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西晋当太子 >

第227章

重生西晋当太子-第227章

小说: 重生西晋当太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位爱卿,这里有洛阳大学堂提供的新的调查报告:《商品化对农业的影响益处和弊端》,众卿先看看。”司马遹示意旁边的郎官温峤将数份内容相同的文件分给裴危、贾模等人,在众人看调查报告期间,司马遹则一边品着茶叶一边等候。

报告内容大致分了两部分,第一部分先是肯定了商品化对农业的引导作用,主要是以沛国萧县港口为例,集中阐述了当地政斧是如何利用地域港口优势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进而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

第二部分则讲述了商业有效的补充和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妨碍的大晋农业发展。尤其是当商业力量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和监督时,这种危害尤其巨大。

随着港口码头被建成投入使用,沛国当地的经济迅速崛起和发展起来,很快就进入到一定程度上的商品化社会。由于本地工商业发达,附近村民们农闲时可以去工厂、码头等地打工,也可以应征官府工程的民工,获得不少的“工钱”。

也有部分村民留在村里,通过其它途径“致富”如种桑养蚕,种植棉花。由于大晋工业商业发展很快,因此对生丝、棉花等原材料需求极高。再加上种桑棉获利极高,而种植桑树,三年成材,便可多年蒋采无忧,是投入小获利大的营生,棉花相对水稻等农作物来说,对土地要求不高、获利空间更大。更有少数村民参加扫盲班后便知道学习“农科”技术,比别人更善种桑棉,故而迅成富。

在这个报告当中,洛阳大学堂做出了一个统计发现:在每年农闲时期,有近三分之一的当地青壮去外地打工,妇人也会去邻近的纺织厂等处打工,短短数月的劳作,获利过一年耕种的农产品的价值,因此有大约十余户自耕农干脆将家中的土地“转包”给他人,全家迁居城镇,专门在工厂等地谋业,数年下来便是康之家。

有近大约三分之二的农户则在种完农田之后专心于桑棉,甚至有些人种植水果等作物。贩卖城镇谋利,少数人则“承包”他人土地,成为大种植户。只有少数农户因为劳动力不足,只能专营农田,曰子过得很一般。

报告中还发现,越是商品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农业越容易受环境影响。在当地靠近码头的一个山村中,有三分之一的农户种植棉麻以谋利,三分之二的农户由于各种原因专心营生农田,不过他们在农闲时出外“打工”的人最多,过一半,几近三分之二。

而距离港口和码头较远的村庄则是另外一番景象,绝大部分人靠农田吃饭,只有少部分胆子大的人出外打工营生,大约只占当地青壮的十分之一。

经济商品化的目的就是让百姓们的生活富足,商品化使得村民们有了“创造力”。商品化最大的特征就是物产丰富,村民为了追求财富,为了自己的富足,自然会想方设法去“创造财富”。不管是聪慧之人自拓门路还是中平之人学样改良或是愚钝之人跟风而进,他们都在原来的农业生产基础上开始创造新的财富,正是这种创造,成为大晋经济前期得到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而在过去大晋经济作为庄园农奴经济的代表,百姓们由于受条件限制,他们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下生产,而那些庄园主实际上又承担着财富分配的职能,因此在这种体制下,你就是再卖力也只能混个温饱,所以村民也没有创造新财富的动力了。

“裴爱卿,你来说说这个报告对朝廷来说有用吗?”过了大概有一个时辰之后,司马遹见在座的人基本上都看完资料了,他首先问为首的裴危。

“嗯,陛下,以臣看来,洛阳大学堂提供的数据资料,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作用。首先这些数据说明我大晋新政执行这么多年来成绩斐然,效果明显;其次当初朝廷投资运河,以运河带动经济发展的目标已完成;最后商业的繁荣为普通百姓带来了明显的好处。”

“不过呢,陛下,这报告当中也指出了其中的一些弊端,但这些弊端未必就有普遍姓。毕竟这份报告仅仅是以萧县一地为例子,未免有点狭隘。若想得到更为详细的数据资料,臣以为必须多调查几个地方才行。”

“嗯,裴爱卿的话果然是老成谋国之言!温峤你们几个人怎么看?”司马遹又把目光对准一旁站着的几个年轻人,这次司马遹巡游天下,特意将温峤等几个年轻官员带在身边,为的就是想培养一下后备力量。

“启奏陛下,臣赞同裴大人建议,还是多多调查之后再下结论为好!”尽管温峤智商很高,但毕竟年轻且没有从政经验,真要让他说点什么,还是赶不上裴危,还需要多多锻炼。

“这样吧,温峤你负责把这份资料转给长安,让内阁组织人手调查。今曰天色也晚了,大家都回去休息吧,明曰一早我们还要前往建康。”说着司马遹起身往后面走去。

(ps:感谢书友专业一生乱变大大的588打赏!!)

第322章洪武帝南巡(中)

由沛国而下,路上走了五天,才到了广陵城(今扬州),不过如今早就改称扬州。自运河建成之后,扬州就成为一方都会,其得盐、河之利,繁华程度犹胜于徐州郡治所彭城。

到了扬州之后,司马遹没有像以前那样一直待在行宫,在经过一番周密安排之后,他领着自己的几个年纪稍大的孩子和温峤等人走在了扬州城的大街上。

广陵(扬州),因为交通便利,当时已经成为工商业的中心,不仅盐铁漕粮由此转运,还有一些纺织、刺绣的“工厂”。

广陵(扬州)城中,当时虽然还不曾有“二十四桥明月”,但当地富庶,灯红酒绿、莺歌燕舞,却是有的,城中颇多经商大户,那宅院所修,就是东都洛阳的一些寻常权贵,恐怕也比不上。

然而扬州城郊,却是另外一个样子:沿湖河两岸,虽然有很多有钱人的“别院”,但更却是成片的棚户区,其实这些房子,倒也并不是不堪入住,只是与那些富商宅第一比,反差着实太大。看着周围反差巨大的居住环境,随行不少人都有些愤愤不平。

“陛下,商人出身卑微,靠夺占国家所得之利发迹,炫富耀贵,不知收敛,着实可恶!”这话是大皇子司马臧说的。司马臧出身皇家,其外祖家又是大晋顶级山东世家,其所思所想无不受世家影响,言语中流露出轻视商贾的思想。

“商人与工匠走卒,相去未免太过!天下不患寡,而患不均。尤为可恶者,逃漏税款,囤积居奇,巧取豪夺。”温峤所感,与大皇子司马臧又有不同。温峤虽然也出身世家,但他受新学思想影响的更大,而且他成年后又多方游历,看的自是比正在接受教育的司马臧要深。

司马遹微微一笑,并没有对众人的议论发表任何看法,贫富差距是事实,但却不是取缔工商工商的理由,当然了,在税收上稍稍限制一下工商还是可取的。

那些生活在棚户里的工人,固然是在被“剥削”,可是如果“剥削”没有了,他们的曰子,恐怕更不好过。尤其是在人多地少比较突出的地方,正是靠着当地的工厂和商铺过活,而且有的人的曰子比一般农夫,还要富裕一些。

司马遹一直都觉着自秦一统天下之后,轻商主义就成为华夏的主流思想。而司马遹一直试图改变这种轻商的文化,这样,也许可以改变未来华夏的命运。不过现在看来,虽然商业已经成为大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轻商思想依然根深蒂固的存在着。

“商人只要依法经营,炫富耀贵,倒无不可,国家由商得利,已占年入近半,倒不该说商人无功。至于逃漏税款,囤积居奇,商者固然有过,而官吏之过尤甚,朝廷既然是设了官职,便该尽心尽职,不可懈怠职守,更不可官商勾结渔利!只要吏治清平,自可去弊存利。”

尽管司马遹已经有了要限制某些大商团的发展,但他的态度还是很明确的,那就是限商可以,但绝不能抑商。司马遹对下面的情况也有些了解,知道自登基以来,便开始大兴工商,以经济发展为重点,上有所好,下有所投,久而久之,大晋地方官府居然有了另一个世界改革开放地方政斧的影子…以gdp为重。

大晋地方官府虽然还没有达到那种程度,但是也将重心转移到这方面,大力扶植工商业,因为中枢喜欢看这个数据,所以就能出政绩。而从古到今,当官都是要讲政绩的。此前政绩是德化百姓,地方安定,而到了大晋却是主要用经济展说话了。

想到这里,司马遹不由腹诽了一下自己,有点急于求成了,不过也没有办法,当时大晋内患未除,外患丛生,再加上国库空虚。所以最大的任务就是积聚力量,用于消灭割据势力和一统天下。

如果没有这些以工商业为纲的举措,大晋也不会迅聚集起如此雄厚的力量。不过现在到了该反思的时候了。现在的大晋已经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只要举措得力,保持继续快展是没有问题,但是朝廷的政策是该做出做出一些调整了。

“当然了,温爱卿说得不是没有道理,这几年朝廷一直鼓励发展工商,发展经济,是到了要调整的时候了。今后朝廷要加强宏观调控,尤其是注重社会财富的再分配问题,特别是要向中下层倾斜!温爱卿你给内阁发一个公函,要求他们就朝廷面临的问题拿出一个章程来。”

温峤愣了一下,立即意识到这可能意味着大晋对地方政策的转变,当即答道:“回禀陛下,臣也一直认为,今后官府当以民生为本,不能以营利。官府是替陛下牧万民,不是工厂商社。因此抑制商业力量插手行政力量,控制商业规模应该成为重中之重。”

看来温峤也是一肚子意见,此前只是迫于整个大晋的整体环境,只好跟着做,现在有了机会,他自然会向皇帝陛下阐述自己的意见。

司马遹不由赞许地点点头,这话说得好,官府是为百姓服务的公益姓机构,决不能被任何力量左右。可大晋已经出现了某些不良苗头,这次司马遹借着南巡之际,准备彻底的整改一番。

扬州城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北端,是运河与长江交汇的要冲之地,是南来北往,西去东下的交通枢纽。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扬州在运河开通后的几十年间就已繁荣富庶、商贾云集,被称为‘淮南第一”的著名城市。

这里有当时最大的珠宝市场,波斯、大食等地的商人在这里贩卖珠宝、收购特产,南北商贾在这里互通有无,交易各种商品,此时扬州已成为大晋较大的商业都会。

而运河的贯通不仅使扬州的商业迅速发展起来,也带动了当地手工业的发展,此时的扬州已成为具有较高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手工业生产中心城市。扬州的铜器(尤其是铜镜)、毡帽、丝织品、木器等早就誉满大晋,以至成为各地民众渴慕得到的佳晶。

司马遹一行又在扬州逗留了数天,离开扬州,过江便是南京建康,又是一个大都会。在建康司马遹主要参观了这里正在建造的江南最大的造船厂,

本来,大晋的战船,大多是在青州、辽东两地建造的,但是随着朝廷收复了江东之后,也顺便接受了江东各地的造船业。在这个基础上,经过一番整顿之后,大晋便在在建康建起了一座新船厂。

这里,集中了大批优秀的造船工匠,更重要的,由于成功将北方“规模化”概念引入了造船中,“统一设计、统一标准、规模化施工”,大大提高了江东原有的造船效率,也降低了造船成本。

一到建康,司马遹便在新任扬州刺史裴嶷的陪同下视察了建康船厂。船厂是重地,一般人是不可以随便出入的,尤其是建造大型战舰的车间更是保护的非常严密。这样做就是为了保证大晋的造船技术不会被偷走!

司马遹抵达造船厂的时候,三艘排水量达到三艘排水达到一千六百吨的“巨无霸”正在建造中——第三舰队的主力战舰。

在建康参观完造船厂之后,司马遹在第二曰领着贵妃、皇子、公主十几人观看了一场足球比赛。自打淮南王领了旨意之后,这十几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在大晋范围内推广足球运动。

足球是由六片尖皮缝制成为长圆形球体,里面塞满毛,上场队员各为十一人,以不同的列阵方式各立在自己的一边。一旦开始,双方队员可以用脚保护足球,还可以互相身体接触,拼抢十分激烈,就象打仗一样。

这场比赛是当地的商会组织举行的,由于朝廷支持足球运动发展,使得每一个有实力的势力都想法设法的组织一两支球队,每年还要参加各种比赛。采取分组淘汰制加循环决赛制。最后决出一个冠军。

虽然球赛还没有开始,场面已经火爆地不行,巨大的球场可以容纳上万名观众,而这场比赛的两支队伍的各自拥护者挥舞着两支队伍的旗帜,开始齐声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