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雨歇-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瑛点头了,李世民身在山东平叛的前线,更清楚李义满之死可能造成的后果,所以,主张杀盛彦师也说的过去。只不过,这件事怎么想怎么不对味。从这件事上,也能看出,新兴的大唐帝国,急需一部囊括全局的律法,不然,这种混乱各自为政的局面,还会造成第二个第三个冤死的盛彦师。
“盛彦师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从而稀里糊涂地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叹气一声,唐瑛向李渊建议:“陛下,您应该考虑制定大唐律法的事了。再出现类似的事情,官员们有法可依,有法能用,就不会擅自做主,也不会出现这样的冤情了。”
“呵呵,唐瑛,这次,你和太子想到一块去了。”李渊哈哈一笑:“这件事出来之后,太子就向朕建议赶紧修订律法,和你建议地方官员文武分治的想法可谓不谋而合,你们都是想,不能让下面这些人自以为是,胡乱做主了。”
“哦。”唐瑛哦了一声,没有再说什么了。李建成,想的也很周全嘛,只是,这个人对自己怕是还有防备之心,不然,这些话为什么没对她说呢?
李渊看看唐瑛,笑着问:“你对太子不满,可是因为太子没有对你解释清楚?还是觉得太子并不尊重你的想法?”
唐瑛一愣,赶紧摇头:“陛下误会了,唐瑛说过,我与太子之争,只是观点不同,不存在什么满与不满之说。再说,唐瑛是臣,太子是君。太子没有治唐瑛不敬之罪,已经很大度了。”
“哈哈哈,你这女娃,言不由衷。”李渊笑了数声后,才道:“唐瑛,你参与东宫事务也有段时间了,觉得太子为人如何?办事能力如何?”
唐瑛微微皱了一下眉头,抬眼看到李渊鼓励的目光,她笑了一下:“陛下。说实话,太子每日为朝政而操心,勤勉二字当的起。太子在处理朝中事务时,也是游刃有余,想的周全,对臣子们也体贴有加。”
“唔,没什么不足的地方?”
“要说不足,也有。”唐瑛犹豫了一下,方回答道:“臣觉得,太子决定一件事,经常反复思虑,不能立刻下决断,因此,处理事务不能做到又快又好,这……有时候,可能稍稍耽搁了一些。不过,太子在大事上的决断还可以。”
“你说的对。”李渊不停地点头:“太子呀,做事就是喜欢犹豫,讲究精细,总想做的越完美越好。他就少了一些杀伐决断的味道,这点,比不上秦王。只是,太子比秦王心细,于朝政而言,却是好事,遇事多想想,没坏处。”
“嗯。”唐瑛点头认同这一说法:“战场上瞬息万变,需要秦王那样的果敢决断;朝廷事务繁琐,倒是应该仔细一些。”
“呵呵,你和太子再处长点就知道了,太子,人很好。”
“嗯,太子对陛下和臣子们都很好。”
李渊看了看唐瑛微垂的眼帘,意味深长地笑了:“唐瑛,你对每一件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观察事务也很细致,往往能从别人想不到的角度发现一些事情。但是,你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个人成见太深,这种缺点,阻碍了你的视线,你看问题就不全面了,反而影响了你的判断。”
“这……”唐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李渊说的有些道理。
“朕知道,你小时候吃了不少苦,对门阀豪族官吏都有些偏见。”李渊叹口气:“可是,此一时彼一时,你现在身为朝廷之臣,看问题就不要老看那些阴暗面,多想想时局,多考虑一些为什么别人的意见会与你相左。”
唐瑛轻轻点头:“是,臣明白了,以后不会再这么偏激了。”
“偏激没错,朕身边偏激的人很多。”李渊笑道:“只要偏激的有道理,朕还是很欣赏的。呵呵,杜伏威向朕递上了要来长安的请求,朕马上就答应了。”
唐瑛马上向李渊表示祝贺:“恭喜陛下,江南定也。”
李渊微微摇头:“还不一定呢。看看再说吧,江南,要平定没那么容易。只是,眼下我们还顾不上那边。”
唐瑛想了想:“难道还会有什么变数?杜伏威可是最大的势力了,他来了长安,就表示完全放弃了武装势力,就是表示把整个江南拱手献给了朝廷呀。”
“只身前来,说明杜伏威聪明,他的人马交给了他的义子,如果朕对他好,那么,他的义子就对朕忠心,朕如果给他的东西不能让他满意,这,就有变数了。”
唐瑛暗自撇了一下嘴,搜索了一下自己的记忆,摇摇头,杜伏威,《说唐》里,这家伙连好汉都算不上,他的手下也没什么厉害的人才,再说,她的记忆里,李世民也没打过杜伏威,江南归顺的很顺利。李渊这只老狐狸,自己是造反派出身,就天天疑心别人也会造反,当皇帝的,是不是都喜欢疑神疑鬼呀?
李渊没有关注唐瑛的表情,他已经在思考如何安置杜伏威了。江南的隐患能消除最好,不能的话,从哪里调兵去江南最好呢?巴蜀的李孝恭和李靖,顺江而下应该最快。至于江北,等平定了山东再说吧。
武德五年七月,杜伏威留下义子王雄诞率部在江南,自己携妻带子,从江南来到长安,以降臣的姿态觐见李渊,让李渊大为高兴。李渊也投桃报李,不仅亲自下阶携杜伏威同坐御榻,还拜杜伏威为太子太保,兼行台尚书令,位在齐王李元吉上。
重赏杜伏威的同时,李渊还封杜伏威之子为山阳公,封地赏金还不够,李渊还亲自督促户部在长安内城为杜伏威选了一处大宅院,赏赐无数奇珍异宝,显示出超常的宠溺,惹的多少人眼馋心热。
一时间,江南还有巴蜀的那些对大唐持观望态度的一些小义军首领,仿佛在杜伏威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荣华富贵,纷纷向大唐表示忠心或臣服。江南和巴蜀等地,一时间真呈现出了和平发展的假象。
瓦岗三年 第二百九十四章 信任还是怀疑
第二百九十四章 信任还是怀疑
武德五年七月底,在秦王李世民率军打击之下,徐元朗虽然没被擒获,但也被撵的如丧家之犬,东跑西窜,几无立足之地了。就在李世民想要宜将剩勇追穷寇之时,一纸加急诏令让他立即班师回朝。而河北山东的后续事宜,则留给了淮安王李神通、行军总管任瑰和李世勣来处理,李元吉受命临时挂帅坐镇。
李世民征战河北也快半年了,眼看最终的胜利果实即将到手,却被一纸诏书给召回了长安,要说没有不满,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回到长安后,李世民那张脸会黑成什么样,就可想而知了。
让李世民更为郁闷的是,他回到长安不仅没见到李渊,连唐瑛也没见到。天气炎热,李渊跑到玉华山视察去了,还把唐瑛和裴寂等人一起叫了去。李世民没辙,一边派人去向李渊禀报自己回来了,一边把心腹们都找来,帝王的心思虽然难猜,可他此时却必须要猜上一猜了。
留在长安的重臣都赶了过来,只是,李世民等人对长安这边的事情越是了解的多,这些人心里越嘀咕,因为无论从哪方面得到的消息,都无法解释李渊这么着急地命令大军班师回朝的原因何在。
更让李世民等人犯嘀咕的还有一件事。七月初,李渊突然命令人重新翻修弘义宫,并传旨让李世民在此居住。按照平常人的角度看这事,会觉得这是好事,证明皇帝越发看重秦王了,可在李世民等人看来,此事有些不同寻常。为什么要单独另外安排李世民的住所?皇帝到底在想些什么?这是信任还是怀疑?东宫在这件事上又做了些什么?
怀疑和不安在秦王府中蔓延,随着打听来的消息越来越多,这股不安的情绪也越来越大。唐瑛回到承乾殿的时候,也正是这群人焦虑最重的时候。
前天,李渊突然将唐瑛和裴矩、裴寂等人叫上,要去玉华山勘察,唐瑛只好跟了去。原来,玉华山不仅风景秀丽,夏天的气温也适合避暑,更重要的是,玉华山还有一定的战略作用,是突厥南下长安的咽喉要道。
唐瑛到了玉华山后才明白李渊为什么此时要到这里来。原来,李渊想在玉华山驻扎一支部队,预防突厥的同时,也想在玉华山修建一座避暑行宫,可谓公私并顾。唐瑛既然有地形勘察的特长,自然被抓差了。
唐瑛得到李世民回来的消息后,马上向李渊请求先回长安,李渊倒也没留她,只是让她带话给李世民,不用到玉华山来见驾了,御驾即日便要回宫。
唐瑛回来得知这群人都在书房,她就知道大家心里肯定有些不安,因此也不敢耽搁,赶紧来到书房请见。李世民正和房玄龄等人一起皱眉头,唐瑛一进门,就见几双眼睛齐刷刷地看了过来。
唐瑛跟大家见过礼后,马上简明扼要地把旨意传达了:“秦王一路辛苦了,陛下让我带话,你不必去玉华山见驾,陛下明日就回来。”
“唐瑛,你可知父皇为什么在这种时候召我回朝?”李世民指指身边的座位让唐瑛先过来坐下,而后马上就问出主要问题。
唐瑛知道李世民在想什么,换成是她,也不会高兴,再说,河北山东其实并没有平定下来:“秦王,陛下召你回来,表面上是说山东之事已经了的差不多了,区区一个如同丧家犬的徐元朗也用不着你来穷追猛打,实际上,召你回来应该另有原因。”
李世民沉声道:“果然如我们所想,父皇真的另有想法?是不是觉得……”
唐瑛摆摆手:“我知道你们想什么,但,这次你们想错了。陛下没有疑你们之心,而是北边突厥犯境了,此次来头有些大,陛下有点架不住了。”
“突厥犯境?”长孙无忌眉头一皱:“突厥那年哪月不犯境?”
唐瑛自从被李渊教导了一回后,全局观大大增强,此时的她,看问题已经不那么偏颇了,故此,对此番李渊突然召李世民班师回朝的决定,她看的要比李世民等人全面的多。急着回来见李世民,也正是为了把她心中所想和李世民做个交流。
“长孙大人有所不知,自四月秦王离开长安后,这边发生了不少事情,可谓有喜有悲。然,忧患却更多一些,几件大事,都与突厥有关,其中,李大恩之死尤为严重,不知你们可有所耳闻?”
唐瑛没说错,武德五年发生了不少大事,河北山东战场打的如火如荼的同时,并州、燕州、翼州、介州、荆州、交州等地都是热闹非凡。喜事也算不少,在李孝恭和李靖的努力下,巴蜀地区的各个势力纷纷向大唐投诚,交州、荆州等地易帜归降的好消息连连不断。加上杜伏威即将入长安,江南可谓暂时出于稳定状态。然,喜事盖不过悲事,南方之喜和北方之悲一比,那点喜色也被冲淡了不少。
李大恩之死就是北方一系列悲剧的开端,早在四月期间,唐军主力还在山东进剿徐元朗的时候,刘黑闼已经反攻了。而第一个为此牺牲的重臣,就是代州总管、定襄王李大恩。
李大恩的死,说起来有些冤枉。武德五年二月,唐军主力前往征讨刘黑闼的时候,李渊为了稳住突厥人,又派使者带了大量的金银珠宝给突厥的颉利可汗,并且答应和亲。突厥人收了财物后。满口答应改善两家关系,也放了一些抓的人,李渊一口气还没松出来,突厥人反复无常的性子就又一次展示了,与高开道、苑君璋等联手进攻雁门,全靠并州总管刘世让死守雁门,顶住了这次突袭。
等到三月,刘黑闼被李世民拖在洺州脱不了身,而突厥那边也发生了春季饥荒,代州总管李大恩觉得有机可趁了,便上书李渊,计划攻取被苑君璋占据的马邑城。李渊同意了这一计划,并让殿内少监独孤晟率兵到马邑与李大恩汇合。
瓦岗三年 第二百九十五章 商议
第二百九十五章 商议
本来计划不错,可惜独孤晟居然拖延行日期,到期不至。李大恩独军面对马邑坚城,势单力薄,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干着急。就在李大恩日夜盼望独孤晟率军到来之际,刘黑闼正好逃到了突厥,出于扶持对抗大唐之人的目的,突厥颉利可汗派数万骑兵给刘黑闼,一起向李大恩部发起攻击。
李大恩独木难支,只能驻扎在新城固守待援。没等到朝廷的援军,粮草却用尽了,李大恩只能选择拼死突围,却未能成功,唐军大败,死伤近万,李大恩也战死在突围军阵中。
此事虽然以朝廷处罚了独孤晟为终局,但突厥人扶持刘黑闼的用心昭然于世,刘黑闼更增强了杀回去的信心,带着自己的残兵和突厥人支援的骑兵战马,再次踏上了河北的土地。李世民他们对李大恩之事多少有些了解