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明-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咱们方家这么多年的传承,有今天这番家业,靠的是什么,靠地是本本分分地做生意。守着规矩。那伤天害理的事情绝不涉足,你们几个混帐,到底是吃了什么样子的熊心豹子胆,居然去……”
说到这里,这位方员外丝毫不含糊,立刻觉察出自己激动,端起茶碗来喝了口茶,润润喉咙。方家几个儿子眼神交流,还是方老三觉得比较能说的上话,大着胆子开口说道:
“父亲大人,这件事情是那陈五出头联系,眼下他也不能说话,二哥不过是鼓动了几句而已,事情怎么说也牵扯不到咱家身上,你何必这么生气,气坏了身子可就不值了。”
听到自己的弟弟开口。方老二也是开口说道:
“那些山东兵掐着淮北一带,咱们家的盐都运不到河南地界去,山西和北直隶那边有些买家已经是不稳了。何况百二十万两的公摊,咱们方家就要出二十万两,不来点真格的,那山东人欺负地会更狠啊!”
方老大在身后一边替方员外顺气,一边符合说道:
“老二、老三说的对,咱们家的奴才在北面传来消息,他们山东的盐贩上窜下跳活动的欢,这些山东蛮子有他李孟的兵马护送。蛮横的很,抢去了咱们不少地盘,阿爹,我觉得这次找的人不够多,下次再多找些马贼来,还吃不下他小小的几千人,断他一只手。让他肉疼。看他李孟还敢来!!”
“啪”地一声,方员外把手中的茶杯丢在了地上。却也不咳嗽了,重重的派了下茶几,怒喝道:
“荒唐,荒唐,糊涂,糊涂!!”
方员外长吸了几口气,镇定下来之后,颤颤巍巍地抬起手指着面前几个噤若寒蝉,却又有些不服气的儿子教训道:
“三千多马贼围攻他淮北军一千人,结果如何,他淮北军死了三个人,伤了十几个,居然都是自己弄伤的,他陈五的亲信死了多少,那些马贼又死了多少,还谈什么肉疼,原以为你们几个懂事了,能在外面担起来事情,没想到还是这么的毛躁,那李孟再怎么掐咱们脖子,咱们只要是本本分分的做生意,总归是赚,多赚少赚而已,要是如你们这般妄动,他李孟一发狠,派兵杀过来,那就是破家灭族的大祸事。”
停顿了下,又是开口说道:
“从今日起,该公摊多少,咱们方家就拿多少,他淮北军要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总归是不能让这些山东蛮子找到闹事的理由……”
方家老三到底是在官府里面做事,听到方员外这番话却有些不服气,忍不住开口道:
“这南直隶地方上,还轮到他一个外省地总兵嚣张跋扈,莫非没有王法了!?”
这话一说,方员外这边眼睛一瞪,开口骂道:
“混帐东西,你看文报,如今天下间有几个讲王法的武将!!!”
老员外,一家之长定下了基调,三个儿子倒也没有什么异议,不过也难为他们有些委屈,因为当日间鼓动这陈五去收买马贼,设局围杀胶州营兵马的计划,以方员外的众多耳目,又怎么会不知道,一直到事败后才训斥,显见当日间是默许此次行动,并且对结果乐见其成。
只是没有想到,这胶州营淮北军的战力太过超乎常理,让众人都是应对不及,现下断掉了一切把事情引向方家的可能,可还是被老爷子一阵训斥,三个儿子实在是不服。
不过一家人,这点小矛盾也不影响大局,稍微过了会,方老大喊下人进来换了茶水,父子四人缓了缓气,这才是开口说道:
“阿爹,三叔家的连城前几天回来过一次,忙碌咱们和山西那边去年地帐目,提起来一件事情,说是高盛合那边和关外鞑子走地很近,买卖铁器盐货,当真是发了笔大财,据说去年在北直隶和山东抢掠的那些金银,有不少都是流进了他家,这买卖咱们插不上手,不过听人说高盛合潘家在赌,有些买卖宁可赔本也做!”
“赌什么?”
方老三在下面问道,方老大这话也算是把话头转开,而且屋中地人明显都是感兴趣了。方老大情不自禁地压低声音说道:
“都猜高盛合潘家决定赌天下。赌那鞑子进了中原,他们就是从龙的功臣,到时候就是皇商,到时候还不富贵荣华什么都有了!”
虽然都是自家人,可说道这等禁忌的话题,一帮人还都是压低了声音,那方老三官府中人,心态却有些不同。听到这个禁不住嗤之以鼻的说道:
“真是猪油蒙了心,大明铁打的江山,那鞑子能干什么!”
“鞑子自从起兵以来,你看他败过吗?关外的土地都快丢干净了,你看看咱们大明这边,内忧外患,天灾人祸的,去年鞑子兵进关,看看朝廷的兵马到底是个窝囊样子。不就是……不就是那李孟打了场胜仗吗?”
方老大地倾向性已经是表现的颇为明显,世家大族一般都是有多方下注的传统,比如说大明立国和明初靖难之时。很多豪族高门在元朝,在陈友谅、在朱元璋处都有联络,族中子弟也多有在这三方效命的,而靖难之时,成祖朱棣和建文帝朱允文两方,也多有同一家族的子弟为敌。
这种墙头草或者说是投机的行为,乃是从春秋战国之时就流传下来的智慧,很多世家大族眼中并没有所谓的民族和国家在。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他们自己家族地延续和生存,这才是最高的目的。
现下,天下间共有三方势力,大明朝廷、以李自成和张献忠为首地陕西乱民,还有关外的鞑子,那些有眼光的大族已经是开始投注。或者是为自家打算。但比起前朝不同的是,李自成和张献忠所率领的部众。那些破产、甚至是活不下去的平民百姓们对于士绅地主的仇恨不可调和,和世家豪门之间完全是对立的,世家豪门自然不会去资助自己地仇敌。
所以,这关外的鞑子,虽然被众人嗤之为蛮夷,可很多人未雨绸缪的开始联系,方家虽然根基尚浅,但也是天下间有数的豪商,自然要考虑到这一点。
方大说完,他的父亲以及兄弟都没有反驳,反倒是若有所思,方老二捋着胡须沉吟说道:
“咱们家的盐在山西卖了也有年头了,高盛合卖给鞑子的盐货,还不是咱们家地共给,要不让连城去联系联系……”
方老三久在官场,还是有个立场地问题,总归是有些不认同,禁不住冷言冷语的说道:
“咱们家去,也就是捡个冷饭罢了,他高盛合在长芦,在陕西,就是在四川也能买到盐,大不了不和咱们方家做这个生意就是。”
方家老大刚要开口反驳,一直是皱眉听着地方老太爷侧身拍拍大儿子,开口说道:
“老大,你先坐着,老三说的也是有道理,眼下什么都说不明白,咱们方家去做也讨不到什么好处,反倒是会被人当作冤大头!”
方家三子虽说都是嫡亲兄弟,可也有在父亲面前争强好胜的意思,毕竟方家这么大的基业,将来族长的位置是谁,可是个大事。
看着自己大哥三弟都是侃侃而谈,方老二一直没有出声,禁不住有些着急,此时场面稍微安静下来,当下开口说道:
“要花钱,还是把银子花在大明自己身上好吧,这个不是保险些?”
“二弟,咱们家在这些官身上花的钱还少吗,再撒银子,这些官也不会让他们记得咱们的好,反倒是胃口越大,觉得理所当然。”
被自家大哥一抢白,方老二顿时是有些急了,开口大声说道:
“花钱给鞑子,那还不如给李孟,这蛮子在齐河县那边不还是把鞑子打败了吗?”
刚刚谈起山东总兵李孟还都是咬牙切齿,这时候却突然提到了下注李孟,屋中众人愣了下,方老大哈哈大笑起来,方老三也是忍不住发笑,方老大嗤笑着说道:
“天下间那么多的公侯伯爵不选,藩王亲贵不选,却选他个山东总兵,这冤枉事何苦来,凭咱们方家的银钱,再扶一个总兵……再扶一个总督、督师出来又有何难……何必去找这个卑贱地军户……”
边说边笑。那方老二也是意识到自己地话问题。涨红了脸在那里嗫嚅着不出声,不过方老太爷却坐直了身体,眯着眼睛,神色变得极为郑重。
兄弟几个还在互相嘲笑争执,不知道是谁注意到方老太爷的神色,几个人都是停下交谈,专心的等着老太爷的决断,方老大和方家老三有些惊讶的对视一眼。心想,刚才老二那么异想天开的主意,莫非还有什么道理。
没过多久,方老太爷把眼睛睁开,神光湛然,若是看着眼神,压根不会觉得这是一名年过花甲的老人,就听到这位老者缓缓的说道:
“这个赌得……”
陪着老婆,孝顺长辈。等待着孩子地出世,这算是标准的天伦之乐,李孟在李家庄园里面呆的很快活。
胶州城是变得越来越冷清。老营的兵马不断开拔,而青州军驻防的部队也是逐渐的轮换过来,只有马队和亲兵营是和李孟一起开拔的,另外还有一营的老兵驻扎在李家庄园的旁边。
从胶州守备到山东总兵,李孟地角色变化,中枢的位置也要变化,胶州这么小的城池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李孟在这个时代本就是过客。对这里也不怎么留恋。
灵山卫所和逢猛镇大部分军属都是要搬迁到济南城中去,那周围有比胶州这边肥沃许多许多地田地,而且济南也是天下间有名的大城,城内城外的各种设施要比胶州强出太多了。
今后的胶州只是作为灵山盐场和灵山私港附近的中转站存在,灵山商行和八闽商行的几个大仓库也是设置在这里。
李孟对换防到胶州的青州军感觉到很满意,以往都是马罡镇守青州,赵能镇守登州。不够这次扩军换防之后。李孟却把二人颠倒了一下镇守的地方,马罡为分守登州参将。而赵能则是分守青州府。
一名武将在某地驻守地时间太久,很容易和当地的地方势力产生关系,移动移动,对大家都好。
青州军这支军队在李孟手下几个军中,特色就是中规中矩,凡是李孟要求到的,操典中有过记载的东西,在赵能的督促下,青州军都会一丝不苟的做到,为了保证这个效果,甚至还要加练。
在胶州驻防的这支部队和高科率领地那个营成分差不多,李孟每天去观看他们地操练,看着这些新兵为主的部队,表现出来地气质和状态,已经是接近老营的士兵,所欠缺的无非是实战的经历。
今后老营驻扎在济南之后,驻扎在各处的兵马,各个军都要有一个营,也就是千人队常住在济南城周围,按照路程远近,三个月或者半年一轮换,这样既可以保证济南这个要害位置始终有最强的力量,还可以让李孟对各个军的训练进行检验,实际上这也是一种督促。
民政已经是迁移到济南城,莱芜城的军械制造也是在有条不紊的展开,至于商行、海贸和盐业,这些都是做熟了的事情,李孟适时的关注一下即可,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
军务已然是每日的常态,下面的各级军官都会自行去督促,李孟建立的体系之中,制度相对于这个时代的军队,要完善许多,在这个制度下,能够保证很多的东西自动有序的运转。
也就是说,李孟目前很闲,神甫费德勒带着十几名从人和一笔银两乘船前往南方,这一路上他们得到郑家的庇护,所以不必担心他们的安全,行程一定会顺利。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话当真是不假,特别是用在刘福来身上,若不是胶州的民政中心搬迁,周扬和宁乾贵怕是天天要上门求教,没有搬迁的时候,这两人和老太监谈过几次,受益极大。
刘福来身在高位之人,所想所考虑的事情,所采取的对策和方法,自然不是周扬和宁乾贵两人能想到的,偏偏这二人眼下做的还都是高位者所要做的,巨大的权势和眩耀的地位当然不愿意放弃,可要保住这位置,就要做得好。他们两个人一直是在拼命地学习。刘福来地对他们来说是极佳的师长,自然是抓紧所有的机会求教。
不光是他们两个,就连李孟也觉得每次和老太监的交谈,都是得益良多,现代的东西虽说是领先此时许多年,可李孟能拿出来的,除却军务之外,大多是残缺不全的碎片。而老太监这边则是这个时代系统完整的知识。
每天只要是空闲地时候,李孟一般都是和颜若然在一起一段时间,然后再领着众女去刘福来的宅院中用餐和闲谈。
对于老太监来说,在李家庄园的生活貌似是这辈子最幸福的时光,所谓家的感觉就应该是如此了,前世修来的福气应该就是这样。
李孟有时候也和刘福来谈胶州营的机要之事,老太监并不觉得疲惫和厌烦,反倒是兴致勃勃的帮忙筹划,在他看来。本就是自家事,和自己息息相关,不为这个多忙碌哪还能忙什么呢?
四月上旬。山东的天气倒是比往年要温暖些,李孟领着亲兵营巡视完周围地防务之后,又在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