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魏文魁 >

第279章

汉魏文魁-第279章

小说: 汉魏文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如坦然受之?”他建议刘备还是接受沅州刺史之职为好。
  刘备不大明白庞统的谋划,于是注目于他,等着更详细的解释。庞统一边轻摇团扇,一边微笑着说道:“主公自住荆州,先为刘牧所驱,以御张绣,继而又奉调南下,以敌张羡、张绎父子。今张羡病殁,张绎代领其兵,其势日蹙,荆南四郡,不日可下。刘牧乃虑主公得此四郡也,故允赵韪所请,命主公兵出汉川,以逼益州。前统不在军中,主公乃婉拒之,则刘牧之疑当更甚也……”
  徐庶皱眉问道:“以士元之意,欲助主公以取益州,则当应刘牧所命乎?然则刘牧外宽宏而内实多疑,或恐主公遽得巴、蜀,必不肯借大军。若其军少,如何能胜?败而后归,恐南阳半郡亦不可存身也。”
  庞统点头道:“元直所言是也,若刘牧令下,主公欣然而往,则必启其疑,将从后掣肘。故统欲使主公先绝而后允,其若无可奈何之状,且受朝廷沅州刺史封,则刘牧以为主公不慕巴、蜀之地,胜而必归,且待归来,张绎必亡,湘、沅二州,亦刘牧掌中物也。其自矜能制主公,乃不掣肘矣……”
  说到这里,轻轻摇一摇扇子,阻住了徐庶的反驳:“刘牧所信者,蔡氏、蒯氏也。天幸蒯子柔(蒯良)病重,蒯异度(蒯越)统军在外,今能说刘牧者,唯蔡德珪(蔡瑁)。彼贪婪者也,统请主公出重金赂之。则必于刘牧前进言。使借大兵以助主公——则危难可脱。荆州可弃,名位可得,益州可入也。”
  刘备捻着胡子,沉吟了好半天,这才转过头去再问徐庶:“卿以为士元所言如何?”徐庶就马上拱手一揖:“似亦有理。士元之谋,庶不如也,主公可即听之。”
  刘备说好吧,那咱们回去就照此而行——是宏辅欲以计离间我荆州。我等将计就计,必不能使他如愿!
  因为是勋多次算计刘备,刘备多少有点儿被害妄想症,加上曹操的谋士当中,对荆襄情况最了解的也就是是勋了,所以才会把这条离间之计算在他的头上。其实是勋挺冤枉的,曹操打算分州荆襄的时候,他压根儿就不在许都,要半个多月以后,才终于听到这个消息。
  建安六年(公元200年)四月。朝廷正式废三公而复丞相,然而只有独相。由曹操担任,无人再可与其相提并论。大概是为了安刘协的心吧,曹操随即将次女送入宫中,为天子之妃。
  相府属吏,以荀攸为长史,王必副之,掌庶务,并领其下二十四曹;以郭嘉、王粲、刘晔、陈群等为军谋祭酒,负责军事;以是勋、毛玠、荀谌、司马朗等为司直,掌监察与荐举。毛玠清正,常居中枢,剩下几位就撒开了去巡查各州。
  是勋首先抢到了海州,当即抛下了才刚返回都中的正室曹淼,带着诸葛亮、郭淮二人离开许都,先往琅邪而去。他这边儿才刚走,便有消息传来,张羡病死了。
  此前张羡呼应曹操,掀起反旗,刘表乃调蔡瑁往助其侄刘磐,双方小小见了几仗,胜负难分。于是蒯越献计,亲督刘备军往征张羡,结果在洈山一战,关羽率先破围,擒获长沙大将袁龙,随即杀入武陵,跟刘睿刚请来的蛮王沙摩诃见上了仗。就在这个时候,张羡突然得病挂了,其子张绎代领其军。
  是勋跟曹操说起过这位张公子是什么货色,也预估了若张羡有个三长两短,则张绎必败。如今消息传到许都,曹操就召聚群僚商议,咱们该怎么对付刘表呢?既然冀州已平,是不是干脆挥师南征,会合张绣,一举把刘表给吞掉?
  郭嘉表示反对,说冀州虽得、幽州尚在,袁绍也还没死,直接把后背放给他太不安全。刘晔就说啦,不如以分州之计,来分化瓦解不从王化的各个势力,尤其是刘表,则可不战而先弱强敌也。
  因而就把幽州分为幽、平二州,袁绍仍是幽州牧,但同时拜辽东太守公孙度为平州刺史;把益州分为益、梁二州,刘璋仍为益州牧,但拜张鲁为梁州刺史——虽然他此刻才刚掌握了一个汉中郡而已;继把庐州分出来以后,再分扬州的江东地区为扬、洪、泉三州,以孙贲为扬州刺史、周瑜为洪州刺史、张昭为泉州刺史——啥,你问孙权?他不是继了兄长吴县侯的爵位了吗?那就足够啦。
  至于荆州,一方面加刘表征南大将军,使持节,同时把南部四郡划出来,分为湘、沅两州,分别许给了刘备和张绎。大家伙儿都知道刘表这家伙外表宽仁,其实内心多疑多忌,正好给个机会让你们内斗去。
  刘备做平原相的时候,陈群曾经跟随过他一段时间,就此亦献计,说刘备势力小弱,不但打不过刘表,而且都很难起到牵制的作用啊,不如我先写信把消息捅给刘备,让他做好遭刘表攻击的准备。若是纯采守势,说不定能多扛一段时间,况且,若刘备因此恐惧,而通过张绣请求内附,那就再好不过。
  于是依计而行。因为当时的通讯、交通都很不发达,直到半个月以后,正在琅邪拜访大族王氏的是勋才得着这个消息,不禁一拍桌案,恨声道:“刘备若得一州,恐难制矣!”(未完待续。。)
  ps:  必须要推荐一下,老朋友文舟的《玄天战铠》(书号3125852),一直放在书架上没空看,今天拿起来就放不下了。看开头,设定挺黑暗的,但是忍过前几章后,那简直不是一般的欢乐啊!尤其主角与冯七的“三日大战”……算了,不剧透了,推荐去看,绝不后悔!


第二章、隆中之对

  这时候是勋正在琅邪国临沂县中,得到王氏的款待。王氏的先祖乃西汉名臣王吉,传至今日,大家长为王融,正当盛年。王融有一子名叫王祥,也就是后来“卧冰求鲤”的大孝子——不过这个时候王祥还只是小孩子,他异母兄弟王览尚未出生。在原本的历史上,徐州大乱,王祥扶持着继母朱氏和幼弟王览避难庐江,一直到爹妈全挂了才返回临沂,然后隐居了好几十年,待曹氏篡汉后方才出仕。不过在这条时间线上,因为是勋的努力,徐州并未经历陶曹、刘吕,以及其后的曹吕大战,菁华得以保留,王家也没有分崩离析。
  虽然尚无日后“琅邪王氏”那般全天下数一数二的烜赫声望,但如今的王氏在临沂县内也是无可比拟的大族了,即便在琅邪国中、海州之内,也都排得上号。是家与王家本有姻亲,是勋族兄是纡迎娶了王融的侄女为妻,这既是亲家,又为朝廷重臣的是宏辅来了,王融大喜过望,亲往出迎。
  此乃是勋巡查海州的第一站,打算先在临沂呆上几天,再前往琅邪国治开阳,最后南下州治郯县。首任海州刺史,乃是曹操的心腹吕虔吕子恪,跟是勋也颇为熟稔——至于陶氏兄弟,早就被召入许都挂闲职、吃闲饭去啦,臧宣高则头戴镇东将军的名衔,屯兵在海北东莞、莒县一带,是勋跟他只有一面之缘,懒得去见。
  王家三代聚居,老老少少近百男丁。在王融的带领下。皆来拜见是勋。是勋名位既尊。对这些乡儒自然不必要有多客气,也就笑脸以对王融,以及四嫂的哥哥王雄而已。他跟王融说,自己奉朝廷之命前来海州,一是监察地方、核实账目,二是搜罗贤才,选拔举荐——未知王氏可有骏才愿出仕于朝廷啊?
  王融鞠躬作揖地说有啊,有啊。我王氏世代宦门,以经学教授子弟,家中这全都是人才啊,若不是老祖宗有遗命,这会儿怎么也十个八个百石以上的官吏了吧。
  这老祖宗指的就是王吉,曾为昌邑王中尉,和郎中令龚遂两个见天儿给国王提意见,可惜对方就是不听。昌邑王刘贺的下场,是个人就知道,一只脚都迈进未央宫了。转眼被霍光给赶了出来,属下群臣尽数被诛。王吉、龚遂虽然罪减一等,也被罚为城旦。所以王吉就此留下遗言,子孙皆不得为王国吏也。
  可偏偏王家族居在琅邪,建武十七年,光武帝刘秀封其子刘京为琅邪王。本来地方士人最佳的出仕途径,就是应州郡的征辟为吏,然后再一步步往上爬,偏偏州里靠山不多,国内又不能出仕,加上此前天下大乱,朝廷也没空直接征到琅邪来,所以搞得偌大一个家族,就光有名声了,竟然无人为官。
  如今一听说姻亲是司直也负有荐举地方贤才的使命,王融喜出望外,紧着巴结,不但好酒好菜地款待,还打算献上族女,做是勋的侍妾。是勋心说我家里三个就不大搞得定了,你王氏女又非天姿国色,要来了徒增烦恼,还是算了吧。不过他为了表现自家清廉,没要王氏的人,也没要王氏的钱,王氏进献的十几箧旧籍却是照单全收——至于那些篋皆以精铜制成,以银为锁,那我也不好留下书却还箧吧,买椟还珠固然愚蠢,受珠还椟也不见得就聪明喽。
  是勋有意大加拉拢王氏,再通过王氏笼络住琅邪国内的士人,但他并不打算直接就把王家子弟全都带走——做事要讲究方式方法,身为大儒,不能让别人挑出错来。再说了,中央有毛孝先坐镇,自己若举非其人,被他打了回票,那可实在太丢脸啦。
  所以是勋就建议,让王融召聚琅邪国内自认学有所长并图出仕的士人,都来听自家讲经,即在宣讲过程中,识别和挑选英才。如此一来,我不但为其荐主,亦且为其师也,欲得其心,乃不难矣。
  琅邪是大国,下辖十二个县,各地士人得了消息前来,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是勋正好趁机在王家歇歇脚,大吃大喝几天。也就在这个时候,他得到了朝廷欲分州荆襄,并拜刘备为沅州刺史的消息。
  是勋不禁大惊道:“刘备若得一州,恐难制矣!”
  这时候他正居于内室,身旁只有诸葛亮和郭淮二人。在开大课讲经之前,是勋先拿这俩小年轻练手,主要宣讲的内容就是——“礼因时也,非一成而不变者也。”
  儒家思想影响中国近两千年,很大一个缺点就是保守,不知变通。虽然其实儒总在变,唐儒不同于汉儒,宋儒不同于唐儒,今文不同于古文,理学不同于心学,但除了几位开创新时代的大儒以外,绝大多数士人,尤其越往后,就越是抱残守缺,头脑僵化。好在汉儒这个毛病还不算严重,因而是勋就想以此为突破口,教导士人要懂得变通,要因时、因地而制宜。
  他跟诸葛亮、郭淮说:“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何以从周?为彼即周世也,周礼适用。若处殷时,而不知周,则子必从殷矣。世人皆以秦政苛暴,而不如儒,然而我炎汉之兴也,初亦用秦政,叔孙作礼,乃得为汉政。且汉政之初,用黄老也,孝武皇帝始尊儒术,孝宣皇帝尚云:‘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也。’乃知礼非天定,为人定,非永恒,为应时也。通权达变,是真儒也,胶柱鼓瑟,乃伪儒也。”
  诸葛亮就是很知道变通的人,后世都说他是法家,其实法家就是儒家的变种,治世而以礼法教化,乱世而以刑法绳之,所以诸葛亮在入蜀以后,对应刘璋暗弱、蜀政废弛的现状,才严明法纪。甚至被人误判为“刑法峻急。刻剥百姓”。因而是勋这些话。诸葛亮是听得眉飞色舞啊;郭淮就不同了,这小子一门心思都在打仗上,对于政治的兴趣多少有点儿欠缺,更别提经学了。
  正说得高兴呢,董昭有信送到。自从上次是勋在复丞相制度问题上点了董昭一下,董公仁多敏啊,赶紧复信,以申己意之诚。并且暗示说我一时忙昏了头,忽视了你所处的危局,这真不是想隔岸观火啊。等到是勋从高密返回,董昭又多次来拜,二人就此结为攻守同盟。是勋此番出都,朝中之大事,乃有董昭书信通报。
  是勋读了信就郁闷,刚才的好心情瞬间便烟消云散了。诸葛亮忍不住在旁边儿问他:“刘备不过一隅之地也,先生何以忧之?”
  是勋摇摇头,说我是跟刘备接触过的。此人非池中之物也,若得其时。必化鹏而翱翔九天——“备为世之枭雄,惜乎坎坷,未得其名。若得其名,士人来归,必难复制。今以其为沅州刺史,虽为虚名,亦足振作矣。”
  原本历史上的刘备先后被吕布、曹操打得四处跑,可是一在荆州站稳了脚跟,立刻什么徐庶啊、诸葛亮啊、庞统啊、伊籍啊、马良啊全都来了,这是为啥呢?因为他名气大,地位高,曾为一州之牧,又任左将军,对于地方士人来说,那是值得仰望的高官显宦啊。虽说没地少兵的左将军还未必比得上土地主王家,可是这年月的士人就吃这一套,士兵可以征,地盘可以打,名位真不是想得就能得着的。
  在这条时间线上,刘备此前最高也就做到两千石,先是平原相,然后是南阳太守,但都是地方军阀自己表的,没有朝廷的正式诏命。这回朝廷给了他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