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争大唐-第2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史那鲁达磕了个头,跪直了起来,看着阿史那瑟罗,很是诚恳地说道:“父帅,孩儿自知不如二弟,也从不奢望能独自领军,可孩儿却不是傻子,那乙毗家实是欺人太甚,打下米国乃是父帅头功,乙毗家不但有功不赏,还让父帅去硬碰唐军,甚至不顾天时也要我等出兵,其心叵测啊,父帅,见天就要开春了,这战事一拖下去,部落里牛羊无人看护,误了繁殖季节,那今冬只怕难熬了,父帅,既然乙毗家那个混帐不听号令,我军索性以此为借口,退兵罢,要打,让乙毗家的打去好了。”
阿史那瑟罗乃老于世故之人,如何会不晓得阿史那鲁达所说的那些道理,若是能撤军,他早就撤了,又如何会留在此处白白受乙毗拔夺的气,只所以不撤军,非不愿实不能耳——西突厥部族繁多,彼此间并不是很融洽,五大俟斤与五大啜这十大部族之间素来勾心斗角,一向以来,突厥可汗泰半是出自五大俟斤,可偏生本届可汗却是出自五大啜的乙毗家的乙毗咄陆,此人贪婪狡诈,又多疑心,对于五弩失毕部的逐渐强大早已心存顾忌,无论是先前的征战米国还是如今的挑衅大唐,其真实用意都是为了削弱五弩失毕部的实力罢了,阿史那瑟罗虽明知乙毗咄陆不怀好意,却奈何他不得,毕竟乙毗咄陆乃是可汗,手中握有的实力远远超过了五弩失毕部,若是阿史那瑟罗胆敢不战而退的话,接下来只怕不单要面对唐军的报复,恐怕还得面临着乙毗咄陆的讨伐——乙毗拔夺那一万五的白狼军与其说是来助战的,倒不如说是来督战的,一旦阿史那瑟罗不战而退,白狼军又岂会坐视不理?
“唉,这事情你不懂,不必再多说了,起来罢。”阿史那瑟罗心中虽跟明镜似的,可却不敢宣之于口,哪怕是面对着自己的儿子也不成,无奈之下只好叹了口气道:“这一战不但得打,还得胜,鲁达,尔派人去通知赫鲁,对柔远攻得再凶一些,我就不信李贞能沉得住气,另外,加派人手,严密监视交河唐军的一举一动,一旦唐军大举出动立刻让赫鲁撤军来伊吾会合,切莫盲目迎敌,去罢。”
“是,父帅。”阿史那鲁达磕了个头,应了一声,站了起来,可又有些子不放心地追问了一句:“父帅,那龟兹国那头……”
“唔,那班老儿……”阿史那瑟罗皱着眉头想了好一阵子,对龟兹国王那班的可能反应也有些子拿不定主意,沉吟了一下,苦恼地摇了摇头道:“先不管那头了,派人严密监视便可,一旦龟兹国有变,我等即刻撤军。”
“是,父帅!”阿史那鲁达不再多问,恭敬地应了一声,退出大帐自去忙碌不提,阿史那瑟罗走到大帐右侧悬挂着的大幅地图前,一双鹰眼在交河与龟兹国都之间来回地竣巡着,陷入了苦思之中……
下雪不冷化雪冷,这一条乃是常识,久在大漠的秦文华自是了解得很,尽管室内燃着盆熊熊的炭火,可气温还是低得够呛,冻得人直哆嗦,不过秦文华却不是很在意,因为他的心是火热的,体外的那些个寒冷丝毫也影响不到心中的火热,没错,是火热,是一种报答知遇之恩的强烈愿望在心中熊熊地燃烧着——一个出身寒门,而且又曾是沙盗头子的读书人被官兵捉住了,不但没死,还当上了官,不但当了官,还是大官,虽说大西州如今还只是个中州,可身为大西州刺史那便是从四品上的高官了,按大唐体制,五品以上的官便是高级官吏,能有具本上奏及面君的资格,而这等殊誉不是寒门子弟所能有的,这一切的一切全都是越王李贞所赐,秦文华又怎能不深感其恩,更令秦文华感佩的是李贞的绝对信任——自打秦文华上任以来,李贞从来就不曾干预过民政上的事务,甚至连王府长史莫离也不曾干预过,一切全都由秦文华说了算,这等用人不疑的气概实是令秦文华心折不已,故此,别说只是天冷了些,哪怕是下刀子,秦文华也敢往前闯上一闯。
冷秦文华不怕,可身子还是不听使唤地微微有些子发抖,但并不是因为冷的缘故,而是因为紧张——三天了,抵达龟兹城都已经三天过去了,除了头一日龟兹王露了个脸之外,接下来几天不单龟兹王不曾出面,便是龟兹国相那利也不见了踪影,虽说秦文华不断出击,四处拜访龟兹国的权贵,礼物送出了一大把,也很是结交了不少龟兹国的权贵,可有用的消息却始终不曾得到一条,哪怕是传闻中犀利无比的“旭日”系统到如今也不曾有消息反馈回来,着实令秦文华烦心不已,好在,这一切煎熬就快要过去了——秦文华托人给龟兹国相那利带去了个口信,言及时限已到,若是龟兹国再行拖延,那就是对大唐的无礼,一切后果由龟兹国自负,不敢真儿个地得罪大唐的龟兹国王终于同意面见大唐使节,举行正式会谈,身为会谈使节对于秦文华来说还是平生第一次,却也由不得他不紧张了些。
“大王有令,宣唐使觐见!”就在秦文华等得有些子心焦的时候,一迭声的呼唤终于从王宫内庭里向外传递了出来,秦文华从容地站起了身来,整了整身上的官服,双手捧着大红使书大步走出了等候的朝房,由数名宫廷宦官引领着,目不斜视地步入了龟兹王宫内庭。
“大唐使节、大西州刺史秦文华见过龟兹王殿下。”秦文华走到内廷中央,依照大唐使节面见外藩国王的礼节躬身为礼,很是客气地自报了家门。
“啊,秦刺史客气了,呵呵,来人,看座。”龟兹王那班不是第一次接见大唐使节了,对相关礼仪自是熟捻得很,不过这一回却并没有按惯例寒暄一番,甚至没有对大唐皇帝进行问安,只是大刺刺地挥了下手,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吩咐了一句。
龟兹王随意之举一出,秦文华的心顿时一凛,不过却并没有当场指出,而是不动生色地接着说道:“外臣奉圣天子及越王殿下之命而来,请龟兹王殿下交接国书。”
“啊,嘿嘿,瞧本王这个记性,呵呵,好,好,接国书,呵呵,本王这就接国书总成了罢。”龟兹王见秦文华持礼甚紧,不由地略有些子尴尬,嘿嘿地笑了一阵,自我解嘲了一番,这才挪动着胖大的身躯,步下了宝座,走到秦文华的身前,略一躬身,双手接过了国书,却并没有展开来看,只是讪笑着走回了自己的宝座,随手将国书放在了身旁的几子上,而后像是突然才发现秦文华尚未落座的样子,满脸子故作惊奇状地问道:“咦,秦刺史怎地不坐下?莫非嫌弃鄙国乎?”
到了此时,秦文华又怎会不明白那班是故意瞎整,虽不明白其用心何在,可心中却是暗自警醒,却并不生气,笑了笑,也不多言,轻轻一撩棉袍的下摆,端正地坐在了椅子上,目不斜视地看着那班,却不开口,脸上满是淡然的笑意。
秦文华不开口,龟兹王也不着急,这两人可就对上了,都快一柱香的时间了,还是没人先开口,满庭一片诡异的寂静,到了末了,龟兹王实在是有些子受不住秦文华的凝视了,侧了下头,算是避开了秦文华的视线,讪笑了一下,故作不知状地问道:“秦刺史此来是……”
“外臣奉圣天子及越王殿下之命前来向贵国求婚,请殿下应允将贵国之明月公主许配于越王殿下,外臣带来了丝绸六十匹,绢两百匹,骏马十匹……,为聘礼,望殿下看在贵我两国交好的份上,应允了此婚事。”秦文华自然知晓龟兹王这都是明知故问,不过却并不动气,笑盈盈地将所带来的下定礼物一一报了出来。
“啊,是这样啊,这个,唔,这个……”那班挠了挠后脑勺,一副很是为难的样子,支支吾吾地却没将话说个明白。
“殿下可是有甚为难之处?”秦文华不动声色地问了一句。
“啊,没有,没有,呵呵,只是呢,这个,这个,唉,实在是不好开口啊,嘿嘿。”那班讪笑着说了一大通,却故意不说有甚为难之所,摆明了就是要吊起秦文华的好奇心,由秦文华来接着往下问,却不料秦文华根本就不上钩,笑了笑,索性闭紧了嘴,只是一副好奇的样子端详着那班,搞得那班反倒心虚了起来。
眼瞅着秦文华不肯开口,那班只好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耸了下肩头道:“秦刺史,这事情是这样的,嘿嘿,小女虽是蒲柳之姿,可在这西域之地也算是薄有名气,能入得越王殿下法眼固是小王之荣幸,只是求亲之人却并不是只有越王殿下一家,疏勒王纳穆阿也曾派了人来为其长子求亲,当然,呵呵,当然纳穆阿之地位跟越王殿下是比不得的,只是呢,唔,只是纳穆阿答应以疏附城为聘礼,这个条件,啊,这个条件令小王很是为难啊。”
秦文华来龟兹国三天并不是白来的,对于疏勒王曾派人来求过亲的事情自是了如指掌——去年五月中旬,疏勒王确实曾派了人来为其长子求亲,给出的聘礼也很是贵重,但并没有拿疏附城为聘礼的事情,至于结果嘛,也不是像那班说的那样尚未定夺,而是被明月公主给回绝了,至于那班为何在此时提出此事,秦文华心中已然抓到了个边——土地、城池,这才是龟兹王真正想要的东西,不过嘛,秦文华却并没有当场点破,只是笑了笑,也不接口,只是静静地看着那班,一副等着他接着往下说的样子。
龟兹王那班一向以能言善辩而著称,可这一回遇到了不露声色的秦文华却有种有力使不上的感觉,见秦文华稳坐钓鱼台的样子,实在是无可奈何,心一急,话便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了:“越王殿下若是真有心迎娶小女,那就以高昌故地下聘好了。”这话才刚一出口,那班立时后悔了,忙不迭地笑着打哈哈道:“哈哈,小王乃是说笑话,秦刺史不必放在心上,啊,这桩婚事嘛,小王心中有数了,且容小王回头与群臣们商议一下,再作定夺如何?”
秦文华乃是精明之人,又怎会听不出何话是真、何话是假,待得龟兹王露出了底牌,秦文华心中虽急,可脸上却依旧笑得有如春风般可亲,也不多废话,起了身,笑着对龟兹王行了个礼道:“商议自然是该当之事,外臣就再多等几天亦是无妨,只是怕越王殿下那儿不好交待,还请殿下早下定议为妥。”
“那是,那是,呵呵,来人,送客!”那班先前泄露了底牌,心情立时大坏,见秦文华要走,自是不想留客,强自笑着令人将秦文华送出了王宫,自个儿却气恼交加地在内廷里生着闷气,在大殿上急躁地踱了好一阵子之后,突地高声吼道:“来人,传本王之令,即刻封锁唐使驿馆,无本王之手谕,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出!”
此令一下,整个内廷顿时乱了起来,一群宫廷内侍、宦官们忙不迭地去传令,也有不少的宦官则忙着给各自的“主子”递消息,整个龟兹王宫立时陷入了一片骚动之中……
第二百二十八章血腥的开端(上)
兵圣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者,善之善者也!斯言固是,然,要想不战而屈人之兵,首要条件是自身要有足够的实力来威慑对方,还得善于造势,并不仅仅是随口说说那么简单,至少对于眼下的李贞来说,这只能是个虚幻的梦想,可现实却是残酷的——西突厥阿史那赫鲁所部攻打柔远甚急,城破在即;龟兹国蠢蠢欲动,妄想趁唐军受敌之际,乘虚而入,谋求高昌故地,唯一能称得上好消息的便是:据潜伏在西突厥军中的探子报来的消息——西突厥正副统帅之间似乎有不和之迹象,但碍于探子在军中的地位不高,无法接触到高层机密,并不清楚不和的根由所在,也不清楚双方究竟是如何起的冲突,只知道双方原定的军事会议不曾按计划召开便不欢而散了,仅此而已。
形势迫人,不战已是不可得,摆在李贞面前的只有奋起迎战这么条路可走了,既要战那便战好了!下定了决心的李贞于贞观十七年二月初一正式下达了出征令,除步乙营留守交河,以王府长史莫离为留守使之外,亲率五营兵马在交河城外誓师出征,交河百姓携老扶幼相送至城外五里方回,李贞所部大军沿第五道向伊州挺进,军行甚速,不数日便已行至离伊州仅有六十余里之地。
得知唐军大至之消息后,西突厥军放弃了对柔远城的攻击,转而聚集在伊吾城下,静候唐军的到来,然而,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唐军行至飞沙岭之后便停步不前,而后,竟然在西突厥监视之游骑的监视下,一夜之间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空营一座,外带几只悬鼓之羊,得到探报的西突厥主帅阿史那瑟罗亲赴唐营实地考察,却一样一无所得而归,纳闷之余,不得不下令收缩兵力,将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