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浮生小记 >

第137章

浮生小记-第137章

小说: 浮生小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董夫人能说什么?她只能向淮北王妃道谢,毕竟她一点也没亏待自己的女儿,完成了她对自己的承诺。关于淮北王见到祺娘的真容一事,董夫人不是单纯的薛祺娘,她心里是有疑问的,但也正是因为她有城府,根本不会说出来,说了也不会有任何作用,只能会对祺娘不利。
  卢八娘示意身边的人赶紧扶起董夫人,“祺娘过了门就是我们家的人,我自然要关照的,哪里还用董夫人道谢呢!”她用比董夫人更为出色的社交风度笑道:“祺娘本就是我们的表妹,王爷和我都极疼她。”
  被招来陪同的薛九娘笑着插话道:“可不是,姐姐喜欢读书,王妃特别请京城的孟右军为她挑选了几车书送来,别的日常用度也都是最顶尖的,差不多与王妃比肩了。这次从大青山搬家时,王妃带着世子和二郎君也不过用了二十几辆马车,姐姐一个人竟然用了十五辆!”
  薛九娘最初没能成为淮北王的妾室时对王妃还是有些怨念的,但她现在已经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又曾得卢八娘的援手管住了二十四郎,成了名副其实的当家夫人,后来又在慈善局谋得一个职位,摇身一变为有收入的职业女姓,现在她与淮北绝大多数的女人一样,对王妃是又敬佩又服气,话语间不由得就带出来一些。
  “当年我听夫君说父亲还上了折子弹劾淮北王,抱着儿子在家里哭了好几天,就怕夫君因此休了我,还担心姐姐会怎么样。后来才知道王爷胸怀宽大,根本没有与我们姐妹计较,王妃对我们也同过去一样。”薛九娘想到此事就流下了泪,“父亲上折子的时候就没有想想我们姐妹?”
  饶是董夫人善于伪装,此时也掩不住她的尴尬,原本与淮北王府那样亲善的关系,硬生生地被家里的老头子搅成了这样!更委屈的是明明薛家吃了大亏,将百年家业都丢光了,但却处于无理的一方!
  董
  夫人咽下了差一点吐出来的一口血,硬撑着说道:“你父亲也是无奈的。现在他不但丢了刺史之位,又惹了不少的麻烦,你们做子女的多体谅一些吧。”

  ☆、第九十一章 办学堂郡主显才华收私盐董氏谋自立〔一〕

  薛九娘的心里是不大肯体谅薛刺史的,嫡母对自己不过是个面子情,毕竟自己不是从她肚子里出来的,她成亲生了孩子后就更加明白这个道理了,可是父亲总是亲生的父亲啊,竟一点也不为自己着想。
  从自己没名没份地跟着嫡姐到淮北,再到被许嫁司马二十四郎,然后生了儿子,父亲都淡漠得很。如果没有淮北王妃给自己备了嫁妆发嫁出去,又不许二十四郎纳妾,那么自己在父亲的安排下能有什么结果真不好说。
  可是总归是自己的生身之父,薛九娘抱怨了一句后也不敢再多说了,百养孝为先,王爷和王妃都是至孝之人,她担心引起王妃的不快,便偷偷看了王妃的神色,见她只是微笑,就勉强笑了笑说:“父亲年纪也大了,不做刺史回家颐养天年也很好。”
  董夫人心中不由得暗骂薛九娘,有个做刺史的父亲对于出嫁女是非常有面子的事,她怎么能不明白,便慈祥地说:“傻孩子,你父亲这么多年兢兢业业地经营楚州还不是为了你们好。”
  薛九娘不由得撇了撇嘴,淮北王可是最正统不过的人,不用说父亲不做刺史了,就是父亲犯了大罪,也不会累及自己这个出嫁女,只看父亲上折子骂王爷时也没对她们姐妹怎么样就知道了。于是她笑道:“母亲不必担心我们姐妹,王爷和夫君都待我们姐妹都极好,断不会因为父亲丢了官而为难我们的。”
  “是啊,多亏了王爷高义。”董夫人也只得赞道,在薛刺史骗了淮北王后,祺娘还过着不错的生活,她心里也是极领情的。
  薛九娘马上又非常有深度有内涵地赞扬了淮北王和王妃一番,看王妃不耐烦地蹙了蹙眉,便赶紧转了话风,“不知皇上新任命的楚州刺史是谁?”
  新任的楚州刺史正是薛刺史与董夫人的长女夫君——刘家家主刘东鹏。做为楚州的新兴势力,在陈春煊离开后,刘家很快就成了新兴集团的执牛耳者。
  巧的是这两年刘东鹏巴结上了陆氏,很快就今非昔比了,他不但在楚州处处与薛家做对,更是在朝中不遗余力地反对淮北王,深得皇帝的信任。借着今年的天灾人祸,终于将他的岳父搞了下来,自己当了楚州的刺史。
  虽说官员更替非常正常,董夫人的脸还是微微有些胀红了,她的大女婿原受了薛家不少的恩惠,现在却落井下石,而女儿也一味地向着夫家,让她心里一直有如梗着一块骨头一般地难过。但这种事情并不是能回避的,于是董夫人勉强做出平常的样子道:“是你的大姐夫,刘家的家主。”
  “哦!”薛九娘并不是故意戳嫡母的心窝子,在前信息时代,各种消息传播都非常缓慢而且受到非常多的局限,司马二十四郎和她在淮北够不上高层,对于淮南的事知之甚少,但现在她马上明白了自己的问题不合时宜,便赶紧顾左右而言它,“礼儿与卢氏的亲事也快办了吧?”
  薛九娘不小心又戳中了董夫人的另一件窝心事。原本她求了淮北王妃给娘家写了信,有意为薛礼与卢氏结一门亲,但是事情刚刚有眉目时,就传出了皇上不喜淮北王的消息,当时薛刺史便断了这门亲,结果薛礼现在还没定到如她所愿的高门媳妇,薛家没了刺史的官职,可能薛礼结到好亲的机会更少了。
  薛九娘一看嫡母的表情就知道自己又说错话了,她一直以为卢氏的那门亲成了,因为她出嫁前明明听到两家已经商量得差不多了,怎么就没结亲呢?
  好在这时有时进来传话,“湖阳郡主来拜见王妃。”
  湖阳郡主也穿着素服,尚爽过世不过比齐王早一个多月,既然都服孝,所以她到淮北王府也没有什么不妥,且尚家的坞堡相距平北城并不太远,她时常前来,与淮北王夫妇关系非常亲密。今天她带着一儿二女进来高声笑着说:“我本是来送孩子们上官学的,恰好听说表叔和表婶也来了,便急着过来见面。”
  正月即将结束,湖阳郡主不止要将自己的原本就在官学读书的一儿一女送到平北城官学,而且还要把刚刚七岁的杨萍也送进来,所以她特别打点好东西专门来平北城。
  湖阳郡主一面说着一面给淮北王妃行礼,与董夫人握手寒喧,不忘了与薛九娘打招呼,又让儿女们行礼问好,气氛马上活跃起来。
  杨萍是个聪颖异常的女孩,卢八娘一向很喜欢她,便笑着叫她坐在自己身边,“到官学后就不能天天见到母亲了,会不会想啊?”
  “会想的,可是我也想上官学。”
  卢八娘笑了,“听说你学得很好,想要什么东西,我奖励你。”
  “谢王妃赏赐。”杨萍从榻上跳下来恭敬地行了一礼,“只是我还没想好,等想到了再向王妃要。”
  “咦,这孩子竟然还赖上王妃了!”湖阳郡主笑道。
  “真是个机灵孩子!”卢八娘与大家一起笑了起来,然后又问郑嘉郑妙放假在家里做什么了,他们兄妹在官学读书,因时常来王府倒是很熟了。
  董夫人听说过淮北官学有女子学员,还曾经不以为然,女儿家自然要读书明理,但到官学还是有些不妥吧,不过她倒不至于毫无城府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只是见到湖阳郡主的两个女儿都要进官学多少还是露出了些吃惊。
  湖阳郡主见儿女们与王妃相处愉快,就主动解释道:“表婶,你一定觉得女孩子家家的不如就在家里请位先生读读书就行了,其实在家里读书可与上学堂读书大不相同。读万卷书且不算,在学堂接人待物,为人处事都与在家中不同的,就说我的妙儿吧……”
  “王妃我们比不了,王爷出征整个淮北后方都靠着她才能调度得当。只说我们普通人家的主母,若是不懂得忠孝大义,再羞头羞脚上不得台面,于治家经营也不足,岂不是拖男人的后腿?”
  湖阳郡主口才原本就好,这两年她在尚家堡开办族学眼光见识又都提高了不少,讲了一会儿,竟然将董夫人说动了心,毕竟都是贵妇,环境非常相似,湖阳郡主说出的理由和潜在的原因她很快就领悟到了。薛家孙子孙女并不少,如果能进官学,对将来的前途可是大有好处的!“听郡主这样说,孩子进官学果真不错。”
  湖阳郡主双手一拍,“那是自然。不过官学并不好进,官学的学生都是整个淮北的精英,凭考试择优入学的。要么就是父母兄长立下十级以上的功劳,才能荫一子一女入学。我家的萍儿别看年纪小,在女学生中可是姣姣者,她是自己考上的官学!”
  “那么?”
  “表婶可以先让孩子们上我们尚家的学堂,待官学招生时,学堂会统一带孩子们参加,考上后学堂还有奖励。如果考不上也没有什么,学堂学的内容与官学是一样的。”湖阳郡主又告诉她,
  “等孝满后,我会把尚家的家学改为淮北正式的学堂,现在正在与礼部商谈具体的事宜。”
  听到湖阳郡主的介绍,董夫人默默算了算到学堂的费用,如果自己的几十个孙子孙女都去,那还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就是缩小到自己嫡子所出的儿女,也有十几个,对于董家的现状也是沉重的负担。
  她看着身旁的湖阳郡主,原来董夫人对她还很同情的,嫁了两个丈夫都死了,三嫁只嫁到了尚家这样的破落户,命实在不好。但是现在尚家如此沉寂的时候,她竟然能做出一番大事业,只凭她自己就在淮北立住脚了。看她飞扬的眉眼,董夫人突然觉得自己活得真憋屈!
  但董夫人还是记得自己到淮北来的目的,纵然内心苦涩极了,可该做的还是要做,也许在湖阳郡主和九娘面前,淮北王妃出于面子也会好说话一些呢,“我纵是有心想让孩子们都上学堂读书,可是如今家计实在太艰难,我正也是为此事来求王妃的。”
  湖阳郡主迅捷地接过话说:“表婶如果实在艰难,礼儿来学堂的费用都由我出了,只管把人送来就行。”她说着瞄了一眼王妃,想从她的反应里看看自己是不是应该将表婶劝回去。
  卢八娘向湖阳郡主一笑,却只是向着郑嘉郑妙杨萍道:“估计时间旭儿和捷儿该下课了,你们去一起玩一会儿吧,等吃饭时喊你们过来。”
  湖阳郡主明白王妃有话要对薛表婶说,赶紧站起了身,“这么久没见旭儿和捷儿了,实在思念,我带着嘉儿几个去见世子和捷儿。”走到薛九娘面前顺手也将她拉了出去,“走,顺便看看你家的两个小的。”
  薛九娘顺从地跟着湖阳郡主走了,听了嫡母的话,她正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呢,心里感谢湖阳郡主递过来的下台阶。她一直知道自己怎么也不如这个三嫁的女人,做了尚家的当家夫人,攀上了王妃,将尚家原本籍籍无名的家学变身为淮北数得上的大学堂,并将自己的女儿教得那样好,可真了不起!想到自己靠着王妃才在慈善局谋得一个小职位,差距真不是一般的大啊!
  淮北王妃自已一辈子也赶不上了,但是若能像湖阳郡主一样,薛九娘也满意了,她暗暗地注意湖阳郡主的一举一动。

  ☆、第九十一章 办学堂郡主显才华收私盐董氏谋自立(二)

  湖阳郡主带着薛九娘和几个孩子离开了,殿内只剩下了卢八娘和董夫人。
  董夫人的笑容中慢慢添了更多的苍凉,因为嫁妆的事,薛刺史恨上了司马十七郎,这两年朝廷与淮北出现矛盾,他完全靠向了朝廷。去年楚州亦出现严重的灾荒,薛刺史向朝中申请救济未果,只得压榨楚州百姓,结果境内出了几起造反的灾民,其中一伙人打劫了薛家。
  这次打劫可不比十七郎派人那次文明,而是完全将薛家洗劫一空,薛家伤了根本,给了刘家可乘之机,于是薛刺史被罢了官。
  这些事情很多人并不清楚,但是董夫人知道一定瞒不过淮北王妃。自从嫁妆事件后她觉得自己没脸见王妃,但是现在薛家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她顾不得自己的羞耻心了,“我知道我们夫妻对不起你们,可是我们真走投无路了。”
  在薛刺史被罢官的消息传到楚州,卢八娘就想到了这个结果,司马十七郎曾与她商量后决定送给他的薛表叔五千石粮,一千匹绢,虽然不多,但也能帮薛表叔渡过这个冬天,“淮北看起来轰轰烈烈的,其实难处也不少,王爷对我说过,已经尽力帮表叔了。”
  “因为山地多,楚州比平郡的灾情还要重,”董夫人知道不能与平郡攀比,平郡当年在淮北王带兵北上时为他筹集了那么多的物资,淮北王有所回报还是正常的,她只是想说明情况,“王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