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奋斗在新明朝 >

第418章

奋斗在新明朝-第418章

小说: 奋斗在新明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牵涉甚多,臣不敢擅专,惟请圣裁,或可询问内阁之见。”
  一些朝堂老油条纷纷在心里吐槽,“大开眼界了,这是近年来吏部尚书第一次在朝议时主动将人事提名的权力拱手让人啊。”
  作为时不时与内阁争锋的外朝六部之首,吏部从来不肯放松这项最核心权力的,今天赵天官却破了例。
  景和天子又转向另一边:“内阁诸先生以为当如何?”
  面对圣主垂询,几位阁老出现了短暂的静默。片刻之后,首辅徐岳奏对道:“方才诸般举荐中,可由李佑自择之。”
  自择之,自行选择也,殿中闻言不免再次骚动。自开国以来,国朝官场渐渐形成了复杂但又很明确的升迁规则,从九品大使到一品宰辅,都是这个规则下的产物,从来没有允许某官员“自择之”的先例。虽然仅仅是在几个举荐的范围中选择,但也是相当破格了。
  刚刚觉得李佑帮了大忙的天子也认为这个主意不错,谕示道:“着吏部照此办理。”
  到此众人终于可以确定以及肯定,李佑绝对是国朝三百年中的奇葩之一,特色独一无二的一朵奇葩。
  从有限度颠覆规则的角度来看,上一个有此能力的奇葩是天启朝九千岁,再上一个奇葩是万历朝张江陵。虽然目前李大人的亮度与这二位相比,仅仅是萤火与皓月的区别。
  议论纷纷中散了朝,别人议论完也就罢了,但吏部却是奉了圣谕让李佑让选官。赵天官回到部里,便将事情安排下去。
  这选官的事情,自然该归文选司办理,左郎中又差人去寻李佑,叫他得了空子时来一趟吏部。
  却说李佑在得到吏部传唤之前,就已经得知了消息,在周围一片恭喜声中李佑陷入了沉思。作为宦海生涯不到四年,却已经数次起起落落的人,他已经很淡定了,心里可惜的就是没想到来得如此之快。
  办报说到底也算得上是文化产业,以闲散身份办报纸或许可称为名流美谈。但若重新出任实职或者重要差遣,同时还直接操纵一份影响力已经树立起来、被视为公器的大报纸,就有可能要成为“公敌”了。
  聪明人就该松手,至少形式上要松手。利益交换是无处不在的,朝廷让他“自择”,又何尝不是一种交换?
  而且他本以为,就算自己不惜工本的投入,至少也要办三五个月才会凸显效果,却不料这才出了几期,就达成了自己预想的状况。
  所以李佑不由得感慨,这情势来的比想象的还快啊,真是低估了一份发行量很大的报纸对当今朝廷和社会的冲击力。
  想必办报这种时髦事,估计也就在舆论分量极重并鼓励言路的本朝才会成功,换做其他历朝历代,大概都避免不了扑街的命运。
  思量完毕,李佑本想立即起身前往吏部,将自己的前途确定下来。但刚刚站起身子,又觉不妥。
  他目前估计是万众瞩目,也不是蹲在吏部等候官位的六七品小人物了,又是这样特殊的选官,那么该有的风度必须要摆一摆。就算不搞出三辞三让把戏,也不能做出急急忙忙的样子。
  故而李大人便继续留在报坊,细心的审读下期文章。一直看到日落西山,方才施施然回家,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表示,也没有向吏部答复,仿佛要选官的事情很无所谓。
  次日阳光明媚,又没有风沙,李佑便带着妻妾子女去佛寺上香,殴打不长眼小纨绔两位,捡到掉落荷包汗巾三个。一天下来,仍没有去吏部,吏部那边也没催他。
  直到圣旨下达的第三天,李大人自觉火候拿捏得差不多了,这才悠悠哉哉、稳稳妥妥的到吏部报到。在奉承声中,他异常熟门熟路的找到后院文选司,与左郎中面对面谈话。
  “前日朝议上,共有七人举荐你,圣上下旨由你自择,今日召你前来便为此事。”左郎中请李佑坐下,公事公办道。
  李佑神情庄重的谢了君恩,然后问的问题却俗不可耐,“这些官职中,以左兄的见识,哪个官职最好?”
  左郎中很是为李佑的直白愣了愣,答道:“当然是工部官职最好。”
  李佑点点头,确实如此。从理论上,六部是朝廷最高衙门,只不过内阁异军突起冲淡了这种色彩,但无论如何,六部仍旧是天下政务运转的核心,地位也不是别的衙门可比的。虽然工部是六部里最没地位的一个部,但六部之一仍旧是六部之一。
  对他本人而言,尚还欠缺六部资历,偏偏从出身上进入六部的机会又很少,所以这次如果能入主工部街道厅,也算是一种补完。
  自此他的履历上有过分票中书舍人、天子侍班官、署理知县、府推官、署理知府、整饬盐法事、右检校佥都御使、提督五城兵马司、提督国子监学政。如果再加个工部街道厅,可谓是完美至极了,从内廷到府县、部院要什么有什么,外放不给个道台是说不过去了。
  “不过也有不好之处。”左郎中泼冷水道:“首先月盈则亏,你年纪轻轻的当清流官或者理刑官也就罢了,这是你一点一点争取来的,那些官职本来就适合年轻气盛的人去做。可是一步跨入六部操弄实务,还是让人觉得突兀,未免给人以贪心不知足的感觉,说不定这就是某些人的意图。
  其次,负责京师街道沟渠整修的工部街道厅为何多年缺员?那是因为这个职务几十年来没人能做得好,而且做事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还得招惹权贵,所以吃力不讨好,功劳难赚挨骂容易。
  故而在我眼中,去工部街道厅固然有很大好处,但也有很大弊处,综合起来可谓是中下之选。”
  李佑继续点头,是这个道理,又问道:“若真去了工部,彼辈将我置于火上烤了!那么七个荐举中,最差的官职是哪个?”
  作为同党,左郎中对李大人的去向很关注,所以也不藏着掖着,有什么说什么。“最差的当然是国子监办报厅总裁官,石祭酒虽然是出自公心,没有别的意图,但是你若真去了,那也等于是被害。
  先不提国子监自身就是个冷骗衙门,途有清名没甚实权。就说办报,若无明理报,国子监办报厅或许有可为之处,故而当初各方纷纷争抢,各自安插人手。
  但如今明理报珠玉在前,真理报没出几天便气息奄奄,即便你将明理报那套手法复制过来,也未必能起死回生,再说你怎么可能放弃自家明理报,再费力将真理报抬举起来?
  所以这办报厅能支撑多久尚未可知,实在是个官场死地,在七个荐举当中是万万不能选的下下之选。”
  李佑皱眉想了想,继续问道:“左兄眼中,上选是哪个?”
  左郎中就等李佑这句话,“上上之选,便是顺天府尹姚大人推荐的这个,巡视顺天府诸州县卫司刑名狱案。
  好处十分明显,一是符合你的检校佥都御使本衔,不用有太突兀的变动,不会招致别人侧目;二是你熟谙于此,轻车熟路;三是既可暂离京城是非之地,又不用离开太远,一旦有事随时可回京城。”
  左大人不愧是在吏部做了十几年的铨政专家、未来直升吏部侍郎的热门人选,一番推心置腹的剖析,将几种选择利弊说得清清楚楚、条缕分明。
  “承蒙左兄教诲,在下铭感五内!”李佑下定了决心,捶案道:“那就选办报厅总裁官这个差遣!”
  “好……你说什么?”左郎中大惊道,他以为自己听错了。上中下三策,选上中都情有可原,哪有偏偏选下策的?就评书词话里也从来没见过谁选下策!


第六集 名震京师 第625章 雾里看花
  在七个位置中,李佑选择了办报总裁官,不但让主持选官的左郎中以为自己听错了,甚至每一个听到此事的人都以为自己听错了,随即又是议论不休。
  “李大人无论做出哪一种选择都是情有可原的,为何偏偏选了最差的一个?在那明理报的挤兑下,这个官报职位几乎毫无价值,随时有裁撤之虞。”
  “李大人应当比任何人都清楚这点,却做此选择,真是令人费解。莫非他自知择官会招来眼红,所以要韬光隐晦?”
  “这也能叫韬光隐晦?难道现在不够惹人注目么?韬光隐晦的意思不是选择最差的,而是应该平平无奇和中庸之道。”
  在众说纷纭中,李佑简简单单的上任了。确实简单,他本来在名义上就是驻国子监督学的,兼个国子监办报厅总裁连地方都不用换。
  上任第一天,李大人便烧了第一把火,向朝廷上疏请求裁撤两个副总裁官,尤、孙这两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办报副总裁,从哪里来还滚回哪里去。
  真理报办成这样子,石祭酒也主动引咎辞职让贤,徐首辅、袁阁老还有什么脸面继续维护两个副总裁官?只怕他们自己也脸面无光。最终也只得按照李佑意见裁撤掉,不然惹得李佑不满,再撂了挑子那真成笑话了。
  李总裁的第二把火,就是下令暂时停刊,整顿改版完毕后再行复刊,这也是在别人预料之中的。不然如今的真理报印多少赔多少,浪费公帑、亏空国库不好交待。
  李总裁的第三把火,就是继续裁撤人员,石祭酒留用的三十名监生,他裁掉了二十个转移到明理报那边去,最后只剩了十个。
  这很出乎别人预料。当初李大人可是一口气招用了六十个,而石祭酒砍掉了一半,没想到李大人重新执掌办报厅后居然继续裁员。不由得叫人暗暗揣测,难道李大人最后目的就是彻底搞垮真理报,让他私人开办的明理报一家独大?
  面对别人询问,李佑笑而不语,再被追问,他只推说未来真理报用不到那么多主笔主编。
  短短两天内三把火烧完后,第三天李总裁似乎就没了动静,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这日傍晚时分,李佑正坐在武英殿大学士卢阁老家门房中,与卢府门子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他是要拜见卢阁老,不过老大人尚未回府,于是就在这里等。
  俗语云宰相家奴七品官,收红包的门子尤甚,但卢府门子对李佑却很恭敬,不敢稍有慢待,知道这李佑在卢府是享受特殊待遇的。别人也来拜访卢阁老的,见了李佑在这里等,便都离开了。
  等到天色擦了黑,卢阁老的仪仗方才出现在胡同口。李佑起身在大门里候着,见卢阁老下了轿,上前拍马道:“老大人勤于王事,堪为晚辈楷模。”
  卢阁老心情很好,“等了多久?一起用膳。”
  李佑便陪着阁老用过晚膳,又去书房坐定喝茶。卢阁老手捧茶杯对李佑问道:“你今次前来,必定与你办报有关,是也不是?”
  “正是为此。”李佑也不否认。
  卢阁老猜测道:“外人对此众说纷纭,依老夫看来,你是想故意为他人所不能,展示自家才干?官报在别人手里办砸了,若能在你手中涅槃重生,那可就凸显了你的能耐。别人再想抢夺官报都得三思而后行,唯恐到手后又成了半死不活,自然而然你的位置就稳固了。”
  “晚辈确实有几分这种想法,有反差和对比,给别人的印象才会深刻。”李佑并不隐瞒心迹,“无论何年何月,只要能掌握公论,就可以取得超然地位,这就是晚辈当前唯一所能求的。哪怕是目前奄奄一息的官报,也有其价值存在。”
  卢阁老从李佑话里听出了两重意思。一是说以他这二十出头的年纪,因缘际会当到正五品清流官已经是很惊世骇俗了,短时间内再上升难度极大。谁能想象出二十多岁的知府、参政或者寺卿侍郎么?
  所以接下来他如果去做事,无论功劳苦劳多半都是浪费,吃力还没什么用处,不如办报养士林之望。
  二是暗示了办报的意义,无论什么时代,只要能操纵舆论就可以取得超然的身份。这种事历史上不是没有先例,远的有汉朝月旦评,近的有东林党,那些还都是在野人士而已。
  位置越高的人,所见越广,洞察力越强,对李佑行事了解越深,那么与此同时对他的信心或者戒备心越大。故而卢阁老并没有担忧李佑办不好官报,只是询问具体做法,“不知你打算如何办官报?”
  李佑答道:“真理报与明理报自然是有所区分、各有其用的,还得恳请老大人助晚辈一臂之力……”
  又过了一日,内阁六大学士、外朝大九卿纷纷收到了国子监办报厅呈上来的文书,而且内容都是雷同的。
  《真理报》欢迎诸公投稿,并在版面上为诸公开办固定专栏,文章内容无论政务心得、读书体会,还是人生感悟、学问随笔皆可,最好一篇不要超过五百字。
  而且真理报办报厅为老大人们开出了千字一两银子的润笔费,这个价格放市面上真的很高了。
  衮衮诸公一瞧便知这是李佑的手笔,其目的大约是妄图借用他们这些大佬的巨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