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歌 >

第147章

明歌-第147章

小说: 明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了,别他妈没完没了的,你看,三桂现在已经巩固南门了,你在这里照应着,我去接应三桂去!”

杜明也急,谁不急啊?急的只挠地!眼见祖大春来了,杜明对骂一句之后,立刻带领自己剩下的人马向着南门冲了上去。剩下来的祖大春连忙接替指挥。

“骑兵营把两边的高点站上,步兵营把四门围紧。再有,速速架起车炮,将南门两边300,不,两边400步内,给我死死封住。记住了,千万不要误伤自己人!听到没有?”

“得令!”

大家都知道,城上一个吴三桂,一会还要加个杜明,这要是不幸误伤,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有一点需要说明,这个时候,祖大春的火炮,都是车炮。因为祖大春要加快行军速度没有带光启炮。

炮声隆隆响起,刚才穆克坦被北门突然反水,额孟格重伤,城内火势久拖不靖,搞得有些手忙脚乱,这才丢了南门城头阵地的。现在,刚刚组织好人手反扑,又被火炮给弹压下,紧接着,杜明的兵丁也上来了,南门城头的阵地,就此彻底易手。杜明远远比吴三桂有理智,他反映神速,眼见后金兵被火炮压的有些抬不起头,连忙率领手下,下城去开南门去了。

城头上,

“你过来,你,哦,道长,请问,现在城里的兄弟们,能不能靠拢过来?”

吴三桂的意思很清楚,那就是尽快把城内的接应人员给收拢过来,这样,只要巩固住南门上下的阵地,等后续人马过来,广宁城就算拿到手了。

“哦!没问题,现在南门烽烟大帜,城内人马,定然已然看到,想来,正在靠拢。。。。”

道士还没说完,吴三桂就急急打断!

“来人,赶紧在南门两边放火,另外,谁愿意与我杀进城中,去接应城内的善友教众?”

“哎呦!”两旁的辽东军卒心中哀鸣!大家心说了。‘小将军,您他妈能不能消停会儿?哪怕我们去撞大运,您可就别再发疯了!’

眼见大家都没吱声,吴三桂原地跺脚,

“传我军令!”吴三桂抬头点了点人数,“留前哨城上列阵,中哨、后哨下墙夺门。接应杜将军,左哨城下放火。右哨随我入城!”

职业军人与非职业军人的区别,就是面对明确的军令时,严格服从。之前玄青子大声反对,但如今的明军士兵,却立刻照办。

有了这样的士兵,南门很快就破开了。杜明举着两把大板斧,一路砍了出来,然后又一路砍了进去。随后,在人群当中,一把抓住前营中哨的一名士兵:

“吴三桂呢?”

“吴。。。小将军,说是要进城接应善友教众,领着左哨的人去了。”

“放屁,左哨的人不在那呢吗?吴三桂究竟领着谁走的?”

“回将军!”一边听到问话的人中,连忙狼狈不堪的跑来一人,“小将军领的是右哨的人!”

“哦,嘿!你们怎么不拦着他?”

杜明说完,也来不及再?嗦,立刻传令!

“前营的人就地整顿固防,左营的人城上协防。右营的人城下协防。再派人快去招呼祖大春,叫他们赶紧入门下支援!”

“是。”

“是。”

“是。”

大家连声答应着,纷纷跑开了。那名正确记住吴三桂带走哨号的小兵,应了一句,就领着三、五个人往城外传话去了。杜明身边那个记错哨号的小兵,忽然可怜兮兮的问道:

“将军,小将军那边怎么办啊?”

杜明愣怔的看了看他,忽然颓废的说:

“两蓝旗的人马众多,咱们现在只抢下了一个南门,这点人马那里够夺城的?只有先守住南门再说。至于那个小王八蛋,嘿嘿,听天由命吧!”

前面介绍过城墙的搭建方法了,夯土为里,砌砖为表。这样的城墙,火炮的攻击效果,其实并不是很好。

所以说,袁崇焕将红衣大炮,多数用来守城,而很少应用于野战,其实是讲得通道理的。

但即便这样的技术局限性确实存在,老袁也理应明智的想通一点:大炮,作为战争之神的时代,已经到来。

但很可惜的是,就算努尔哈赤,不是死于他的大炮之下。他也依然没有研究好火炮的使用方法。因为火炮的攻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垂直击打不灵光,您可以采取高仰角的榴弹炮方式啊。就像杜明和祖大春的战术,将炮弹往墙头上打。

但自崇祯元年,到崇祯十年,袁崇焕督抚辽东整整十年。他的火炮野战战术,基本没有。所以袁崇焕的十年功过,其实很容易定性的。但在定性之前,应先搞清楚袁崇焕都干了什么。

袁崇焕的指导思想,是‘堡垒叠进,守成求和’,解释来说,就是以修筑城堡的方式,逐步将阵线前移,直到盛京城下。最终迫使皇太极低头,参照琉球、越南、朝鲜等国模式,奉中华为宗主,定期进献朝贡。这个指导思想,符合历史传统,却违反了历史发展观。

首先,进献朝贡制度,仅仅是中国历届政权,单方面的一厢情愿,以满足秉政君臣的虚荣心。

其次,每次朝贡,都是薄来厚往,各家邦国,随便送咱点土特产,咱们就笑逐颜开的进行封赏,银子丝绸、木材药材,有什么赏什么。尽管明代开国时,为了节省这样毫无必要的成本,将封赏之物,强行限制在瓷器、茶叶等几类商品。但中国的瓷器和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是贵若黄金的。

所以说,如果把朝贡看成一次小型易货贸易的话,那么交易双方是不平衡的。邦国大赚,中国小亏。

不过铜钱两面,朝贡表面的亏损,也不是没有好处的。因为朝贡,中国笼络了对方的王室。也就是说,各国王室每年来中国这里拿点压岁钱,然后宾主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中,针对两国邦交等国际大事,进行了亲切交谈。笼络了王室,也就稳定了对方的民心,进而换来中国边界的安宁。

在没有电报火车的时代里,管理成本,是远远高于打击成本的。是,倾国之力,古代中国还没有拿不下来的地方。但打下之后呢?古代中国的历朝历代,确实没有力量进行管理。

政府管理,您得有官僚机构吧?中国选拔官员的方式,是起自隋炀帝的科举制度。番国的教育水平,意味着他们永远竞争不过中国士子。这样一来,就需要从内地派人。但大家都应该知道‘腾子京谪守巴陵郡’这千古名篇的开卷之语,巴陵郡耶!巴陵郡都成贬谪官员的穷乡僻壤啦,那琉球、越南、西域、朝鲜,还不都成了天外天了!

所以说,历史局限性,使得每一个伟大民族的疆域面积,普遍存在着一个极限。突破或者达到了这个极限,那确实很伟大。但多数时间里,很多伟大的帝国,当其领土最大之时,也是她衰弱的开始。原因很简单,管理难度太大。

正因为如此,袁崇焕希望后金女真,变成大明身边的番国,其实算不上什么卖国汉奸之举,而仅仅是目光短浅的问题。

袁崇焕所处的这个时代,汉民族的人口基数,已经超过了故有土地的承载能力,解决人口压力的方法只有两种:战争和移民。战争可以迅速湮灭人口,短短几十年,人口可以锐减50%以上,这得多有成就感!但风险与效益正比增长啊,您想灭人家的族,搞不好人家反过来把您给办了呢。

所以移民是相对和缓,但更加复杂且缓慢的另一种途径。以项羽同志为代表,整个汉民族是讲究衣锦还乡的,背井离乡,千山万水,但到了快过春节的时候,怎样都要回到故土家园,与亲朋团聚的。所以,移民,确实是有很多困难因素。

但明代的一项制度,又极好的绕开了这个问题。边军军户制。边军之中,20%的人口,当兵打仗;80%的人口,屯田种粮。家庭就在边境线上。当人口和土地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时,很多边军家庭,就逐渐向外延伸。绝对的迁移距离,并不是很远。从广西往北京迁,当然天高路远。但从张家口搬到乌兰巴托,从山海关搬到满洲里,那还能叫远吗?

不过,恰恰是因为这种被动移民,属于民间行为,大明政府并没有主动参与进来。结果在无政府状态下,大大激化了原住民女真人同汉族新移民之间的矛盾,努尔哈赤所谓的十大恨,其实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所以,为了保证汉民族顺利完成,这种由内而发的大移民浪潮。无论如何,袁崇焕都不应该求和。

在人口压力不释放的情况下,不论是大明,还是满清,都不可能和谈成功。甭管是谁为主导,都要通过一次大规模的战争,先降低人地矛盾,再降低敌我矛盾。

这个时代里,还有一项技术,成功解决了讯息传递的问题。那就是《武备志》里面关于‘转盘探海灯’和‘混响琴室’的记载。前一个,是通过光学来传递讯息,并且已经明晰,红色光传播的最远。后一个,是通过共振现象,利用声学传讯,最初是戚继光为了探听敌人是否在挖掘地道,而修建的地下装置,后来被非广泛进行应用。

有了光学和声学两种途径的传讯方式,国家管理层次,无疑是提高的。

袁崇焕还有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他的性格太轴了。他单纯的认为,有了城堡,就万事俱备,以至于由他领导的野战场次,少的可怜。军队向来都是多军种,多手段建设的,单纯的追求任何一种单一模式,都是极端错误的。而在他的身边,既有满桂的骑兵营,又有毛文龙的水军和游击步军,但满桂被老袁打发到大同,毛文龙差点被老袁诱杀,结果避走海上。整个辽西平原上,就剩下孤零零的座座城堡,如果不是朝廷这边极力保住了朵颜西南蒙古和毛文龙的东江镇,济雪连星堡不可能悠而无忧的这般从容。

好了,袁崇焕的错误,我们说的太多了,没必要继续剖析下去了,因为辽东的袁崇焕时代,已经结束了。结束的过程,由皇帝密旨引发,由吴三桂矫诏而正式结束。

还是让我们看看袁崇焕的反映吧:袁崇焕不是吴三桂,吴三桂是属于《三国》里面的曹操哪类人,宁叫他负天下人,也不叫天下人负他。

袁崇焕则是一个秉承很崇高信念的一个文人,说不好听的,就是有点缺心眼儿!但他的这种缺,却是中国人传统中,最最宝贵的一项品质!

原本夏承德父子护着他往锦州赶,赶到半路,广宁城那边的战火越来越烈,袁崇焕立刻做出了一个非常非常高尚的举动。

“何可纲秉性刚直,吴三桂的这次安排,一定没有何可纲的份,所以,何可纲的兵马一定还在锦州。传本都督钧令,夏舒,快马回锦州,急调何可纲领各部兵马,出援广宁周边地带,务必要防止后金人马,兵援广宁。你拿本督手章前去”

夏舒得令后,先是躬身施礼,随后面色平静地接过袁崇焕的手章,领着十个人走了。

“夏承德,祖大寿为人仔细,这次配合吴三桂,一定不会尽全力相帮,现在本督命你即刻赶往雪雯堡,叫他们烽火传令,即刻调济雪连星堡全部主力,一定要在午夜之前,赶到广宁城协防!你拿本督的帅印前去!”

“是!”

夏承德同儿子一样,先是同样地躬身施礼,随后同样面色平静地接过袁崇焕帅印,领着十几人跑了。

这就是袁崇焕与吴三桂的区别。

如果袁崇焕和吴三桂调个位置,吴三桂一定严令各部,不许出城,广宁城下是死是活,都与他没有关系,因为是对方矫诏在先,自己不报复才怪!

但袁崇焕究竟是袁崇焕!他分析之后,便决定先按下个中矛盾,一切,留待解决完广宁的两蓝旗再说。

此时,广宁城内的巷战正在血腥的展开。吴三桂带着右哨的人才一进城,就险些迷路,直到他们打入一片大屋之中后,吴三桂的脑子才恢复正常。记忆中,广宁城的地图逐渐显现。他凭借职业军人的品质,抓紧测量了一下自己的位置和那几处着大火的方位。随后,领着人便抄了条地图上的近道,向着最近的一处火点而去。

他为了增加自己日后不受罪罚的砝码,必须要救援下一支善友教众。这才是他的真正目的。

薄珏在撤回内城后,一直东躲西藏,随手他们不断遇到后金人马,但多数时间里,薄珏都是拼命躲藏。后来,薄珏发觉北门已经不可能奏效了,他索性就开始在南城放火了。

薄珏的想法很光棍,反正明军是进不了城了,自己也快完蛋了,索性临死前闹出点动静听听响。所以,他开始疯狂放火了。

而此时,正是吴三桂开始奔城里闯的时节,因为薄珏开始在南城放火,便迅速召集来救火的后金骑兵,但薄珏此时,终于开始转运了,因为吴三桂替他接应下了救火的骑兵。两项碰面,双方也不多言,直接开打。边打,边逐渐凑近了火点。等到达火点,吴三桂看着眼前的景象,着实吓了一跳。

究竟是民壮闹事儿,与职业军人比起来,他们的战斗力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