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浮生小记 >

第88章

浮生小记-第88章

小说: 浮生小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一点的,你回去后也别给小豹喝多了。”
  “我知道了,回去把剩下的拿给他。”这里的习惯就是喜欢把主人用剩的东西分给下人用,原本卢八娘最不能接受这种方式,她用过的东西一向都要销毁的,但是儿子用过的,她仔细想过后并没有反对,觉得儿子还是做个正常人好了。于是桃花、绿袖、细君等人时常将旭儿剩下的东西带回去用,她们总觉得这样能沾些福气。
  “还有明天要仔细看看孩子们有没有异常,如果没事,就再给他们弄一点喝。”卢八娘看着旭儿可爱的样子,又说:“一会儿你让人去看看随行的两个孕妇和那几个喂奶的妇人,有什么难处帮帮忙。”
  “中午我去榨桃汁时,看到她们正在等熬的汤水,身子都还好,王妃不用惦记,小厨房的人都尊王妃吩咐每次分她们些汤水喝。”
  长途行军,不可能一日三餐的。路上要做饭是件很麻烦的事,先要找有水源有柴烧的地方安营,搭建临时灶台,取水砍柴,拿出粮米,没有一个时辰,很难做好一顿饭,还是特别简陋饭菜。因此,每到晚上才有时间折腾一次,第二天一早再做些早餐就会拨营了,整个白天就是有休息的时间也不可能再来一回。
  但是卢八娘所受的待遇自然是不同的,早晚有精心准备的饮食自不必说,司马十七郎还专门为她安排了几个人,每天上午骑马先行,赶到前面安下锅灶为她弄些汤水。卢八娘享受了阶级社会的特权后,就想到了同行的几个特殊情况——两个孕妇和几个哺乳期妇女。
  虽然带着家眷,但因为此时的交通情况特别差,很少有孕妇或者极小的孩子出门的。作为淮北王王妃,卢八娘没有任何选择跟着司马十七郎出来,她才不会傻到留在京城做人质呢。而同行的那几个妇人也都各有各自的原因,推已及人,卢八娘自然而然地关心她们。
  这天正在行路间,司马十七郎爬上车来,坐在下首的桃花见状替卢八娘把手边的杂物料理了一下,给他让出一片地方,放了枕头和被子就出去了。司马十七郎一直非常繁忙,他上车一般就是来补觉的,因为大家都在睡觉时他要处理公务,还要巡营布防等等。
  卢八娘也向一侧让了让,为他留出更多的位置,“眼睛周围都是青的,赶紧睡一会儿吧。”
  司马十七郎脱了鞋子躺了下来,先看了看儿子,旭儿本来正咯咯地笑着,手里拿一支拨浪鼓,摇得哗哗响,见父亲进来了,便停了下来,侧着头用深究的神色看他,可爱得不能再可爱了。司马十七郎原本板着的一张脸慢慢松了下来,他虽然是要做严父的,但还是忍不住拿起了一只小金铃在旭儿面前晃了晃,旭儿果然扔掉拨浪鼓,伸出小小胖胖的手拿了金铃,然后就用力摇了起来。
  因为旭儿已经坐得很稳了,卢八娘就让他靠在自己的身前坐着,司马十七郎正好面对着儿子的脸,可以看见他黑黑的眼睛,肉鼓鼓的脸,口角还流下了一滴涎水,他指了指,示意卢八娘将口水擦掉,满心爱意地望着儿子。可他实太累了,没有心力再去逗他玩,而是很快就沉睡了过去。
  司马十七郎醒来时发现自己的脸正贴着卢八娘的腿,一只手则搭在上面,而卢八娘斜靠着车厢壁,一手放在自己的头上,另一只手将在她怀里睡得正香的儿子揽住,朦朦胧胧地半睁着一双凤眼,正在似睡非睡间。
  他吸了吸鼻子,一股香甜甘美的味道沁入心间,自从有了孩子,卢八娘身上的气息就有了变化,闻上去让他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司马十七郎的手轻轻动了起来,虽然隔着衣料,依然能感到王妃细腻柔滑的肌肤充满了弹性,激起了他心中的想往。
  “睡好了?”卢八娘凤眼微挑,轻声笑着问。
  “嗯,好了。”司马十七郎坐起来,看看卢八娘怀里的儿子,将不该有的心思收了,但整个人却还是靠了上去,依着卢八娘,一双手也换到了她的腰身处不住地摩娑着,轻声问:“午间吃的什么?”
  “今天是野鸡汤,里面还放了蘑菇和新鲜的青菜,我又吃了几块早上做的糕饼,奶水一直很足。”卢八娘理解司马十七郎关心自己,但他更关心儿子。有时她会想,前世那个愚蠢的问题变一下,如果她和儿子同时落水,司马十七郎会先救谁,那答案是肯定的,一定会是儿子,就是换了自己也一样会如此选择,所以她便主动把喝汤水的结果也都说了出来。
  “听说你每次都要把汤水分送给其他妇人?”司马十七郎叹道:“军中都在传颂王妃贤德,于我亦有帮助。”
  “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当年骠骑将军得胜回京,史传‘重车馀弃粱肉,而士有饥者。’王妃能推已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较之高明多了。”
  卢八娘没有生子之前,是根本考虑不到孕妇和孩子之类需要照顾,但自己有了孩子,马上就想到了妇女儿童的权利,这也可见她是极自私的人,只是比这个时候的人多懂了一点人权而已。
  而且她从没有对任何人承认过的是,她现在喜欢的小孩子只有自己的儿子,就是桃花生的小虎和小豹,她也一样不喜欢亲近。所以卢八娘觉得自己真够不上太多的赞美,她不过是有这个条件,顺手帮了个小忙。
  司马十七郎看看卢八娘没有多说什么,一路上条件多简陋王妃也没有抱怨一句,又为自己树立了好名声,将来北伐成功,他一定会为王妃重新恢复她优越的生活状态,当然这些说出来并没有用,他会牢记在心间。但眼下,他关切的问题是,“你买了多少稻米了?”
  他们出发前,自然将原英郡王府上的家业全部变卖了,一方面真需要用钱,另一方面也是向所有的人展示他们不会南返的决心,就连府里的姬人们也都全部转手一个不留。再加上卢八娘收了过去的生意得到的钱,眼下她手下的几个管事们正趁着秋天稻熟价贱的时候昼多买粮。
  “已经买进了一万一千多石了。”卢八娘将放在车子里的一本帐薄拿出来递给他,每天晚上采购的人回来都会向她汇报一下进展,她也会把帐记好,“每石价格在两千钱到三千钱之间,现在用了两千七百万钱,还用了四千三百万钱买了几千斤种子、还有绢帛、丝絮、饲料、药材等。”
  “咦?”司马十七郎随手翻翻帐本,然后便细细看了起来,惊奇地叫了一声,“你买的东西要比我派的军需官买的都便宜很多!”
  “这是一定的,我手下的管事们都是做了多少年生意的熟手,他们本就精于计算。”卢八娘笑着说:“他们买粮是到乡下直接从农人手中购买,这就要便宜一两成;如果从商人处买,就买他们屯积的陈粮,这种粮不但便宜,而且比新粮水份要少,更为合算;像丝絮、药材等这些东西里面的窍门就更多了……”
  司马十七郎突然想起了自己成亲前曾做过的两次生意都以失败告终,而那时的卢八娘就成功地置下大笔的私产,而此后王妃的生意一直非常红火,他早就认识到在这方面王妃的才能非常之高,便拉了王妃的手恳求道:“要么我把筹来的钱都放在你这里,你辛苦些统一采购各种物品吧。”
  卢八娘等的就是这个时候,一直以来,司马十七郎对自己信任非常,遇到大事也肯与自己商量,但是出于习俗,他让自己管的也不过是王府内部的事。卢八娘一直在等一个合适的楔机,把手公开地伸到外面的正事中。
  现在司马十七郎新组成了淮北军,所有的部门都是临时拼凑的,正是卢八娘掌握淮北军后勤事务的绝好机会。掌握淮北军的后勤就等于掌握了淮北军的命脉,当然也就奠定了卢八娘的非同寻常的地位,也会保障她将来的尊荣富贵!
  不过在这种情形下,卢八娘还是要推让一下的,“军需官们可能不太懂这些,不如我让管事们教教他们?”
  “不懂也是有的,不过最主要的还是不用心。”司马十七郎说道:“王妃一个女流,轻易不出府门都能清楚的事,他们竟然还没弄明白?”
  “这些军官们既然能跟着你离开京城北上,做事自然不会不用心,只是他们原本出于行伍,更关切地是行军打仗,获得军功,所以在买粮这些事上反倒用的心思少。”
  卢八娘的这些解释还是很合情合理的,让司马十七郎更加觉得买粮这些事情应该让王妃负责,而且他也不是没怀疑有的军需官贪了些钱。司马十七郎不可避免地猜忌军需官,“虽然是这样,也未必没有人中饱私囊。”
  “若是王爷有如此的担心,那么购买粮食和物资的事情我就都担下来吧。”卢八娘理解地说:“所有物资的大帐也都放在我这里,以后各队领取东西都在我这里,王爷就放心吧。”
  “只是王妃太辛苦了。”司马十七郎非常感动,他伸手在旭儿的小脸上摸了一下说:“还要带着儿子,你能吃得消吗?”
  “没关系,就是累一点也是应该的,”卢八娘笑着看在自己怀里睡得非常香的旭儿,“我们都是为了他。”
  是啊,谁也比不了王妃对自己全心全意,对于北伐,没有人会比王妃更尽心,她一点犹豫也没有就把嫁妆完全投了进去,因为他们是夫妻,利益完全是一致的,而且他们还有儿子!眼下他们的奋斗,不正是为了子孙万代吗?

  ☆、第五十九章 舍安稳卢八娘渡河选营寨十七郎驻军(一)

  卢八娘拿到了淮北军后勤的大权后,确实也是尽心尽力的,这是她的事业,她的未来,岂能不全力以赴?
  她将自己的手下融入了淮北军的团队中,让他们发挥着更大的作用,而且有了这些人,也为淮北军腾出更多的人手专心于作战,毕竟淮北军是去收复失地的,打仗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而后勤就交给她好了。
  一系列新规则形成了,军中的反响也很好。毕竟是初建立的团队,大家思想统一,充满信心,正是最有活力的时期,接收新生事物能力也强,又极少负面的情绪,卢八娘很容易就把后勤的大部分问题都理顺。
  大部分曾经经手后勤事务的军官还非常感谢她,因为这些工作确实不好做,真不如让他们去打仗来得容易一些。
  因为筹粮已经越来越难,粮食的产量本是固定的,谁也不会为了钱把家里过冬的粮食也卖了,而且越向北,人口越稀少,秋收的季节却到得早,秋后粮食价格最低的时候也过去了,一石粮很快就涨到了五六千钱,而很多世家大户的粮食根本不向外出售,其它的物资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司马十七郎差不多天天要与卢八娘商量粮食的事,现在淮北军每天要用掉一百石粮食,而且一路北上,陆续还新加入的人,现在手中的粮食不用说支持到明年秋天,就是过冬也不能。总之,买粮的事还要再抓紧。
  卢八娘一直在广开门路想办法弄粮食,“我派了更多的人去更远的地方联系买粮,又拿出大户人家喜欢的高级锦缎,还有孟白送的金银锭换了些粮食,再有先前给丁桂、吴琏等人带信时也让他们想办法多带些物资过来。”
  吴琏是为卢八娘掌管益州牧场的人,也是她唯一留在益州的心腹,既然不可能再回益州了,卢八娘便通知他也来淮北。虽然丁桂和吴琏都是一时才俊,也能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助力,但司马十七郎也明白,从千里之外赶来,他们不可能带过来大量的粮食,“我们还要想办法在沿路尽量筹集,到了淮北,千里荒地,就是想筹粮也没有地方可筹了。”
  但是再难,司马十七郎也不会纵兵去抢,他注重名声,带兵一向不扰民。他也想出了新的办法,那就是每到一处,亲自折节拜见当地士绅,恳请他们或赠或卖些粮食支持他北伐。靠着他过去的人望,又得了些馈赠,卢八娘也借机买了些粮食。总算收到了近两万石粮食,但钱帛也全都花干净了。
  到了最后的一段路,到了当年受到苏峻之乱最重的平郡,正是司马十七郎率军将苏峻赶了出去,恢复了这里的平静,所以重新走过这里时,司马十七郎受到了士绅百姓箪食壶浆相迎。
  虽然刚到平郡的境内时,于郡守便遣人表达了热切欢迎之意,但是在城门外,坐在车中的卢八娘听到外面的喧哗声还是吃了一惊,她抱起被惊醒的旭儿,打开了帘子向外看。原来郡城外面早已经聚集了上千人,最前面的是身着官服的于郡守和十几个官员。
  车队停了下来,过了好一会儿才继续前进,一路上路边的男女老幼纷纷将手中的食品献给淮北军,气氛之热烈,让不容易受到感染的卢八娘都有些动情了。回想司马十七郎不听自己的劝阻冒着生命危险去平叛,现在看总算还是有回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