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歌 >

第224章

明歌-第224章

小说: 明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当然也不想这样,但新政,新政,跟重建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偏偏十四年颁布的新法,实在太多,以至于很多职位上。出现了主官不在,新官为了避嫌,也不好意思出面牵头,结果政府的执行力。彻底停滞下来。

至于说,现在朝政地无政府状态,小朱知道不知道呢?答案是。还真就不知道。他那还美的直冒鼻涕泡呢。因为他最近他忽然觉得很清闲,早朝上,好多官员都告病不来。

而国事清闲,无为而治,对于一个以懒散为最高追求的君主来说,是最佳局面。他还想当然的设想,后世的政体,也没天天开会嘛,会少了,办事效率也就高了嘛!

所以,他真的不清楚,他的一些列不着边界的举动,其实已经使得国家,走向了一个歧途!

既然最近冷冷清清,小朱索性偷懒,把休朝的时间,基本定在了隔一天一次,到了沐休日,还要顺延!当然,小朱每天是坚持去文华殿的。但最近地文华殿上,只有一个人在陪绑!老实本分的梁廷栋,虽说已经定下退休地命运了,但他每天/奇/都坚持去文华殿的内/书/阁值房,只不过写出来的票拟,全然不着边际。

在这种两头不靠的情形下,很多人就都开始了胡乱出牌。跟皇帝比较亲近的,不用每天上朝了,就隔三差五的写点儿补充性建议,提交上来,又偷懒,又买巧。

更多的人,都得过且过的喝酒、品茗、泡小妹妹!

还有少数人,则迅速蜕变成贪污的硕鼠了。这些年,小朱对贪污的治理,还是满见效果地,一个是高薪养廉。一个是动用义师这样的民间力量来监督。

加上小朱的性情比较宽厚,很多人确实不好意思再贪污了。知恩图报的心理,在现在这个时代,还是属于最高地道德准则滴。

但这世上的事儿,就是这样,一旦出现了真正的大漏洞了,一些人地心思,自然就活泛起来。这些人,属于在皇上这边,还说的上两句话,但仍属于权力中心之外的人员。平时没机会,现在机会来了,那还不赶紧的,抓紧捞啊!其中,属新科状元魏藻德,最为典型。

他的策论,不仅让他成为万众瞩目的状元郎,还使得整个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同时,状元郎先生,还拥有了贪污的便捷条件…中书舍总目舍人。

这个职位属于新出来的官衔,所以魏藻德的任命,不用交接,直接赴任。从行政隶属上看,是归通政司管辖的。但现在因为大家忙着以交接为借口偷懒,所以,魏藻德,就成为最有实权的人了。

通政司类似办公厅,中书舍类似秘书处。通政司使,属于九卿重臣,刚才说过交接的问题了,在没有明旨的情况下,前后两任通政司使,都窝起来不出现了。在这种真空政权的情况下,中书舍便成为短期内,最关键的部门。而魏大人,则成为第一个当仁不让的硕鼠。

“你想为自己的行省多要点财政拨款?行啊,国家新老28,拨款老鼻子去了,只要皇帝首肯,自然不难办到啊!”

“哪。还请魏大人多多帮忙啊!”

“不急,不急。”

看着魏状元的这个神情,中国的官场哲学,再次发威。银子,也就哗哗的流向了魏先生地腰包。呃,不对,是一张张的银票,飘进腰包。

呵呵,改革的阵痛,形容的是国家受益的同时。一部分人受损。而大明崇祯朝改革的阵痛,却是国家遭受损失的同时,相当一部分人遭受了更大的损失。只有少数的人才获取了高额的收益。

说来也够恶心地,这个‘少数人’只有一个人――大明新科状元,翰林院编撰,在任中书舍总目舍人,魏藻德。

按说,以魏的才学,原本不该这般下作的,可偏偏这事儿就发生了。以至于,官场闲人。造了顺口溜出来。

“老阁老,小阁老,找来找去不见了。偏偏新科的状元郎,好似个元辅在值朝。”

“东巡抚,西巡抚,查南查北找路途,你忙着上山去烧香,我忙着打包来京都。”

这个顺口溜,对国家的形象,那是相当的负面啊。杨嗣昌等人。最近也都来到北京了,但他们为了避嫌,没敢往前面凑,整日里。无非就是相约几位知己,登高望远的游玩。而顺口溜,自然也把他们囊括在其中了。

如果温体仁在任。这事儿也不会这么严重,但谁让他没事儿来了个‘以死明志’的?搞得皇上耍尽了一切的妖蛾子,来打消他为了整顿吏治而求死的念头。

所以今天,温体仁决定再表一次态度,那就是:

“皇上,臣不想死了,臣想好好地活下去,只求您让我回内阁,完成交接工作也成啊!”

“呵呵,”小朱一副欠揍的笑容,叫温体仁还是心生感动地,“温先生快快请

没说不让你办理交接啊,况且,这大法院的修建,也嘛!”

“皇上,三狱合一,势必要释放一些犯官,可臣实在不愿意做这个好人,您还是找别人来做此事吧。”

“…”

小朱逼着温体仁主持承建大法院的工作,其实也是想借此来弥补他跟外臣之间的政治分歧,可老温这次还挺犟,明摆着送过来的好人好事儿,他就是不干。

“算啦,温先生,于今太平无事的,朕看你也用不着交接了,还有三五个月就过年了,到时候再说吧。”

“…”

温体仁哭笑不得,愣愣的想了想之后,一拱手,君臣二人也就默契的不在这个话题上纠缠了,转而看起烫样来。

在安定门内东侧五百步的位置,也就是国子监的西北方地位置,将修建一座最恢宏的法庭。现在的叫法是大诰院行府衙门,但后续的叫法,一定是大法院,这将如同‘巴士底监狱’一般,成为国家力量地象征,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大诰院,同时也是法律权威的象征,甚至在遥远地将来,可以上审昏君,下问黎民。

孙茂霖设计,梁九制作的烫样,做的很精制,这属于一个三进的院落,构建上按照现在的习惯,前庭后府,先说后府。

后府从样子上看,是个两进的四合院,南院落较小,是大理寺的办事机构。一共24房间,回廊连接,有大有小。正卿、少卿的,足够他们丫坐的了。

北院落很大,是守卫、杂役们的居所,档案的存管库房。再有就是用来临时关押犯人的地方,北院外墙到城墙之间,是一条宽宽的夹道,原有的居民一概迁走,这里将成为军事禁区。

同时,不是有个三合一的监狱嘛!就建设在北院落正中间的地下室,一共14间大牢房,呈木字型,排列在地下。院成四方,而居中关人,既符合‘困’字,又符合‘囚’字。这样的设计理念,是典型的东方思维。

前庭就显得比较特别了,法庭外围用四面高墙圈护,里面是个巨大的半圆形建筑。正南门的大街上,一左一右两个巨大的告示牌,东面的,张贴即将审判的时间表,可以允许民众购票旁听。西面的,张贴已经宣判的判词,如有必要,还会展示决定审判结果的重要证物。

主体圆形建筑中,有一个最大的主审判庭,近似于小型的音乐厅,三层阶梯状的座席,围成半个圆圈,中间二百平米的长方形,是横排的座席,后半部,也就是南端是家属座席。前半部,也就是北端,是讼师(律师)的席位。

进接座席的北边一点的是审判区,审判区同是200米左右,东边是被告席,西边是原告席。中间是证人席。

在审判区、座席的东边,也就是三层阶梯状座席的第一层靠东北侧,是陪审团的席位。一共是81个席位。

正对陪审团的西边,是贵宾席位。因为能使用这个法庭的原被告,其身份将非同寻常,希望能得到旁听机会的高官贵族,一定不少,因此,西边就是给这些人设置的。

而法官的席位,在整个法庭的最北端,是高高的三个座位,几乎是悬在半空的,俯视着犯人和陪审团,其视线,甚至与第三层平行。意味着法律神圣不可侵犯。传音系统,应用目前最先进的空管回音技术。

反正这个时代,东西方的世界都是一样的,被告也好,原告也好,要想获得对自己最有利的判罚,首先要具备大嗓门。你的声音如果太低,那就活该你倒霉。而且全封闭的石头建筑,其回音效果也最好,不存在听不见的情况。

要特殊说明一下的,是法官们蹬上法官席的楼梯。双螺旋楼梯。

坐在法庭上的任何一个席位上的人,都可以看到,在法官席正下方,从地板下面开始,一个巨大的双螺旋石头楼梯,贯穿上去。两个楼梯在同一个轴心上,各自独立,人走在楼梯上,头顶急倾斜的顶板,给人压抑的感觉,巨大的柱墙,一段一段的,将人与法庭分隔开,连接上,再分隔开,再连接上。个中微妙的感觉,将会非常奇特。

最玄妙的是,两套楼梯台阶,可以让两个人在互相看到对方的情况下,各自上下。

但两个楼梯的出口是不同的,一个出口,可以让法官们走到各自的座位上。而另一出口,则是通往被告席的一个小平台,一旦法官走错了楼梯来到小平台上,他将得到所有旁观者的嘲笑和戏弄。要么翻越平台栏杆,坐到自己的座位,要么重新回去,从另一个楼梯上来。

围绕双螺旋楼梯一共八个门,法官席两个,犯人平台两个,监狱的通道两个,公共走廊两个。

犯人如果被当庭释放,则通过楼梯直接来到自由世界。一旦被宣判有罪,则仍然回到木字型的牢房之中。

法官门、犯人门、监狱通道和公共走廊,都是并排排列的,呈现在法官和犯人面前的,类似两个并排的门洞。

多走几次,法官就会记住,从左侧上去是正确的路线,因为那是心的方向。之所以要这么设计,是因为楼梯的存在,向人们宣告了这样的理念:

“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结果。每一个通过此双螺旋楼梯的法官,都要珍视你的权力,切莫做出错误的判罚!”

“每一名通过楼梯的人,都要审慎的自问,你是否丢弃了你的本心,究竟有没有罪,首先要进行自我评判。”

但这个时代是不认可白话文的,因此两段话被温体仁分别精炼成八个字:

“舟中松柏,慎思笃行”;“扪心自问,翔而后集”

并且分别雕刻在楼梯内部的墙壁上。??

第九卷:第十三章:科技之光

九做的烫样,是可以拆卸的,并且仿造当年肋尼的做外一共四层结构,但拆下来好说,再往回按可就费了劲了。

温体仁、朱由检都是那种大脑发达小脑萎缩的类型,孙茂霖精于石料,像烫样这种纸张、木条组成的建筑模型,并不是她所擅长的。而为了相对的稳固性,梁九还采用了微型榫?技术,结果三个二五眼对着一堆零件,发了一会儿呆之后,开始尝试着组装工作。

正在温体仁、孙茂霖、朱由检君臣三人冒着汗瞎忙活的时候,杨春悄悄走了进来,他不敢惊驾,只好站在一旁陪着笑脸。忽然咔嚓一声,小朱把一根主梁给弄断了,几个人都惊叫一声,小朱举着半拉房顶,不由得泄气的说:

“唉,此等模型,也太难安放了,索性,就这么送还梁九吧。”

“是,是。”

温体仁、孙茂霖如释重负的连声答应,然后赶紧动作夸张的冲着杨春施礼,目的只有一个,引开尴尬。

“杨春,有事情吗?”

“回皇上,光禄寺少卿熊文灿,送来了客栈皇商的备选名录,现在午门外侯觐。”

“哦?拿来我看看。”

从接过这份名录开始,孙茂霖就正式结束了今天的工作,万福之后,便由杨春帮忙,一起捧着烫样退出去了。文华殿中,只剩下君臣二人。

“皇上,这辽东李杏煦,就是当年度银以解毕自肃之围的那个人。”

“…”

小朱没说话,只是一皱眉,他心中有些不爽。当年他刚上台的时候,辽东军户因为欠饷哗变,时任辽东巡抚的毕自肃,在万般无奈之下,向当地商户借了7万两白银来平息事端,这事儿满朝皆知。毕自肃的哥哥毕自严是崇祯朝地第一任户部尚书,因与温体仁政见不和,被踢到了南京。

而作为亲弟弟的毕自肃却很得温体仁的赏识,结果在户部尚书任上一干就是小十年,如今年龄大了。又赶上换届,退休是一定的。可是在退休前,居然还在‘发挥余热’!这就很讨人厌了。一旦温体仁、毕自肃、熊文灿、李杏煦这四个人之间出现了脉络关系,这可就有问题了。要知道,就因为钱谦益退休以后不甘寂寞,搞得现在党争四起。如果温体仁也这么玩的话,那这个国家还想消停吗?温体仁察言观色之下,忽然轻声开口:

“皇上,既然下午已经安排卢象升入觐了,则熊文灿今日。当回避之。”

“?,可是温先生兼理大诰院。朕还想你也一同见见熊文灿呢?”

“这个无妨,烫样既定,也就没有臣什么事情了,臣请今后三日,均值房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