见司令这么问,立刻感觉有戏,他恭敬的答道:“此子是个骑士,崇尚武勇,而且性格还算平和,到和一般富商子弟大有不同。”
  王振宇知道现在的何键还是不敢糊弄自己的,想来确实是个可用的人,他点点头道:“那你安排一下,那天我上门拜访求贤。”
  何键大喜:“司令,卑职可以招其来见您。”
  王振宇摆摆手:“就这么定了。”
  何键这才道:“卑职依令就是,那卑职等就推下了?”
  王振宇看了一眼何键后:“他们都可以下去了,何键你再留一下。”
  何键一下子摸不到底,坎坷不安的坐在椅子上不敢动。


 第091章 镇守使(二)

  王振宇喝了一杯茶道:“你不用紧张,论年纪你还在我之上,若非公事,唤你一声大哥也未尝不可。”
  何健连忙起身道:“卑职不敢,卑职不敢。。。”
  王振宇心里偷着一乐:量你也不敢。嘴巴上却和蔼的说:“坐下说,坐下说,别站在。”
  何键这才坐下,又听王振宇道:“这次洪江之战你们这些军情人员是立下了大功,这点不用再谦虚了。但是在我看来,军情部门其实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是因为成立的时间太多,所以目前还不具备这个能力。”
  也不用何键表态,王振宇又自顾自的往下说:“这个军情部门的工作范围应该更广一点,不应该只局限于情报的取得和传递,还应该涉及到这次策反洪江的民团武装,暗杀,保卫等多个方面,甚至内部人员的甄别。”
  说到最后一个词的时候,何键心里不由自主的跳了一下,司令的意思很明确啊,这样的军情处还只是一个情报部门吗?一旦拥有了对内甄别的权力,那会是怎样的后果?熟读历史的何键脑海里想到的第一个词就是锦衣卫。
  他刚要开口,王振宇却示意他继续听:“我刚才说了,现在还不具备这个条件。做事情要一步一步来,饭总得一口一口吃是不是?所以我们第一步了,是完善这个机构,要在长沙,北京,天津,广州,上海这些地方设立情报站,最好是每个省的省会城市都要有一个情报站。咱们猛虎旅的未来不应该局限于湘西这个地方,而应该放眼全国。”
  何键有些激动起来,他非常清楚,自己是跟对人了。
  “情报工作的规章,制度要出来,经费来源要明确,另外就是人员的招募和培训要有个方略。何处长,时不待我啊,我现在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就是怕被淘汰,你们这些负责情报工作的,也要有这个意识,明白吗?好了,我这就不留你吃晚饭了,尽快,把这个搞出来,然后来见我。去吧!”
  王振宇下了送客令,何键立刻起身敬了一个礼就离开了,步子迈得铿锵有力。。。
  看着何键渐渐远去的背影,王振宇突然长舒一口气道,这个人不好控制啊,看样子,自己必须还要搞一个情报系统出来制约他才行。他突然高声喊道:“宋浩民,去,把我表哥叫来,我今天请他吃中饭。。。”
  中饭之后,马西成一脸凝重的离开。王振宇却很轻松的跟宋浩民开起了玩笑:〃宋副官,打把你从教导队调过来算起,你在我身边也差不多三个多月了,想不想回去带兵啊?〃
  宋浩民思索了一阵后,如实回答:“真的想,但是我才17岁,就已经是少校了,很多人都比我岁数大,我想在您身边干个一二年,然后再下去带兵。”
  王振宇想了想说:“嗯,我也没说马上,只是先跟你打个招呼,你也好有个准备。去把赵东生和教导队的李队长叫来,我有任务给他们。对了,另外万耀煌他们如果到了,就直接带进来见我,不用通报了。。。”
  宋浩民一走,王振宇就往摇椅上一躺,然后拿着一张商会绘制的洪江地图看了起来。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己可能都要待在湘西了,必须要选一个位置好点的地方作为自己的根基。靖州显然是不行的,交通就不合格,而且就整个湘西来看,靖州的位置也过偏了。
  洪江到是不错,五龙汇首,可惜已经是做买卖的地方了。自己总不能跟后世某部门一样搞强拆吧,所以还是在地图上安心找吧。
  自己的根基应该是怎样的呢?什么样的建筑风格,马路要多宽,工厂要建多少,人口要有多少,交通以什么为主,修铁路吗?修多长?这些问题如雾水一般笼罩在王振宇的脑袋上面。
  这些问题还是得请专家来帮忙,否则就算是来自后世的自己,也会出现很多纰漏。
  自己手里的人才还是太少了,真正意义上的专家只有屈屈两个,而且还是地质方面的,千头万绪的,一个一个来解决吧。
  当务之急还是回到权力这个问题上来,自己要巩固自己到手的一切。
  想到这里,王振宇静下心来,他让卫士王虎给自己铺纸,然后拿起在南京时买的派克笔开始写信。信是写给赵恒惕,内容只是把洪江的事情平述了一遍,没有一个求帮忙的字眼。
  但是信到赵恒惕处,对方自然会明白自己的意思,和聪明人打交道就是轻松。
  刚写完信,赵东生和李宗仁一前一后进来了。
  王振宇把信交给宋浩民,让他尽快安排专人送出。
  随后他让赵,李二人坐下,笑问道:“本司令问你们个问题哈,是洪江好了,还是靖州好,不要多想,没什么暗藏的意思,实话实说就可以了。”
  赵东生不加思索的回答洪江,李宗仁思索了半天也没思索出个所以然来,只好据实回答洪江了。
  王振宇也不点破,只是乐呵呵的对二人说:“幸苦你们一趟,带着教导队回靖州,这个让杨参谋长,徐副旅长带着第一团和司令部一起移防到洪江,另外帮我把家人也一并送过来,对了,还有丁文江,翁文灏那帮秀才。至于其他人的家属先不动,洪江暂时可没那么多空房子。然后德邻你带教导队就驻扎在靖州不用回洪江了,稍晚万处长会过去,我计划以后在那边会成立一个新兵训练基地,你们把前期的工作替我做一下。”
  赵东生,李宗仁敬完礼就离开去执行命令了。王振宇这才觉得有些累,他选择睡个午觉。
  结果睡了不足一刻钟,宋浩民就把王振宇给摇醒了,这让他很是恼火,但是宋浩民一句话就把这火给灭了:“万处长,宋团长,郝团长他们来了。”
  “快请,快请进来”王振宇立刻喊道,然后自己也急着起身去迎接。
  三人已经走到了门槛外了,见司令起身,立刻敬礼问好。
  王振宇摆摆手,回礼道:“向马鞍之战的三位英雄指挥官敬礼。”
  马鞍之战的全过程,王振宇已经通过别的渠道拿到了报告。说实话,他对于宋显福,郝兵是有意见的,这二位是最早跟随自己的人,初始就发现这二位以没文化为荣,以有文化为耻。当时**百人的小队伍一时还不觉得有什么,可是现在不行了,队伍扩大了,按照自己的预想,队伍至少要扩大到万人以上,这种规模之下,对军官的素养也就有了更为清楚的标准。而这二位从大头兵一路爬到团长的位置上虽然很不容易,可在王振宇心里,他们的综合素质是不达标的。如果继续任由两人担任野战部队的团长,将来是要吃大亏,出大问题的。
  正是从这一点上做的考量,让王振宇舍弃了旧情,决心更换团长。
  但是所谓管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的,你如果觉得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