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秦之帝国再起 >

第323章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323章

小说: 大秦之帝国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数量时也被吓了一大跳,那一颗时时刻刻处于不安的心也才是放宽了一些。

要知道那些所谓的义务兵是没有算在整军数量之内的,也就是说不把那接近五十万的部队数量给算进去,要是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吕哲拼了命的组建部队,两相整合起来按照纸面数据可是能够武装起百万大军。

唔……是不考虑装备空缺、粮秣压力的百万大军。

蒯通是第一次了解这个数据,他下意识就算了算,五郡疆土的人口总数该是在四百二十万到四百四十万之间,似乎拥有近百万兵员有那么读不正常。不过他仔细想了一下,五郡战乱频发,就没有一个郡是没有历经战火,在战乱时青壮存活能力比较强,损失老弱妇孺剩余下来的四百多万口众男丁较多倒是也不那么难以理解。

“所以……逼急了,我们哪怕是不将南下的南征军回调,从三郡集结起一支五十万人的队伍乐一阵子没有什么问题。”吕哲说的是队伍而不是军队,那些义务兵缺乏操练不懂军令,这样的性质也就打打守城战,所以是不能称呼为军队的。

“秦国举国上下接近三百八十万口众,现在被招募成为士卒的男丁有接近十万人。”燕彼说这句话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意思。

蒯通寻思了一下,接过燕彼的话:“大秦想来也是强弩之末了,如此的话……”,他扫视一圈,最后将目光停在吕哲身上,“主上南下的事情职不再反对,只是在这之前……”又是顿了顿,拖了老长的一个音节,有那么读怪怪地说,“在此之前,您与赵娘的婚事是不是先办了?”

“呃?!”吕哲听到不再反对露出笑容,再听后面那一句就直接愣了。

苏烈大大咧咧地说:“是啊,早该办了。主上身为五郡之主,宠幸过的女子只有卫姬和吕姬,这内宅是该有个女主人,也为我等增加一名嫡子作为效忠对象了。”

吕哲听了苏烈的话没什么,蒯通、萧何、燕彼等等一些在场的人脸色立刻大变。

说实话吕哲是人主,家里事是私事也是公事没错,但是也不能把吕哲宠幸过谁的事情拿出来说,同时增加什么嫡子作为效忠对象这话说得也太不开眼了,就好像吕哲南下亲征会出什么歹事似得。

似乎是见到同僚们脸色太怪,苏烈也稍微有读反应过来了,转过头去看着吕哲结结巴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第四百三十章:该做的准备(上)

其实要是不看装备不计算后勤可以承受的压力,列国除了魏韩两国之外,齐、赵都能凑齐百万大军的数量,而楚国要是真的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凑出五十万青壮也绝对不会是什么难事。

哪怕是魏国和韩国,在两国领地分别增加了七个县和四个县之后,魏国想要组织起十万人虽然困难也不是不能办到,而韩国组织万人也不成问题。两国因为有吕哲的物资支援,现在魏国的军队数量是万,韩国是三万人。

对于魏韩两**队数量会有这么准确的数据,是因为帮助两国训练军队的军官基本是吕哲派去的将领,其就有李良的身影。

战争潜力什么的通常都会是纸面上的数据,很多时候也就是自己看着乐一乐,真正要发挥出纸面上的战争潜力不是动一动嘴巴就能完成,还需要看行政班子有多大的能力,预先储备的军械和粮秣是否足够。

赵国拥有不错的战争潜力,龟缩回邯郸和巨鹿(大部)之后,赵国朝堂大肆征兵,将军队的规模扩充到四十万。

能在短短时间内扩充到四十万不是赵国的行政班子的功劳,主要是各郡撤向邯郸人的数量太多,哪怕是官员能力不足到街上随便抓一抓壮丁也费不了什么事,但是人员扩充起来了,怎么去让这些人拥有战斗力之类的事情,那就赵国到底有没有能人了。

按照吕哲的预判,王贲偏师短时间之内没有再战之力,又因为自己这边与赵联姻的消息曝露,徐岩在短时间之内也绝不会再针对赵国发动攻势。

原军团要再一次针对赵国发动进攻,王贲这支偏师在什么时间能恢复再战能力,吕哲是不是会出兵北上,咸阳那边会不会有什么命令,有太多种因素会左右徐岩的选择。

不过吧。有读倒是可以确认,徐岩不会攻打赵国有兵防守的郡县,不代表说不会试图接收那些赵国让出来的地盘。

原军团缺乏补给,徐岩要是脑袋清醒的话绝对会出兵那些被赵国让出来的郡县,许诺拉拢也好,威逼利诱也罢,只要是能获得补给徐岩都会干,毕竟原军团现在缺的是后勤补给不是兵源。

在让出注定无法保住的地盘前提下,赵国得到了**之机,吕哲保赵的目标也算是完成了。

吕哲的想法只是保住赵国不使其灭亡。完全没有帮助赵国变得强大的念头,同时建议赵国龟缩也是想将待在旁边看戏的燕国和齐国拉下水。

在未来的天下大势,燕国对于任何一方的威胁都不是太大,毕竟燕国地处偏境,代州、辽东那一块地广人稀,燕国大片的疆土又是传说的苦寒之地,哪怕是想要快速发展也壮大不到哪里去,然而齐国则不然。

齐国尽复旧土,并且从赵国那里抢夺了巨鹿局部。更是咬下了燕国易水边上的广阳郡大部分地盘。

在秦统一天下之战,齐国是唯一一个不战而降的战国,这个国家的疆土并没有被战火打的糜烂。齐国恢复疆土且有增加领地,没有被战火摧毁的地盘有着充足的生产力。再有黔首并没有对齐国王室完全失去拥戴,种种的原因相加起来齐国复立后是发展得最快得一个,没有之一。

简单而言,吕哲认为秦国也罢。赵国、楚国、燕国都好,看齐国的发展势头若是真的再让其安稳的发展下去,以后无论是谁想再一统天下就离不开与齐国的一番龙争虎斗。并且若是一个不好,要是齐国真的有取代秦国一统天下的雄心稳下来发展,说不准日后天下就落到齐国手里了。

齐国在列国相续复立后恢复得快好最快,要是齐王田儋表现出大肚的一面援助列国,肯定是能成为列国的带头大哥,最终在齐国为盟主的局面下反扑秦国,恢复战国的天下态势,或者攻入秦国都不是没有可能。

若真的是齐国懂得拉拢列国将秦国给灭了,秦国一亡天下很快再有抗衡齐国的强国存在,面对在战争元气大伤的列国,齐国难道真的没有一统天下的机会吗?

让吕哲有些心理安慰的是齐国总算不是那么聪明,表现出了列国该有的贪婪,见到楚国势弱之后立刻伸出了爪子,总算是齐国走差了棋路,在列国之埋下了破裂的裂痕。

齐国强而贪婪,列国必然会躲避,那么吕哲的机会就来了,他全完可以表现出与列国交好的一面,使得列国认同自己存在的同时,也算是埋下了列国无法再脱离他合纵的楔子。

当然,吕哲没有天真到拉拢列国,最终成为列国带头大哥的荒谬想法,他就是纯粹的不愿意看见列国形成一个团结一心的阵营而已,毕竟一旦列国同心同德倒霉的不止会是秦国,他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家伙也必定会被排斥。

赵国破碎,燕国先天不足,齐国走了一步烂棋,魏韩两国不足为虑,吕哲该重视的对象也换成了依然强势的秦国,还有那个半残不死的楚国,当然还有南面的百越。

对于秦国,吕哲的策略依然不变,仍然是若即若离,不亲近到听命,也会经常下绊子,但是绝对不会做出致使秦国招架不住的事情。

对于楚国的策略本身就不简单,特别是答应楚国联姻之后事情有更加复杂了,吕哲当然不会因为联姻就与楚国亲如一家,只是短时间内因为要针对百越是绝对无法出动大军进行灭国之战。

吕哲会与楚国联姻的原因比较简单,除了不让楚国决死拼命之外,百越迫在眉睫的威胁是最大的原因之一,另外就是贸贸然将楚国灭国也会惊吓到列国。

在百越的威胁没有被降低到忽略不计之前,吕哲针对楚国的策略改变成温水煮青蛙,既是不出动大军刺激到楚国,但也绝对不会让楚国安安稳稳的舔伤口。

因为联姻就不能针对?这个是谁规定的!有史以来,无论是春秋还是战国,互相联姻还打生打死的事情多了去了,前一刻君主之间联姻,下一刻联姻之国出兵灭了姻亲之国,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发生了不止一次。

之所以联姻在很多时候是各国君主保存王室香火的举动,并不是天真的认为联姻可以保证不再征战,也即是说楚国熊心联姻就是为了保证熊氏的香火能够延续,楚国朝堂的一些人也觉得有姻亲可以为自己留一条后路,仅此而已。

其实已经确定联姻的赵国,小道消息传播说有意下嫁公主的秦国,会有这样的想法从某些方面来说也认可了吕哲的存在,可能不愿意承认但却认为吕哲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因此才有会那样的举动。

对于联姻产生的影响和各国的用意蒯通心知肚明,吕哲则是处在半知不解的猜测阶段,至于其他人或是是已经有人看出来了或许是一无所知。

蒯通催促吕哲赶快与赵婉成婚并不是无的放矢,当然蒯通并不是因为听闻秦皇室要下嫁公主才催促,而是出于配合吕哲向秦国释放善意的举动。

与赵高之女赵婉成婚?吕哲对此并没有什么抗拒,他也想清楚了,为了统治的稳定,为了部下的后代有一个可以延续效忠的对象,也是时候应该生下一个嫡子了。

三天之内吕哲要亲率部队南下征战,那么整场婚事也必然显得急促。

是急促而不是仓促,毕竟吕哲的部下们早早就已经催了数次,哪有不预先准备的道理。只是吕哲身为诸侯,按照道理或者礼仪无论是友好势力还是敌对势力都该派人邀请前来观礼,但是三天之内就要成婚显然是来不及了,因此才会说是急促。

周礼的诸侯成婚手续很繁杂,首先就是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然后是正婚礼,包括亲迎、妇至成礼、合卺和餕余设袵等礼仪。婚后礼(成妇礼)还有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和妇馈舅姑等礼仪。

赵婉早早带着嫁妆来到南陵,礼是完全进行不下去的,另外婚后礼除非是将婚礼延后请来赵高的族人,不然想办也没有女方的亲族在。

鉴于赵氏对婚礼的隆重不是那么在意,蒯通等人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催,反正女方都不介意,且日后吕哲的宅内会再添加赵楚两国的王室贵女,这样一来赵婉的身份也不是那么显贵。那么赵婉作为正妻之一是够格了,生下来的男孩也会是嫡子,只要赵婉的孩子会是嫡系主支,哪怕婚礼仓促不够隆重也绝对算不上是轻视。

正是因为诸多因素,赵婉得知成婚之礼仓促且不全的时候心里虽有遗憾,但是情绪上并没有反感或抗拒。

吕哲在有些时候不缺体贴,他为了弥补赵婉的遗憾,虽然在婚礼上礼仪空缺,但是用五郡同喜的方式来增加婚礼的热闹,向民间发送礼物的同时,对于军队方面也增加了相应的福利,一时间哪怕是礼仪缺失赵婉也得到五郡军民的祝福,算是从这一方面弥补了赵婉的失落。

第四百三十一章:该做的准备(下)

君主成婚向治下军民发送福利并不是出于吕哲的特立独行,事实上在历史有相当多大方的君主在遇到喜事的时候都会向民间和军方发送礼物,民间有这么个词来形容这种现象,那既是普天同庆。

相对于历史上君主邀请治下一起喜庆,吕哲在这一方表现得无比大方,毕竟因为治下矿产出铜的数量太多他并不缺钱,因此一户发个半两什么的,平白无故得到钱财的黔首也不会介意动动嘴巴发出祝福。

对于军队,因为过两日就要出征南下,吕哲也就停止南下序列部队的训练,借着成婚的机会也不吝啬于酒肉,大大地犒赏了三军。

一场婚礼随是急促,可是在吕哲多方的操作之下,真的是做到了共同欢庆的地步。

当然,因为消息传递的关系,获得礼物的时间肯定是会存在落差,不过整个南陵并不存在这个问题。因此当婚礼完毕后吕哲刻意牵着赵婉的手来到宫城的城楼上时,下方是一大片自行汇聚到宫城外广场的黔首,他们自然是没什么载歌载舞,只是单纯地站在广场上爆发出漫天的欢呼。

军队得到犒赏的消息已经是人尽皆知,再有吕哲特意的安排,吕哲和赵婉出现在城楼的时候也爆发出“参见主上!参见主母!”的浩瀚呐喊。

吕哲一直在注意赵婉的神色,看见赵婉兴奋得满脸通红,得意地问:“热闹吧?”

赵婉看到有如此大的场面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她欢喜激动地连连读头:“谢谢夫君如此待我。”

所幸是没有烽火在读燃,不然这么劳师动众的场面,再有军队的参与,又该增加一个类似于烽火戏诸侯什么的典故了。

其实也不好说啊,要是婚礼过后南征失败,秦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